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一点!可避免99%的网络贷款骗局!,下面是潍坊网警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360信用贷款靠谱吗
网络办理小额贷款,无抵押、无须征信,当天放款,这样的“好事”可能隐藏着诈骗风险,网络贷款诈骗案件已成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中发案量大且最具有欺骗性的一类。
网络办理小额贷款
无抵押、无须征信,当天放款
这样的“好事”
可能隐藏着诈骗风险
网络贷款诈骗案件
已成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中
发案量大且最具有欺骗性的一类
网络贷款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但只要记住这一点
可避免99%的网贷骗局
所有正规金融机构绝不会
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
凡是放款前先缴费的贷款都是诈骗!
揭开贷款诈骗全过程
第1步: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或手机发布贷款信息,以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为诱饵,获取受害者信息。
近日,市民陈先生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息是推荐360借呗贷款的,还有链接。
第2步:通过分析受害人心理,诱惑其尽快下载手机APP后注册信息、签订“贷款合同”,收取较少保证金,进一步骗取受害者信任。
当时刚好缺钱的陈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这个链接下载了360借呗app,当天陈先生主动联系客服咨询贷款,并让其在这个软件上注册帐号,填写相关的基本信息,同时申请30000元的额度,网上签订了电子合同。
第3步:利用受害人急于需用钱的心理,需要验证还款能力为由,反复要求受害人汇款,待诱骗成功后,便失去联系。
以陈先生被骗为例:签订合同后,所谓的“客服”以缴纳工本费为由要求向其提供的银行卡内转账900元,陈先生欣然应允。
陈先生打款900元后,对方则谎称其填错银行卡号,导致账户被冻结,所以钱贷不下来,需要缴纳4500元的解冻费……
这时,陈先生又发现,提现还需缴纳3600元保险费,并称在交付成功后,可以退还前面缴纳的解冻费和保险费。陈先生觉得反正都可以退回的也就没在犹豫,又继续转账了3600元的保险费。
这时,对方又以信用评估还差2%为由,要求陈先生向对方账户打3个月分期款8100元证明还款能力……直到此时,陈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之后越想越不对劲,选择了报警。
警方提醒
正规贷款公司决不会在贷款发放前以各种名义要求贷款人先支付所谓的“保证金”或者“利息”,做银行卡流水来证明还款能力。对网贷公司要认真核实,不要轻信“无需抵押”、“零手续费”等诱人贷款信息。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在各大虚拟平台上留下重要信息。如遇诈骗,要及时报警。
(来源:随州南郊警务通)
网上贷款靠谱吗?会不会被套路
互联网时代,各网络平台App的借贷广告无处不在,从平台借钱无门槛、无抵押,注册到提交分分钟可以搞定。可是,也有很多消费者因互联网贷款利率过高、费用不透明、存在诱导超前消费等问题而被“套路”。
监管部门遏制金融产品网络营销乱象
去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遏制金融产品网络营销乱象,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2年1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首期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此类侵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的“套路”行为。
风险提示指出,在贷款营销中,部分平台存在息费不透明、不明示年化综合资金成本、还本付息安排等现象,有的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高额费用,有的借款人遭遇了砍头息,贷款后发现还须支付担保费、服务费、保险费等,真实的贷款成本很高;在购物、媒体、社交、游戏等互联网场景中借贷产品广告泛滥,平台直接提供贷款服务或为贷款业务引流以完成流量变现,在产品推广、展示或支付等环节诱导消费者优先使用消费信贷。
互联网贷款“套路”侵害消费者权益
风险提示指出,一些机构或平台基于自身大数据资源优势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滥用,引导甚至操纵消费者需求,比如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情况,一味地诱导消费者借贷、负债、超前消费,这种利用优势地位不当诱导消费者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侵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生活中,在购物支付时,一不小心“被贷款”,这种经历不少消费者都有过,部分机构在互联网页面中暗藏各种“套路”,给消费者自主选择设置障碍,对消费者来说,有时一不小心还会“被贷款”、“被分期”,负债后很容易“被征信不良”。
市民小陈收到某App平台的通知,得知自己账户上有一笔100多元的欠款,但小陈并不知道这笔欠款的由来。经与客服沟通后才了解到,之前自己在这个平台上订过外卖,付款时误操作开通了月付后,后来未按时还款而产生了逾期手续费,逾期还会在征信报告中留下不良记录。没想到一份十几元的外卖竟然会给自己带来这样的“麻烦”,这令小陈苦不堪言。
警惕“套路”营销 全力守住“钱袋子”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消费者:警惕隐瞒风险、模糊费用等虚假宣传,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需求购买金融产品。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保险产品应载明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等影响投保决策的重要事项。消费者应从正规机构、规范渠道,根据自身需求和消费能力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
警惕过度负债风险,合理合规使用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不要无节制地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树立诚信意识,不违规将分期、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用于理财、投资、还贷等非消费领域,避免“以贷养贷”“以卡养卡”。
警惕非法“代理维权”侵害,谨慎签字、授权等,选择合理合法途径维权。注意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了解所签署或授权的金融服务协议内容。不要轻信“退保理财”等说辞。
警惕“债事服务”等名义的诈骗侵害,正确看待、依法解决债务问题。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丽
来源: 沈阳晚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360信用贷款靠谱吗(网上贷款靠谱吗?会不会被套路)":http://www.ljycsb.cn/dkzs/9732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