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历年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历年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历年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历年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贷款知识 金融界 互联网

4月信贷增量可能“腰斩”?票据利率已大幅回落,机构分析:基数较高,无需惊慌,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历年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财联社4月28日讯(编辑 张伟)4月末票据利率大幅回落,6M国股转贴票据利率截至4月24日下行49bp,与往年相比回落幅度更大,市场担忧除季节性因素外,这或将指向4月信贷数据偏弱,而债市对此已有预期。有机构称4月信贷增量或将较3月“腰斩”,不过这是历年经常出现的现象,无需惊讶。今年3月新增的贷款比较多,形成了较高的基数。

据方正证券数据,截至4月24日,6M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由2.28%下行至1.79%,累计下行49bp;3M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由2.31%下行至1.80%,累计下行51bp。而2020-2022年4月同期6M票据利率分别下行25bp、45bp、26bp,今年4月票据利率下行幅度更大。

方正证券指出,信贷投放节奏放缓,叠加票据相对存单比价处于较高水平,银行票据贴现需求增加,这带动票据利率超季节性回落。此外,4月以来6M票据利率与6M存单利差持续收窄,这意味着信贷同比多增量将回落。方正证券预计4月新增信贷9000亿左右,同比多增2500亿左右。

不过债市对信贷节奏已有预期。3月10日超预期社融数据发布后,债市反而走强,其中一个基本面的逻辑就是社融结构问题,市场对于复苏持续仍存疑。且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近几年4月的信贷增量均明显低于3月,市场对信贷投放边际转弱有着近乎一致的预期。

光大证券分析称,今年3月新增的贷款比较多,较去年同期多增了24%,形成了较高的基数。预计今年4月人民币贷款的增量将较3月“腰斩”,但这是历年经常出现的现象,无需惊诧。

不过天风证券还表示,预计4月信贷投放至少维持在2021年4月水平。

同比来看,去年4月基数较低,2022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0.65万亿元,同比或仍为多增。

光大证券解释称,单月数据同时受到季节性因素和月度间波动的影响,这是产生“不协调”的主要原因。而且去年信贷增长的月度波动较大,二至四季度均呈现出季初月增长较少(较上年同期少增)而季末月增长较多(较上年同期明显多增)的态势。因此,受到去年基数的影响,今年4-9月信贷数据的环比、同比增长容易反复出现“一少一多”和“一多一少”的“不协调”。

此外,整体看4月债市运行偏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月初2.86%位置附近下行近8个bp,近日突破2.80%行至2.78%附近。尤其是19日经济数据公布后,股市和商品价格快速下行,对应债市上涨。

德邦证券表示,弱预期的修复需要看到“新故事”。一季度经济修复供需不均衡的现象导致市场预期从强复苏降为弱复苏,宽信用这个“旧故事”能够释放的增量信息有限,后续预期修正需要需求改善的信号,宽信用向需求回暖的传导需要得到验证。

本文源自财联社 张伟

历年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多家银行出现部分定期类存款额度紧张的情况,尤其是利率较为可观的大额存单产品更是出现上架“秒光”的现象。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今年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避险情绪加剧,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保本保息的定期存款产品成为部分投资者的不二选择。

存款定期化趋势渐显,银行净息差承压。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在进行负债端成本管理时可多措并举,且未来随着经济活跃度上升,消费需求恢复,居民对存款等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也将重新上升。

定期存款备受青睐

“大额存单产品很受欢迎,尤其是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由于额度有限,最近这几期都是开售后5分钟之内就被抢光了,有一次一分钟就售罄了。”北京西城区某股份行理财经理朱荣说。

记者查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时发现,普通客户可购买的3年期大额存单均显示售罄或没有剩余额度。还有多个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显示暂无大额存单产品,仅有部分待转让的存单可以购买。

虽然部分银行提高了大额存单的购买门槛,但依然“一单难求”。例如,有银行限制只有该行白名单客户或新客户才可以购买;还有银行将起购金额由20万元调整至3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额存单市场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在部分银行“抢不到”的同时,还有一些银行面临“卖不完”的窘境。有部分股份行,由于存单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因而剩余额度较多。

银行净息差承压

对于定期类产品销售紧俏的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方面,由于目前银行理财打破刚兑,收益率难以保证,加之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债券市场波动较大,理财产品“破净”时有发生,保本保息的定期产品受到更多投资者青睐;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大额存单产品和同期限的普通定期产品相比利率较高,且具有可转让、可抵押的功能,在保证收益的同时,还兼顾了较好的流动性,因而销售火热。

此外,居民储蓄意愿较强,或也是导致部分定期存款产品“难抢”的一大原因。央行10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54.8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此外,央行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58.1%。但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却为了将存贷比控制在合理区间,限制部分定期产品的释放额度,于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为降低负债成本,定期存款利率频频下调,这一定程度上反向刺激了客户对定期类产品的需求,多数客户想在下一次调息之前尽早购买,锁定收益。

据了解,存款定期化趋势增强了银行负债成本的刚性,叠加资产端收益率下行,进而使得银行净息差承压。目前有部分银行采取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压降中长期存款占比的应对措施,优化新增存款结构。

负债成本管理可多措并举

限制额度和下调利率是银行控制负债成本的常规手段。记者统计发现,以三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为例,该类产品利率在近两年经数次下调之后,目前国有大行利率一般在3.1%左右;股份制银行利率略高,多数利率在3.25%至3.4%之间;城商行、农商行同类产品利率更高,可达3.5%左右。

据了解,大额存单利率或将继续下调。“去年到现在利率调整了5、6次,目前三年期20万起存的大额存单利率降至2.9%,未来是否还会下降不太确定,不过现在存款利率整体处于下行通道。”招商银行海淀区某网点理财经理说。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大额存单平均利率整体仍可能会向下,从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调是必然趋势。银行负债端成本管理可多措并举,可通过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水平、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加快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增强揽储竞争力。还可加快信贷投放,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息差收入,降低负债端成本压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存款定期化与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的大环境有关,未来随着经济活跃度上升,消费需求恢复,居民对存款等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将重新上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历年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历年银行同期存款利率)":http://www.ljycsb.cn/dkzs/938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