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填报,每月能多拿一笔钱,下面是紫牛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独生子女贷款政策规定
近日,个人所得税APP首页已经更新,可以填报2023年度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了!专项附加扣除可以在个税税前扣除,相当于少交了一笔税,到手多拿一笔钱。从2022年1月1日起,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就已经增加到7项,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住房贷款利息等,十分利好“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另外,“住房租金”扣除对于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也十分受用。扣除范围和标准分别是多少?填报后每月能多拿多少钱?记者帮您梳理并算算账。
专项附加扣除有哪些类目?
(一) 子女教育
扣除范围:1、学前教育支出:子女年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2、学历教育支出:包括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扣除标准: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扣除方式: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扣除范围:纳税人未满三周岁的子女在照护期间产生的相关支出。
扣除标准: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扣除方式: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三)赡养老人
扣除范围: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周岁(含)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周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扣除标准及方式:1、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四)住房租金
扣除范围: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
扣除标准:1、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2、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3、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扣除方式:1、未婚:本人扣除;2、已婚且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一方扣除;3、已婚且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且各自在其主要工作城市都没有住房的,分别扣除。
注意事项: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不得与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同时享受。
(五)住房贷款利息
扣除范围: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扣除标准: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扣除方式:1、未婚:本人扣除;2、已婚: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如果是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注意事项: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不能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同时享受。
(六)继续教育
扣除范围及标准:1、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2、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扣除方式: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
(七)大病医疗
扣除范围: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
扣除标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扣除方式:纳税人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怎么申报?
政策规定,专项附加扣除的信息需纳税人每年提交一次,纳税人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即可自助申报。如果您2022年填写过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且2023年没有变动,只需在2022年基础上确认即可。如果需要对已填写的信息进行修改,在个人所得税APP上按步骤修改即可。
能多拿多少钱?
举个例子,假设市民陈先生和李女士是一对夫妻,在南京生活,他们俩每个月的工资减除险金后都是13000元。两人都是独生子女,上有超过60岁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一个孩子在上小学,现在住的房子是夫妻俩一起买的首套房,现在在还贷款。
这样一来,陈先生和李女士可以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有:陈先生每月2000元的赡养老人扣除、李女士每月2000元的赡养老人扣除、每月1000元的子女教育扣除、每月1000元的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若住房贷款利息一项由陈先生扣除,子女教育一项由李女士扣除。则陈先生每月应该缴纳的个税是:【13000元-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3000元(专项附加扣除)】*10%(税率)-210(速算扣除数)=290元。李女士每月应该缴纳的个税相同。
如果没有填报专项附加扣除,那陈先生和李女士每月分别需要缴纳【13000元-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10%(税率)-210(速算扣除数)=590元。
填报之后,陈先生和李女士每个人每月能多拿300元,两个人加在一起一年就是7200元,多拿的钱能给家里添个大家电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灿
校对 盛媛媛
独生子女证可以贷款吗
生娃不仅仅是“添一张吃饭的嘴”,更关系着父母的职业发展、家庭的住房、托育等潜在成本。
12月9日,广州市16届2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规定》(简称《规定》),《规定》明确提出通过完善住房、财政、教育、金融、人才、就业等支持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优化生育服务。
其中,在公租房分配时,广州市将对有未成年子女的三孩家庭按规定给予优先保障。而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二孩以上的家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贷款最高额度可以适当调整提高。
灵活调整奖励假、育儿假
为家庭照护宝宝创造便利
为了让新生儿的父母可以更安心地陪伴宝宝成长,《规定》提出了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一系列的福利。
根据《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再享受80日的奖励假;男方享受15日的陪产假。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子女3周岁以内的父母,每年还将各享受10日的育儿假。
此外,《规定》提出了“灵活休假”的制度。即夫妻双方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调整奖励假、育儿假的假期分配,女方自愿减少奖励假、育儿假的,男方享受的陪产假、育儿假等可以增加相应天数,让更多爸爸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对于不少育龄女性来说,在生育抚养下一代的过程中,承受更多职业风险和成本。《规定》明确了保障婚育女性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
按照要求,市、区人社部门将规范用人单位招录、招聘行为,定期开展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等专项督查,为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确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为家庭照护婴幼儿创造便利条件。
有未成年子女的三孩家庭
公租房分配按规定给予优先保障
生育子女的成本,还体现在住房上。广州市也完善住房支持措施体系,保障房配租、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向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及三孩家庭倾斜。
根据《规定》,广州市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住建主管部门在实施公租房保障时,可以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对有未成年子女的三孩家庭按规定给予优先保障。
为了更好地满足三孩家庭的刚性住房需求,《规定》提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二孩以上的家庭购买家庭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贷款最高额度可以适当调整提高。
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破解“带娃难”“托育贵”
带娃难、托育贵,也一直困扰着年轻父母。
为了缓解婴幼儿家庭的后顾之忧,《规定》提出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并依托村(居)委会等基层力量,提高婴幼儿的照护能力。
《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在属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引下,结合实际提供托管服务;鼓励社区内的家庭互助帮扶,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提供婴幼儿临时照管帮助,组织开展各类亲子活动。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利用社区活动室、村民活动室等,为社区内育儿家庭组织的亲子活动提供场地。进一步降低托育成本。
带娃是个“专业活”,特别是0~3岁的婴幼儿托育,更需要专业的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托育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规定》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同时,鼓励银行机构为托育机构提供多种贷款产品和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相关责任险以及托育机构运营相关保险。
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
子女每年将有五天护理假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按照国家、省和市的相关规定继续享受相关独生子女优待奖励;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日常照料等必要的扶助补助。
根据此前实施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年满六十周岁的独生子女父母,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其子女每年五日的护理假;患病住院治疗的,给予其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十五日的护理假。
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落实基本养老、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发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优先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提供无偿或者低收费托养服务;对住房困难的,优先纳入住房保障;对有就业意愿的,予以优先就业帮扶。
生育登记工作可线上办
推动“出生一件事”联办
《规定》还要求发展改革、公安、民政等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推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
同时简化生育登记流程,采取现场办理和线上办理相结合。拟生育子女的人员可以通过“粤省事”等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填写提交生育登记表。登记申请人身份证或者户口簿可以调取电子证照的,免予提交。办理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生育登记凭证。
综合:南方日报、南方+
来源: 南方新闻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独生子女贷款政策规定(独生子女证可以贷款吗)":http://www.ljycsb.cn/dkzs/989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