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干这事!48款网络借贷类App被曝光,下面是经济导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有什么小额贷款app比较好的
经济导报记者 王雅洁
48款网络贷款App被曝光,让金融领域数据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其中包含48款网络借贷类App,360借条、平安好贷、分期乐、信而富等业内头部平台在列。就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求,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相关App运营者应当于本通报发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将依法予以处置。
针对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屡遭通报现象,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目前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即将出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新规,将对App治理的全链条、全主体、全流程予以规范。
消金、小贷等机构在列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表示,近期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App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等法律和有关规定,组织对安全管理、网络借贷等常见类型公众大量使用的部分App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测。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的这48款网络借贷类App运营机构分布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重庆等地,涉及机构包含消费金融、小额贷款以及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等。
在此次通报中,平安旗下多款产品被点名。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平安好贷”App,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违反必要原则和《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发的“平安消费金融”App也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
消费金融持牌机构中,此次有不少行业头部机构旗下平台被通报,包括马上消费金融(全称“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安逸花”App,招联消费金融(全称“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发的“招联好期贷”App。
小额贷款持牌公司也有不少上榜,如上海信而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发的“信而富”App,武汉民商惠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民生助粒”App,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发的“万达贷”App,重庆市分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发的“还享花”App及“还呗”App。
此外,“分期乐”平台由深圳市分期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拥有一张网络小贷牌照,其同样因“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等”被通报。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被通报的48款网络贷款类App中,还有一款来自山东科技公司运营的产品。
通报名单中,济南方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济南方月”)开发的“借钱360”App,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等”。
天眼查系统显示,济南方月成立于2020年4月,注册资本300万元,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岳方芳。同时,岳方芳也是该公司唯一的自然人股东。工商信息系统显示,济南方月所在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一家利用智能诸葛AI系统进行大数据精准推荐,可一次申请多家审核,帮助用户解决贷款问题的机构。
新规征意:个人信息处理不可默认勾选
随着金融科技的普及,数据安全问题逐年攀升,金融业成为信息泄露重灾区。
除上述通报外,自2019年11月工信部下文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对手机应用软件的监督检查进行了13批次通报。
在4月23日工信部官网披露的最新一期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应用软件(App)通报中,广东省通信管理局通报存在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里,银行等工具类App在列,广州农商行、广东南粤银行、前海微众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被点名。其所涉主要问题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督促问题App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整改。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各级监管部门对于金融领域App的整治成效显著,此前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等问题正逐步减少。不过,App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目的、方式和范围仍存在不明确的地方,部分环节仍存漏洞,个人信息保护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从此次通报的情况看,“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成为金融类尤其是网络借款App突出存在的问题。
问题频出,政策加码。4月26日,在国家网信办的统筹指导下,工信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将在5月26日前就规范App个人信息处理进行意见征集。
“截至目前,工信部通报了十余批次的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并下架了部分未能整改完成的App,社会反映热烈,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日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成(杭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鹏程律师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征意稿对App治理的全链条、全主体、全流程予以规范,规定了App开发运营者、App分发平台、App第三方服务提供者、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和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在App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具体义务。
征意稿明确,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应遵循“知情同意”“最小必要”两项重要原则,应当采取非默认勾选的方式征得用户同意。孙鹏程表示,App个保新规在总结工信部前期监管执法经验的基础上,将专项整治行动中确立的监管措施上升到立法层面,即“责令整改(5日)-社会公告(5日)-下架处置-断开接入-信用管理”。特别提出,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或反复出现问题、采取技术对抗等违规情节严重的App,将对其进行直接下架;且下架后的App在40个工作日内不得通过任何渠道再次上架的管理要求。
审核最容易过的贷款app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据新华社 近日,山东的李先生接到一通陌生来电,询问他是否需要低息贷款。正为资金短缺发愁的李先生,按照对方指引下载了一款网贷App。一番操作后,对方以验资、认证为由4次骗取李先生共计10余万元。
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近期监测发现多起仿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虚假网贷App仿冒银行、金融平台,诈骗分子多方引流、大量分发。
暗访:留下手机号当天接到多个网贷诈骗电话
“我们已经为你准备了40万元贷款的额度,请注意查收”“无抵押,低利率,快放款”……瞄准一些人“用钱心切”的心理,诈骗分子在网络上大量发布“黑户可贷”“无审核”等广告信息,吸引用户上钩。
记者随机进入一个名为“黑户贷”的网站。该网站声称,“1分钟提交、3分钟到账。不用房车作抵押贷款、从25岁到50岁都适用。无视黑白,百分百放款”。在网站引导下,记者留下电话号码,随即该网站弹出一款贷款App,无需经应用商店即可点击链接下载。
记者又随机登录了十几个类似网站,也接到了境外电话,要求下载指定贷款App。
“这些号码均是诈骗电话,切记不要下载软件,不要相信任何先支付后打款的承诺。”在记者暗访涉诈网贷App的过程中,民警通过电话多次发出预警,提醒记者存在被骗风险。
据公安部统计,2021年以来,60%以上的诈骗都是通过虚假手机App实施。其中,虚假网络贷款App诈骗是主要类型之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副教授李小波介绍,虚假网贷诈骗中,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在被害人下载安装网贷App后,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被害人,以收取手续费、缴纳年息、保证金、税款、代办费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
“李鬼”式App迭代更新,多种渠道引流推广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诈骗犯罪分子升级变换作案手法,网贷诈骗App打擦边球、迭代更新,欺骗性更强。
——假借知名企业名头行骗。
诈骗分子仿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平安银行曾发布声明,不法分子利用仿冒App、网站进行贷款诈骗。
家住福建福州的林先生就曾在自称“宜人财富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开发的宜人财富App上被骗4000元解冻金。当他向“宜人财富”投诉,该公司回应称,其官方工作人员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林先生遭遇了假冒网贷App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涉诈金融类App改头换面频繁。同一团伙往往通过更换涉诈App名称、域名等方式快速更新换代,有的可能仅存活几天就关闭,过段时间换个名字卷土重来。
——通过网站封装躲避审核。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受害者根据“指引”下载的涉诈金融类App都是由黑灰产技术人员按照诈骗分子要求封装的。所谓封装,是将网址、应用名、LOGO、启动图打包形成一个App应用包,使网站以App形式呈现。
业内人士介绍,涉诈贷款网站经过封装,摇身一变成为涉诈贷款App,成本极低,令人防不胜防。此前,一款名为“众安”的虚假贷款类诈骗App,就是由一个租用境外服务器的虚假贷款网站封装而来。
中国信通院安全研究所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副主任常雯说,通过App封装分发平台,开发者只需简单点击操作,即可实现App自动生成与快速分发。涉诈App不上架手机系统内的应用商城,由诈骗者向被害人发送安装包或者链接进行下载,躲避应用风险审核及开发者信息登记制度。
——多方引流大量分发。
虚假网贷App的引流方式,既有搭建虚假贷款网站等待被害人上钩,也有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既有面对不特定群体进行广撒网的,也有通过黑灰产业链条非法购买需贷款人员信息精准诈骗的。
山东警方介绍,诈骗分子还通过冒充快递员推广、在“宝妈群”发兼职广告、贴吧发广告等方式引流,渠道更多、频率更高、活跃度更强。
管住涉诈App制作、传播等关键环节
今年以来,山东、江西、河南、广东等多地警方加强对虚假网贷App类诈骗的治理工作。
今年上半年,山东警方破获网贷诈骗类案件同比上升约101%。山东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虚假贷款诈骗等涉App较多的诈骗类型,开展‘扫楼’‘断卡’等专项行动,打掉了一批在境内从事涉诈App开发、引流推广等为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支撑的窝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针对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加强通信、金融、互联网三方的综合治理仍是关键,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业内人士认为,打击虚假网贷App制作,要重点关注参与其中的小微技术公司和个人。“这些小微制作公司,通常都是搭建App的小作坊,认为自己只是在做技术模块,有打擦边球思想。”
对于虚假网贷App推广引流环节,业内建议加强对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搜索平台、大型社交软件公司的监管,切实加强对广告客户、流量购买者的金融资质审核,杜绝传播虚假信息。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指出,诈骗分子仿冒投资平台诱导欺诈网民,让网民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带来个人信息泄露,应引起足够关注。广大群众需通过官方正规渠道下载App;出现非官方客服联系的情况,要注意核查对方身份,切勿进行转账操作。App商店等平台应加强对可供下载App的安全性审核,防止虚假App浑水摸鱼,坑害广大网民。
责任编辑:纪春艳
审校:高涵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有什么小额贷款app比较好的(审核最容易过的贷款app)":http://www.ljycsb.cn/dkzs/990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