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有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农村信用社贷款提额度)

有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农村信用社贷款提额度)

佛冈农商银行:“三农易”“小微易”线上贷款用信超亿元,下面是南方plus客户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有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

今年4月,在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支持和指导下,佛冈农商银行作为全省首批试点机构,正式上线“三农易”“小微易”科技支撑系统,推动办贷展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户户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佛冈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指导客户在手机银行申请“三农易”“小微易”。

系统上线以来,凭借“线上申请、实时审批、快捷高效”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和“无抵押、额度高、利率低”的产品特点,得到不少客户的青睐。截至10月末,佛冈农商银行共投放“三农易”“小微易”贷款856笔,总授信金额1.7亿元,用信金额1.02亿元。

系统全面优化,业务效率大幅提升。佛冈农商银行依托系统平台引进客户数据,搭建客户授信准入、额度自动测算、用信资信审查审批的智能化模型。在系统上线后,实现了移动营销、现场尽调、线上无纸化审查审批,最快30分钟放款。系统优化后,“三农易”“小微易”月均投放笔数约145笔,增长61.1%,业务办理效率大幅度提升。有效解决了普惠类贷款额小量大、效率低下的问题。

佛冈农商银行走访宣传“三农易”“小微易”,指导客户使用系统。

产品使用体验获高评价。“三农易”“小微易”原是线下产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银信中心对全流程线上优化后,便利度大幅提升,数字化的特点更是高效解决了农户、个体工商户的共同“痛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户、个体工商户,佛冈农商银行结合客户的用款习惯和实际经营情况,设计了合理的利率、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降低融资成本。如今“三农易”“小微易”已成为不少客户口口相传的“明星产品”,也解决了农户、小微个体户“融资难、融资慢”的难题,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额度高、方便、实惠”谢先生用了三个关键词来形容“三农易”产品。龙山镇浮良村的谢先生养殖鸡、鹅,通过佛冈农商银行的“三农易”,他获得了15万元贷款资金,将养殖场规模从1万只鸡扩大到了2万只。“第一次在村里面就可以办理贷款,不用坐车到镇上去,我这个年龄还能自己在手机上操作提款,非常简单方便”,谢先生说起这款产品的使用感受。

刘先生在县城经营烟酒行几年了,店铺每年的流水都在100万元左右,但每月购烟占用了大量资金,店铺资金周转时常比较难,店铺的经营规模受到影响。今年5月中旬,刘先生通过佛冈农商银行的走访宣传,了解到“小微易”。根据客户经理的现场指引,他在贷款小程序上提交了贷款申请,并在当日就获得了20万元的信用贷款。“我在佛冈农商银行第一次贷款,效率和服务真的让我惊喜。”刘先生表示。

佛冈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切实履行“地方金融长子”职责,坚持走普惠银行、农村银行、本土银行道路,不断创新、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依托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数字化”科技支持,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广大的客户,满足客户更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撰文】罗沅琪 廖微

【作者】 罗沅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农村信用社贷款提额度

前言

当前,在国家农村战略从脱贫攻坚转为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家庭农场的商品化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农场在地块整理、土地流转、土地租赁、购买农资、购置农机、改善生产设施、农药使用、秸秆处理、农产品销售及雇佣临时帮工等方面均需要大量资金,由于我国家庭农场尚处于培育阶段,自有资本较少、资金实力有限,对贷款有着强烈的需求。

同时,这些农场又面临着较高的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投资回报率低、农场物权和债权不明确、农场资产与个人财产产权不明晰等诸多困境。

一、我国家庭农场融资现状及现行制度供给检视

本章首先对我国家庭农场融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产生融资难的矛盾;其次对国内外家庭农场融资制度变迁进行对比梳理,为我国家庭农场制度完善提供借鉴。

最后对我国家庭农场融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家庭农场融资难题,既有金融逐利性,也有家庭农场自身原因,还有诱致性制度变迁中的转型难题,需要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家庭农场金融市场,以此来破解家庭农场融资制度难题。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处于发展和成长期的家庭农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大,信用评级较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有长期金融需求,也有用于临时周转的短期需求,家庭农场与普通农户相比,融资需求额度较大,融资期限更为多元化。

家庭农场是以自有资本为基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雇佣农业劳动者,实现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当前,家庭农场发展阶段不尽相同,经济发达地区家庭农场发展规模较大,经营运作相对成熟,农场主归还贷款的能力较强,主要为长期性、大额的资金需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缓慢,规模较小,金融需求较为分散,主要用来满足临时性、应急性、季节性的金融需求。

从贷款使用的情况来看,种植类、农机结合类家庭农场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土地流转支出、购买农机和厂房等固定资产购置等,养殖类家庭农场的贷款需求主要用于购买土地、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占到所有贷款资金的57.27%。监测样本数据显示,家庭农场平均经营土地面积为394.3亩,土地经营面积多集中于100-1000亩,占到家庭农场样本总数的66.61%,经营面积在1000亩及以上的家庭农场占9.78%。

从家庭农场贷款需求来看,需求在10-50万的最多,其次是贷款需求在50-100万的农场,贷款需求大于1000万的农场最少。从地区来看,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农场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上的占30%,新疆和河南等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粮食主产区,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到了20%以上。

其中,种植类家庭农场贷款需求高于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贷款需求。我国当前家庭农场处于经营初期,规模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支付长期租赁土地流转费,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本密度更高,对资金额度的需求较大。

家庭农场资金需求

不同类别家庭农场有贷款的比例

家庭农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支出主要用于土地流转、雇佣劳动力、农机使用、购买作业服务和修建仓库晒场等投入。

家庭农场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支出是一项重要支出,从全国调研数据来看,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土地来源结构中,81.51%的土地是转入地,49.15%的转入地直接从农户手中流转获得,50.85%的转入地是通过村集体和乡政府流转获得,只有18.94%的土地是自家的承包土地,转入土地平均租金498.62元/亩,其中最高转入地租金为天津976.8元/亩,最低为山西303.81元/亩。

因此家庭农场在土地经营流转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获得土地。2017年全国52.83%的种植类家庭农场需要扩大经营土地规模。各省想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占比具体情况为:海南84.62%、江西83.78%、天津75%、内蒙古74.29%、青海70.59%。

家庭农场转入土地租金的结算方式有固定现金、浮动现金,固定和浮动实物的租金方式,其中78.06%的家庭农场采用固定现金租金的方式结算,12.87%的家庭农场采用浮动现金租金的方式结算。

例如,黑龙江省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为485亩,以旱田种植玉米,3年期计算,仅土地流转就需要30万元以上的投资。一定时期内土地流转的实际支出数和预期支出数都是稳步提升的,固定现金租金的结算方式加重了家庭农场财务压力。

家庭农场平均土地租金

随着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其在经营过程中家庭成员劳动力无法满足家庭农场日常工作需要,需要雇佣其他劳动力。从数据上来看,常年雇佣劳动力的家庭农场占63.83%,其中13.19%的家庭农场常年雇佣1个劳动力,20.64%的家庭农场常年雇佣2个劳动力,8.81%的家庭农场常年雇佣3个劳动力。

对家庭农场来说需要稳定的现金流予以支付雇佣劳动力工资,对家庭农场的营业变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出现资金链不稳定的情况,就需要向外部寻求贷款。

家庭农场平均雇工人数

家庭农场主要采用的是机械化的作业方式,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资金投入购置大量的农机具,根据有效监测样本数据显示,拥有拖拉机的家庭农场为72.22%,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拥有1.99台。

拥有联合收割机的家庭农场为32.5%,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拥有0.51台;拥有插秧机的家庭农场为19.17%,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拥有0.38台;拥有烘干机的家庭农场为10.28%,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拥有0.28台。家庭农场拥有农机具的平均价值为26.79万元。

随着家庭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农场的中介服务市场越来越健全,让其能够在市场上购置符合自己需求的作业服务,有效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比率,同时也会增加作业服务的支出。

家庭农场平均农机投入

从家庭农场修建仓库和晒场投入情况来看,2017年家庭农场经过修建拥有仓库的农场占比为80.97%,平均面积为414.2平方米,经过修建拥有晾晒场的农场占比为71.01%,平均面积为1075.61平方米,不同种类的家庭农场对仓库和晒场的拥有量有所不同。

其中种植类的家庭农场要明显高于养殖类家庭农场,同时仓库和晒场的拥有量与土地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家庭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会越来越大。

家庭农场平均自有仓库面积

家庭农场平均自有晒场面积

二、我国家庭农场资金供给

据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20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1.81万亿,占贷款余额的0.68%;农业贷款余额4.27万亿,占贷款余额的2.31%。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农村信贷投放情况表

从金融供给角度来看,有贷款的家庭农场,选择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最多,其次是亲朋好友借款、农业银行借款、民间借贷、邮政储蓄银行借款、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借款和其他渠道。

家庭农场资金供给来源

从家庭农场对不同类型银行贷款服务的满意度来看,大多数家庭农场对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贷款服务最满意,其次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满意度较低。

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满意度

我国农业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农民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增强,农业风险抵御能力逐步增强。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有58.75%的家庭农场有保险费,比2016年增长1.55个百分点,平均保费支付为12000元,地区间差异也很大。

辽宁、天津、内蒙古、吉林、浙江等地的家庭农场保费缴费比例超过80%。购买的保险种类有农作物自然灾害险、养殖业险、农机第三责任险、财产险、农作物价格险等险种。

41.8%的家庭农场购买了农作物自然灾害保险,2.34%购买了农机第三责任险,不到10%购买了其他险种。56.76%的养殖场购买保险并收到理赔,平均理赔金额为1.41万元,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地区来看,吉林占比最高,为96.75%,依次为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湖南、河南、青海等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粮食家庭农场购买保险并获得理赔的农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69个百分点,这与粮食家庭农场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直接相关。

三、我国家庭农场融资供求矛盾分析

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家庭农场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资金需求迅速增长,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无法从对家庭农场的借贷业务中获得高额利润,便不会扩大放贷资金规模,降低贷款门槛。

需求方大规模扩张和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供需失衡。2018年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贷款难”是家庭农场经营中最主要的困难,约有51.29%的家庭农场存在贷款难题,53.36%的农场主认为贷款难的原因是金融机构给予的贷款额度太低。

资金缺乏的原因分别是缺乏信贷政策、缺乏抵押物、手续繁琐、贷款期限短、自身积累较少、融资风险较高、融资贵、渠道少等。

家庭农场获取贷款难度普遍较大,“无贷款需求”的家庭农场占16.8%,“贷款比较容易”的家庭农场占12.85%,“贷款有一定难度”的家庭农场占64.83%,“贷款申请没有通过”的家庭农场占5.34%。

家庭农场贷款满足程度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家庭农场认为贷款难主要原因是贷款额度小、成本高、风险大,银行不愿意贷,还有一些农场认为是缺少政府或有实力机构、个人担保和缺少抵押物。

家庭农场贷款难的原因

总之,家庭农场资源弱质性与金融机构追求高利润率不匹配,家庭农场大额多元化的需求与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小不匹配,农村信用体系薄弱与金融机构严格的信用体系要求不匹配,家庭农场抵押物不足与金融机构资金安全要求不匹配,家庭农场高风险与银行贷款风险防控不匹配,家庭农场立法空白与金融机构贷款责任承担不匹配。家庭农场金融供给和需求不平衡,资金的缺乏造成生产要素等资源配置的短缺。当融资价格升高时,金融机构会降低贷款条件,较高的融资成本使得大部分家庭农场对贷款望而却步。

当融资价格下降时,金融机构需要考虑贷款风险和借贷成本,提高放贷条件,提高贷款门槛,限制家庭农场贷款率,家庭农场有效金融供给减少。供求不平衡产生的交易费用推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家庭农场主承担高于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这也就是农村商业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等金融机构对农业务贷款利息率较高的原因。

总结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单位,但这些农场在现实中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深入研究家庭农场融资难题寻找优化路径,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的融资问题。通过研究具体得出如下结论:

家庭农场融资实践: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具有额度大、多元化的特点,资金供给远远小于资金需求,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家庭农场信贷市场上,家庭农场资源弱质性与金融机构商业化属性不匹配、家庭农场大额多元化的需求与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额度品种不匹配、农村信用体系薄弱与金融机构利益要求不匹配、家庭农场抵押物不足与金融机构资金安全性不匹配、家庭农场高风险与银行贷款风险防控不匹配、家庭农场立法空白与金融机构贷款责任承担不匹配。

这种供求不平衡的状态会增加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成本,搜寻谈判成本,交易后监督、履行诉讼成本和利率成本。

家庭农场融资制度分析:首先,2014-2018年间,我国有关家庭农场的融资制度供给呈逐渐下降趋势,2014-2015年之间家庭农场融资制度供给较多,而近几年出台的制度趋于下降趋势,表明经过一定阶段制度密集出台,家庭农场金融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其次,通过分析我国国家政策性金融、合作社信用合作、商业性金融、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变迁,发现家庭农场政策性融资制度欠缺,制度安排较少,无法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产业扶持功能,没有起到对农业的基础金融保障作用。

合作社信用合作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法律制度较少。与美国商业银行50%的贷款流向农场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对家庭农场的支持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关的配套制度、措施不尽完善,贷款风险较高;另一方面,家庭农场贷款条件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要求。

农业保险制度虽已建立,但是与当下家庭农场的需求不相适应,没有起到分散家庭农场农业生产风险的作用。总之,我国当前金融制度对家庭农场融资供给不足导致家庭农场融资难、融资贵,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有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农村信用社贷款提额度)":http://www.ljycsb.cn/dkzs/9448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