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微信贷款借米正规吗(小米贷款有人用过吗)

微信贷款借米正规吗(小米贷款有人用过吗)

贷款知识 半岛晨报 原创

贴米猫平台下单 不发货也不退款,下面是半岛晨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微信贷款借米正规吗

超市订了1.7万元的货,平台迟迟不发货,要求退款几个月也没有结果;服务商交纳2.98万元的代理费,平台当初的承诺达不到,要求退款未果;工作人员在平台工作1个多月,平台没给开一分钱工资……近日,半岛晨报官方微信报料平台接到反映,贴米猫平台无法为客户发货、退款,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服务商:未兑现当初承诺,不退代理费

许先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开了一家手机店,去年5月份,他在某平台上看到贴米猫平台发布的一则推广视频,“贴米猫称要招收赣州地区的服务商,代理费2.98万元。”许先生说,他和对方联系后,贴米猫方面承诺,有消费者在贴米猫平台上充话费,他这边可以获得一部分提成,“对方承诺如果我一年收不回代理费,全额退款。”去年5月7日,许先生和漫宇宙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签订了服务商协议,当天他将代理费打给了对方。

许先生签订了服务商协议,将代理费打给了漫宇宙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许先生说,他一直留意该平台,一个月过去后,发现自己能够得到的提成远远达不到贴米猫承诺的那么多,“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许先生说,很快他发现贴米猫平台打不开了。

许先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于是他赶紧和贴米猫客服联系,“对方电话也不接了。”许先生说,事后他又通过某平台,找到了贴米猫平台发布的推广,上面有其他联系方式,他这才重新和贴米猫方面取得联系,“我要求退款,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诿,一会说疫情原因,一会又说系统升级,总之就是退不了。”“这都快一年了,不给我退钱,也没有其他说法。”许先生说,他们这些代理商建立了一个维权群,里面和他一样交纳代理费要不回来的客户有很多。

购货者:在平台购物,不发货不退款

崔先生在辽宁省抚顺市开了一家生活超市,去年12月份以前,他在贴米猫平台进过四五次货,“在贴米猫平台上进货,如果量大的话,比我们正常进货能够便宜一些。我是经过朋友介绍,才在贴米猫平台上进货的。”

崔先生前几次每次进四五千元的货,主要为牛奶、方便面、饮料等,而贴米猫平台也都正常发货了。去年12月8日,崔先生准备为春节备货,于是问了一下负责送货的司机,对方明确表示还有货。于是崔先生订了1.7万元左右的货,包括几百箱露露,还有一些方便面和牛奶等产品。

崔先生下单后,贴米猫平台却迟迟没有发货,他多次打电话催促,“客服人员回复说是因为人手不足,这才导致发不了货。”崔先生说,本来是为了春节准备的货,结果年都过完了,贴米猫平台仍没有给他发货。无奈,崔先生选择了退款,结果货款也迟迟没有到账。

崔先生多次拨打贴米猫平台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对方连我产品的订单号也不问,只是说货款肯定给退,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到账对方也不确定。”崔先生将此事投诉至大连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说要求退款的不止我一个,他们正在协调解决。”

员工:讨要工资未果,受损客户数量较大

去年12月份,赵丽(化名)入职贴米猫平台,主要负责维护在贴米猫平台购物的客户,她手里大约有200多名客户,有的是在贴米猫平台上购物的客户,有的是贴米猫平台的服务商。

赵丽在贴米猫平台工作了一个多月,结果一分钱的工资也没拿到,她多次讨要,“对方的态度很恶劣,意思就是没钱。”赵丽说,在工作期间,她了解到,贴米猫的资金出现了问题,因此无法正常为客户发货、退款。

赵丽表示,她负责维护的这些客户,基本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比如加盟的服务商,不给退费;购物的消费者不给发货也不给退款;充话费的消费者也是一样,这些受害人涉及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赵丽说,公司和她一样负责维护客户的工作人员有10人左右,“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大批客户,全国各地都有,这些人涉及的金额加起来特别大。”

贴米猫: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积极解决

公开资料显示,贴米猫是漫宇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创新O2O消费补贴平台。贴米猫平台基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生态,开创全新O2O(线上用户到线下门店)消费补贴平台模式。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查询发现,有关贴米猫的投诉数量达到97条,投诉内容主要为不发货、不退款、充话费不到账等。

就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记者联系了贴米猫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因为公司运营遇到困难,导致资金紧张,因此无法正常为客户发货、退款,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进行解决。“我们已经给客户退了100多万,至于剩下的客户,我们今年内肯定都能给解决。”该负责人说。

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获悉,确实有消费者反映贴米猫存在不发货、不退款等情况,目前他们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佟亮

小米贷款有人用过吗

记者 | 曾仰琳

编辑 |

近期,监管针对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频频发声。作为14家备受关注的互联网平台之一的天星数科(原小米金融),在近期也动作频频。其旗下小贷公司运营主体更名并变更运营范围,还转让了一张商业保理牌照。

目前,天星数科整改进度如何?小米仍持有哪些金融牌照?其他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处置小贷牌照?监管对于平台经济有何表态?

小米舍弃小贷牌照

近期,小米小贷的运营主体公司更名,并更改了运营范围。天眼查App显示,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29日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重庆融渝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从“在重庆市主城九区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变更为“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等”。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注册资本曾一度达到4.5亿美元,目前注册资本为6000万美元,法定代表人为洪锋,董事长为雷军,由小米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与此同时,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天星数科的APP“天星金融”的“随星借”已显示由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小米消费金融”)提供服务,用户协议签署主体已由“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变更为“小米消费金融”。“小米分期”同样显示由小米消费金融及合作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这也意味着,天星数科彻底放弃小贷牌照,贷款业务基本由消费金融公司承接。早在2022年2月,天数数科的贷款业务将由消金公司承接已显露端倪。(详见报道《天星数科架构大调整!“随星借”已改由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放贷》。)

天星数科的贷款业务由小贷公司运营转为消费金融公司运营的思路与“花呗”资金方变为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情况极为类似,此前,蚂蚁集团已经为花呗、借呗完成品牌隔离,两者均已成为属于蚂蚁消费金融的独立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消费金融由五家股东公司发起设立,其中,前三大股东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重庆金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0%、30%和10%,于2020年5月29日获开业批复,注册资本15亿元,是全国第26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仅保留一张商业保理牌照

无独有偶,小米小贷运营主体公司更名后不久,“重庆小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重庆丝路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岳凯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由罗书权接任;此前唯一的股东天星数科科技有限公司退出,变更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新增股东是重庆沙坪坝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控股公司,罗书权为新股东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

小米供应链金融官网显示,小米主要通过其旗下重庆小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小米商业保理(天津)有限责任公司两张保理牌照来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重庆小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的更名前,小米快递也于2022年11月公告称,“因业务变动,从2022年12月01日0时起,本功能将关闭寄快递服务”。截至目前,微信已无法搜到“小米快递”相关公众号和小程序。天星数科放弃一张商业保理牌照的举动也被市场解读为小米将撤退供应链金融版图。

对于放弃商业保理牌照和小贷牌照的举动,界面新闻记者联系了天星数科相关人士,对方回应称:“天星数科相关金融牌照的变更,是为了落实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天星数科会继续秉持持牌经营的理念合规开展金融业务。”

在牌照方面,小米目前仍持有的金融牌照包括支付、银行、消金、保险经纪、商业保理、征信。其中,支付牌照运营公司——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包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小米信用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7%和3%,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为雷军;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股了四川新网银行,持股比例为29.5%;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持有小米消费金融50%的股份;北京厚积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曾用名:北京小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为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小米商业保理(天津)有限责任公司为小米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此外,在征信牌照方面,小米通过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参股了朴道征信,为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7.5%。

小米舍弃小米小贷牌照和商业保理牌照背后,是近两年来持续推进的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整改。

2020年11月以来,蚂蚁集团、腾讯、度小满、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等14家网络平台企业被金融管理部门先后联合约谈。随后,14家网络平台企业开启了金融业务的合规整改。

以小贷牌照为例,除小米小贷发生变动外,2022年以来度小满、字节跳动、腾讯、美团旗下小贷相继增资,其中,度小满小贷增资至74亿元,字节跳动旗下的中融小贷增资至90亿元,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增资至100亿元,美团小贷增资至75亿元。

与此同时,2022年,京东、度小满、携程的小贷牌照相继整合,仅保留一张互联网小贷牌照。此外,陆金所平安普惠清退2张小贷牌照,2022年5月,湖南省平安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退出互联网小贷业务,更名为“湖南省平安普惠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3个月后,该公司申请注销备案。同年6月,深圳平安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平安普惠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也不再从事小额贷款业务。

同年9月,平安普惠更改最后一张小贷牌照展业范围,重庆金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变更为“在重庆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准让和以自有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股权投资。其中,股权投资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0%”。

监管释放平台经济利好信号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平台经济发展释放出利好的信号。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随后,监管部门人士多次针对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情况进行发声,为历时2年的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整改划上阶段性的句号。

2023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促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康发展。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鼓励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1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指出,进一步促进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前一段时间,大型平台企业的金融业务整改取得了积极成效,大多数问题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平台企业善始善终完成整改工作,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具体来看,对于监管部门在推进平台经济整改的工作和进展,马贱阳介绍,2020年11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按照金融委工作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指导督促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针对过去金融业务存在的无牌经营、监管套利、无序扩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整改。一年多来,各监管部门尤其是14家平台企业非常积极,也非常理解,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目前,大多数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大型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金融业务不断规范。

与此同时,马贱阳表示,金融管理部门标本兼治,加快监管制度建设,在第三方支付、个人征信、互联网存款、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文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为后续常态化监管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础。

对于平台经济整改,包括金融科技监管的政策取向上,马贱阳指出,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推动相关平台企业加快剩余少数问题整改,善始善终完成整改工作;二是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机制,加强监管科技力量建设,支持平台企业合规经营,稳慎发展金融业务,并对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零容忍;三是研究制定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支持平台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质效,巩固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在整改进展方面,天星数科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天星数科的整改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未来会继续秉持审慎经营、发展与合规并重的原则,按照监管要求稳健开展相关业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微信贷款借米正规吗(小米贷款有人用过吗)":http://www.ljycsb.cn/dkzs/970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