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贷的寒冬:净利润、贷款总额双双腰斩,逾期率达历史峰值,下面是异观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宜人贷好贷款吗
北京时间11月13日,宜人贷(NYSE:YRD)发布截至9月30日的2018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因受行业震荡影响,宜人贷三季度净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下滑,幅度分别为26%,50%。同时,宜人贷的用户数也深受行业影响,出现严重流失的现象,无论是借款人数还是投资人数,均大幅减少。
随着P2P行业接连“爆雷”,政府对P2P行业监管的不断加码,网贷行业在经历过野蛮生长后,在政策指令下,P2P行业进入全面洗牌沉淀期,相比上半年,P2P行业形势更加恶劣,宜人贷作为P2P第一股,其业绩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或可视为行业发展风向标,未来P2P行业发展形势更加严峻。
同比净营收下滑26%,净利润腰斩
根据财报显示,宜人贷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11.212亿人民币(约合1.632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5.139亿元,同比下滑26%,较上一季度环比下降26%,下降主要是由于贷款发放数量下降。对此,宜人贷首席财务官Dennis Cong表示:“由于行业正在经历监管评估,我们保持谨慎的风险增长政策。”
宜人贷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516亿元,较去上一年同期的3.030亿元,同比下滑50%,较上一季度环比下降26%。
贷款总额减半 用户流失严重
进入2018财年,宜人贷贷款总额、借款人数、投资者人都呈下降趋势,第三季度下滑趋势更加明显。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宜人贷为96,402位借款人促成借款总额65.46亿元,同比减少46%,环比减少44%。其中,线上渠道促成贷款数同比减少41%,环比减少44%;线下渠道促成贷款数同比减少54%,环比减少42%。
进入2018财年以来,宜人贷的借款人数逐步减少。受今年6月网贷雷潮的影响,网贷平台也加大对贷款审批的风控力度,以降低平台经营风险。与此同时,网贷投资人信心急剧下降,用户纷纷撤离网贷。而这种现象在宜人贷的财报中有所体现。进入第三季度,宜人贷借款人数出现大幅下滑,共有96,402位借款人,较去年同期减少50%,较第二季度环比减少46%。
宜人贷的获客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第三季度,通过线上获取交易的借款人有72,108,占本季度总借款人数的74.8%,通过线下获取交易的借款人有24,294,占本季度总借款人数的25.2%。
同时,宜人贷投资者人数也在大幅下降。第三季度,投资者人数为164,218,较去年同期的214,967同比减少24%,较第二季度的202,380环比减少19%。
逾期率上升
6月的雷潮下,还滋生一股恶意逃废债的现象,导致多家平台的坏账率急剧上升。即便是宜人贷采取了保持谨慎的风险增长政策,逾期率仍上升明细。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宜人贷过期贷款15-29天,30-59天和60-89天的逾期率分别为1.1%,1.8%和1.5%,较上一季度明显上升。
整体情况而言,宜人贷逾期率水平逐年增高。
宜人贷是为传统银行服务不到的客户提供贷款便利的公司。但由于P2P网贷缺乏信用基础,服务的主流人群是征信尚未覆盖的人,这本身对P2P借贷平台本身就有很高的风险。
宜人贷贷款条件
网贷行业平均处于亏损状态,62家披露了经营情况的平台中有27家亏损,宜人贷面临的逾期压力亦不容乐观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薛南骏
互联网金融的世界充满了躁动、吵闹和迷茫。
先是7月底因为市场传言,平安系旗下陆金所遭遇罕见的集中转让兑付危机;随后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人民日报》撰文称“99%的互联网金融都是‘皇帝的新衣’”,其矛头直指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
其后,互联网金融行业内以大标著称的红岭创投宣布其网贷业务三年内将逐步清盘,创始人周世平更是公开声称:“做了8年网贷,我的心太累了!我们做到2700多亿元交易量,不仅没有赚钱,还有8亿元的坏账。未来这样的平台没有可能性,我老周也没有底气继续让投资人一直在平台投资,因为长期垫付那个漏洞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平台会爆掉。”
正是在一片风声鹤唳中,在美国上市的宜人贷于近日发布二季报,称其净收入11.83亿人民币(1.75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61%;净利润2.69亿人民币(3969万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3%。报告发布之际,该公司还推出两项股东分红政策,包括一次特殊现金红利和今后每半年发放一次的普通红利。
表面看来,宜人贷呈现的数据相对不错,但深入研究便可发现,其中有些数据显示出了该行业难以言述的“秘密”。
互金行业盈利难
宜人贷2015年12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海外上市第一股。而国内公认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老大—陆金所尽管宣传造势有多年,传言的上市地也呈现多个版本,但至今仍是只闻梯响未见人来。
宜人贷上市首日开盘价10美元,当天甚至两度跌破发行价,但其后走势在中概股中属于“妖艳”的独特风景,截至今年8月9日,宜人贷股价为36.79美元。
“宜人贷是在质疑声中上市的,加上当时中概股正遭遇寒流,这样的走势也不意外。随后宜人贷业绩表现平稳,应该说是给了市场信心。”一位美股投资人士称。
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宜人贷促成借款总额81.9亿人民币(12.08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的45.39亿人民币增长80%,截至2017年6月30日,宜人贷累计促成借款总额已达474亿人民币(70亿美元)。
该公司称,借款总额的增长使得向出借人收取的服务费和向借款人收取的月度服务费随之增加,并同步推动了净收入的增长。
但前述美股投资者认为,2.69亿人民币的盈利“并不是特别的真实”。他指宜信可以把自己最优质的资产装入宜人贷,即便投资者对项目穿透式调查,也很难查明,因为可能有些坏账已被隐藏在母集团宜信的体系中,这会让宜人贷的报表乍看比较靓丽。
财报显示,该公司二季度坏账率较上季度有所上升。逾期90天以上借款的累计净坏账率方面,截至2017年6月30日,2015年促成所有借款的累计净坏账率为8.3%;截至3月31日为7.6%。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台2016年促成所有借款的累计净坏账率已大幅提高至3.4%。截至2017年3月31日,这一比例尚为2%,环比激增七成。
也正是因为对宜人贷的担忧,宜人贷在发布二季度财报时,尽管保持了盈利,外加分红吸引,股价仍然应声大跌,两天后才又拉起。
业内人士评价认为,宜人贷盈利能力在行业中居前,而整个行业事实上平均处于亏损状态。
截至目前,该行业共计有62家平台披露了经营情况,其中33家网贷平台声称已经实现盈利,另有27家网贷平台自报亏损。开鑫贷和搜易贷2家则未披露盈利情况。
其中,微贷网以3.26亿元净利润成为盈利最多的平台,有利网、翼龙贷、宜信惠民、爱钱进年度净利润也过亿元。有13家平台尽管盈利,但净利润不足千万元。而在亏损平台中,鼎鼎大名的红岭创投2016年度亏损1.83亿元,为亏损最多的平台。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盈利33家平台或有水分。
成本、坏账压顶
外界对互金盈利的质疑与担忧,主要聚集在较高的成本、坏账等方面。
自《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下发后,正式要求各平台都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资金存管,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约束平台的同时,也给平台增添了成本负担。“尽管现在很多平台都号称已经上线了银行资金存管,不过里边门道很多,首先做P2P的资金存管,对银行的技术要求较高,不是说哪个银行都能做,大点的平台都希望找大中型银行,但这些银行挑选平台标准很高,绝大多数平台难以满足条件,更重要的是费用很高,每年至少超百万;很多平台都找了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型银行,而这些银行IT能力实际很差,虽便宜很多,但每年也有小几十万的费用。”业内人士称。
当前对于平台而言最大的一部分成本,则来自于获客成本。
据第三方平台投之家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均获客成本300元至500元,到2016年已上升到1000元至3000元。截至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获客渠道一般分为搜索获客、内容获客、MGM获客,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对关键字的竞价排名、推广广告的投放、促销活动、新用户红包等。
宜人贷尽管已经树立一定品牌知名度,但其在获客方面同样面临压力。
财报数据显示,宜人贷2017年第二季度销售费用为6.18亿人民币(9114万美元),较上季度的4.69亿人民币增加32%。
逾期、坏账是互金行业难以言说的痛点。互金协会62家披露运营数据信息的平台,有超半数的平台显示逾期数为0,即便有平台披露了逾期数据,但比例非常低。
已暴露在资本市场上的宜人贷却有一定逾期,但比率较低。截至2017年6月30日,宜人贷逾期15-29天、30-59天、60-89天借款的逾期率分别为0.4%, 0.7%和0.5%,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逾期率分别0.4%, 0.8%和0.6%。矛盾的是,对应低逾期率,宜人贷对逾期借款的催收力度却在加大。
宜人贷2017年第二季度主营业务成本9315万人民币(1374万美元),上季度为5878万人民币,2016年同期为4254万人民币。公司解释称:“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加是因为公司在本季度加大了逾期借款催收力度。”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宜人贷好贷款吗(宜人贷贷款条件)":http://www.ljycsb.cn/dkzs/9472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