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小米消费金融收监管罚单,下面是界面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下载小米金融贷款
记者 | 冯赛琪
编辑 |
9月19日,重庆银保监局对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小米消费金融”)开出一张50万元的罚单,并对一名相关责任人作出警告。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为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重庆银保监局对小米消费金融罚款50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艾浩进行警告。
2020年5月,小米消费金融获开业批复,注册资本15亿元,为全国第26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据小米消费金融官网介绍,目前产品矩阵包括现金分期、消费分期、循环贷等形态。
天眼查显示,小米消费金融第一大股东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控股50%,第二大股东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30%,另外三位股东是重庆金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金冠捷莱五金机电市场有限公司。
2022年2月,小米消费金融完成了首单银团贷款募集,募集到6.8亿银团贷款。5月,小米消费金融正式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8月30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披露2022年二季报,提到了联营企业小米消费金融的业绩情况。截至报告期末,小米消费金融总资产96.61亿元,净资产14.12亿元;上半年净亏损9319.6万元,同比扩大了 43%,2021年全年净利润368万元。
小米消费金融的法定代表人为小米集团副总裁洪锋,总裁为季春江。
洪锋目前还是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此前,他还担任小米集团核心企业之一天星数科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但近日,该公司发生人事变更,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由洪锋变更为小米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CFO)林世伟。
林世伟曾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原天星数科旗下主打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随星借”由小米小贷公司变为小米消费金融运营。
8月9日,重庆银保监局了核准季春江的小米消费金融总裁任职资格。今年3月,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退出小米消费金融的董事职位,季春江首次担任董事。
据小米集团2022年二季度财报,互联网服务分部收入69.7亿元,同比减少 0.9%,主要是由于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减少,惟部分被电视增值服务及游戏业务收入增加所抵销。
小米金融贷款恢复教程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
近日,小米旗下小贷公司发生了工商变更,企业名称由原来的“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融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技术开发。
小米这一举动意味着,目前,小米旗下已经没有小贷牌照了。同时,将消费贷业务并入小米消金,从而明确自身业务的边界,把消费金融与科技分开。
1
小米已无小贷牌照
重庆小米小贷已经是天星数科旗下最后一张小贷牌照,早在2019年,小米就注销了旗下珠海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原因为内部业务调整。
此次将重庆小米小贷更名为重庆融渝科技,正式剥离小贷业务。
自2020年银保监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多家互联网公司将旗下小贷公司进行了增资,以达到人民币50亿元跨省经营的门槛。
但两年来,小米小贷一直没有增资,自2015年成立以来,注册资本一直为4.5亿美元,此次变更之后注册资本降为6000万美元。
可以看出,小米针对监管要求,选择直接将小贷公司转为金融科技公司,信贷业务也直接并入了旗下消费金融公司。
2
明确金融与科技边界
据了解,在2022年2月时,小米消金就已经开始承接天星数科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此前,天星数科旗下的现金贷产品“随星借”的服务方是小米小贷,现已由小米消金提供服务。
这与近年来,监管一直明确将金融与科技划分界限有关。2022年10月9日,人民银行下发了《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明确了金融与科技在“金融科技”领域中的定位。
科技公司除了技术支持,不能涉足属于金融业务的合作模式,小米全面剥离小贷业务,旗下金融公司接连更名。
在小米小贷更名的后一天,重庆小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也发生了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重庆丝路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天星数科退出,股东变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此前,蚂蚁集团将“花呗、借呗”全部纳入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自去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获批开业,两家小贷公司平稳有序市场退出。
互联网金融整改加速,明确自营业务与联合贷、助贷业务边界,从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3
业务需更加审慎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小米消金的总资产为96.61亿元,较2021年末的63.16亿元增长52.96%,净资产为14.12亿元。
可见,在承接天星数科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后,总资产明显上升。
此外,小米消金在进行业务扩张的同时,也因不少用户莫名“被贷款”屡遭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小米金融”,相关投诉有6千多条。
1月2日,一位消费者投诉称,在查询征信时发现,小米消费金融于2022年6月12日发放47863元(人民币)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截止2022年12月余额为0。但其本人未在小米消金平台上进行贷款,且名下所有银行卡都没有此笔金额转入。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内容显示,大部分用户都是未曾向小米消金申请过借款,但征信报告中却出现了相关的借贷记录。
如果用户在未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那肯定存在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被盗用或未经授权而使用的情况。
随着监管的趋严,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加剧,机构在后期展业上还是应多方加强,如个人征信需遵守监管要求,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用户服务和体验感。
来源:且说金融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下载小米金融贷款(小米金融贷款恢复教程)":http://www.ljycsb.cn/dkzs/9949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