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投向是什么意思(贷款投向地区什么意思)

贷款投向是什么意思(贷款投向地区什么意思)

贷款知识 新华社 互联网

中国经济新亮点|贷款投向哪些领域?金融举措如何发力?——从2022年金融数据看钱流之变,下面是新华社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投向是什么意思

21.31万亿元!日前,金融系统交出2022年支持稳经济的“成绩单”,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超21万亿元,折射出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的强有力支撑。去年全年新增信贷重点投向哪些领域?今年金融又将如何发力?

2023年新年伊始,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新气象,最新采购的生产线正在生产最新标准的低碳车轮。“去年10月我们从中信银行获得7500万元贷款,采购的新设备很快便投入生产。”企业财务负责人师庆运告诉记者,企业实际承担贷款利率只有0.7%,且贷款期限为两年,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为企业的设备升级、产品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助力。

这笔贷款的顺利发放得益于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根据相关政策,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再贷款资金支持,财政部门则提供贴息支持。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截至2022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6.4万亿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在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为2022年8月1日,农行工作人员来到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街道一家粮油批发市场,对商户的融资需求进行走访。 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近日表示,2022年我国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增强,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同时,在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精准惠及受困群体和重点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5.6个百分点;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9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2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9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2年新增贷款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面对多重压力,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发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走进福建锦程高科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大型机械引擎轰鸣、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在建行优惠资金支持下,我们进行了技术改造。优化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确保按时完成订单。”锦程高科副总经理郑智标介绍,在去年10月企业资金吃紧的关键时期,建行福建省分行提供了3000万元的“纾困贷”,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近年来,受疫情反复冲击、国际形势不稳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民营小微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为持续改善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金融部门通过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完善信贷支持政策、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等,不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债券融资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高12.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652万户,同比增长26.8%。

“普惠小微企业有效贷款需求、还款能力都受到疫情影响,金融支持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进一步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房地产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2022年金融管理部门推出“金融十六条”等举措,整合了信贷、保函、债券等多种手段,以保交楼为切入点,以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表为重点,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经过供需两端政策发力,近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数据显示,2022年9月至11月,房地产开发贷款累计新增1700多亿元,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2022年四季度,境内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1200多亿元,同比增长22%。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经济循环恢复,微观主体的信心将逐渐恢复,活力逐渐释放。”宣昌能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向制造业、服务行业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支持力度,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吴雨、李论衡)

贷款投向地区什么意思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绿色金融在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方面大有可为。近年来,重庆始终坚持“两山”理念,着力发展绿色金融,建立“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助推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构建绿色发展体系。随着一项项创新改革举措实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渐凸显。

“地里庄稼长不好,乡亲们靠山吃山,盯上了山上的树。”谈起前些年的经历,重庆市城口县岚天乡红岸村村民谢昌林直摇头。

眼见环境一天天变差,政府决定实施生态搬迁。可手里没钱,搬得出如何稳得住?得知情况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调研后开发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新模式,为当地农户办理“美丽乡村住房贷款”。有了钱,农户改造、装修房屋,一些人还开办农家乐吸引周边避暑游客,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从2019年初申报创建到今年8月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最终获批,重庆市绿色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截至2022年9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4972.33亿元,是2019年初的2.8倍,同比增长40.2%,高出全市各项贷款增速32.5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近10%,较2019年初大幅提升4.5个百分点;绿色债券余额超357亿元,是2019年初的2.7倍。

看效益——

普惠效应,绿色金融与生态文明交融互助

从垃圾焚烧发电到污水治理,从滨水岸线综合整治到节能环保改造,从绿色交通行业信贷投放到美丽乡村住房信贷支持……近年来,绿色金融成了重庆各大银行的重点发展方向。

丰都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蕴含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吸引来不少风电项目。而绿色项目的突出特点就是期限长、收益低,尤其需要长期信贷资金。“前几年没怎么关注风电,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现在各家银行抢着投。绿色金融,对我们银行而言意味着优质资产。”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丰都县莲花山风电场,绵延起伏的群山上矗立着一台台风机,长长的风机叶片在不停转动着。今年年初,重庆农商行投资的莲花山和五洞岩三期风电项目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可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8万千瓦,总投资6亿元,预计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大约每年可为8万户居民供应绿色电力能源,节约标煤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3万吨。

“我们将坚持开发清洁能源,将丰都打造成大山里的‘绿电池’。”丰都县发展改革委主任邓清华告诉记者,有了绿色金融支持,丰都将招商引进一批清洁能源项目,不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力争到2035年建成重庆市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看做法——

形成机制,破解项目识别难题

“很难想象,去年我们还在为项目资金发愁。”站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市镇生态茶园里,项目负责人罗理感慨万千。2021年4月,该项目尚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前期投入较大,“差钱”成为一道难以迈过的坎。就在一筹莫展时,重庆银行主动找上了门,提供了信贷支持。

“识别绿色项目不是个轻松活。过去,若干指标都需要人工来识别,效率很低。”重庆银行客户经理田攀告诉记者,“现在有了‘长江绿融通’系统,能够对项目自动进行环境效益测算,效率大大提升。生态茶园项目便是系统推送给我们的。”

田攀口中的“长江绿融通”,是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打造的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我们和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制定绿色项目(企业)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在系统内嵌入绿色金融标准智能识别功能,向金融机构及时发布经识别的绿色融资需求信息。”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金融研究处副处长韩鑫韬告诉记者,“有了这个系统,以往是企业找银行,现在银行找企业。”

目前,“长江绿融通”系统已连通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辖内各分支机构以及部分区县政府,接入金融机构近百家,助力全市形成了“政府推荐项目+绿色智能识别+系统推送项目+银行自主对接”的银企融资对接长效机制。截至2022年9月末,该系统采集并上线市级、区县级1860个绿色项目(企业)信息,其中,近1000个项目与银行成功对接。

看发展——

转型升级,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真没想到,排污权也能贷款,利率还比一般贷款优惠。”在成功获得重庆银行1亿元排污权质押贷款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复材”)相关负责人不由感慨。

国际复材是工信部评定的玻纤行业“绿色工厂”,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废弃处理技术,有效管控污染物。在了解到企业有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后,重庆银行信贷人员主动上门,为其匹配排污权质押贷款产品,该产品让企业的排污权从“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金”,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助力生态环境改善。

“不同地区绿色金融的具体内涵,应该结合当地产业实际来看。”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黄英君认为,“重庆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始终强调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近年来重庆着力创新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速金融资源“低碳化”配置,促进绿色金融规模快速增长,助力实体经济加快绿色转型。

重庆依托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倡导金融机构从绿色金融发展计划、绿色贷款投向、贷款产生的碳减排量等角度,开展环境信息披露。2022年,全市75家金融机构披露了2021年年度环境信息,其中30家机构2021年新增绿色项目贷款平均碳减排48.98万吨。同时对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金融租赁、绿色票据等数据月度采集,按人民银行总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要求,生成绿色绩效评价表,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并配套总额20亿元的“绿易贷”再贷款和50亿元的“绿票通”再贴现工具,激励其加大对绿色项目的资金投放。

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正不断助力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在重庆两江新区,依托年产近百万台的成熟汽车产业体系,探索发展汽车绿色供应链金融;在南岸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开展金融支持零碳示范区建设;在万州区,开展金融支持生态农业、康养旅游的产品创新……

“未来,重庆将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传统制造业提质升级,绿色转型势在必行,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黄英君告诉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5日 10 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投向是什么意思(贷款投向地区什么意思)":http://www.ljycsb.cn/dkzs/938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