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力蕴汽车金融贷款利息(力蕴汽车金融客服电话)

力蕴汽车金融贷款利息(力蕴汽车金融客服电话)

美利车金融正式遣散员工 创始人被捕后谁来善后?,下面是中国科技投资财经号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力蕴汽车金融贷款利息

最有希望成为中国二手车金融第一股的美利车金融正式停摆,如何妥善善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技投资》刘逸伦

3月17日,美利车金融实际运营方力蕴汽车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蕴汽车”)旗下员工称,公司将要注销,位于上海的办公室已关闭,租金将用保证金来抵扣。运营部门对接客户贷款的业务有第三方对接,但具体是哪家股东并不知情。

3月16日,汽车消费分期服务平台美利车金融发布内部信称,将拼凑资金支付给协商解除劳务关系的员工,昔日拟上市的中国二手车金融第一股美利车金融就此倒台引起一片唏嘘。

据了解,去年双十一后,美利车金融在全国的业务已实质停摆,随后有关股东方接手的消息不断传来,但最终都被否认,与此同时,美利车金融全国数千车主自发组成维权群,难以恢复正常运营引发的相关问题该如何解决?

公司遣散

3月16日,汽车消费分期服务平台美利车金融发布内部信称,由于危机与疫情的双重影响,公司难以恢复正常经营,综合考虑公司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并拼凑出资金支付给员工。

美利车金融在邮件中解释称,“成本、费用无情的压在公司身上。面对巨量的客户无法获得及时客服服务,车辆无法及时解压,大量供应商、经销商无法收回欠款,银行等资金方无法收回贷款,股东方无法收回投资,账户无法解封,美利车仍然深陷危机。同时市面上涌现出多个逃废债组织,诈骗群,都希望借美利车的危机赚取不法收益。”

美利车金融为美利金融集团在2014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为汽车消费者提供期限1-3年的二手车和新车购买贷款,同时帮助经销商提供车辆交易、库存融资服务。官网信息称累计融资近2亿元,投资方包括京东金融、新希望、宜信等。

经过5年多的发展,美利车金融曾于去年11月赴美IPO,根据招股书中披露的VIE股权架构,美利车金融由华昌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昌融资租赁”)及北京费马畅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费马畅游”)组成。

华昌融资租赁旗下有包括力蕴汽车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蕴汽车”)等五家子公司。华昌融资租赁及其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金融交易,而北京费马畅游则从事在线增值服务,华昌融资租赁子公司之一的力蕴汽车正是美利车金融实际运营方。

3月17日,力蕴汽车员工向《中国科技投资》称,“目前公司即将准备注销,公司领导早已离职,位于上海的办公室已经关闭,租金在与业主方面协商从保证金中扣除。相关供应商赔偿方案已直接上报至北京管理层。运营那边负责客户贷款处理的有第三方的人在对接,但是第三方是什么人,就没有在告诉我们了。”

该员工表示,在收到邮件之前,各方面业务已经受到影响了,比如资金流动、客户还款等。2019年12月中上旬,持股比例占比16.3%的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曾与力蕴汽车高管对接年报、税务、公章等事宜,但后因“原来对接的领导已经不在了”,相关事宜被搁浅。

有报道称,去年12月,新希望集团被曝正准备相关退股事宜,并对外宣布集团旗下主体参与的美利车业务属于财务性投资,目前集团各项业务运作未受上述投资影响。

创始人被捕

范毅是华昌融资租赁吉林省某地分公司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去年双十一那天,公司直接停止业务。“总公司没有通知,没有邮件,新的业务直接停止,后续只做些售后工作。”

“去年11月前,我们是当地做的最好的二手车金融机构,都准备上市了,业务突然停止了。”范毅至今还略有遗憾地说。

与范毅相同的还有在深圳分公司的袁伟,据他介绍,截至去年11月,在其所在的区域,当地二手车金融业务规模最大的是平安,美利车金融是第二。

早在2018年,时任美利车金融销售高级副总裁王国光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CEO刘雁南对公司2018年的目标是“坐二望一”,即超过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二手车金融服务商平安,继续在二手车金融领域深耕。

一切在向上的发展在去年11月按下停止键。2019年11月11日,美利车金融因集团旗下有用分期卷入“1105”特大互联网涉黑套路贷专案,公安部统一部署在深圳、石家庄、武汉、北京、重庆等地抓捕 1600余人,美利车金融创始人刘雁南等40名主要嫌疑人被捕。

12月19日,美利车金融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公司与有用分期分属两个不同的主体,目前已恢复工作状态。但实际并非如此,有用分期事件对美利车金融主体造成了重创,以至于昔日在各地二手车融资租赁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美利车金融在遇到疫情影响后难以为继。

善后棘手

领导层缺失,执行系统也分崩离析,而其影响均由末端车主承担。据范毅称,美利车金融客户服务流程是,客户到车商处决定所购买的车辆信息,销售团队人员向客户提供贷款服务,之后根据客户提供资料在车行办理过户,后将在华昌融资租赁公司抵押,抵押后银行放款。

售后服务是,当用户还款完毕,银行提供结清证明后,华昌融资租赁将为用户去车管所办理解押手续,然而由于华昌融资租赁各地分公司于去年11月业务停滞,许多业务员纷纷离职,用户当时对接的“经理”们早已失联,导致许多车主面临车辆无法解押的情况。

贵阳的车主胡先生2017年购买的车辆,去年10月还款完毕。胡先生贷款的资金提供方是新网银行,由于华昌融资租赁当地分公司已消失,目前即使他拿到了银行结清证明,也无法在贵阳当地办理解押手续。

更糟心的是,胡先生从去年10月份开始拨打美利车金融客服电话也无法接通,目前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入口也停止了服务,胡先生不知道自己应该找谁来解决问题。

此外,自始至终,胡先生没有见过自己的购车合同。“经理告诉我,合同一式两份,一份交给银行、一份给公司保留,扣款是直接绑定银行卡自动扣款,在美利车金融公众号上也无法绑定查看电子合同。”胡先生称,“由于没有合同,只能加入维权微信群与全国车友一起,只能等待进一步处理。”

此外,未完成还款的车主因遭遇阴阳合同、套路贷等问题也渴望维权。郜先生于2019年10月18日在河南新乡二手车行购买了一辆二手车,首付6万元,分36期贷款8万元,美利车金融业务员承诺年利息为8.6%。但在新网银行查询得知,除了正常8万元贷款,还有一笔金额为19870元的未知贷款。

去年12月,郜先生联系当时办理业务的人员,被告知该笔未知款项包含GPS费、车辆盗抢险费用、人身意外险费用,并称已经从美利车离职,随即失联。

胡先生口中的美利车金融全国车友组建的微信群目前至少存在6个,每个微信群人数已达上限。按照每个群有500名成员,美利车金融全国正在维权的车主至少有3千人。

而真实需要解决问题的车主人数远非如此,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6月30日,美利车金融约有4000名销售人员覆盖了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300多个城市。2018年,美利车金融促成了超过23.3万单汽车融资交易,2019年上半年,融资交易数量达到12.9万单。

(应受访者要求,范毅、袁伟皆为化名)

力蕴汽车金融客服电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提交招股书、创始人被抓、大裁员,直至遣散所有员工——这是美利车金融在约140天内经历的跌宕故事。

3月16日,钛媒体获悉,美利车金融发布内部邮件宣布,“由于公司资金紧缺,公司于3月中下旬会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1月和2月的工资(北京和外地人员按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上海人员按上海最低工资标准)”。

在这份公告中,美利车金融描述了当下的经营困境:巨量的客户无法获得及时客服服务,车辆无法及时解押,大量供应商、经销商无法收回欠款,银行等资金方无法收回贷款,股东无法收回投资,账户无法解封,美利车仍然深陷危机。此外,“市面上涌现出多个逃废债组织,诈骗群,都希望借美利车的危机赚取不法收益。”

美利车金融于3月16日发布的公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公告中提到了三个近乎“善后”的事宜:

1、遣散员工并承诺“发统一的离职证明”;

2、公司的“基础工作”,将委托愿意帮忙、奉献的外部第三方负责,努力向客户、资金方、供应商、经销商保障基本的服务;

3,配合警方打击逃废债和诈骗案件,追究刑事责任。

一位收到此次离职邮件的内部员工告诉钛媒体,“此次离职不需要员工签字,只要经过员工查看后就可以直接公证盖章离职证明。”

据该人士透露,在美利车上一轮裁员中(1月份),公司管理层以及协助善后的股东方同样在没有员工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就建议员工主动离职,“并且通过短信的方式就把离职证明都开好了。”

如此简单粗暴的强制离职让员工普遍感到不满。

“刘永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最大一笔投资”、“中国首批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二手车融资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曾是这家公司身上的标签,并且2019年10月公布招股书,冲击“二手车金融第一股”。

但上市前暴雷、创始人被拘留,最终全员遣散......这家金融科技明星企业,究竟是如何走向崩溃的?

上市前夕卷入“特大网络套路贷专案

2012年6月,美利金融创始人刘雁南创立有利网,成为最早一批投身P2P的人。两年之后,刘雁南离开有利网,创立消费金融公司美利金融。次年,美利金融获得6500万美元A轮融资,创下了当年互联网金融圈最大一笔A轮融资规模纪录。

此后,美利金融宣布将“美利金融”升级为品牌集团,旗下两家成员企业正式更名为美利车金融与有用分期,前者主打汽车消费分期,后者主打个人消费分期贷款。

2017年12月,美利车金融完成了与美利金融集团的剥离,开始酝酿独立上市。大约两年之后,美利车金融公布赴美上市招股书,冲击“二手车金融第一股”。

根据这份招股书,美利车金融2018年实现净收入16.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91.1%,净利润达3.2亿元人民币;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

股东构成上,美利车的大股东为新希望集团,持股16.3%;刘雁南持股12.7%,位列第二;P2P平台挖财持股11.5%,位列第三;京东数科也是股东之一。

仅仅10天之后,上百名警察突然冲入美利车金融北京分部,带走了数十位员工。公司创始人刘雁南也同样被警方带走调查。彼时,美利车金融的众多高管如CEO顾崇伦等人都因上市路演尚在境外。

12月19日,美利车金融再次发布公告,强调美利金融和美利车金融是两个主体,并称,“目前在协助警方调查的是深圳有用分期业务,并非美利车金融,与‘有用分期’业务无关的美利车金融相关数据服务器已获警方解封。”

“黑猫投诉”在2019年12月初发布的关于“有用分期”遭用户投诉的预警

去年12月,接近该公司人士告诉钛媒体,“大部分涉案员工归属‘有用分期’,美利车金融因有用分期而受到了波及。”

据自媒体第一消费金融称,刘雁南被警方带走,是因其创办的有用分期被定名为“1105”特大涉黑网络套路贷专案。

这一专案的背景是,自去年6月开始,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新一轮打击惩治“套路贷”专项行动。全国范围内,众多涉嫌套路贷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提供风控的大数据公司相继落马。

股东方介入失效

在警方突袭大约两周之后,来自新希望等方面的股东代表开始进入美利车金融,“帮助公司解决一些问题。”

但在这一程中,内部员工告诉钛媒体,股东代表实际负责的就只有两个人,一位是优信前二手车CSO(首席战略官)井文兵,另一位是新希望代表谢晖——前者负责梳理公司核心架构,比如技术人员、贷后管理人员梳理出来;后者代表则主要负责安抚员工情绪。

与此同时,美利车金融的员工代表与股东代表进行了一场内部沟通会。

员工的主要诉求是,了解公司真实的业务情况,解决薪资、社保、公积金等资金缺口,以及兑付公司内部理财产品“乐享计划”。

所谓“乐享计划”,据美利车金融员工介绍,该产品出借款投向系美利金融旗下“有用分期”推荐并担保的借款项目。借款期限分为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出借利率为1个月年利率12%;3个月年利率14%;6个月年利率16%。

但上述沟通会不了了之,“股东方并没有给到员工一些好的解决的方案。”

再两周之后,1月3日,等待股东方解决方案的员工最后等来的是第一批大规模裁员的邮件,“邮件内容是希望员工能够自己主动提出离职,但这个过程中只发送了邮件,没有任何人找员工去谈过,就没有股东者找过任何员工去谈过。”

而当时未收到裁员波及的员工,包括技术人员以及贷后管理人员。“股东方其实是把这些人想独立出来,成立一个新公司,继续把之前公司做的一些相关在贷业务,尽量收回欠款。”

2019年12月,以井文兵为大股东之一的成都鑫汇九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成都康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相继注册成立。

此举也引发了部分被裁员工的不满,认为作为美利车金融的重要股东,新希望的目的很可能是“金蝉脱壳”,成立新公司,把核心技术转移出去,保障在贷资金能够催回。剩下被裁的员工、被欠款的供应商、车商、资金方,投诉无门。

在深陷风波期间,也有媒体爆料,在经历股东多轮商讨后,最终将由宜信来接手美利车金融。“宜信将作为大股东牵头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其他部分股东跟投,美利剩下的员工将去新公司面试,薪资会重谈,现有留下的人不一定最终都会留下。”

但接近美利车金融的人士告诉钛媒体,截止目前,宜信方面并未接盘。

两个月很快过去,在上一轮裁员中未受波及的员工也同样收到了裁员邮件。“断尾自救”之举,并未能获得实效,而股东们也并未采取“解救”美利车金融的实际行动。

美利车金融在裁员邮件中表示,由于危机与疫情的双重影响,即使部分有责任心的同事艰苦努力近半年,仍难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而成本、费用却无情的压在公司身上。故而决定遣散员工。

截止目前,大量员工投入的、原本视作“员工福利的理财产品“乐享计划”事宜,仍然没有任何解决方案出台,前述公告中只字未提。

天眼查数据显示,美利车金融的主体“力蕴汽车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自2014年以来,服务合同纠纷已多达2497条,其中大多原因为隐瞒高额服务费、消费贷问题。最终的一地鸡毛,或是注定的结局。(本文首发钛媒体,采访、作者/蔡鹏程)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力蕴汽车金融贷款利息(力蕴汽车金融客服电话)":http://www.ljycsb.cn/dkzs/9700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