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用卡亏损大幅减少,支付牌照失控,下面是支付百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51信用贷款可靠吗
业绩开始好转的51信用卡,却停止了对支付业务的综合入账,这或许会令51信用卡的收入再次大打折扣。
撰文 | 张浩东、冯雨霆
出品 | 支付百科
近日,51信用卡发布业绩预告,预期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将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统计的人民币约2.337亿元,减少到人民币6300万元至人民币8300万元之间,亏损预期大幅度减少。
据悉,51信用卡作为信用卡管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巅峰时期市值超过了100亿,但近几年连年亏损,股票下跌严重。
01
曾经的龙头51信用卡
51信用卡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知名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2017年51信用卡以11亿的价格,全资收购首惠开桌,首惠开桌为拥有全国范围的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和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在内的三项业务许可的机构“雅酷时空”的全资母公司。
通过收购雅酷时空51信用卡一举获得支付牌照,其金融帝国初步形成。2018年51信用卡,在香港上市,股票一路攀升获得资本青睐,巅峰时期51信用卡股价高至9.55港元。
51信用卡主营产品为,智能管理信用卡账单的APP“51信用卡管家”及P2P业务“51给你花”“51人品贷”。基于51信用卡的信用卡管理业务和金融业务的发展,51信用卡又逐渐发展出自有的大数据中心,并凭借此开展风控、营销、信用卡科技服务等产业。
2019年1月下旬,《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到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显然涉及到了51信用卡。
2019年10月21日,51信用卡被爆出杭州西溪谷的办公地点被警方突击,涉及暴力催收,以及非法透露用户隐私信息等行为。此事件后,51信用卡加速整改,于2020年清退P2P业务,整改暴力催收问题,据了解此番清退令51信用卡损失近13亿。
根据51信用卡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4亿元人民币。但到了2019年底,51信用卡亏损即高达8.47亿元,对比2018年同期净利润的3.7亿元,可见暴力催收事件对51信用卡的影响之大。
02
发展一蹶不振
暴力催收事件之后,2020年51信用卡营收2.74亿,亏损14.38亿,亏损同比增长8.5%。2021年营收4.4亿,亏损2.34亿,亏损额大幅度缩减。由于P2P业务的清退,51信用卡开始将工作中信转向为支付业务和信用卡管理业务。支付业务的发展为连年亏损的51信用卡打入了一针强心剂。
数据显示,51信用卡附属公司首惠开桌(雅酷时空全资母公司)主营业务为支付服务,2020年度收入约人民币4500万元,同比增加约74.7%,2021年度收入约人民币7860万元,占51信用卡总收入18%。2022年上半年,51信用卡的收入一半由首惠开桌贡献。因此2021年及2022年51信用卡经营好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支付业务。
然而,自从51信用卡收购后,雅酷时空就违规不断,2018年8月,雅酷时空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央行营业管理部罚款人民币2万元;2019年4月,雅酷时空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75000元。
因此,首惠开桌对51信用卡管理颇为不满。2022年8月3日起,首惠开桌实控人杨帆与51信用卡发生纠纷。首惠开桌提出51信用卡没有“付尾款”,首惠开桌的法人仍是杨帆,所以首惠开桌有权限制首惠开桌及附属公司员工与51信用卡的人员接触,所有账单及记录都有权不向51信用卡开放。
对此,51信用卡以对首惠开桌断贷等手段强迫首惠开桌妥协,并在2023年1月9日发布公告,决定终止综合入账首惠开桌及其附属公司。2022年支付业务收入占总体收入的51%,终止综合入账后51信用卡将很难继续得到支付业务的收入,因此这个决定对于51信用卡也有不小的影响。「支付百科」认为,此行为代表首惠开桌与51信用卡开始脱钩,51信用卡对支付牌照的控制力明显不足。
无论支付牌照最后归属如何,此次风波对于51信用卡而言都将是又一次打击。除支付牌照纠纷外,近期51信用卡又因违规被浙江省网信办通报,要求51信用卡管家50日内完成整改,未完成整改将被下架。51信用卡管家此次主要违反与侵犯个人信息相关的四项规定。
51贷是正规的吗可信吗
中新网7月3日电 题:昔日青海首富被判刑,罚款二百万,发生了啥?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
近日,一纸刑事判决书让青海前首富肖永明重回人们视野。
昔日青海首富判刑三年,罚款二百万
6月30日晚间,藏格矿业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涉及案件审理结果的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于近日收到实际控制人肖永明提供的《刑事判决书》(2021)青0104刑初88号,获悉其所涉案件已由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刑事判决。
截图自藏格矿业公告。
《刑事判决书》显示,被告单位青海焦煤公司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开采煤炭资源,被告人肖永明等明知青海焦煤公司未取得采矿许可证开采煤炭,仍积极组织或参与,其行为构成非法采矿罪。
法院认为,被告人肖永明到案后积极退缴上海宏筑物资有限公司从青海焦煤公司获取的全部违法所得293807886.36元,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对其判处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社区矫正机构建议适用非监禁刑。
据此,法院判决被告人肖永明犯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二百万元(已足额缴纳)。扣押在案的被告人肖永明退缴的上海宏筑物资有限公司的违法所得293807886.36元,由扣押机关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藏格矿业还表示,上述事件为实际控制人肖永明个人事务,肖永明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未参与公司任何经营决策,公司目前经营管理层人员稳定,生产经营正常。
查看公司管理层,如今的藏格矿业已是“肖二代”的天下。2021年7月,藏格控股(现藏格矿业)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肖永明与林吉芳的儿子肖宁,成为公司董事长。肖永明次子肖瑶于2016年成为藏格控股总经理,现任副董事长一职。
曾通过资本运作成为“钾肥大王”
公开资料显示,肖永明于1964年7月出生于四川安岳石羊镇,17岁跟着父亲经营塑料厂,一路做到安岳永鸿塑料厂副厂长。1996年,32岁的肖永明来到青海格尔木市,与人合伙开了“小小酒家”,担任总经理。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拥有丰富钾盐资源的格尔木开始发展钾肥产业。眼光独到的肖永明也于2002年和妻子一起成立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钾肥),做起钾肥生意。
2004年,肖永明又瞅准机会,入股青海昆仑矿业,并不断增持,到2005年已成为第二大股东,仅次于青海瀚海。2009年,藏格钾肥以3.8亿元的价格拿到青海瀚海85.82%股权,并借此将昆仑矿业收入囊中。
藏格钾肥由此成为中国第二大钾肥企业,仅次于青海国资委控股的盐湖集团,肖永明也获得“钾肥大王”的称号。
图片来自藏格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9月,藏格钾肥谋求上市,当时上市公司金谷源遭遇退市危机。于是,2016年,藏格钾肥成功借壳上市,金谷源正式更名为藏格控股。
藏格控股上市后,肖永明开始走上“暴富之路”。2016年,肖永明家族以265亿元身家成为青海首富,位列当年胡润百富榜第64位。
2017年,一篇《国庆高速太堵?资阳男子直接开直升机回家》的报道引发关注,这架直升机的主人,据媒体证实,即是肖永明。
成也资本运作,败也资本运作
“花无百日红”,肖永明通过一系列资产腾挪成为“钾肥大王”,后又因资本运作致使公司负债累累。
事情源于2018年7月。藏格控股披露,拟以发行股份方式,作价280亿元收购巨龙铜业100%股权。
为将巨龙铜业收入麾下,据媒体报道,肖永明通过贷款、股权质押、融资等手段,前后耗资上百亿。
但由于巨龙铜业多年亏损,又背负巨额债务,在一片质疑声中,藏格控股调整重组方案,改为收购巨龙铜业51%的股权。但重组还是以失败告终。
令众人未想到的是,肖永明使了一招“暗度陈仓”。2019年6月,藏格控股披露,控股股东藏格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巨龙铜业37%股份以25.9亿元价格转让给公司,以抵偿藏格集团及其关联方的对上市公司相应数额的占用资金、资金占用费及由于贸易原因产生的损失。
也正是在2019年,藏格控股被证监会查出财务造假,并对肖永明作出罚款90万元、5年市场禁入的处罚。后肖永明又因非法采矿获罪。
令人唏嘘的是,2020年6月,为尽快归还上市公司占款,藏格控股将巨龙铜业股权出售,巨龙铜业控股股东也变更为西藏紫金。
记者梳理藏格矿业财报发现,2018年开始,藏格矿业净利润大幅下滑。不过2021年以来,由于钾肥市场高景气度,藏格矿业业绩出现回升。
截至7月1日收盘,藏格矿业当天涨7.41%报35.38元。(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51信用贷款可靠吗(51贷是正规的吗可信吗)":http://www.ljycsb.cn/dkzs/9565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