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打电话推销贷款(贷款销售是诈骗吗)

打电话推销贷款(贷款销售是诈骗吗)

贷款知识 上观新闻 原创

3.6%!利率一家比一家低……你最近频繁接到这类营销电话吗?,下面是上观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打电话推销贷款

“你好,我们是XXX银行的,请问最近资金有需要的吗?我们现在利率很低,现在办理还有一些优惠,要不要考虑一下?”浙江杭州市民周女士反映,她最近隔三岔五就接到各类消费贷、信用贷的营销电话、短信,都是请她办理相关贷款的,而且利率一家比一家低。

在稳经济、刺激消费的大背景下,多数银行消费贷利率较年初有较大幅度下调,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消费贷的最低年化利率均以“3”开头,个别银行消费贷利率甚至已经压到了3.6%,这对消费者而言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杭州市民李先生说,“我打算最近换辆新能源车,不过年前的银行利率还是偏高的,许多都在4%以上,还要自己四处找渠道;但到了今年,情况一下子变了,银行主动会打电话给你推销消费贷款,利率3.7%,线上审批额度最高30万元,如果叠加办理养老金账户,利率还能再优惠点。”

不过,也有银行内部人士透露,“3.6%这一档的利率不是谁都能拿到的,对申请人的工作性质、收入状况都有一定要求,如果申请人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医疗行业或是老师这样的优质客户,收入相对稳定,那么在贷款利率上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审批起来也更快。”需要指出的是,消费贷主要是为日常消费、装修、教育、购买汽车、家电等合理消费领域提供资金支持,申领者不得将贷款用于购房、投资等非消费领域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用途。

此外,消费贷利率因人而异,不同银行对于消费贷利率的审批标准也不尽相同。比如杭州某国有银行的消费贷利率设置为3.7%,最高20万元,贷款额度可享受一年时间,一年后会重新审批确定利率;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政策是,消费贷利率3.68%,最高可贷30万元,但还是要根据单位社保、个人公积金等综合评估额度;还有一家国有银行利率最低3.6%,根据个人公积金情况,额度最高可贷100万。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创下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同比增9227亿元。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9.75万亿元,同比增11.3%。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看来,今年商业银行重视个人消费贷款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之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较高,消费贷款占比较低,不过,去年以来个人住房贷款增速缓慢,部分银行还出现负增长,因此,不少商业银行将消费贷作为重要着力点。银行也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以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近两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降低,为消费贷降低利率、提升产品吸引力提供了空间。

董希淼同时表示,商业银行推动个人消费类信贷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促进扩大消费与提振内需。但同时,商业银行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需要且适合申请消费贷款。近两年,个别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很快,但投诉也很多。二是,消费信贷发展应在适度合理的范围之内,不可盲目过度增长,服务对象并非越下沉越好,银行应有效防范“不该贷”“过度贷”等问题,降低“共债”风险发生概率。

此外,对于个人消费贷的申请者而言,一定要按需申请,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借贷。董希淼补充道,居民个人应将自己债务水平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内,一般而言,每月还贷支出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特别是年轻客户,不可通过“以卡养卡”“以贷还贷”等方式盲目借贷。

资料:新闻晨报

编辑:沈彦菲

贷款销售是诈骗吗

1.电话销售假药品诈骗



真实案例


周大爷年过八旬,长期患有脑梗。此前,在阅读杂志时,看到一款名为乌龙养血胶囊的药物,说是能补气养血。他花2400多块钱买了十几盒。一个疗程还没结束,他接到商家促销电话。一看优惠力度还挺大,周大爷又花1200多块钱邮购了10盒,打算长期服用。

没几天,他又接到一个自称是乌龙养血胶囊经销商的推销电话。周大爷反问不是搞过促销了吗?对方却说他上当了。周大爷满心疑惑,将药品送往市场监督部门检测。结果一出来他懵了,第二次购买的十盒胶囊全是假货。





2.兼职刷单诈骗



真实案例


孙女士在抖音收到一条私信,称要招募一批为短视频点赞的兼职人员。孙女士做了几单点赞的“任务”后,收到了30元的红包。第二天,对方给孙女士安排了新的“任务”——帮旅行社预订机票、车票、酒店,但需要垫付资金。


做了几单预订酒店的任务,孙女士赚到了100余元。但随后完成的一单1600元的“任务”,对方却以“联单任务”为由,要求孙女士再完成两单才能拿到佣金。孙女士反复与对方交涉无果,这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





3.冒充客服诈骗








真实案例


曾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客服,说是可以帮他取消京东白条业务,否则会影响其征信。曾先生按照对方要求,下载某 APP ,并在对方指导下通过“微粒贷”平台贷款4万元,后将款项全部转给对方。直到接到银行的问询电话,曾先生才发现被骗并报警。



4.网络贷款诈骗





案例


小林接到了一通推销“低息贷款”的电话,他在对方提供的贷款页面填写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对方却以输错卡号,导致贷款被银行冻结为由,要求小林缴纳4600元作为资金验证,否则会追究其法律责任。

小林转账后,对方又以其他理由要他缴纳一万余元解冻资金,小林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好在及时报案,最终民警帮小林追回了损失。



5.网络交友诈骗


真实案例


赵先生在网络交友软件上认识了网友小丽,很快两人发展为情侣关系。一次聊天中,小丽称自己骑电动车撞伤了行人,向赵先生借钱赔付医药费。为了博取小丽的好感,赵先生向其转账3000元。之后小丽便经常以各种理由向他“借钱”,短短一个月时间,赵先生给小丽转账38000余元。





真实案例


郑先生被一个认识没几天的“网友”,拉入一个股票“内幕操作群”。群里每天都有“老师”分享关于投资理财的“知识”,郑先生在群里观察了近1个月,看到“网友们”每天都有进账,他也心动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下载了一款“投资APP”,投入1.5万余元进行“试操作”。2天后,看到账户金额翻倍的郑先生又投入了2.66万元。就在他想要提现的时候,“APP”突然无法登录,“内幕操作群”也被解散。郑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打电话推销贷款(贷款销售是诈骗吗)":http://www.ljycsb.cn/dkzs/9948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