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点名“714高炮”后 贷上钱顶风作案?借七百还50万,下面是中国经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融360贷款可靠吗谁带过
来源:时间财经
难管的几十万网贷APP。
央视3·15晚会,将“现金贷”之后更为疯狂而隐秘的“超利贷”公之于众,曝光了“714高炮”非法网络贷款骗局。所谓714是指7天或14天,高炮是指高的砍头息和逾期费用。
被央视曝光的“714高炮”包括,快易借、速贷宝、小肥羊、天天花、机有米、闪到、钱太太、金蝉钱包、复星宝、向钱贷、皮皮花、丁丁贷、易乐贷、蛋花花、轻松花等现金贷平台。
其中,贷款超市为主业的融360也遭点名,其在美股上市的子公司简普科技跌幅一度扩大至15%。融360回应称,对该事件导致的不良影响,向消费者表示诚挚的歉意,“我们正在紧急召开会议,就3·15暴露的问题,进行内部调查和整改。”目前,融360应用软件分别在IOS及安卓应用商店下架。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家住长春的董女士仅借款7000元,但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背负了50多万元的债务,每天都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
时间财经也联系到了一位网贷受害者小张(化名)。据小张介绍,3月11日,他从浏览器贷款导航平台上找到了一款名为“贷上钱”的网贷平台贷了2000元,平台在验证资料的时候会把你手机通讯录里半年的通讯录资料全部复制,3月19到期,7天要还2514,明天逾期不还的话就会爆通讯录。
江苏立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孔静对时间财经表示,如果平台通讯录里半年的通讯录资料全部复制,且进一步发布带有本人身份证号码的借款隐私到通讯录朋友,则侵犯个人隐私权,影响名誉权,属于违法行为。
几十万APP
时间财经在手机应用市场发现,截至3月18日,小张提及的这款“贷上钱”借款APP仍为下架。
资料显示,“贷上钱”是萍乡市云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小额现金贷APP,贷上钱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流程小额现金贷产品,服务对象主要是85、90后一代城市蓝领人群及白领用户。
小张介绍说,“贷上钱之前还有百度百科,3·15之后就撤了,但这个平台现在还在运行。他们平台上都是这种714高炮,以买游戏金豆为名收取超高额度利息,退都退不了,现在就是怕通讯录被爆,正在到处借钱补上。”
在3月17日黑猫投诉平台也有匿名消费者反映:“贷上钱贷款2000,7天还2514元,500元为强制购买虚拟物品,逾期一天还款2734,并且暴打我通讯录,给我所有亲人打电话恐吓。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高利贷和暴力催收,退还不合法款项。”
类似于小张这样的遭遇在微博、贴吧中比比皆是。从几千元滚到几十万元案例也大有人在,暴力催贷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孔静律师认为,网络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借贷融资平台,p2p模式下的网络贷款平台实质仍是民间金融借贷,利率的约定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关于利率的规定。
随着央视3·15曝光影响,被点名的快易借、小肥羊、天天花、机有米、闪到、钱太太等多款被点名App下架。类似于“贷上钱”这样的网络借贷平台仍数不胜数。
据央视点名暗箱运营“714高炮”软件的紫兰科技石经理对媒体表示,在市面上这样的APP应该至少有几十万个,而且乎都没有从业资质。
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这些公司应对的手段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每隔几个月,他们就会更换APP。
据央视财经官方微博消息,紫兰科技公司法人代表石华松表示,他们的公司仅仅是一个科技公司,并没有从事相关的放贷行为。对此,执法人员表示,目前已对现场进行查控,对相关的五名涉案人员带回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对现场设备进行扣押,其中有部分数据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
根据此前报道,监管此前针对现金贷乱象进行了多轮整治。不过,因线上运作、异地展业等特点,使得“714高炮”难以被剿灭。
在业内人士看来,“714高炮”这类纯线上运作的现金贷公司,几个月就改头换面,公司名也往往隐藏,在线下很难找到其经营地,难以监管。
贷款超市融360
融360自称是“中国领先的移动金融智选平台”,也入驻着大量的小额贷款商户,其中包括央视报道中董女士贷过款的“酷卡”和“贷上钱”等。
曾有融360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为商户推荐客户,每成功放出一笔贷款,他们就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被点名以后,3月16日上午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回应称,公司已第一时间主动下架APP进行彻底自查,对少数涉嫌搭售行为的产品已全部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360CEO周鸿祎紧急出面澄清称,融360公司涉嫌侵犯360的商标权,它跟360公司没有半毛钱关系。此后360公司也发声明澄清,融360不属于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或参股公司,与三六零不存在股权或其他形式的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融360旗下简普科技在2017年11月于美国纽交所上市,被称为“纽交所金融AI第一股”,简普科技是融360的全资子公司。
财报显示,作为中国最大移动金融智选平台,融360覆盖的用户和机构的广度和深度仍在快速增长。2018年,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亿人;金融推荐服务(包括贷款和信用卡)收入从2017年同期的5.48亿元人民币增加至6.59亿元人民币。
受到央视“3·15”晚会影响,除360外,部分知名企业紧急澄清与网贷平台的关系。
苏宁对央视曝光的“任性贷”回应称,任性贷非苏宁金融产品,“苏宁金融任性贷无独立APP,央视曝光的厦门融云智创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任性贷是山寨产品”。
复星国际也在企业微博发布声明称,“714高炮”借贷APP产品“复星宝”APP,并非复星国际及其子公司的产品,系冒用复星名义的不法产品。公司保留追究其责任的权力。
714高炮猖獗背后
央视3·15晚会对“714高炮”的报道,终于揭开了超利贷市场黑幕。不禁让人思索,为什么在对现金贷严格整治一年多后,还有如此众多明目张胆的超利贷现象?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联合创始人蔡凯龙公开发文表示,庞大无信用民众短期借贷需求无法在正规市场得到满足,不得不寻求非法地下金融。现金贷在最高的时候有2亿左右的用户,其特点就是年轻,收入较低不稳定,没有信用或者信用很差,无固定资产。按照现有的监管规定,现金贷企业只能含泪拱手让出大部分市场,超利贷伺机趁虚而入。
监管此前针对现金贷乱象进行了多轮整治,现金贷却以“超利贷”形式在暗处滋生壮大。
2017年4月17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开始对各地区现金贷平台开展摸底排查工作。
2017年10月18日,从校园贷转型到现金贷的趣店在美上市,市值达115.12亿美元。趣店的高调上市引发全社会对现金贷的关注和讨论。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的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不当催收、畸高利率、侵犯个人隐私等突出问题开展严格规范整治计划。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曾公开表示,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在运营现金贷平台数量为1393家,抽样显示,其中监测到从事超利贷的平台占现金贷平台总数的5%。一些现金贷通过更为秘密,更加隐蔽的通道,变身为超利贷,且部分通过贷款超市等载体,出现了新变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秘书长、百舸新金融智库创始人陈文认为,刑法惩戒力度远低于贩毒,但收益率却能够媲美贩毒,这是为什么公安严打之下行业从业人员仍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今天我们大力提倡消费金融,但为了消费金融行业的理性发展,我们更需要强调理性消费,现在也需要对于年轻人开展戒贷的教育了。借钱可以,但要看清借贷条款,能够识别放贷人的种种套路,防止误入债务陷阱。”(北京时间财经 李洪力)
华融贷款靠谱吗正规吗
作为资管系出身的消费金融公司,华融消费金融既缺乏互联网优势,也不具备银行系优势,若想跟其他消费金融公司竞争,不得不借助互金的流量和场景。
撰文 | 木音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个个身怀绝技,背后都有实力派大股东支撑,华融消费金融自然也不例外。尽管有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站台,华融消费金融自成立来仍是一副“扶不起的阿斗”的姿态,在亏损边缘徘徊。
日前,中国华融披露了旗下华融消费金融的部分经营数据,华融消费金融已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926万户,累计投放贷款笔数超过3218万笔,笔均金额3135元。
中国华融称,华融消费金融2019年以来积极探索业务转型新路径,尤其是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华融消费金融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布局线上产品,顺利上线“蚂蚁借呗二期”等新产品。截至2020年6月末,线上业务余额较年初增长26.35亿元。
就华融消费金融的转型路径而言,主要集中在线上业务布局,而与借呗等头部现金贷产品合作,成为华融消费金融转型“上位”的重要筹码。作为行业内唯一一个资管系出身的消费金融公司,华融消费金融在获客、场景搭建方面稍逊于其他机构,因此其不得不利用牌照优势与互金平台合作助贷、联合贷,以提升业务体量。
华融消费金融与蚂蚁借呗合作的贷款业务大约在2019年7月正式投产,业内人士透露,华融消费金融此前还和京东金融、微粒贷等产品合作开展联合贷款。
相比捷信、招联、马上、中银等消费金融公司,华融消费金融在市场中的声量并不大。华融消费金融成立于2016年1月,公司注册地点位于安徽合肥,注册资本6亿,中国华融作为主要发起方。
注册资本方面,华融消费金融在4个月前完成了一轮增资,增资后其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加至9亿元。增资过后,中国华融持股由55%增至70%,合肥百货大楼集团持股从23%减少至15.33%、,深圳华强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从12%减少至8%,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从10%减少至6.67%。
华融消费金融这轮融资历时2年多,大股东华融仍扮演了主要角色,而其他股东似乎并未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早在2017年12月,华融消费金融就宣布启动增资,拟将注册资本将由6亿元增至16亿元。二股东合肥百货当时称拟出资2.3亿元参与对华融消费金融的增资,然而在去年底,合肥百货宣布放弃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资优先认购权。
华融消费金融当前注册资本规模位于26家已开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中尾部,而与华融消费金融初始注册资本相仿的兴业消费金融,最新注册资本已增至19亿,两者对比便能体现资本对华融消费金融的偏见。
据「消费金融频道」统计,2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有20家增加了注册资本,增幅较大的为马上消费金融,较初始注册资本增加了37亿元;捷信消费金融与中邮消费金融,分别增加26亿元和20亿元。
注册资本能反映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体量和放贷规模。一般随着信贷余额的增加,在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若要满足监管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的管理规定,增加注册资本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首选方式。
开业以来,华融消费金融的品牌声誉也频频暴雷。2018年时,有用户反映在没有欠华融消费金融逾期贷款的情况下,查询到央行征信记录中有一条华融消费金融发放的贷款逾期,华融消费金融对此回应称由于系统故障自动给该用户发放了一笔贷款。
去年年底,华融消费金融与爱财集团旗下的分期平台爱又米陷入合作纠纷,导致借款人双向还款。华融消费金融表示,由于爱又米单方面原因,其已收回爱又米及其相关方向借款人扣收贷款还款资金的授权,华融消费金融作为贷款债权人将直接对借款人的贷款还款资金进行代扣还款。
但爱又米回应称,它与华融消费金融仍然保持着合作关系,并未受到对方发出的停止代扣授权通知。用户还款仍须通过爱又米还款,如果在平台还款逾期后期会继续催收。
今年四月份,仍有不少借款人向「消费金融频道」透露,在华融消费金融还款后,由于华融消费金融没有将数据同步至爱又米,导致爱又米催收骚扰。
同时,华融消费金融因展业不规范多次踩监管红线,仅2019年就吃下三张罚单。2019年今年1月,华融消费金融违反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处以5万元罚款;2019年11月,华融消费金融因消费贷款用途不合规,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形成重大风险等两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安徽银保监局罚款60万元。
缺乏丰富的场景生态加持,以及被不合规问题压身,华融消费金融也成为持牌消金梯队中为数不多的净利润为负值的机构。2019年,华融消费金融的资产总额为51.082亿元,同比2018年的81.522亿元下降37.3%;税前利润-2.631亿元,同比2018年的0.168亿元大幅下滑。
放眼持牌消费金融行业,没有哪一家机构像华融消费金融一样高频调整管理层。中国银保监会及安徽监管局的批文显示,华融消金数次更换董事长、总经理。去年,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核准了华融消费金融董事长柳旭斌的任职资格,柳旭斌为原华融金融租赁的董事长。
除了换帅,华融消费金融也不断调整升级旗下产品。此前,华融消费金融旗下有好借、有借和闪借等三大体系的信贷产品,如今华融消费金融产品仅剩下一款“天天e贷”。官网信息显示,“天天e贷”是一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可在线办理贷款,授信额度最高达20万,额度可循环,支持随借随还。不过该产品与其他消费金融公司的循环贷产品相比,并无太大区别。
在华融消费金融成立之初,中国华融曾宣称华融消费金融将突出华融基因、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普惠基因等“四大基因”,着力打造符合普惠金融理念的消费金融产品。目前来看,华融消费金融还未突破盈利颈线,互联网基因也得靠借呗等外来产品输血。
知情人士透露,华融消费金融之前的高管多来自华融湘江银行,主管对公业务,而华融消费金融面对的是更加下沉的客群和垂直场景,这些是华融消费金融转型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一边忙着换帅,一边急于调整产品线,华融消费金融显然急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融360贷款可靠吗谁带过(华融贷款靠谱吗正规吗)":http://www.ljycsb.cn/dkzs/9794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