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51信用贷款上征信吗(51信用卡贷款正规吗)

51信用贷款上征信吗(51信用卡贷款正规吗)

“51信用卡”被查的警钟为谁而鸣,下面是法治周末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51信用贷款上征信吗

法治周末记者 于伟力

“投了17万元,明年10月才到期,很想提前转债退出!”“51人品”散标产品用户赵佳(化名)感到十分苦恼。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51人品”是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1信用卡”)旗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平台资产全部来源于自有资产端“51信用卡”。而散标是“51人品”推出的高效自动投标、回款再出借的产品之一。

谈及原因,她称前段时间“51信用卡”因涉嫌暴力催收等问题,被杭州警方调查。随着消息的发酵,引发了涉及“51信用卡”所有平台(旗下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多款APP)用户的连锁反应:多名借款人在圈内疯狂散布“不用还款”的谣言,唯恐天下不乱。

作为出借方的赵佳担心,“51信用卡”的调查结果未定,倘若被这些借款人一语成谶,那她拿不到任何的投资返款,钱将全部打水漂儿。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51信用卡”

作为使用了“51信用卡”3年多的用户,赵佳没想到一家在港股上市、有银行存管为背书,且年化利率较低的平台,却出了事。“倘若这件事情发生的不那么突然,‘51信用卡’可以很低调的继续‘闷声发大财’”。

“51信用卡”官网显示:公司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和线上借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自我强化,且不断演变的生态系统,并号称“中国最大的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

此前“51信用卡”的发展前景,也颇受资本家们的青睐,从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就获得多轮投资。据一组网上数据显示:其主要的线上信贷撮合业务,一度占到70%以上,而其信贷规模也不断翻倍上涨,由2015年的8.15亿元,增至到2016年的102.99亿元,到2017年增至已高达338.9亿元。2018年7月,“51信用卡”赴港上市。

进入2019年,“51信用”加快了发展步伐。据其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度业绩公告显示:“51信用卡”营收超1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9.8%;经调整净利润为3.0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2.9%。

此外,平台的机构资金,在信贷撮合业务的资金来源占比也获得大幅提升。据上述财报显示:仅6月就达到了50.5%,超过了“51人品”投资人的资金占比,机构授信额度也超过了150亿元。

然而,10月21日晚,杭州公安一则“‘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的官方微博,把“51信用卡”推向了风口浪尖。

对于“51信用卡”被调查的原因,业界普遍推测主要与暴力催收有关。这样的推测不无根据,法治周末记者在一些投诉平台上发现,有关“51信用卡”的大部分产品,涉嫌暴力催收等问题的投诉量不少,仅“51人品贷”的投诉量,目前,在聚投诉平台上就高达4000多条。

网贷平台利用外包模式“甩锅”

涉嫌暴力催收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只有“51信用卡”一家。法治周末记者在多个投诉平台上注意到,一些常见的信贷平台,都是用户投诉暴力催收的重灾区。

“请停止骚扰!”是这些投诉者们的共同诉求。他们遭遇的暴力催收大致为,由于贷款期限短,做不到按时还款,而导致逾期。却遭到平台催收公司无休止的电话轰炸,辱骂,甚至读取他们的通讯录,骚扰好友作为威胁。

对于暴力催收的定义,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宋晓江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主要分为“软暴力”和“硬暴力”。“软暴力”指的是,电话轰炸、威胁恐吓等;“硬暴力”指的是,故意伤害、殴打借款人及亲属。“但无论哪种暴力方式,只要严重侵害了他人人身、财产权利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的程度,都可能构成犯罪。”

而导致暴力催收产生的原因,在湖南金凯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雨霞看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批无资质、非法经营的网贷公司存在。先天畸形的非法网贷公司,短期内产生的大量坏账、呆账,只有通过暴力催收来迅速回款保障运营;二是网贷公司风险防控机制薄弱。网贷公司的业务流程与资金存管方式尚无约束机制,导致网贷公司在利益驱使下全然不顾风险防控;三是催收机构缺乏监管乱象丛生。催收机构没有准入门槛,监管不严,在高额利润的诱惑和生存压力的逼迫下,催收员往往不择手段催讨债务。

“外包服务灵活的合作模式,给网贷平台提供了随时甩锅并推卸暴力催收责任的可能。银行、P2P平台紧迫的回款需求,也反过来为暴力催收提供了滋生空间。”李雨霞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9年,关于暴力催收的刑事案例日益凸显。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统计:涉及暴力催收的庭审案件高达319多起,其中,近20%涉及刑事犯罪。

改变网贷行业催收的暴利属性

在国家有关部门出重拳打击非法催收的形势下,业界担忧倘若国家过度打击催收行业,可能导致出现“老赖”故意不还钱的现象。

据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透露,一些P2P网贷机构的借款人,存在故意逾期不还款、传播平台负面消息、有组织地对抗催收、等待P2P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等“恶意逃废债”行为。

业界的担忧在中央财经大学预防金融证券犯罪研究所副所长李大伟看来不无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暴力催收的原因在于债务人故意、恶意逾期不还款造成。但无论如何,P2P网贷机构要采取合法的途径催收欠款。”

对此,李大伟建议P2P机构加强风控,尤其是加强借款审批标准,完善借款审批流程。同时,他也希望国家在处理“老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P2P金融行业等方面,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从而规范行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那么,如何让催收业走出“暴力”痼疾?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昕栋认为,应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监管部门应严格规范现有的P2P、现金贷业务等类金融业务,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放贷业务,确定上述类金融业务的合理利润空间,从源头上改变催收行业所依附行业的暴利属性;另一方面,在执法环节,应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催收行为实行零容忍,严厉打击暴力催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但监管部门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的专家共同提到,由于社会征信体系还不完善,财产查询机制不畅,失信成本低,回款难度大,催款主要依靠人为等因素,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暴力催收仍难以杜绝。

责编:高恒涛

51信用卡贷款正规吗

北京商报网

51信用卡北京分公司

10月21日晚23时许,杭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杭州公安”发布警方通报称,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杭州公安表示,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杭州警方证实被查消息

北京分公司尚正常办公

10月21日上午,51信用卡杭州西湖区总部被查的消息在网上流出。北京商报记者在向杭州西湖区蒋村派出所求证时,对方表示,“是有这个事,但暂时不方便透露任何信息,只能透露这家公司是被西湖区辖区的办案民警给查了,至于有没有人被带走和查封原因不方便透露”。

10月21日下午,北京商报记者来到51信用卡位于北京望京嘉美中心6层的北京分公司,51信用卡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北京分公司办公一切正常,我们也正在向总部了解情况,具体情况不太清楚”。而在记者了解情况期间,也不时有员工出入。

关于51信用卡被查原因众说纷纭,公司CEO孙海涛被警方控制的传闻也甚嚣尘上,北京商报记者拨通51信用卡副总裁杨宇智电话进行采访,但对方表示,正在处理事情不方便回复,有进一步消息会发布港股公告。

10月21日下午3时19分,51信用卡员工交流推送平台“51NB圈子”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本公司关注到今日社交媒体有关本公司的各项不实传言,为充分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保证信息披露的公平性,本公司现公告如下:本公司谨此强调,本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保持正常健全。本公司董事会对此类制造不实谣言的行为一致严厉谴责,并保留诉诸法律追责的权利”。该“公告”也并未就外界关心的被查情况、原因进行披露。

股价急跌港股短暂停牌

上半年净利润超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被查消息影响,港股51信用卡午后开盘急跌。10月21日13时56分,51信用卡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51信用卡已于今天下午1时50分起短暂停止买卖”,14时46分,51信用卡再次发布与上述内容一致的短暂停牌公告,落款显示为“承董事会命,51信用卡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孙海涛。截至停牌前,51信用卡股价报1.77港元,下跌34.69%,而该公司去年7月港股上市发行价为8.5港元。

回望2018年,51信用卡成为浙江金融科技领域上市的首家企业,曾在去年7月互金平台雷声不断的时间点跻身港股大军,在行业洗牌期依旧斩获了高光时刻。据51信用卡官网介绍,51信用卡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18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根据2017年Oliver Wyman报告,51信用卡为中国首个且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51信用卡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14亿元,同比提升9.8%;净利润达到3.1亿元,同比提升12.9%。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51信用卡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等多款App,并拥有超过1亿激活用户,业务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借贷撮合及投资服务。

其中,51信用卡管家于2012年5月最早推出,主打账单智能管理,包括邮箱账单、负债管理,并且到期还款提醒,支持储蓄卡、支付宝等多种在线还款方式。51信用卡也凭借信用卡管理服务,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并依赖这些数据,衍生出多个金融产品。

51人品贷是51信用卡旗下网贷平台,旨在为有借款和出借需求的个人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用户可自行购买人品省心投、人品散标,协议约定利率5.5%-9.8%。根据10月21日51人品官网显示,平台累计成交金额为810亿元。

51人品贷提供纯线上借款服务,最高借款额度20万元,无需抵押,最快2小时到账。51信用卡管家App上显示,51人品贷目前累计放款超过694亿元。

51人品贷频遭投诉

收集用户网银、运营商等资料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此次51信用卡的风波可能与近段时间杭州多家大数据公司违规爬虫被查有关,有知情人士称,警方直奔15楼,而15楼是技术爬虫团队。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初,51信用卡旗下51人品贷就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工信部点名批评。

10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在51信用卡管家App上,查阅51人品贷信息授权服务协议发现,51人品贷除了收集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住址、联系方式等基础个人信息外,还会收集用户访问的网页记录、网银交易流水、通讯运营商通话记录、用户简历信息等敏感资料。

具体来看,协议里提到,用户在此不可撤销的统一并授权平台根据提供服务的合理需要收集以下全部或部分个人信息。其中包括用户使用平台服务,或访问与平台有密切联系的产品时,平台自动接收并记录用户浏览器和计算机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宽带类型、IP地址、访问的日期和时间及用户需求的网页记录等数据。

此外,还包括通讯运营商相关资料,涉及登记姓名、手机号码、话费余额、账单信息、本地通讯录、通话记录、短信记录等,以及网银卡片信息交易流水、公积金缴存情况、微博微信资料、智联招聘等平台上的简历信息等敏感信息。

实际上,当前网络爬虫技术俨然成为大多数线上借贷公司收集用户信息必不可少的武器。有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有些公司会将其列在用户协议的条款里,但更多公司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爬取了用户数据。

除了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工信部点名之外,北京商报记者在聚投诉上发现,51信用卡旗下51人品贷还因砍头息、通讯录、暴力催收等问题频遭投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为数不多的上市互金平台,此次51信用卡的风波对于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尽管被查原因未明,但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大数据服务商因爬虫问题整肃,互金产业链面临愈加严厉的监管已是不争的事实,谋求转型依旧是接下来互金企业的发展重点。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文并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51信用贷款上征信吗(51信用卡贷款正规吗)":http://www.ljycsb.cn/dkzs/981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