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教育局精准发力完成2016年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是陕西省教育厅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武功县生源地贷款
2016年,武功县教育局紧密围绕“抓队伍、促建设、提质量、保稳定”的工作思路,精准施策、追赶超越,抓重点、攻难点、严考核,各项目标任务圆满落实、亮点纷呈,县域教育优质发展态势良好,为建设“两富两美”小康武功作出了积极贡献。
武功县委书记田一泓为高考工作先进集体颁奖
陕西省教育厅视导武功县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反馈会现场
——抓管理、重过程,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紧扣质量核心,立足高效课堂,狠抓“目标激励、过程监控、质量分析”机制落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8.36%;义务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要求;中考招生录取分数线高出全市最低控制线51分,位居全市前列;高考二本上线1482人,上线比例达40.99%,较2015年增长4.39%,再创历史新高。被评为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016工程先进单位、咸阳市提高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质量先进单位。11月份,省教育厅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专家组对该县课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武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雨洺(前排中)调研代家初级中学运动场建设及使用情况
——抓建设、夯基础,育人条件显著改善。持续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工程和校园文化体育建设工程,投资3600万元,高标准实施中小学改薄项目18个,建成校舍5000平方米,硬化运动场地3万平方米;实施学前教育重点建设项目5个,建成保教用房6000平方米,全县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51.92%;建成普集高中标准化运动场3万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德雅幼儿园顺利开园,有效缓解城区幼儿入园压力;该县实验二小的筹建已规划立项,后续工作有序推进,育人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被评为陕西省“改薄”工作先进集体。
武功县职业教育开放日活动开幕式
——抓项目、创特色,职教内涵不断提升。不断提升全市先进制造业区域职教中心建设水平,规划总投资900万元,为县职教中心建成机械加工实训车间800平方米,在建学生宿舍3600平方米。依托省级示范专业、现代制造业精品课程、淘宝大学武功分校教育资源和智慧武功信息化工作优势,不断创新育人模式,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和单招高考录取367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3+2”联办大专班成功转段92人,完成职教招生702人和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3万人次。
武功县第二届“最美教师·最美少年”颁奖典礼现场
——抓机制、强培训,师资素质大幅提高。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活动带动、典型引领,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考核,人人进行师德公开承诺,11人被评为市县“最美教师”,教育行风建设得到社会认可。着力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推荐为省市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3人,获评省市级教学能手17人,设立市县级名师工作室22个,完成各级各类培训共计4027人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
武功县“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现场
武功县第三届“新华杯”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现场
武功县第二届校园足球联赛决赛现场
——抓德育,促和谐,文明素养日益提升。围绕“立德树人”主题,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先后广泛开展了“最美教师·最美少年”评选表彰、寻找身边的凡人善举、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和教职工体操大赛等活动,成功入选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2所,创建陕西省示范幼儿园1所、省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所、咸阳市优秀家长学校5所,被评为全省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优秀组织奖。
武功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坚(左三)带领联合工作组检查民办教育机构幼儿用书情况
武功县教育系统消防应急演练现场
——抓创建、重引导,教育大局稳定和谐。把创建平安校园作为全系统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定期深入全县中小学督导排查和指导整改安全隐患;强化民办教育机构安全管理,依法取缔无资质民办幼儿园12所、下发整改通知书39所,规范引导各类学生培训机构,成功创建省级平安校园1所、市级平安校园2所、市级安全应急示范点1所、市级星级民办教育机构2所,全县教育大局和谐稳定。12月份,该县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受到国家督导组的高度好评。
武功县委书记田一泓(右二)看望慰问贫困大学新生马跃伟
——抓资助、解民忧,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不断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师生电子信息数据库,主动落实十三年免费教育和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等助学惠民政策,为12672名贫困学生累计发放助学金915.28万元,为782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92万元,为100名困难学生争取新华书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材100套,为551名贫困大学生募捐发放资助金200.26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受惠学生达到100%,及时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上学”的问题。5月底,在云南昆明举办的全国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上,该县学生资助工作经验得到积极推广。
——抓调整、促优化,均衡发展不断突破。加大全县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工作力度,建立“大学区”管理机制,设立大学区7个,完全撤并农村初中1所、农村小学18所,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全面深化中小学“四制”改革,平稳推进校长选任和教师定编聘任工作,518名教师主动参与支教交流工作,108名特岗计划新聘教师到偏远学区、校工作,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突破,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命名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武功县教育局机关党员干部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前重温入党誓词
武功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坚(中)慰问河道学区明德小学困难教师刘云书
——抓服务、转作风,教育生态风清气正。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赴照金接受红色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全面实施“十联百包千帮”工程和千名教师帮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工程,认真开展教育系统脱贫攻坚工作,全系统累计投入财物72.39万元,走访慰问“4411”结对帮扶困难群众8户、困难党员和教职工34名,深入凤安村精准脱贫攻坚指导贫困户家庭48户,结对帮护留守儿童、困难学生4867名。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全系统勤政廉洁风气普遍良好,该县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经验在全省市县区教育局长培训会上得到推广,《咸阳日报》分别以《脚踏实地精抓细管 武功教育再谱新篇》和《武功:精准发力 加快发展》为题进行了专版报道。(文/许闪鹏;图/丁刚刚等)
甘肃省甘谷县生源地贷款
寻着阵阵扑鼻而来的花椒清香,记者一行来到了甘肃省甘谷县的花椒交易市场。
在甘谷花椒市场,蒋老五花椒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其花椒专业合作社一年的销量大约在3300吨左右,相当于甘谷县花椒总产量的60%。蒋老五原本名叫蒋效胜,因排行老五,大家都喜欢称他为“蒋老五”。他从十几岁做花椒生意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成立了一个入社农户1万多户,年产值7000多万元的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位于甘谷县花椒交易市场的花椒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箱箱花椒整齐摆放,十几名工人忙个不停。蒋老五告诉记者:“我们特别注重产品品味和档次的提升,注册了“蒋老五”花椒商标,设计了专利礼品包装盒,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当年,蒋老五瞅准花椒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将花椒加工后远销兰州,西安等地,事业也越做越大,但在创业之初,他也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他在甘谷其他银行申请贷款遭拒后,抱着试试的态度找到了农村信用社,信用社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在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与他一起分析市场,发现市场前景可观后,为他发放贷款50万元,支持他办企业,使他渡过了资金荒,蒋老五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蒋效胜与农信社打交道已近20年,目前是甘谷县数一数二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椒农三百多户,花椒基地400多亩,2009年开始自己种植花椒,目前合作社逐步形成了农户+基地+公司的运作模式,带动了全村花椒产业的发展。
“今年花椒行情非常好,我的收购量在170万斤左右,预计收益可达百万元”。蒋效胜笑着介绍,在与农信社近20年的合作中,蒋效胜已经离不开农信社了。前些年花椒价格便宜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不高,这些年销路也打开了,全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大增,家家户户都种花椒,“蒋老五花椒”也成了甘肃省的著名商标了。
甘谷县果业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花椒栽培在甘谷林果业中是仅次于苹果的拳头产品。甘谷花椒肉厚饱满,籽粒圆实,是花椒中的上品,尤其是“大红袍”,品佳香殊,一直是海内外客商抢购的重点。近年来,甘谷县实施“浅山栽果椒”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渭河南北两面山区数十里的花椒带,目前全县花椒面积达十几万亩,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比比皆是。花椒产业带动了再就业,交易旺季,该县最大的花椒市场客流量上万人,花椒日均交易几十吨。
近年来,甘肃省甘谷县把“三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富民的主旋律。该县农信社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的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确立了“扶一个村子,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新思路,担当起强农惠农的先锋,以小额农户贷款为依托,以开展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开辟服务“三农”的“绿色通道”,全力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据甘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守科介绍,为了支持特色农产品发展富民增收,2015年,甘谷联社累计投放新增贷款94374万元,余额达到265334万元;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59188万元,占该社总贷款的97.68%。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武功县生源地贷款(甘肃省甘谷县生源地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9383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