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智能信贷适时而变,下面是数科社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微店里的小微贷款
文:舒典
来源:品钛研究院
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信贷中的应用发展研究报告》统计,截止2018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3.5万亿元,大于非银金融机构(2.13万亿元)、小额贷款公司(9950亿元)以及其他资金提供方的总额。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信贷供给最重要的主体是银行。
据统计,过去几年中国各项贷款增速在13%以上,2018年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达21.79%。随着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政策不断加码,小微金融业务量成为了银行的重要任务。
过去一段时间,以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领头的许多银行提出开放银行生态,并已经在多种个人金融业务中与金融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借力打力。而在银行的大量需求下,小微信贷,尤其是线上场景智能小微企业信贷也成了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亮点。
“小微”统计标准不一,智能信贷更适合长尾人群从官方层面来看,现行小微企业贷款统计的基础框架是2009年人民银行、银监会制定的《境内大中小姓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后对照2011年工信部、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四部委”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并形成相应的统计划分指标。
但实际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中小行对“小微”的界定的“内部口径”则有很大差异。
对于大行来说,其普遍意义的“小微企业”并非品钛研究院本系列所研究的“信用贷”客群,而是主要来自于大中型企业子公司、地方龙头企业等,他们有资产抵押或还款来源证明的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在数百万或者上千万元。据中国银保监会8月12日数据,截至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由此可推算1000万元以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共计24.93万亿元,占比全国小微贷款余额70%。这些千万级别的授信企业仍然需要按照银行传统线下信审流程,其信用评价维度不能简单依靠线上维度来评价,所以应用智能信贷对其信贷流程效率提升有限。
相比于大行,部分专注小微企业贷款的股份制银行,以及体量较小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更具有客群下沉的动力。中小银行客群更加聚焦、渠道下沉、客群长尾,件均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这部分小微企业客群属于普惠金融,银行可以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助力小微企业线上智能信贷客群。
发展机会:金融科技从流程、数据与产品三方面助力流程层面,以往小微企业融资必须依靠资产抵押、担保等方式进行,需要经过申请、录入、复核、实地调查、电审、终审等环节,传统金融机构考核小微企业的要点局限在财务、流水、资产等“强”金融属性的数据范畴。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小微企业信贷难以下沉客户、扩大规模,也由于尽调成本过高而无法实现可持续经营。
数据以及与之对应的产品层面,小微企业智能信贷的发展可以参考个人消费金融大数据的发展历程。淘宝、微店、有赞等场景集中了一大批拥有线上交易数据的小微企业;支付宝、收钱吧、哆啦宝等支付渠道则聚集了一大批拥有云端流水数据的实体小微商户;菜鸟物流、顺丰金融等则集合物流数据打通小微企业上下游供应链……
近两年,随着小微企业的社保、学历、法律、物流、流水等“弱”金融属性数据线上化、体系化、规模化,配合税务、工商等企业授信数据,以往不能实现智能信贷的小微客群开始拥有了线上化经营场景。
这些场景所带来的不仅是数据丰富度的改变,也将小微企业信贷细分为多种可迅速迭代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电商贷、流水贷、物流贷等等,金融科技在其中可以进行精准的流量获客,也可按类别进行差异化大数据建
模与风控,让客户下沉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虽然这些数据维度不足以完全衡定一个企业的风险,至少可以说,小微企业信贷作为信贷领域的“老大难”问题,通过智能化金融科技的方式已经能够缓解部分小微企业信贷中数据、产品、各流程(比如线上获客、批量审批)的问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现状:适合智能信贷的四类数据场景据创新领域研究机构爱分析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小微行业报告》统计,近年信用贷在整体小微贷款中比例上升,接近15%。由此推算当前10万亿元的普惠小微金融市场腿模中,信用贷款约占1.5万亿元,未来两年4万亿元的增量市场中,信用贷款贡献6000亿元。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多个人信用数据的线上化,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线上风控开始成为可能。
品钛研究院未来将分析小微企业智能信贷的场景和特点,将目前主要的小微企业智能信贷分为四个数据场景,并通过系列专题文章为读者呈现四类场景特点、案例、实操缺陷与解决方案。
1、生活服务类场景,数据来源为聚合支付平台的流水数据,覆盖线下收款类小微商户,典型案例有收钱吧与品钛案例、美团点评的美团小贷案例。
2、电商类场景,通过电商数据覆盖线上交易类小微企业,典型案例有阿
里体系的网商贷。
3、财税场景,通过税务数据或与之相关的发票数据覆盖一定规模的中小微企业,典型案例有微众税银、航天信息、百望等。
4、物流场景,通过物流与金融的联合,支持小微物流企业的一系列融资活动,优化企业资源。
诚然,掣肘于当前数据环境、企业信用意识等多方未成熟因素,下沉客群在当前定义的小微金融中带来的总量贡献与短期增量有限,但这一领域覆盖商户数量多,范围分散,是中小银行普惠金融攻坚领域,也是金融科技所擅长。
发展:多方合作有助于“普”与“惠”兼顾2019年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其中21此提及金融科技、并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可得性。
而相比于大银行增量与创新的任务,监管政策交给城商行、农商行等地缘性银行更多客群下沉的任务。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已经十分紧密,在开放银行的进程当中,中小银行一般通过与外部供应商
合作开发,对外开放标准化产品。小微企业领域在其中势必会成为重要合作之一。
金融科技可发挥其大数据技术以及场景连接的优势。目前已经很多银行在营销获客、反欺诈、资料复核、线上审批环节等使用金融科技技术,从而一方面大幅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效率,一方面大幅降低小微企业服务边际成本,同时也极大地防控了人为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批量化贷款的实现,也激发金融机构小微信贷的服务动力,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破解,供需双方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都有突破空间。银行需要建立成高效率、低成本的风险识别和信用评价的能力,保证可持续盈利能力。小微企业则需要注重企业信息的规范化留存和归集,有意识地积累可识别的企业信用数据与维度;而作为外部条件的社会基础设施,则需要产生出可供使用的高覆盖度、高质量、可获取数据源,才有利于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可持续发展。
微店现在不可以有小微商户吗
随着线上线下商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以及消费群体的成熟,我们迎来了新消费时代,对提高生活品质有着强烈意愿的中产阶级无疑是新消费浪潮的中坚力量。随着消费经验的丰富,过去面向大众消费者需求而制造的产品越来越无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扎根于细分领域并足够专业的“小而美”品牌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崛起。凯度联合贝恩发布的《2018中国购物者报告》指出,食品饮料、家庭护理以及个人护理食品行业呈现双速增长的态势,驱动力来自于不同形式的高端化。
在品质生活浪潮所带来的增长机会面前,电商平台如何在行业竞争的红海中找到差异化优势?微店的答案是深挖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并充分利用品牌资产,在建立品牌认知的同时提升品牌偏好度。
以服务B端用户起家,在2014年之后便潜心经营较少对外发声的微店,无论在大众消费者还是营销人心中都与消费者市场毫无关联。如何让消费者知道“我是谁”?今年“双12”期间,微店首次面向大众消费者推出“高手在微店”品牌营销战役。
微店以细分领域的专业度和复购率为衡量标准,从平台中的数万个卖家中选出独立设计师、非遗传人、私厨达人以及新农人等四类踩在新消费浪潮上的“小而美”代表,以他们为主角拍摄“高手在微店”系列TVC,展示这些“高手”在各自领域的丰富学识以及深厚功底,满足消费者对“小而美”品牌的求知欲。在传播层面,微店以获取一、二线城市主力消费者的关注为主要目标,采用硬广投放、地铁站互动广告、社交媒体战役、新闻APP投放等线上线下主流媒体全覆盖的策略。在告诉大家“我是谁”的同时,给出正在寻找“小而美”品牌的消费者“为什么选择我”的理由。
在这篇案例复盘中,胖鲸将分析微店为什么选择进入消费者市场,并在短时间内成功树立有品讲究的品牌形象。
深挖消费者需求,充分调动品牌资产
进入电商3.0时代,消费者希望获得的不再只是优惠的价格及便利的服务,找到“新而奇”“小而美”的商品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他们点开应用的重要驱动力。这些品牌之所以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关键在于对消费者的精准洞察。许多品牌的创始人本身就是对标消费群体的一员,对某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拥有深刻的理解。他们基于对细分群体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的理解,在商品类目、产品功能与服务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与创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甚至是他们通过消费实现自我表达的渴望。关注多个种草博主以及在电商平台“闲逛”则是这种新消费需求的外在表现。
微信、微博、Instagram等社交网络以及消费者细分需求的发展,为包括网红以及品牌创始人在内的KOL提供了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丰富的内容和极具针对性的人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建立情感联系。这种前所未有的亲密关系促使粉丝愿意相信他们所贩卖的理想生活方式,直至最后下单购买为实现理想生活所必需的商品。这套模式的成功让平台和品牌形成了新的共识:围绕产品及品牌打造内容,夺取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构建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刺激消费。
经过过去几年对B端市场的经营,微店积累了大量以独立设计师、非遗传人、私厨达人以及新农人为代表的“小而美”商家,以及这些商家的稳定客群——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的成熟消费者,用“回头客”的理念成功打入中产阶级这个高价值人群市场。尽管早在各大电商平台提出“用户运营”概念之前,微店就提出“回头客私藏好店”的品牌标语,将代表着重复购买率的“回头客”作为重要的店铺衡量维度。但是由于微店过去较少针对消费者市场发声,因此尽管拥有大量“小而美”品牌以及优质的客群资源,大众消费者仍然经常将微店与微商进行错误关联,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在“小而美”品牌的浪潮兴起之际,微店终于在今年“双12”,第一次正式告诉消费者“我到底是谁”。为了向消费者传递有品讲究的电商平台形象,即使是在大促期间,微店都没有选择“拼低价”抢流量的电商常规玩法,而是将着力点放在了品牌形象的建立上,推出以讲述“小而美”卖家故事为主的“高手在微店”战役。
在打品牌认知战时,许多企业都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实现强势媒体覆盖就能做出人尽皆知的“大品牌”,但在品牌信息触手可及的今天,掌握主动权的是消费者而不是品牌。重复洗脑式的广告创意只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甚至引起争议,今年世界杯期间对洗脑广告的恶评便是最好的例证。品牌只有提供他们需要的内容,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甚至赢得他们的偏爱。
以“卖家”为切入点吸引消费者关注
用有趣知识留住他们的心
由于消费已经从满足需求而必须采取的行动,逐渐演变为消费者的自我陈述与表达。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选择博感情、讲故事,以迎合这种表达需求。与许多品牌不同的是,在讲故事时,微店有意减弱了自己的存在感,让那些在细分领域中有着丰富学识和技能的小微商家成为主角,以高手的身份讲述他们在江湖的故事。
在微店构建的江湖中,你能看到祖传三代人持续60年都在做牛肉生意的纪大叔,用拳头亲手捶打千百次只为奉上一粒好牛肉丸;品牌始于1876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家熏鸡;北京咖啡手冲赛冠军段峥;张艺谋新片《影》钦点的甜品师sasa;以及放弃城市工作回归乡村亲手耕作的新农人薇薇&块块。为了增强故事性,微店打造了江湖的概念,这些小微商家就像仰仗着一两样绝技行走于江湖的高手,只不过他们的绝招和武器是手中的工具以及技艺,以消费者熟悉的故事逻辑迅速在消费者脑海中建立微店与“高手”以及“有品讲究”的关联。
除了TVC外,在杭州凤起路地铁站,微店也为消费者准备了一道“冷知识”盛宴。这块互动广告墙由1000+冰箱贴组成,冰箱贴上的问题和答案均由微店店主提供。
牛肉丸可以当乒乓球打吗?
一颗真的牛肉丸扔在桌子上可以弹起,用清水煮十分钟后,咬下去口感Q弹、香味十足、口齿留香。
—— 来自纪大叔-汕头牛肉丸微店店主纪大叔
银耳是越白越好吗?
干银耳的选购应选金黄色,有自然香味,银耳烘干呈现的是金黄色,并非白色。白色是经过硫化处理哦。
——来自江南农园微店店主薇薇&块块
喝咖啡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意大利人爱点“ESPRESSO”浓缩咖啡。喝完一杯30ml的意式浓缩,只需要三口,喝法快。站着喝咖啡还有个好处,就是快喝快走,好给别人腾地。
——来自GABEE.China微店店主林东源
这些问题来自于店主与回头客们的日常交流,同时也代表了微店高手们的丰富学识,消费者只要揭开冰箱贴即可获得对应的答案。虽然是广告,但精致而有趣的内容以及创新的互动形式,引发了许多路人的围观以及互动,上千个冰箱贴在半个小时之内便被拆空,最后露出由百家高手店铺组成的“高手在微店”战役主题,成功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以及对品牌的认同。
为了承接站外流量,带给小微卖家真实可得的流量利益。微店在平台内部开设“双12”高手外传主会场,设立“高手榜”、“1元奇货”以及5折好货等专区,引导消费者关注卖家促成转化,将品牌战役带来的流量更好地转化为销售效果。
胖鲸洞察
微店的成功基于平台对消费者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品牌资产的充分调动。贝恩与凯度联合推出的《中国新生势力品牌撼动双速增长的市场》报告显示,在被选为研究对象的46个本土新生势力品牌中,67%的品牌至少比品类平均增速快2倍,同时他们的产品售价通常高于平均价格,为整个品类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这些品牌致力于满足中国消费者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实现快速的收入增长,被看作是市场增长的新动能之一。消费者仍然需要电商巨头为我们提供大而全的选择,这是巨头们占据如此大市场份额的原因之一,但今天的消费者更愿意主动搜寻和了解尚未被发掘的“小而美”,因为它不仅能够带来百货时代在商场闲逛时的新鲜感,更能帮助消费者通过消费巩固自己的“人设”,离理想生活更近一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微店里的小微贷款(微店现在不可以有小微商户吗)":http://www.ljycsb.cn/dkzs/968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