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所有贷款平台名字大全(排名前十的借款平台)

所有贷款平台名字大全(排名前十的借款平台)

盘点已经消逝的十家现金贷公司,下面是消费金融频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所有贷款平台名字大全

作者| 里奥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自从“141号”文之后,曾经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现金贷公司走向了发展中的岔路口。有的为了生存开始转型;有的则相声匿迹,慢慢成为了历史。今天,「消费金融频道」就来盘点下已经消逝的十余家现金贷公司。

麦子金服

麦子金服上线于2009年,总部位于上海,巅峰时业务版图覆盖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麦子金服运营主体是上海诺诺镑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为黄大荣,而诺诺镑客由上海麦子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

2019年12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上海麦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立案侦查。

在立案之前,麦子金服累计注册用户超1200万人,累计撮合成交超710亿元,累计帮助出借人赚取收益超10亿元,借贷余额约24.38亿元。

麦子金服还曾宣布,针对出借用户出具集团担保函,明确对出借人进行兜底。不过有消息称,麦子金服的兜底方案没有诚意,没能打动借款人,于是有借款人报了警。

随着被警方立案, 麦子金服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直到2022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才启动了麦子金服出借人核对登记工作。

趣店

趣店大家不陌生了,去年以新项目“预制菜”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因为早期校园贷的经历,让罗敏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预制菜”业务也经历一轮烧钱之后也几近消失。

趣店是校园贷起家,成立于2014年3月,于2017年10月登陆纽交所,上市当天股价涨超43%,市值一度达到113亿美元。

上市即巅峰,随着现金贷的严打,趣店经历了多次转型,汽车分期的大白汽车、奢侈品平台万里目、K12教育等等。

在去年半年报发布时,趣店表明,在2022年9月6日之后停止新的信贷发行

米么金服

米么金服成立于2014年,由海米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聚焦年轻女性客群主攻医美分期,CEO宋梦郊曾在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任职。

米么金服的拳头产品为么么钱包于2016年上线,资金来自合作的银行、小贷、消费金融公司。

数据显示,2017年年中,米么金服覆盖了200万女性客群,线下合作商户3000多家,交易额超过40亿,资产月增速达20%。2018年时,米么金服在医美分期市场中已占超过50%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医美行业的无序扩张,医美分期市场骗贷、套现现象横生。出于审慎原则,大多资金方选择撤出医美分期场景。

随之而来的就是米么金服这样的平台资金链断裂,坏账激增。去年米么金服疑似已经倒闭,网站、APP均无法使用,创始人宋梦郊名下股权被冻结,并被列为被执行人。其助理孙明杰涉嫌NFT数字藏品欺诈也被行业诟病。

Wecash闪银

在国内对个人征信还处于一片迷茫的认知时,支正春让“Wecash闪银”打出了“国内首家大数据信用评估公司”的旗号。通过对年轻群体在网络上的大数据分析借贷人的信用,进行评级后给予相应的额度,最高可给到50万。

2017年8月,仅成立三年的Wecash闪银团队便切蛋糕举行仪式,庆祝公司实现了月利润破1亿人民币“小目标”,如此绩优,它也成了资本宠儿。

但是, 为了追求利润,Wecash闪银奇异旗下多个产品大量存在砍头息行为,且砍头息的方式也种类丰富,包括强制购物、强制购买虚拟卡、强制收取服务费、咨询费、担保费等。

2019年,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媒体发表一篇名为《21岁女孩疑遭套路贷自杀 其父接网贷公司电话被骂废物》的文章,将Wecash闪银涉嫌套路贷、暴力催收的行为公之于众。

2020年5月,Wecash闪银因涉嫌非法放贷、暴力催收、砍头息、搭售保险等问题被北京市朝阳区某派出所进行用户层面的摸排调查。就在当月,警方初步收网,有媒体报道约40名警察进入Wecash闪银奇异北京总部大楼,带走了10余人,引发行业震荡。

达飞云贷

达飞云贷成立于2012年10月30日,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张术平。达飞云贷大股东为深圳达飞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后显示,高云红为达飞实际控制人,间接持股比例达92.22%。

得益于达飞云贷的网贷业务,达飞控股业绩曾现风光2019年半年报显示,达飞控股实现收入6.41亿港元,同比增长了109.418%。净利润为1.82亿港元,增长了74.83倍。

2021年1月,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公开发布了“关于对受理海港区达飞秦皇岛西港路分公司等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通告”。

警方称已受理海港区达飞秦皇岛西港路分公司等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为推进案件侦办,达飞公司线下出借人到合同签订所在地派出所或者经侦大队进行报案登记。

「消费金融频道」还注意到,达飞云贷遍布在全国各地的27家分公司先均已被注销,其中就包括达飞普惠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

立案之前,达飞就想从网贷业务中抽身,正如在转型公告中所称:“优秀的头部互金机构转型持牌机构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云贷业务中涉及到小额出借人的P2P出借业务在这个大趋势下已经不符合公司发展的要求。”随着被立案,也没来得及转型。

积木盒子

积木盒子成立于2014年,该年9月在互联网网贷商积木盒子的B轮融资计划中,领投的顺为资本是小米旗下的投资公司。

2016年,积木盒子进行了一次重大业务分拆重组,其母公司品钛集团随之诞生,同年9月,品钛集团一分为二,分拆为积木拼图集团与品钛集团。品钛集团与积木集团各自成为独立法人运营。

2020年2月15日积木盒子发布公告称会申请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同时按照83号文的规定,积木盒子将在母公司、股东和各合作方的协助之下,开展有序、分批次的业务结清工作,稳步退出网贷业务。

去年5月份,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民事裁定书显示,北京乐融多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积木盒子运营公司)所涉的网贷业务已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去年10月,业内人士消息称积木盒子董事长董骏已经被警方带走,CEO谢群以及其他高管并未被控制,目前积木盒子的清退工作仍然由谢群处理。

凤凰金融

2020年9月10日起,凤凰金融宣布网络借贷平台不再新增业务,进入网贷业务退出阶段。

但是在网贷业务“三降”及退出过程中,海南省凤凰智信风险处置工作专班多次约谈、督促凤凰金融及时回应出借人关切,加快做好退出工作,但公司相关工作推进缓慢,未能及时满足出借人兑付要求。

随后,凤凰智信2021年4月30日被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区分局立案调查。

凤凰智信成立于2016年,法人代表为贺鑫,注册资本5亿元。2020年9月30日,“凤凰金融APP”曾发布一则声明指出,凤凰智信于2016年在北京市朝阳区成立,并于2019年7月迁址到海南省海口市。

根据句凤凰金融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7月,借贷余额102.12亿,共49万笔,涉及71569人。

2345贷款王

二三四五在2014就进军信贷行业,宣布与某家消费金融合作,推出小额网络信贷平台“网上随心贷”,也就是后面的现金贷产品“2345贷款王”,之后还陆续推出“2345车贷王”“2345商贷王”,布局汽车金融等业务。

2017年成为现金贷机构的分水岭,二三四五也没能逃脱监管的压力,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文件接连下发下,二三四五不断收缩现金贷规模,2019年,二三四五被警方上门盘查,该案主要涉及外包公司的短信催收和暴力催收。

在近期的公告中,二三四五称自2019年第二季度起已不再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

除此之外,二三四五还对旗下小贷公司进行减资,并计划进行出售。

乔融金服

乔融金服全称上海乔融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1116.7万元,法人代表及实际控制人为林明伟,是莆田系医美分期平台,乔融金服的分期产品名为“医分期”。

2019年乔融金服旗下医分期倒闭,8月中旬宣布解散,与员工签订赔偿协议后,几个大老板都已跑路。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医疗美容收入规模约398亿元,2016年达到了约525亿元。截至2017年,中国医美行业的市场规模目前已跃居于世界第二位。

医美需求的旺盛也催熟了医美分期市场,分期模式迅速扩张的背后,骗贷乱象也日益增多。有的机构通过向分期用户收取保证金等形式进行套路贷,有些医美分期平台贷款年化利率超过100%。

林明伟家族医疗集团为华世伟业,旗下包括南京华世佳宝妇产医院、宿迁市妇产医院、江苏施尔美整形医院、南京正大耳鼻喉医院、南京建国医院。

得益于此,乔融金服拥有大量的医美资源。其实这样的情况下,对合作金融机构来说,存在更大的潜在风险。

金融机构对B端风险把控不到位,就会给助贷平台留下自融的空间,加剧风险。此外,医美分期类似租房分期,资金错配模式是一大隐患。

买单侠

2014年3月,胡丹创立了上海秦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买单侠的运营公司,并确立线下获客的战略方向。

当年7月12日,买单侠业务上线,主要经营线下3C数码产品、电瓶车等消费分期业务。

到了2017年7月,几乎已覆盖所有省市,布局门店数近7万,单月最高贷出超5亿元。

2017年年底,买单侠推出消金2.0直贷模式,商户或代理商通过买单侠平台利用自有资金直接放贷给客户,买单侠负责提供风控、信贷通道、数据报表支持等服务。

但是2017年之后,线下消费分期业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萎缩,很多手机卖场曾经热闹的分期广告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再加上骗贷现象猖獗,坏账难以控制,导致大量的线下分期平台关店退出。

2018年,买单侠的线下业务开始出现问题。据媒体报道,当年7月底,每一个客户都会被拒绝,通过率为0。后来,总部秦苍科技给出的方案是愿意做就自己投钱放贷,不愿意做就离职,然而赔偿从来都没有。

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

除了现金贷公司,两家消费金融公司也成为了历史。

自2020年千亿亏损公开后,中国华融便开启了加速剥离非主业资产的“瘦身”之路,其中就包括华融消费金融。

2021年9月,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正式挂牌北金所,开始招商转让。

最终宁波银行以10.91亿元的价格竞得。去年5月6日,股权收购获得监管批复,宁波银行成为华融消费金融成为控股股东,随后华融消费金融更名为安徽宁银消费金融。

之后又对宁银消金管理人员进行更换,今年年初,宁银消金由由安徽合肥迁回浙江宁波。

今年2月份,宁波银行计划对宁银消费金融增资,金额由之前计划的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调整为不超过35亿元人民币。

苏宁消费金融则是易主南京银行,去年1月南京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收购苏宁消费金融控股股权的议案,到了8月份收购完成。随后苏宁消费金融更名为现在的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并进行了人员更替。

2022年年底,南京银行发布公告,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增资至50亿,股权结构进一步调整,南京银行受让苏宁易购所剩的10%股权,先声再康药业原持有的16%股权由南京银行受让6%,法国巴黎银行受让10%。

自此,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股东仅剩南京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苏宁易购彻底退出。

排名前十的借款平台


在美上市金融科技平台奇富科技(360数科)、乐信、信也科技、嘉银金科、小赢科技等近期纷纷披露了2022年财报。


综合来看,几家公司业绩明显分化。我们在《万字长文解读信也、乐信、360数科、小赢、嘉银2022年半年度经营业绩》中提到,金融科技平台上的助贷、联合贷等业务面临更多挑战,只不过从去年四季度的数据看,每家表现不一。如奇富最直观的表现是规模缩减,信也净利增速下降、对客利率降低等带来的营收增长放缓,而乐信、小赢和嘉银则表现出明显的发力趋势。


01

营收走势看全年


根据财报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从营业收入来看,奇富科技实现营收39.1亿元,同比下降7.3%;信也科技营收30.5亿元,同比增长24.6%;乐信同比增长38.7%,达到和信也同样规模的30.5亿元;嘉银金科实现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186.4%;小赢科技营收达9.6亿元,同比增16.1%。



上图看5家体量,相互比较也非常明显——奇富一个梯队,信也与乐信一个梯队,嘉银与小赢一个梯队;各自走势也显示出不同的风格——奇富逐渐收缩,信也、乐信与嘉银逐步扩大,小赢相对平稳。背后与各自对风险的理解、资方的反馈、重点市场分布都有关系。


02

净利的背后玄机


增长的分化在净利润方面则体现更加明显。同比来看,奇富科技、信也第四季度净利润负增长,而乐信、嘉银金科和小赢科技都实现同比增加。


2022年第四季度,奇富科技净利润8.7亿元,与去年相比下降4.5亿元,而2022年全年,奇富科技的净利润水平基本也在逐步下降。信也科技Q4净利润5.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4.4%、8.13%;乐信净利润3亿元,同比上升17.6%。


值得一提的是嘉银金科和小赢科技,第四季度净利润分别达到5.3亿元和2.7亿元,同比增长335.7%和88.7%。



放款量减少是影响平台2022年收入增长最直接的原因。奇富科技和乐信在第四季度都出现了放贷量的下降。其中,奇富科技Q4放贷量1046亿元,环比下降5.5%,乐信放贷款561亿元,环比下降0.2%。信也科技的这两个指标则平滑、稳健增长,在第四季度放款量为149亿元,同比增长24.6%;在贷余额达到646亿元,同比增长24.6%。


对比鲜明的是嘉银金科持续上升的放贷量,至第四季度达到189亿元,环比增长26.8%,全年增长249.2%。



对奇富科技而言,计提拨备的大幅提高也对其净利润产生了直接影响。去年全年奇富科技共计提拨备65.8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42.8%,占总收入的39.8%。计提的拨备中大部分来自重资产助贷业务下对或有负债的担保,奇富科技在其财报中将或有负债拨备增加的原因解释为“具有挑战性的宏观环境因素”。


因此也可以预测,伴随2023年这部分业务的回款,去年的拨备也会成为今年潜在的利润来源。


03

小微贷表现差异


小微贷业务是各家平台在服务小微与实体经济方面的重要表现。在与资方合作中,也会被要求提升相关业务的比重,以配合资方完成任务与指标。不过各家业务逻辑有差异,加之存量业务体量不同,在去年的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奇富科技而言,2022年小微贷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第四季度,各平台小微贷放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奇富科技则从第三季度的30亿元降至8亿元,仅占总放贷量的0.8%,而此前奇富科技小微贷普遍占比在7%-9%。


乐信小微贷业务在第四季度也出现了小幅下滑,至50亿元,但同比仍然增长28.3%。乐信小微贷或许是受到其新消费场景的支撑,相对稳定,2022年各季度维持在放贷量的9%-11%。


这个数据从全年来看则更加明显。2021年,奇富科技小微贷达302亿元,乐信则为其一半,为152亿元。2022年前者小微贷下降明显,全年放贷量仅161亿元,后者则达到200亿元,超过奇富科技,稳步增长。



信也小微贷业务则增长稳健,2022年第四季度服务小微企业主49.7万户,户均贷款2.39万元。至2022年,年底小微贷业务已其总业务量的25%。


此外,据公开信息,嘉银金科在2022年也在小微贷业务逆势发力,推出专项服务计划,“提振消费+助力小微”双赛道。2022年上半年,嘉银金科服务24.6万小微企业,促成借款超22亿元(户均约8943元);2022年年底,其小微贷业务触达31个省的47.8万小微用户,可见其增速之迅猛。


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达1.14亿,占比67%。这一数据表明小微贷市场规模较大。在近几年政策大力驱动下,小微贷业务也蓬勃发展,服务小微渡过难关。体量上,2022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到59.7万亿元;利率上,在近三年政策鼓励下机构争相放贷,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可以说,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平台在小微贷的“普惠”工作中,功不可没。未来小微信贷需求在经济转暖后预期将回落,业务规模增长料将放缓,相关风险也不得不加以重视。


04

营销获客看嘉银


获客方面几家平台数据也有特点。嘉银金科的借款获客成本一直稳定在低水平,而笔均贷款在第四季度中又达到几个平台的最高水平。相比2021年年底,嘉银金科笔均贷款同比增加51%,这种高效率的获客模式,或许是在去年环境下其财务数据仍然保持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奇富科技和信也科技的获客成本也在去年出现下降,背后原因主要都是通过主动减少营销费用,调整客户群体,聚焦优质客户,提高资产质量。比如,奇富科技的借款获客成本在2022年第四季度显著下降,年底营销费用下降至4.2亿元,环比下降33%,新增借款用户数则不变,稳定在70万人。


另外,两家的复借率一直都稳定在较高水平,其中奇富科技2022年复借率稳定在87%以上,2022年年底达到90.3%;而信也科技复借率在75%以上,年底为78.3%。



新增用户规模来看,过去一年中,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都较2021年扩张水平明显下降,而小赢科技却在后半年发力扩张,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新增借款获客量较上一季度翻了3倍。尽管第四季度财报中小赢科技没有披露其新增获客量,但是从其披露的活跃借款用户来看,按照其大致70%复借率的水平,第四季度小赢科技的新增借款用户大致在40万人。



经历了一轮监管整改、行业洗牌,叠加疫情冲击后,至2022年年底,各平台整改已基本完成。聚焦优质客户,控制不良,已成为各家的优先选项。除乐信外,各平台90天逾期率在去年呈下降趋势。乐信去年全年的逾期率总体水平比2021年大约高0.6个百分点,增长不明显,分析来看,应该与其留存的长尾客户有关。在服务下沉市场与风险把控方面,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要处理好。长期看,长尾客户在经济转好之后或将成为优质客户的来源。



回顾全年,不少平台都出现了业绩转折,奇富科技在合规方面表现较为激进,靠牺牲利润在年底前实现整改工作的基本完成,2023年将重新专注业务扩展和技术创新。信也表现出一贯的稳健风格,调整则更加缓和,加上优质小微贷稳步增长的赋能,在整改和大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业绩并未出现大幅波动,这点小赢与之类似。而乐信自建消费平台则显示出优势,尤其在四季度的持续高压下实现了高增长。嘉银金科则成为了去年的黑马,突出业绩的背后是新发力的小微贷、低成本高效率的获客和逾期率的不断下降。


近两年,在增量难度加大与增长放缓的现实下,挖掘存量客户与市场的价值成为各家的优先工作。整体环境不好时有货币政策兜底,整体环境好时有经济增长拉动,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同频共振,总会有机遇与挑战。经济转暖之后,金融科技平台应在重视周期风险的同时,时刻把服务用户放到首位。当前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合规与复苏同行,各家放手聚焦发展,服务实体,才可行稳致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所有贷款平台名字大全(排名前十的借款平台)":http://www.ljycsb.cn/dkzs/9530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