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共青团中央发布消费警示:违法违规贷款层出不穷,大学生要远离不良“校园贷”,下面是央广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怎么杜绝网上贷款
央广网北京3月30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3月3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布消费警示称,“校园贷”存在着严重隐患,提醒广大青年学生消费者们理性考虑超前消费,审慎选择贷款机构,避免陷入不良“校园贷”陷阱。
警示称,随着互联网和普惠金融迅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信贷需求日益高涨,大量非银行机构和平台依托互联网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群体,向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这就是所谓的“校园贷”。“校园贷”具有数额小、效率高、门槛低、范围广等优势,吸引了众多有超前消费需求的大学生办理贷款。
但在“校园贷”风靡的背后,也存在着严重隐患。一方面,当前“校园贷”市场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成熟,物质需求旺盛,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强,但自身控制能力较差,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再加上社会经验缺乏,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对此,中消协和共青团中央提醒广大青年学生消费者们,理性考虑超前消费,审慎选择贷款机构,避免陷入不良“校园贷”陷阱。
一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不被外界的焦虑、压力、浮躁左右,不要将精神需求过度寄托于物质上,克服从众、攀比、虚荣等心理,理性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定消费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和良好消费习惯。
二要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在金融数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应当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提高自身认识金钱、驾驭金钱的能力,能够熟悉常见的金融产品服务类型及其相关法规政策,了解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善于评估自身还款能力并珍视信用记录,学会对金钱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做到量入为出,清醒地认识到分期付款、超前消费、网络平台借贷的本质。
三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良“校园贷”为迎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不断翻新其骗局和陷阱,“美容贷”“培训贷”“刷单贷”“多头贷”“高利贷”“套路贷”“裸条贷”等违法违规贷款层出不穷。大学生应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以及验证码等重要个人信息,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也不轻易向他人透露家庭住址、宿舍地址、父母联系电话;对高利贷、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有基本的认定,在自身权益受损的情况下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要找正规银行机构贷款。2021年2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或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大学生如果确需申请贷款的,一定先和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并检查该机构是否有相关部门批准的资质证明。贷款前还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贷款的额度、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理。
中消协和共青团中央呼吁,社会各方力量要加大对不良“校园贷”的关注,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共治的格局,完善行业准入、运营监管体系,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健全行业风险防控机制,排查整顿违规机构,针对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安全放心、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努力营造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校园文化环境,倡导大学生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追求文明、高尚的精神生活,摒弃落后、低俗的物质攀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事情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怎么防止被贷款
想象一下,你的手机上突然跳出一个消息提醒:“您的网贷即将到期,请尽快还款。”你是否会被吓得一身冷汗?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债务危机已成为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在中国,尤其是年轻一代,债务危机已成为一股无法忽视的潮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物欲激增,许多年轻人逐渐陷入了债务的泥潭,不得不用一笔笔贷款来维持生活。那么,为什么许多人会陷入债务危机?如何避免?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相关数据和独到见解,为你揭示这一问题的答案。
一、为何陷入债务危机?
1.消费观念的转变
过去,人们对于消费抱有“量入为出”的观念,而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即时享受,忽视未来的规划。在互联网金融风靡的今天,一些年轻人为了满足即时消费的欲望,选择网贷透支未来。据一项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网贷市场规模达到了1.8万亿元,用户规模达到2亿。
2.金融产品的盲目使用
许多年轻人对于金融产品了解不足,往往在对合同条款和利息政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贸然申请贷款。一旦利率高于预期或者还款期限不合适,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不断借新还旧。以某些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很多贷款年化利率高达20%以上,若借款人未能及时还款,很容易被利息压垮。
3.社交圈子的影响
很多时候,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社交圈子的影响。当身边的朋友不断展示新购置的物品时,人们很容易产生跟风攀比的心理,从而透支未来的消费。研究发现,在社交平台上晒单的行为激发了消费者模仿购买的欲望,成为年轻人陷入债务的诱因之一。
二、如何避免债务危机?
1.理性消费,量入为出
年轻人应该认识到,贷款并非长久之计,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会导致财务困境。因此,我们应该恢复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学会量入为出。在购物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来决定购买什么样的商品。避免盲目跟风,养成节俭的习惯,同时关注长期目标,如房子、教育和养老金等,从而确保未来的生活品质。
2.提高金融知识水平
年轻人应该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了解不同金融产品的特点、风险和收益。在申请贷款时,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利率、还款期限等重要信息,确保自己有能力承担还款责任。此外,可以关注政府推出的低息或无息贷款政策,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陷阱。
3.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
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有助于避免陷入债务危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对每月的花销进行分类和统计,确保支出不超过收入。其次,要合理安排生活和娱乐消费,如购物、外出旅游等,避免过度消费。最后,设立紧急备用金,以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对贷款的依赖。
4.拓宽收入来源
除了控制支出,增加收入也是摆脱债务的关键。年轻人可以考虑通过兼职、投资等方式拓宽收入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投资时,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知识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避免盲目投资导致更大的财务损失。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争取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加薪奖励,从而提高收入水平。
5.树立正确的社交价值观
要抵制社交圈子带来的消费压力,树立正确的社交价值观。与朋友交往时,要学会抵制攀比心理,关注彼此的内在品质,而非物质拥有。同时,可以尝试加入以共同兴趣和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交圈子,以减少消费压力。此外,可以向身边理财成功的朋友请教经验,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总结
债务危机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消费观念的转变、金融产品的盲目使用和社交圈子的影响等。要避免陷入债务危机,年轻人应该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制定合理预算计划,拓宽收入来源,并树立正确的社交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债务的泥潭,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怎么杜绝网上贷款(怎么防止被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947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