苹果也推出“花呗”?原来科技公司的尽头是搞贷款,下面是鱼爪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iphone6贷款
Buy Now,Pay Later ,超前消费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有过吧?开通花呗、办一张信用卡,买下自己喜欢的商品,至于账单嘛,以后再慢慢还……
01
苹果也搞“花呗”?
说到消费,谁还没有为苹果产品买过单呢?最近苹果公司也推出了类似“花呗”的产品。今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宣布在ios16的基础上,提供“Apple Pay Later”服务。
这个服务具体是购物时可以分成四期延迟支付,最多延迟六周还款。这不就是花呗+分期付款吗?其实关于分期付款,苹果不是没有过,之前大家所熟知的Apple Pay也有所区别,它并不是和绑定的信用卡签约的,而是通过Apple Pay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苹果的Apple Pay Later还是免息分期支付,如果需要更久的还款时间,还能申请延期。显而易见,苹果提供这个服务是为了吸引用户使用Apple Pay购物,提高营收。
难道科技公司最后都免不了成为一个放贷款的?
在苹果产品风靡世界的时候,很多金融类的工具都是依靠的第三方服务,现在亲自下场做金融相关的尝试,那么说明未来自己全权负责金融牌照也不是没有可能。
02
苹果的野心
早在今年3月就有新闻披露,除了负责贷款、信用检查和决策之外,苹果还在开发自己的支付处理引擎,该引擎可能最终会取代CoreCard Corp.。它还在开发新的客服功能、欺诈分析、计算利息和其他服务奖励的工具。
这项“先买后付”服务将首先在美国启动,不过苹果计划最终将其更新的金融服务扩展到更多地区。
科技公司来放贷款,真的是就连苹果也不例外呢!
就目前来说,在财力上能和苹果比肩的公司实在是屈指可数,拥有近2,000亿美元现金和有价证券,在上一财年创造了近950亿美元利润。
这么大一笔钱,不用来放贷款是不是都有点可惜了?
03
BNPL市场很大?未来很香?
这里涉及到Buy Now,Pay Later 的商业模式,这点和国内的贷款产品还是有不同的地方。首先它不上征信、审核很快、不收手续费,甚至有些公司不收利息,那你肯定要问了,不收利息,靠什么赚钱?
那当然是收取合作商家的佣金啦,品牌借助BNPL吸引用户消费,平台收取商家抽成。所以,BNPL大受国外年轻人的追捧。数据显示2030年,BNPL的总规模会窜个40倍,到达39800亿美元。在国外,BNPL早已风靡年轻一代。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先享受后付款模式在大火的时候,也埋下了钻了《信用卡法案》的漏洞,脱离了不少金融监管的隐患。
作为年轻人都喜欢和选择的苹果,真的已经做好了监管到位的准备了吗?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苹果,是否真的有能力将贷款做得更好?
苹果id贷6及其以上
“无需抵押、不打借条、不看征信,只要有苹果手机,就能轻松借款。”一时糊涂用自己的名誉与征信抵押的校园贷、现金贷等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苹果ID”也能用来贷款,听上去就有些匪夷所思。
记者调查发现,包裹在“无需抵押、秒速放款”糖衣之下的“苹果ID贷”,其实是针对苹果手机用户的现金贷新变种,其背后暗藏诸多风险。
糖衣下的“苹果ID贷”
前段时间,微博用户“麦子俊i”碰上一件奇怪事。顾客送修的一台苹果手机的屏幕上,赫然跳出显眼的大字:“账单已违约,全额有压力可申请续约660(元)。仍不处理手机锁定,后果自负……”
因为这条热门微博,“苹果ID贷”这种新型借贷形式浮出水面,这部无法使用的手机正是“ID贷”带来的“苦果”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号称“零门槛、无要求”的“苹果ID贷”专门针对使用苹果手机、急需用钱的用户,借贷周期以7天为主。一位放贷人员告诉记者,“苹果ID贷”要根据用户的苹果手机版本评估放贷金额,通常放款不多,大都在1000-2000元。
根据该放贷人员介绍,借款人首先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供他们审核,包括姓名、电话、学校/工作单位、手机号码登记实名时间与手机通讯录人数。通过审核后,借款人需要在自己的手机上登陆放贷机构提供的iCloud ID,将该账号与手机绑定,并打开“查找iPhone”功能。
确认借款人已绑定账号后,放贷机构会立刻修改账号的密码,让借款人无法解绑账号、无法关闭“查找iPhone”等功能。在借款期内,借款人仍可以正常使用自己的手机。一旦逾期未还清借款,其手机将被放贷机构锁定,无法使用。
此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丢失的iPhone”状态。放贷机构还会发出威胁信息,通常是要“打爆”用户的通讯录、公开其个人隐私等,令人触目惊心。
“ID贷”违法违规现象普遍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苹果ID贷”相关信息可以轻易被搜到,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苹果ID贷”违法违规现象普遍:
——暴露手机信息,用户隐私难保护。一旦绑定ID,放贷方将轻易获得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照片等隐私信息,许多放贷方以此威胁用户归还本息。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专委会副主任、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威表示:“有大量用户对于苹果手机ID的重要性并不了解。手机一旦绑定了他人的ID,APP的安装、卸载会受到控制,通信情况一览无余,同步到iCloud的照片还会被泄露。”
——“ID贷”涉嫌“砍头贷”和校园贷。根据记者与上述放贷人员的沟通,其提供的“苹果ID贷”业务涉嫌违反多项法规的规定,而这些现象在“ID贷”中普遍存在。
放贷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张“价目明细表”:“给你2000元,到手1300元,周期7天,到期还钱,可以续期,续息30(%)。”该行为不仅属于违法的“砍头贷”,其年利率更超过2800%。
同时,放贷人员还称他们喜欢放贷给学生,因为学生社会关系简单,并且“怕丢脸”。“你的资料我们审核的时候都有。你不还钱,我们就直接打电话给你父母,打爆你的通讯录,还可以上学校找人。”而教育部2017年明确表示,任何网贷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ID贷”引发诸多乱象。绑定ID后,放贷人可以通过苹果的远程锁定设备功能,将用户的手机锁定,甚至抹去手机的数据。多位网友表示,自己按要求绑定了ID后,放贷人并未放款,反而直接向其敲诈勒索“开锁费”;还有网友按要求还付本金利息后,被多次索取额外钱财,想要解锁手机仍然困难重重。
监管部门应加强协作
受害者需保留证据自我保护
不少借款者起初心存侥幸,认为只不过是绑定一个不影响手机使用的苹果ID。张威介绍,很多用户只在初次使用手机时注册了账号,此后便再也不会关注相关使用和授权情况,对于绑定他人ID的后果更是不甚知晓,往往在落入“ID贷”的深坑后才追悔莫及。
“对于苹果手机用户来说,‘ID贷’虽然看似零抵押,实际上却是押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乃至全部社会关系。”张威说。
尽管不少“ID贷”平台巧妙地套用了“手机回收”的名头,以“出租”“回购”为掩护,但专家表示,其借贷之实不容置疑。
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文龙表示,不少“ID贷”实质上就是高利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而大部分“ID贷”以7天为周期,其年利率实际远远超出24%的合理上限。“如果对方要求以超过24%的年利率还款,其主张肯定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事实上,大量放贷人早已脱离法律的正轨,“打爆通讯录”“公开个人隐私”甚至“污蔑毁损个人形象”等催收手段层出不穷。
相关监管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ID贷”等现金贷的变种,需要有关部门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监管;对“砍头贷”、校园贷等要继续加强打击整治。市民、学生也要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远离现金贷。此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提示,有部分机构或平台“换穿马甲”,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形式变相继续发放贷款,广大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审慎选择提供贷款服务的机构或平台,理性办理借贷。
“作为借款人,尽可能不要去触碰超出自己还款能力的贷款,这是最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陈文龙表示,“但如果被恶意催收,受害人首先需要留心收集证据,除了照片、截图等,最好再通过公证的方式保留证据,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
责编:安心 |审核.监制:杨勇
来源:新华社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y609235490 18292963986
做信息的传播者一路与你同行,与你成长!
往期精彩回顾
1.中国这座“横着建”的摩天大楼,把老外惊到了!
2.2019年两会将办这些大事
3.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开启!部长们回应了这些问题
4.三月最适合自驾游的景点,每个都值得一去!
5.春节假期延长到15天?有网友却不支持!因为...
6.秦岭深处这个小镇,竟藏着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
欢迎刊登各类证件遗失公司注销公告
陕西省一级报纸,CN刊号。长期刊登各类论文及证件遗失声明、公司注销公告等各类广告。需要合作加微信:y609235490。登报电话:13319263266。24小时热线为您开通,服务周到!快捷!当日登记,第二天见报安排特快。价格优惠至全行业最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iphone6贷款(苹果id贷6及其以上)":http://www.ljycsb.cn/dkzs/9952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