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吉林省农业贷款担保(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电话)

吉林省农业贷款担保(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电话)

贷款知识 光明网 投稿

吉林:“银行+担保”破解种养殖大户融资难题,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吉林省农业贷款担保

新华社长春1月12日电(记者薛钦峰)由于土地、牲畜难抵押,经营风险大,融资难限制了不少种养殖大户的发展。为支持涉农经营主体发展,吉林省推动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推出了“农担通”等一批“银行+担保”涉农金融产品,并为贷款农户贴息,缓解了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

春节将至,公主岭市浩源农民养殖专业合作联社的一批生猪正准备出栏供应节日市场。空出来的猪舍,合作联社负责人王化军打算年后继续引进仔猪。这两年,得益于当地农业银行和吉林省担保公司共同推出的“农担通”支持,王化军的猪场不仅挺过生猪市场的低迷期,还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去年一年的存栏量增加了近2000头。

王化军养了20多年的猪,这几年一心想扩大养殖规模,但建一栋猪舍得投资上百万元。以前猪舍和生猪难以抵押,又没有其他抵押物,每年只有30万元的信用贷款,连维持猪场日常运转都困难。但去年他通过“农担通”用猪舍作为抵押贷款120万元,实现了猪舍的改造和规模扩大。

近几年,为支持涉农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吉林省出资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为经营规模适度、经营状况和信誉良好的涉农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性担保,金融机构积极对接种养殖大户,只需少量抵押物农户便可获得贷款。同时,吉林推出财政贴息政策,大大降低了农户融资成本。

公主岭市环岭乡齐心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去年通过“农担通”贷款100万元,一年利息只有2万多元,远低于基准利率。合作社负责人齐永生说,以前贷款100万元,利息就得拿出七八万元,现在有了政府贴息,省下一大笔钱。这几天,齐永生正忙着流转土地和购买农资,需要上百万元的资金,他准备再找当地农业银行通过“农担通”贷款。

据了解,2019年中国农业银行通过与吉林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为吉林省养殖业和种植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超过20亿元,有力支持了涉农经营主体的发展经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电话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原创稿

仓廪实,天下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局势对全球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和贸易的影响继续发酵,确保粮食产量平稳增长,端稳中国饭碗,显得尤为重要。

稳农耕生产 多措并举降低疫情影响

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部分地区遭遇疫情的反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各级政府精准施策,致力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耕生产,力争把疫情防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3月20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进一步落实措施、压实责任,全力抓好春耕生产。组织好农资和畜禽饲料调剂调运,严禁随意设卡拦截、断路封路,确保农用物资运输畅通。

今年春耕时期,吉林省受疫情困扰,不少农民滞留城市,无法参与春耕生产。为有效解决疫情防控期间交通不畅的难点问题,吉林省多部门联合开通了“12123”春耕交通保障服务热线,受理有关车辆与人员在农资运输、返乡途中遇到的不合理情况,打通春耕之路。

据了解,今年春耕期间,服务热线累计接听热线电话9755个,即时协调解决6679个,转办市县3076个,办结率达100%。吉林省分解下达粮食播种面积8800万亩。据农情调度,粮食实际播种面积9110.6万亩。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各地方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综合研判疫情防控形势,最大程度组织在城农民返乡备春耕;对于暂时无法返乡或无法出门耕作的农民,动员村集体、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为其提供代耕代种服务等。

时值六月,正是农忙时节。较好的夏粮收成,能够为全年的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此,各地出台了丰富的助农惠农政策。

例如,今年“三夏”(夏收、夏种、夏管)期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为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联合发改委、卫生防疫等多个部门出台了包含农机服务、防疫服务、通行服务、加油服务、应急抢收服务等内容的助农惠农十项政策措施,全力保障“三夏”机收工作。

助农惠农政策效应逐步显现。6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和《2022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报告预计,今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38万亿斤。

稳种粮收益 重粮惠粮政策频出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农资价格涨幅明显,劳动力成本增加,综合导致农户种粮成本的上升。

想要百姓的“米袋子”鼓,必先让种粮农民“钱袋子”鼓。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作出明确部署: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为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粮惠粮政策。”陈萌山介绍,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累计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达300亿元,有力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我国提高了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4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施新的小麦“一喷三防”补贴;要研究加大农资补贴的举措,及时做好粮食托底收购。

6月10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粮食生产方面的政策包括:继续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开展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试点、继续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和产粮大县奖励等,巩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多个产粮大省正积极落实上述政策的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激励政策。山东省通过担保费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山东农担公司将担保费降至0.8%以内,目前在保项目12.1万个、在保业务规模645.6亿元,进一步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山西省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项补贴。在中央财政补助150元/亩的基础上,省财政再补助50元,补助资金已安排到相关县。

稳硬件提升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我国农业机械化率正在稳步提升。据经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1%,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45%。

“我国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业技术集成推广等领域全面部署,不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室主任钟钰表示,在科技支撑方面,我国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农机装备“一个支撑”,着力解决粮食生产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及产业发展升级痛点。

那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干扰,农业科技是如何帮助稳定粮食生产的?

“面对今年以来种植成本上涨的情况,农业科技有力帮助农户的种植降本增效。”钟钰介绍,面对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现实背景,我国正在加快建设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采用机械替代劳动,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例如,之前,农作物怎么施肥、施多少肥,更多的是凭借农民的经验,盲目施肥易导致土地富营养化,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现在,通过应用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等技术应用,为农户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

硬科技在提升,“软实力”也起到支撑作用。在各地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时,数字线上平台被广泛运用。

据了解,今年陕西省多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答疑,为春耕生产“蓄能充电”;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启动“云上备春耕”行动,利用“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等多渠道为广大农民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

“通过利用平台服务、线上售粮预约等现代手段,既提高了农业运作效率与创新服务模式,同时有效缓解了传统农业活动中人员聚集环节的疫情防控压力。”钟钰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吉林省农业贷款担保(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电话)":http://www.ljycsb.cn/dkzs/976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