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iPhoneID贷款(苹果id贷系列)

iPhoneID贷款(苹果id贷系列)

准大一新生第一课——防诈骗,下面是风趣水过无痕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iPhoneID贷款

防骗第一步:了解自己性格弱点,做到自我警醒

•善良但缺乏独立思考的人;

•过于自信的人;

• 崇拜“权威”的人;

• 内心敏感的人;

• 贪心的人

都说“术业有专攻”,骗子为提高“成功率”,肯定也会找合适的人才下手,所谓合适的人,即“易受骗体质”的人,即容易被抓住“人性弱点”的人。有以上性格弱点容易的大学生要注意警惕,不要让自己成为“易受骗体质”。

防骗第二步:了解骗子的套路,方能知己知彼

特别针对大学生的,以下几种不良校园贷的诈骗套路要知道

• 培训贷:

求职时遇到薪酬优厚的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时,还需交一笔高额的培训费用;

学生无力缴纳,公司人员表示可先在公司或第三方贷款;

学生办理贷款后,公司承诺的高薪没拿到,还因办理“培训贷”欠下贷款。

• 回租贷

学生把手机租赁给贷款平台,绑定指定的苹果ID;

平台评估手机价款,期间平台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发放“砍头款”,学生获得的贷款中已扣除相应“服务费”、评估费;

因手机仍由本人使用,平台以手机“回租”方式,与学生约定使用期限(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购价格(还款金额),如没按时还款,就通过读取手机通讯录、手机定位等威胁借款人。

• 裸条贷

借款人(多为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款平台并设定高额利息;

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作为担保;

当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时,贷款人以公开其裸照和与其父母联系的手段逼迫还款。

• 美容贷

主要瞄准爱美却缺钱的学生群体;

当学生无力支付手术费时,咨询师推荐信用贷款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以“不收任何手续费和利息”怂恿学生贷款;

由于美容机构和金融平台存在合作关系,且贷款发放过程比较随意,其间暗藏金融风险。

• 刷单贷

不法分子称网贷平台职工“刷单冲业绩”,支付小额佣金作为报酬;

诱导学生用身份信息申请网络贷款,将放款转账至指定账号;

骗子偿还前几期月供取得信任后,继续诱导学生贷款;

最后,骗子拿放款的钱跑路,未还款项需学生自己偿还。

• 传销贷

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

要求学生上交会费、发展下线以及进行逐级提成,具备传销的特点。

骗子套路是层出不穷的,平时刷微博、看资讯,多留意最新的相关报道,相互提醒。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采取手段,将骗子拒之门外。

防骗第三步:开通防诈骗提醒服务

电信、联通、移动公司全力打击通信诈骗,推出了防欺诈、防骚扰的提醒业务,当用户接到疑似骚扰、广告、诈骗性质的陌生号码来电时,手机自动出现弹屏,用户可根据弹屏提供的信息,自动选择是否接听该电话。

最后总结: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一颗什么样的心,才能不给诈骗份子以及诈骗平台有机可乘,让自己立于安全之地??骗子能诈骗成功,关键还是成功套路你,牢记一个原则,不管是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总想着占便宜。

防骗第四步:了解防骗小常识:

1、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号码等轻意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

4、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形,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

5、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网上勤工助学、求职应聘等信息。

防骗第五步:高校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保护自我。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再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

3、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在大学里,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班集体总是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了解,因此相互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帮助。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际校规。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度,这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

苹果id贷系列

无需抵押、不打借条、不看征信,只要有苹果手机,就能轻松借款。”一时糊涂用自己的名誉与征信抵押的校园贷、现金贷等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苹果ID”也能用来贷款,听上去就有些匪夷所思。

记者调查发现,包裹在“无需抵押、秒速放款”糖衣之下的“苹果ID贷”,其实是针对苹果手机用户的现金贷新变种,其背后暗藏诸多风险。

糖衣下的“苹果ID贷”


前段时间,微博用户“麦子俊i”碰上一件奇怪事。顾客送修的一台苹果手机的屏幕上,赫然跳出显眼的大字:“账单已违约,全额有压力可申请续约660(元)。仍不处理手机锁定,后果自负……”

因为这条热门微博,“苹果ID贷”这种新型借贷形式浮出水面,这部无法使用的手机正是“ID贷”带来的“苦果”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号称“零门槛、无要求”的“苹果ID贷”专门针对使用苹果手机、急需用钱的用户,借贷周期以7天为主。一位放贷人员告诉记者,“苹果ID贷”要根据用户的苹果手机版本评估放贷金额,通常放款不多,大都在1000-2000元。

根据该放贷人员介绍,借款人首先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供他们审核,包括姓名、电话、学校/工作单位、手机号码登记实名时间与手机通讯录人数。通过审核后,借款人需要在自己的手机上登陆放贷机构提供的iCloud ID,将该账号与手机绑定,并打开“查找iPhone”功能。

确认借款人已绑定账号后,放贷机构会立刻修改账号的密码,让借款人无法解绑账号、无法关闭“查找iPhone”等功能。在借款期内,借款人仍可以正常使用自己的手机。一旦逾期未还清借款,其手机将被放贷机构锁定,无法使用。

此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丢失的iPhone”状态。放贷机构还会发出威胁信息,通常是要“打爆”用户的通讯录、公开其个人隐私等,令人触目惊心。

“ID贷”违法违规现象普遍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苹果ID贷”相关信息可以轻易被搜到,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苹果ID贷”违法违规现象普遍:

——暴露手机信息,用户隐私难保护。一旦绑定ID,放贷方将轻易获得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照片等隐私信息,许多放贷方以此威胁用户归还本息。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专委会副主任、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威表示:“有大量用户对于苹果手机ID的重要性并不了解。手机一旦绑定了他人的ID,APP的安装、卸载会受到控制,通信情况一览无余,同步到iCloud的照片还会被泄露。”

——“ID贷”涉嫌“砍头贷”和校园贷。根据记者与上述放贷人员的沟通,其提供的“苹果ID贷”业务涉嫌违反多项法规的规定,而这些现象在“ID贷”中普遍存在。

放贷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张“价目明细表”:“给你2000元,到手1300元,周期7天,到期还钱,可以续期,续息30(%)。”该行为不仅属于违法的“砍头贷”,其年利率更超过2800%。 

同时,放贷人员还称他们喜欢放贷给学生,因为学生社会关系简单,并且“怕丢脸”。“你的资料我们审核的时候都有。你不还钱,我们就直接打电话给你父母,打爆你的通讯录,还可以上学校找人。”而教育部2017年明确表示,任何网贷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ID贷”引发诸多乱象。绑定ID后,放贷人可以通过苹果的远程锁定设备功能,将用户的手机锁定,甚至抹去手机的数据。多位网友表示,自己按要求绑定了ID后,放贷人并未放款,反而直接向其敲诈勒索“开锁费”;还有网友按要求还付本金利息后,被多次索取额外钱财,想要解锁手机仍然困难重重。

监管部门应加强协作

受害者需保留证据自我保护

不少借款者起初心存侥幸,认为只不过是绑定一个不影响手机使用的苹果ID。张威介绍,很多用户只在初次使用手机时注册了账号,此后便再也不会关注相关使用和授权情况,对于绑定他人ID的后果更是不甚知晓,往往在落入“ID贷”的深坑后才追悔莫及。

对于苹果手机用户来说,‘ID贷’虽然看似零抵押,实际上却是押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乃至全部社会关系。”张威说。

尽管不少“ID贷”平台巧妙地套用了“手机回收”的名头,以“出租”“回购”为掩护,但专家表示,其借贷之实不容置疑。

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文龙表示,不少“ID贷”实质上就是高利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而大部分“ID贷”以7天为周期,其年利率实际远远超出24%的合理上限。“如果对方要求以超过24%的年利率还款,其主张肯定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事实上,大量放贷人早已脱离法律的正轨,“打爆通讯录”“公开个人隐私”甚至“污蔑毁损个人形象”等催收手段层出不穷。

相关监管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ID贷”等现金贷的变种,需要有关部门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监管;对“砍头贷”、校园贷等要继续加强打击整治。市民、学生也要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远离现金贷。此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提示,有部分机构或平台“换穿马甲”,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形式变相继续发放贷款,广大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审慎选择提供贷款服务的机构或平台,理性办理借贷

作为借款人,尽可能不要去触碰超出自己还款能力的贷款,这是最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陈文龙表示,“但如果被恶意催收,受害人首先需要留心收集证据,除了照片、截图等,最好再通过公证的方式保留证据,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iPhoneID贷款(苹果id贷系列)":http://www.ljycsb.cn/dkzs/9925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