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数字人民币”的幌子,这五种套路要了解丨投教121,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钱包生活贷款靠谱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实习生 张冰清 综合报道投资走正道,安全有保障,欢迎来到《投教121》。我是栗子编,带你了解有趣又实用的金融小知识。
不久前,家住市区的李先生收到陌生网友发来的一条链接,点击后安装了一款APP。在输入对方提供的一串号码后,李先生开启了APP上的视频会议功能。穿制服、戴口罩,与李先生视频的,竟是一名自称“警察”的男子,对方扬言李先生涉嫌走私,让李先生打开数字人民币钱包,配合调查取证。
李先生虽听说过数字人民币,但对其功能并不熟悉。在对方的指导下,李先生点击支付宝内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心中毫无概念的李先生跟着对方要求,一步步地转账操作5次,共计4.5万元。这时,李先生的手机没电关了机,视频会议中断了。当李先生给手机充上电后,发现“警察”已将他拉黑,这才意识到被骗。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公众对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数字人民币支付也正成为消费“新时尚”。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作为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不仅提高了支付工具多样性,也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10月12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和场景建设进展顺利。截至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
然而,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普及,诈骗分子也纷纷“推陈出新”,披着“数字人民币”外衣的新骗局让人防不胜防。为避免上当受骗,我们需要更深入了解数字人民币、明悉常见诈骗套路、提高防范意识。
披着“数字人民币”外衣的五种诈骗套路
小编梳理关于“数字人民币”的相关骗局发现,主要有以下五种诈骗套路:
一是假活动。
不少人都收到过这样的信息:“尊敬的XX先生/女士,诚邀您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用户,在线提交报名申请……”还附带一个网址链接,点开网址后系统提示需要存入1万元方可体验数字人民币。有人早已耳闻数字人民币但未曾尝试,这下宝贵的机会送上门来,自然不肯错过;根据页面提示转入资金,片刻后就发现资金没了踪影。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民众对于数字人民币的热情与好奇心,以该种方式骗取个人信息与资金。
二是假流调。
不法分子冒充防疫人员来电,称“通过疫情流调发现你违反防疫规定”,需要通过资金核查的方式验证信息,接着便提出添加微信好友、安装软件、兑换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数字人民币转账等要求。很多人一听到自己涉嫌隐瞒行程被通缉就慌了阵脚,殊不知真正的防疫人员并不会询问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遑论索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三是假公安。
骗子扮作管理局工作人员,并报出受骗者的身份证、家庭住址、银行卡号等信息来自证身份,告知对方其手机号码曾发布违规信息,需要配合调查。转接“公安局”后,受骗者被告知自己涉嫌诈骗活动,需要提供财力证明,并用手机屏幕进行共享。在“警方”要求下,受骗者将银行存款充入数字人民币钱包,而骗子通过屏幕共享成功窃取交易密码等信息,轻轻松松将数字人民币钱包里的资金转走。事实上,公检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并不会提出视频连线、提供资金证明等要求。
四是假网站。
骗子利用民众的贪利心态,宣传“央行数字币”交易网站可以利用数字币价格实施波动的特性获利。用户一旦轻信,登录网站后点击充值,发现网站显示“入金通道正在维护,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充值”,咨询客服被告知要将资金转入一个银行账户。用户如若被 “利好行情”蒙蔽了双眼、乖乖转账充值,后续便会发现永远无法提现。不少人对数字人民币知之甚少,不知道其是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不存在交易炒作空间,便掉入了天大的陷阱。
五是假推广。
有的“数字货币DCEP学习群”看似是好学者的集合地,实则为不法分子为行骗买下的伏笔。他们声称在群里宣传使用其提供的“E-CNY”收款码就可以参与推广数字人民币,只要向朋友和其他商家推广成功,即可获得“两层收益”。为了混淆视听,不法分子还利用官方素材编造新闻稿来博取信任。
擦亮双眼,保护好数字人民币钱包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通过官方途径获取权威资讯。由于数字人民币尚处于试点阶段,在下载时数字人民币APP时应选择官方渠道,警惕仿冒应用程序和仿冒银行信息。
切忌轻信单位和机构打来的要求转账的电话。在被要求向指定数字钱包、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进行转账汇款时,进行操作前应确认对方身份、仔细核对转款事项,发现上当则及时报警。由于数字钱包的名称由用户自行设置,勿将钱包名称视作对方身份的可靠证明。
交易过程中,牢记保护好自己数字人民币的注册账号、登录、支付密码及交易信息,不要轻易访问或回复带“数字人民币”字样的陌生网站、电子邮件及短信,避免感染病毒或泄露个人信息。
日前,部分赌博网站新增数字人民币收款方式,引导赌客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充值交易。对于赌博此类违法行为,群众应自觉远离,并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成为黑产洗钱的工具。
如果已经遭遇了数字人民币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联系开户行紧急止付受骗账户以保证资金的后续安全。
投资正步走,《投教121》每日更新中......欢迎持续关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贷款钱包
毕业没多久
月薪4000多
一个“指名道姓”的电话
带来数十万的累累负债
10月31日,徐某某报警称,自己在两天前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蚂蚁金额客服,说徐某某在上学期间有一个网贷账号,现要注销该账号,让她添加自己的QQ进行操作。徐某某按照对方的提示将手机支付宝借呗内的额度借出然后转到对方指定的银行卡内。
随后又在小米金融,微信美团、中邮钱包等贷款平台内将额度借出转到对方指定的银行卡内,转完后无法联系上对方才意识到被骗。造成损失共计191761元人民币。
无独有偶,五华区的邱某也接到一个自称是中邮钱包的客服电话,对方让邱某注销“中邮钱包”APP账户,不然会影响征信。
后邱某添加了对方提供的QQ号,对方让邱某在“中邮钱包”APP上借钱15000元,然后再还进去。邱某借款后收到一条短信称系统划扣失败,请手动回收。
对方称邱某额度不够,让邱某从APP的“借钱极速贷”上借款16000元,之后对方称邱某的征信报告显示“微粒贷”、“支付宝”、“安逸花”里面都需要注销。
邱某先在“微粒贷”APP上借款8000元到自己的银行卡上,后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39000元,此时邱某意识到不对劲,怀疑被骗,于是报警。
注销贷款账户诈骗流程:
1、不法分子能够准确的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贷款金额、借款时间、贷款平台等信息,首先就能取得你的信任,相信对方真的是贷款平台的客服人员。
2、利用现代人较强的安全意识,反向套路,不法分子会说明贷款不注销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会影响征信、下次贷款、未来就业、买房等一系列终身大事,不重视起来会有大麻烦,这样就会造成借款人紧张的情绪。
3、再以注销贷款账户为由,要求验证银行卡的真伪性,诱导大学生绑卡、转账,甚至还会要求从贷款平台再借一笔款项,转至不法分子的“注销专用账户”。
︱来源: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来源: 昭通警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钱包生活贷款靠谱吗(贷款钱包)":http://www.ljycsb.cn/dkzs/956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