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评测报告三|中邮消金免息分期引争议,下面是北京商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邮消费金融贷款利息
因App未明确告知收集使用麦克风权限的目的、方式、范围,存在侵害用户权益问题,持牌消金机构中邮消费金融近日被广东省通信管理局通报引发舆论关注。北京商报记者亲测发现,截至发稿时间11月29日,中邮消费金融App暂未出现收集用户麦克风的情况。不过,其大力推广所谓的“全场免息”商城产品却引发争议:尽管宣称“免息”,但部分产品整体价格却比市场价高出496元,有消费者质疑,中邮消费金融“免息”优惠,存在偷换概念,将手续费转移到商品价格的嫌疑。
被通报个人信息收集侵害用户权益
涉金融类App超限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一直是监管方和消费者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官网发布消息称,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App数据安全和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对属地App的监督检查,建设App监管平台,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累计检测5000余款App,共发现疑似存在问题App 237款,经核验确定问题App 88款。
而作为持牌消金的中邮消费金融则名列其中。根据通报,中邮消费金融旗下App“中邮钱包”,因未明确告知收集使用麦克风权限的目的、方式、范围,存在侵害用户权益问题。
近两日,北京商报记者对中邮消费金融信息收集情况进行了亲测,安装打开App后,会首先申请访问用户所在位置,访问设备照片、媒体内容和文件,以及读取通话状态和移动网络信息,点击拒绝后,页面会弹出提示称“可能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不过,整个App使用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暂未发现中邮消费金融有收集设备麦克风信息的情况,记者注意到,广东省通信管理局通报的“中邮钱包”App版本为“2.8.6”,目前,中邮钱包已更新为最新的“2.9.5”版本,由此来看,或是中邮消费金融对App信息收集进行了整改优化。
针对此前为何收集麦克风、主要是何目的、目前是否已经整改完毕,北京商报记者对中邮消费金融进行了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后者回应。
不过,在激活额度的过程中,App会要求完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教育程度等信息,并要求勾选授信合同和知情确认书两份协议,协议中提到,“借款人同意并授权公司为相关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为数据处理、统计、风险分析、信用监控及贷后风险管理、提供有关增值服务或便利、提供新产品或新信息、更好地维护与提升客户关系等目的)向其分支机构、控股公司、关联机构、合作机构、代表处、代理人等披露与借款人及本贷款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为信用审核及评估之目的而获得的所有信息)”。
根据央行发布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收集、使用个人金融信息时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金融App是否需要使用麦克风权限,需要看业务流程中是否有必要,如果业务流程中不涉及使用麦克风,则不应过度授权。如果业务流程中需要使用麦克风,比如有些App在信用授权时需要用户朗读验证码等,则需明确告知收集使用麦克风权限的目的、方式、范围。
“每家机构进行信息采集的情况有所区别,消金机构收集使用麦克风权限本身是可以的,核心在于其是否明确告知了消费者收集使用麦克风权限的目的、方式、范围等内容。”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同样称。
不过,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则认为,麦克风不是金融类App提供基础服务所必须的权限,相关机构的上述行为,涉嫌侵犯用户对其个人信息处理享有的知情权、决定权,以及违反最小必要原则超需索取权限或采集信息。消金机构使用麦克风等权限应当通过弹窗、通知等方式予以明确告知,并就非必要的权限索取逐项获得用户的明示授权。
宣传免息分期实则价格更高
当前,随着电商金融的逐渐火热,目前已有不少消金机构在App上线分期商城,中邮消费金融也不例外。
评测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邮消费金融在App商城首页,正在大力宣传推广所谓“免息分期”的产品,点击即可领取额度。记者点击发现,该免息产品资金来源于中邮消费金融推出的信用消费产品“邮你花”,可支持随借随还、按日计息,循环额度为500-20000元。
以一款型号为A2404、内存128G的蓝色iPhone 12手机为例,用户可选择1期免息和3期免息两种方式分期购买,价格7295元,其中3期付款中,每个月应付2431.67元。
从价格简单计算,该产品确实为“免息”产品,既能分期减轻购买压力,又能免息缓解还款金额。这个时候,很多消费者往往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产品对比苹果官网、京东自营等平台上的同型号、同内存、同颜色手机来看,价格相比官网、京东自营的6799元要高出496元。如此来看,尽管有“免息”优惠,但消费者不仅没有得到实惠,还将付出更高的成本。
分期商品价格高出市场价近500元是何原因?有消费者质疑,中邮消费金融此产品尽管宣传“免息”优惠,但却存在偷换概念,将手续费转移到商品价格上的嫌疑。若以苹果官网6799元价格来计算,分期三期每个月等额还款2431.67元,实际年化利率已高达43.26%。
针对消费者这一质疑,北京商报记者向中邮消费金融求证,但同样未获得正面回应。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定价是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中邮消费金融的产品价格高于市场价近500元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中邮消费金融也拥有自己进行定价的权利。” 王蓬博认为,中邮消费金融这一行为的确存在一定不妥,但是消费者可以选择去其他平台购买价格更低的同类型产品。
李亚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手机类商品并非由政府部门严格定价,其整体价格的上下浮动本身并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完全可以货比三家、选择最优惠和最适合自己的商家购买。但是,若相关机构未明示手续费、对价格正确标识、虚构原价、以低价招徕客户而高价结算等,则涉嫌构成价格欺诈,可能招致相关监管部门的处罚。
个人消费贷年利率达21.24%
除了“邮你花”分期产品外,在额度申请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还实测了中邮消费金融旗下其他消费贷款产品。以“邮你贷-循环”个人消费贷款产品为例,其贷款年利率为21.24%。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中邮消费金融采取的贷款利率已进行调整,主要按照最新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下浮动方式确定,除另有约定外,对于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的其他已经发放的贷款,双方确认执行既定利率不变,不受前述调整的影响。
根据“邮你贷-循环”贷款利率说明,该产品价格采用固定利率,计算方式为当期LPR定价叠加年化加点利率的方式进行。其中,LPR为审批时上一工作日公布的最新1年期LPR 3.85%,加点利率按公司审批结果确定为17.39%,合计贷款年化利率为21.24%。
自8月20日最高法修改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后,持牌消金机构是否受限4倍LPR,一直是业内争议的热点问题。此背景下,已有消金公司下调贷款利率,另据媒体报道,已有监管机构窗口指导,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新发放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最高4倍LPR利率即15.4%。
而从中邮消费金融推出的这一“LPR定价+公司加点利率”利率设定方式来看,贷款利率已远超4倍LPR,此设置是否合理?对此中邮消费金融同样未回应北京商报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消金机构借贷利率是否应按最高4倍LPR执行问题,目前业内和司法上仍存争议。根据8月20日生效的新规,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放贷款,不适用“最高4倍LPR利率”,但目前,也不乏有相关法院判决消金公司需按4倍LPR来执行。
在于百程看来,中邮消费金融贷款年化利率在15.4%-24%,目前尚并不能判定为违规。不过降低借贷利率是各类机构共同的方向,基于金融的公平性,金融监管部门也可能调整监管要求,进一步降低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的利率,因此消费金融公司也应尽快调整。
李亚同样认为,消金机构目前在最高法规定的“金融机构”之列,但根据金融借贷与民间借贷的市场定位和风险与利益一致的市场法则,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上限应参照适用“最高4倍LPR利率”。不过,如果当前贷款成本严格控制在15.4%,消金机构等非银行类贷款机构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相当容易亏损。李亚进一步补充道,中邮消费金融“LPR定价+公司加点利率”的方式应是在新旧规定衔接、存在争议之际,在严峻的挑战之下为了兼顾合规和利益所采取的平衡措施。其将如何被定性,还有待司法机关和监管机关进一步予以认定和解释。
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64.75%
公开信息显示,中邮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11月,总部设在广州,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星展银行、广东三正集团、渤海国际信托、广百股份、拉卡拉、海印集团7家中外企业发起成立。2018年,中邮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增至30亿元。
11月23日,成立五周年之际,中邮消费金融官网发布消息称,目前注册用户数超4500万,累计放款突破2000亿元,贷款余额近330亿元,总资产超320亿元。另在融资方式上,2020年11月,中邮消费金融已获批开办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资格。
不过,从上半年数据来看,中邮消费金融五周年的业绩答卷难免有些失意。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上半年,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286.72亿元,净资产34.83 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49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1.39亿元同比下降64.75%。
净利润增速下降是何导致?目前是否有所改善?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向中邮消费金融进行采访,未获得回应。
“突发疫情使得宏观经济出现下滑,企业和个人的还款能力下降,逃废债增加,金融机构的坏账率抬头,风险拨备增加。因此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了资产规模下降、业绩增速放缓或者下滑的情况,业绩波动在预期之内。”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已披露数据看,中邮消费金融利润水平属于居中水平,但下降幅度比较大。利润下降背后主要应该是控制规模和拨备增加影响。
在王蓬博看来,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均出现了下滑,因此中邮消费金融的净利润下滑不是特别令人意外,但是64.75%的下滑幅度还是有些偏高。后期,中邮消费金融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自己贷前获客、营销运营、贷后催收的一系列相关成本。重点发力的业务方面,中邮消费金融在未来可以考虑更多地将业务向银行卡用户等高质量客户群体进行转移。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客户逾期率上升;另一方面监管力度加大,也带来不少合规压力。不得不说,2020年上半年,消金机构遭受了严峻的考验。李亚认为,利润下滑是行业整体现象。目前来看,同类型公司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邮消费金融后续应注意控制成本,尽快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贷款产品,提高资产质量,降低风险和不良率;同时,紧跟监管政策的变动,避免触碰监管红线。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四红
中邮消费金融利息为什么这么高
21世纪资管研究院针对消费金融APP的真实利率进行实测,发现整体来看,持牌消金机构的利率相较于多数小贷公司,维持在较低水平,大部分保持在10%-15%之间。中邮极速贷利率偏低,在7%-10%之间,而捷信消费金融目前已不提供任何贷款服务。此外,课题组对个人信息保护主要从8个方面来测评,整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的合规项最多,为7项,其次为中邮钱包和捷信金融,均为5项。从具体条款来看,8款APP在“提供非定向推送信息的选项”、“敏感信息单独同意”、“展示双清单”、“提供基本功能模式”方面不合规较多,尤其是“提供基本功能模式”全军覆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邮消费金融贷款利息(中邮消费金融利息为什么这么高)":http://www.ljycsb.cn/dkzs/9564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