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贷款资金600余万用于网络赌博,下面是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林口县农村信用社贷款
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8月10日讯(王安政 记者 赵红星)近日,牡丹江警方侦破一起涉案金额600余万元的挪用资金案件。
今年4月,牡丹江市林口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林口县三道通镇信用社副主任朱某涉嫌挪用资金。通过初步查证,林口警方开始立案侦查。
经查,朱某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农户信任后,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13个村镇、71户农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农户黑龙江“龙信”APP手机网上银行密码及短信验证码,多次挪用农户贷款资金归本人使用,累计金额达635.5万元。
通过民警侦查发现,朱某热衷网络赌博,在自身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就想到了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农户贷款,心想着赌博赚到钱了再把钱“堵上”,农户既不知情、钱款又对得上。
目前,犯罪嫌疑人朱某因涉嫌挪用资金罪已被林口县公安局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本文来自【东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个人在信用社如何贷款
1991年我高考预选考试总分考了555分,如众星捧月,我被老师和同学们捧成了校园明星,包括我在内大家几乎毫无悬念地认为我一定能考上个好的大学,从而跳出农门,成就一番大事业。预选试刚一结束,转入大复习阶段,被预选上的同学们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个个卯足了劲,都想咸鱼翻身。表面上似乎风平浪静,背地里暗流涌动,大家几乎都用上了吃奶的劲,死拼、硬拼,几乎达到了拼命三郎程度。虽然我自信满满,但也不敢怠慢,像打了鸡血一样更加疯狂地不分尽夜给自己加压增负,强迫自己在冲刺阶段攀登更高峰,决不能不能输在最后一公里,也不能在临门一脚时出现意外。
我那时的理想是考上陕师大,毕业后当个中学老师,能边给学生上课边读文断字、搞写作。等条件成熟,跳槽变成一个体制作家,写一部惊人之作,名满天下。命运却在我信心满满时,给了我当头一棒。正式高考成绩出来了,意外很大,我一下从天上摔到了地上,竟然只考323分成了落榜生与大学失之交臂。虽然我和老师和同学们对这个成绩抱有疑心,但在哪个年代,只能如此,分数就是最终判决。父亲见状,下了死命令,“不得复习。”我不情愿地又回到农村,每天重复着颓废的日子。
第二年刚开春,农行内招合同制职工,我去报名,人家说:“名已报满,你也不符合条件。”具体是哪里不符合条件,无从知晓。那个冬天,我冷着心,父亲黑着脸,我们谁都不理谁,像嫉恶如仇的仇敌,心里充满着对彼此的不满和厌恶。经过一个冬天的修整和复习,第二年三月全市招录信用社职工,我报了名,总分考了第一,被麟游县农行招录成信用社职工,拟分配到麟游县城以东庙湾乡信用社工作。
在政审期间,县城西边一个叫阁头寺的信用社有个临时工辞职不干了,我被农行信合股临时调派到阁头寺信用社当外勤。工种叫信贷员,信用社内部地位最低的工种,下乡搞“三收”的。一个月下乡次数不得少于15天。这个工种不受人待见。但我还算是当时那个信用社内部学历最高、年龄最小的员工,我可不想被那三个长辈瞧不起而边缘化,我想,我得学聪明点,不能在逆势中沦落,而要学会在逆势中翻身。
在我进入信用社头一年,每天早晨,我是信用社员工里起得最早的,等三个师傅起床,我不但全部打扫完了整个院子和营业厅角角落落的卫生,还给三个师傅储水用的三个磁瓮吊满井水。这一年,我成了这个信用社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小确幸。这一年我的日子变得比蜜还甜。良好的人际关系弥补了我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的欠缺。通过对业务技能的恶补,我很快融入了信用社这个大家庭。
后来,随着我的业务不断熟练,社主任开始要求我下乡带着任务指标搞“收储、收贷、收息”工作。麟游县这地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一个山头距离另一个山头最少也有数十公里的路程。翻山越岭走上十几里山路到达一个村庄,村庄也就两三户居民。好在那个年代的人都厚道,讲良心,懂感恩,讲信用。信用社和农民关系就是鱼水关系,没有一点掺假。
每到群众有资金需求信用社都会坚持“完全符合条件的立即发放”“基本符合条件的上门核实后降低额度发放”“不符合条件但信用良好的创造条件发放”,绝不允许对讲信用群众说“不”。经常采取“背着现金上门发放贷款”,对个别困难户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让他们的资金链起死回生,让他们重新获得了华丽转身的机会。给那些因贷款时限与生产周期失配的农户落实“转贷延期”等政策,让他们少跑路,安心生产生活,积极主动化解农民获贷困难。
那时候,信用社在广大农民心中有极高的威望。群众见不得别人说信用社的不好。经常会出现一人发牢骚,大家自发地群起而攻之,使那些负面情绪无处扎根,无处立身。那时候,不讲信用的人低人一等,这些人在村子里说话没人听,借钱、借物没人给,儿子说媳妇没人跟,婚丧嫁娶院门冷清。
那时候,我们信贷员一个月有近20天是要在农村,和农民一起下地,走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睡同劳动。在农民的心里,信用社哪个“干部”(员工)能睡他们的土炕、喝他们的泉水、吃他们的家常饭就是对他最大的看得起。只要你在谁家留宿,再穷的家庭哪怕去邻居家借都会给你抱回一床新铺盖,整整齐齐码放在烧热的土炕上。哪怕再困难都会给你整出一盘炒鸡蛋、一盘土豆丝、一锅新出笼的白热馒头和一碗软烂的豆豆糁子或一碗质量上乘的臊子面。
那时候,父债子还,子债父还,兄弟的账姐姐代偿贷款本息的风气在农村还很普遍,农村信用环境极好。常在农村走,常与农民打交道,有时他们出现困难了,我们也有拿自己钱给农民垫付化肥、籽种、农药、孩子学费、子女彩礼、老人药费等开支的情况,彼此都很信任。信用社人就像是农民的一个亲戚一样可靠。
那时候,每个村里几乎都有信用站,每个信用站都有“站干”,他们是信用社的喉舌,代信用社给群众宣传金融和经济政策,代理信用社发放贷款,催收不良、催收贷款利息,临时办理存取款业务。在群众中很有威信。
信贷员每次下到村里,搞“三收”,信用站站干拿着花名册在村转一圈,通知每家的金额、约定办理时间、地点和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农民就像缴公粮、缴农业税一样准时到场排队,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即使暂无现钱,都会在村民之间相互间倒借一部分钱,准时办完手续。那时农民把信用看得比命还重要,他们大多都会使出吃奶的劲儿维护他们家族的信用,他们宁愿受些苦而不愿脸上掉色。所以那时搞外勤工作很有人脉和正气。
那时候,全靠手工,白天人挤人拥着办业务。一到油灯初上,群众完全撤离,喝过夜汤,我们这才松下一口气和“站干”一起,给凭证分类、合计金额、勾兑账目、清点现金、入库、确定明天的目标和目的地。完了,灭灯,借着满窗的月光和主人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地拉家常,不经意间天就大亮了。
信用站一般设在大村庄,没有信用站的村庄我们大部分靠步行,回家的时间不固定,早一点是伴着夕阳西下就能回到信用站。迟一点,回到信用站“站干”家已经晚上十一、二点,路远一点凌晨一、二点钟的情况都会有。有时在远处的村庄干一天的活,大包小包塞了四、五万元现金,手里提着一条木棍,行走在野兽出没的山梁、野地、河口,虽然脊背发凉但心里总是暖乎乎的。
那时候,在一个信用站呆过一年,一个村多少个村民小组,多少个自然庄头,多少个农户,每个农户家里有几窑洞、几间房、几扇窗、几个人、几头牛、几头猪、几只鸡,每个人啥脾性、啥嗜好、有多少朋友和亲戚等等一切都了如指掌。所以每当群众需要贷款的时候,只要手续齐全立到立办,当天的贷款绝不拖到明天去办。农民把信用社真正当做自己的银行来看待。
后来我进了机关当了文员,和群众的交道打得少了,社会也变了,农村大部分壮劳力几乎都去外地打工了,屋子盖得阔气很,家里大多铁将军把门。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是“3861”——不拿事的女人、上了80岁的老汉、留守上学的儿童。大部分村子或庄头三分之二以上均是这种状况。农村空心现象十分突出。低效益的农业大部分是机耕、机收,人的参与度很低,人的因素几乎占比不大,村里长住人员屈指可数。
现在的外勤叫客户经理,西服领带、黑皮鞋,手里拿着IP,开着私家小轿车呜地一股风停在村庄,脸无表情,该找谁就找谁,该办啥就办啥,坚持三不“不多说、不多问、目不斜视”很正统、很规范、很标准一副“公事公办”麻溜利索一身干部下乡游派头。比蜻蜓点水还快,在一年来庄头也不过三两次,客户经理对客户不熟,客户对客户经理很生,农信机构和农民成了“两张皮”,上几代人培养鱼水情似乎已经“湖干鱼尽”了似的。
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随着农村大面积建设、改造一渠活水正沿着历史的脉络返回田间地头,农村又一次发达兴旺窗户已经打开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一个新时代新农村,一个新时代新农信倩影已徐徐向我们走来。
那年我是信用社的一名信贷员,现在我还愿当一名新时代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我希望支持农村腾飞的重担再次落在我的肩膀上。
作者:刘青峰
单位:陕西麟游农商银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林口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个人在信用社如何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990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