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的反向股票分割计划吓坏华尔街,下面是咏竹坊阳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趣用贷款是新浪的吗
就在趣头条宣布了1/10反向股票分割计划,希望股价能重回1美元的规定门槛,这家新闻聚合器的股价在之后的三天下跌了35%
重点:
亏钱的趣头条宣布了一项1/10的反向股票分割计划,希望能提升股价重回纳斯达克要求的1美元门槛由于投资者担心明年4月到期的一笔巨额贷款,此举引发了大规模的抛售本文作者 阳歌
彻底认输吗?
要现在就给中国迅速衰落的第二大新闻聚合器趣头条公司(QTT.US)做出这样一个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是投资者似乎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该公司很可能会关门或低价出售,这么说是基于上周末趣头条宣布反向股票分割后投资者的反应。
这种反向分割算是常规动作,目的是促使趣头条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回到1美元以上的水平,使其符合纳斯达克的交易规则。虽然该公司今年的市值一直在稳步缩水,但其目前超过1亿美元的市值仍然相当大,应该足以继续上市。
反向拆分后,该公司的ADS比率将从目前的每股A类普通股对应4股ADS,变为每5股A类股票对应2股ADS的新比率。这相当于10比1的反向拆股。因此,根据ADS的最新收盘价0.3864美元,当这一变化在周五生效时,新的股票价格将上涨10倍,达到3.864美元。
虽然所有这些听起来都相当常规,但投资者并不这么看。该股在公告发布前的交易价格为0.60美元,这意味着在过去三个交易日,它的价值已经损失了约35%。投资者这样的反应,绝非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这也就引来我们开头说的那句话,也许一些投资者预见该公司很快就会有一个了断。
事实上,这样的一个了断未必一定是趣头条关门大吉,而是可能涉及公司的出售,这一点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
趣头条成立于2016年,2018年上市,曾经是中国新闻应用领域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通过专注于中国小城市的消费者,它稳居行业第二的宝座,遥望领先于它的字节跳动旗下的行业巨头今日头条。但是该公司花费巨资获取用户的商业模式已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这使得趣头条今年将重点转移到客户留存上,而不是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
最近中国政府释放的信号——政府可能准备对独立的新闻公司进行整治——又让该公司的处境雪上加霜。此举对今日头条和新浪、搜狐(SOHU.US)、网易(NTES.US; 9999.HK)和腾讯(0700.HK)等主要新闻门户运营商产生的影响要更大。但是它也可能使趣头条这样的小公司处于困难的境地。
趣头条更紧要的问题是明年4月到期的一笔12亿元(1.88亿美元)可转换贷款,该公司在过去两份季度报告中都提到这构成了一个挑战。这笔贷款可能会在其下一份第三季度报告中再次成为讨论主题,该报告应该在未来一两周内发布。
“鉴于这笔贷款的重要性,公司在到期后是否有能力偿还这笔可转换贷款还存在不确定性,这对公司继续作为一个持续经营企业存在的能力产生了重大疑问,”它在9月份的第二季度报告中说到。这种标准说辞通常出现在一个公司可能认为自己也许得被迫停止运营之际。
阿里巴巴是朋友?
趣头条生存困境背后的这笔贷款,是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在2019年3月提供的,当时公司的情况比现在要好。当时,阿里巴巴认为这笔贷款是一项战略举措,因为它可以选择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将这笔金额转换为约1140万份趣头条ADS,相当于该公司约4%的股份。
当然,把这笔贷款转换成趣头条的股票现在是不可能的了。但阿里巴巴还是有机会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协议,用这笔贷款换取趣头条的大部分或全部股份。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趣头条目前的市值为1.11亿美元,虽然仍略低于贷款金额,但接近那个数字。
如此交易的一个障碍可能是阿里巴巴最近面临的压力,要求其剥离部分或全部媒体资产,主要是北京方面担心该公司的影响力过大。据报道,这种压力促使阿里巴巴寻求出售总部位于香港的《南华早报》,这份英文报纸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于2015年被阿里巴巴收购。
在这种背景下,阿里巴巴收购趣头条似乎不太可能。其他买家可能也在犹豫,因为目前围绕中国民营新闻提供商存在着不确定性。
纯粹从财务角度看,趣头条今年转向更为保守的支出策略后,实际情况看起来相对稳定。截至6月底,公司拥有4亿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另外还有3900万元限制性现金,以及6亿元短期投资,这些资金加起来接近偿还贷款所需的金额。
就财务表现而言,由于在获取新用户方面投入减少,该公司的大多数关键指标目前都在缩水。去年第三季度,趣头条的收入开始萎缩,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6.6%,至人民币12亿元。
该公司第二季度的月平均用户同比下降3.1%,至1.323亿人,日均用户同比下降32.3%,至2910万人。由于支出方面趋向保守,该公司第二季度净亏损实际上从上年同期的2.221亿元小幅收窄至人民币2.095亿元。
目前,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师当中只有一位关注该公司。但此人目前预测,该公司明年应该最终实现盈利。在这种情况下,要在4月可转换贷款到期之前达到这一重要里程碑,时间似乎相当紧迫。
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趣头条仍很有可能获得新的融资来偿还贷款,从而继续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运营。但更可取的选择是出售该公司,因为趣头条看起来确实太小了,在运营环境不太确定的情况下,无法长期独立生存。
趣用贷款怎么样
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令禁止小贷公司、非持牌放贷机构向大学生放贷。紧接着,“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话题登上了热搜话题,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记者调查发现,此前各种贷款平台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美容贷、培训贷等各种消费贷,一些大学生深陷其中,有的还以贷养贷。《通知》发布后,仍有借贷公司表示可以向大学生贷款。
01
瞒着家长办美容贷做了抽脂手术
3月7日,王女士在女儿秋秋(化名)的宿舍收拾床铺时,发现了一张CT检查的片子,联想到最近女儿的状态也有点不对,王女士赶紧问女儿,究竟遇到了什么事。
秋秋在济南上学,今年19岁。2月底,秋秋在济南一家美容整形医院做了抽脂手术,“女儿说,之前她跟同学一直在这家医院做脱毛等项目,医院的工作人员就
给她们推荐了抽脂手术。”
抽脂手术的费用是一万五千元,这笔钱秋秋根本拿不出,工作人员便给她推荐了贷款。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秋秋下载了一款APP,
只需一张身份证,秋秋就申请到了贷款,一共分为24期,每期还款850元。
秋秋自己还完两期后,王女士才得知此事。“当时医院的人跟秋秋说,每月多跟家长要点生活费,就能还这笔钱。”王女士算了一下,秋秋还完24期的话,
一共的还款金额为两万多元,“五千多的利息啊。”
好在经过与医院的多次协商,剩余的贷款医院已经还完,但是现在秋秋的身体一直不太好,王女士心急如焚。
除了“美容贷”,很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时,也遇到过被迫背上“培训贷”“毕业贷”的例子。前段时间一家公寓暴雷后,很多租户在维权时才得知自己背上了“租房贷”。
360金融贷,分期乐,粒粒贷,拍拍贷……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借贷平台越来越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毕业贷、培训贷、整形贷等贷款形式也花样百出。
02
没有抵押物,仍可借贷一两万
3月23日下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以大学生的身份,联系到济南一家借贷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想借贷一两万元。
对方首先询问是否有抵押物,记者告知没有。
随后对方表示,可以用美容贷的方式出借,一两万元的贷款,一年的利息为一两千。
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区分局法制大队民警尹朝斌介绍,2018年历城分局曾破获一起网络套路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其中一名主犯就与138起案件相关联,“25%的案件与大学生有关。”
尹朝斌说,这些大学生,借贷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购买非必需品。
只需要一个电话和一张身份证照片,大学生就能拿到贷款,随后一步步陷入套路。贷款越来越多,等到无力偿还时,贷款公司的人就会打来电话骚扰恐吓,甚至打给他们的亲人朋友,有时还会进行暴力催收。
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大学生深陷网贷的消息屡见报端。去年有一名大学生因迷上赌博走上借网贷之路,最终因还不上贷款跳楼身亡。前段时间西安一模特公司被曝诱导大学生网贷,学生和家长找上门,发生了群殴事件。
前些年,大学生背上巨额校园贷,遭遇“裸贷”等事件也接二连三发生。
03
以贷养贷,可能始于一双球鞋
在某网络平台搜索“大学生网贷”,很多人在此讲述了自己背上网贷的遭遇。
网友kk是一名大四学生,他的网贷之路始于一次外出游玩,在身上钱不够的情况下,用了美团生活借钱,之后发现每个月的还款自己完全可以承担得起,于是走上了借贷之路。这个平台的额度用完后,就用从另一个平台借来的钱还上一个,也就是“以贷养贷”,
最后越贷越多,四个平台一共借了近4万元,在巨大的焦虑和压力下,向父母坦白,
最后靠父母的帮助成功“上岸”。贷款还完后,kk关闭了所有的网贷平台。
kk的自述引发了一百多条讨论,很多大学生留言说自己的遭遇跟kk很像,有人是因为一双球鞋,有人是因为一部手机,有人是因为一件化妆品,走上了“以贷养贷”之路。有人在父母的帮助下上岸,还有人不敢告诉父母,后悔苦恼不已……
据报道,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网贷平台提供的分期付款会弱化年轻人的危机意识,并透支未来。一件商品分期后每个月可能只需要还100元,压力不大。有了这样的心理,年轻人可能会分期购买很多东西,这些分期累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并且会持续很久。
此次五部委联合规范大学生网贷,已经是继2009年规范学生信用卡业务和2017年的“校园贷”专项整治之后,第三次对大学生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治理。
04
“没了花呗可怎么办?”
“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话题登上热搜的当天,一名大学生将此消息发到了一个考研群里,很快引发了一波讨论。张林(化名)从群里看到,有的学生留言,“以后没有花呗了可怎么办呀?”
张林倒是没有这个担心。正在济南一所高校读大四的他,从大一开始使用花呗,现在的额度为三千多元,“我身边的同学,几乎没人不用花呗,大家的额度都在三四千元左右。”
“倒是在厕所里看到过‘借钱快速到账’的小广告,这种借贷一般利息都很高,不过没听说身边有同学借这种网贷的。”张林说,网贷的广告很常见,现在更多的是在浏览网页时刷到。
除了花呗外,美团月付、京东白条等,都是张林和同学们常用的消费方式,“不过还是用花呗的人最多,因为大家都用淘宝,付款用的就是支付宝。”
张林的一个舍友,喜欢游戏和球鞋,此前他在京东买了一款游戏机,使用了京东白条,“舍友没敢把买游戏机的事情告诉父母,自己又没有这么多钱,所以就用了京东白条,这样每个月还一些,就能买得起了。”张林说,舍友有时候买一些价格较贵的球鞋也是如此操作。
有同学用美团定外卖,开通了美团月付,“到了月底一次性付清。”
对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父母每月都会给固定的生活费,如果自己的消费高于生活费,花呗等就成了他们的支付手段。
不过张林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很多同学即使手里的钱够花,也会选择用花呗,
“按时还款没有利息,分期还款,利息也非常少。”这样一来,自己手里就有了更多可支配的余钱。
前段时间张林买了一部两千多元的手机,就是用的花呗支付。“分6期,每期还400多元。”其实在买手机前,父母已经将钱打给了张林,但他还是选择了花呗,“很多同学都这样,手里有钱也会用花呗。”
张林说,目前他的花呗可以正常使用,额度也没有降低。如果花呗不能再用,对他的影响也不大。他并没有过度依赖花呗,平时消费比较节制,如果遇到大额支出,就会向父母开口。
05
“早该管”和“一刀切”
在“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热搜下,评论呈两极分化。
一部分网友表示支持,“早该管管了”。 他们认为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父母,花呗借呗等为他们提供了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的途径,容易滋生消费主义。有网友留言说,近几年大学生网贷事件频出,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花呗、借呗、分期乐、趣分期,以及逐渐对大学生放开的信用卡政策,容易引起大学生负债导致的不稳定因素,也会因此给家长乃至社会带来负担。
另一部分网友认为没有必要“一刀切”, 大学生使用花呗借呗较为普遍,渠道正规。他们认为,可以限制花呗借呗的使用额度,如果禁止使用,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去借“不正规的网贷”。有网友留言称,即便花呗借呗不放贷了,其他金融机构依然存在,真正想贷款的学生,不会因为一项措施就不贷,而真正深受其害的案例,往往用的是那些小而不正规的网贷平台。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分析认为,目前消费的多元化和新鲜事物的驱动,让有些大学生产生了攀比消费的心理,他们的需求超过了自身的实际,再加上网贷公司的鼓励、引诱甚至欺骗,造成了不少大学生借网贷的现状。大学生本身没有收入,不管是从道德情感方面还是社会准则方面,都不应该向大学生提供借贷,他们的还贷方式主要还是依靠父母或者奖学金等。
此次五部委联合规范大学生网贷,李铁岗认为这不仅能优化金融和消费市场的环境,还能保护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尹朝斌介绍,经过3年的扫黑除恶,对非法网络放贷的打击,目前网络贷款的犯罪率大大降低。不过尹朝斌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要提高警惕,注意辨别网贷信息的真伪,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晨)
来源: 齐鲁晚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趣用贷款是新浪的吗(趣用贷款怎么样)":http://www.ljycsb.cn/dkzs/9773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