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打电话给家人核实(银行贷款会打电话给父母吗)

贷款打电话给家人核实(银行贷款会打电话给父母吗)

24年前被贷款5万,当事人投诉后部分钱偷偷还了,是谁冒名贷款又偷偷还钱?宜君信用联社:电脑系统核对错误,下面是大风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打电话给家人核实

银行贷款本是一件非常严格的事情,宜君县李女士却莫名其妙在宜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信用联社)名下有三笔贷款,共计5万元,其中3万已还,2万“烂包”后事发。经过报警、投诉、寻找网络和媒体帮助,这笔贷款又“神奇”还上了,二十多年竟无任何利息。到底谁冒名顶替贷款?又是谁偷偷归还?失信名单又该如何清除?李女士的这些基本要求,却被当地信用联社一一拒绝。

  >>信用联社突来催款 才知24年前有笔贷款

   4月16日,谈起自己的被贷款遭遇,58岁的李女士非常气愤。李女士家住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太安镇榆树湾村,今年2月3日,她在家中突然接到自称是铜川市宜君县信用联社工作人员的催收偿还贷款电话,称她在1999年有两万元的贷款,而她本人一点都不知情,考虑到是不是电信诈骗,当日李女士向辖区太安镇马坊派出所报案。   经派出所民警核实,确是信用联社工作人员的催收电话,不是诈骗。李女士当日及时联系了太安镇马坊信合工作人员,一再表明自己从来没有贷过款,工作人员称,将此事上报给宜君县老街信用联社。

在李女士不断投诉后,银行出具了一份还款单。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二十多年前贷款,无利息归还了。

   2月4日,李女士携同家人前往宜君县老街信用联社查询,工作人员王某接待了他们。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查询到其本人名下的确有笔贷款,要求他们回家等处理的结果。此后一个星期,李女士又联系了王某,他说此事移交给太安镇马坊信用联社,工作人员会调查相关资料,进行处理。

  >>想搞清楚到底谁贷的款 信用联社却一拖再拖

   自己名下莫名其妙有笔贷款,李女士总是心里不踏实。   因为迟迟得不到回复,李女士又找到宜君县老街信用联社负责人柯主任。李女士家人提出查看原始借据,想知道到底谁贷的款,结果被拒绝,要求他们回家等消息。   又过了半月,李女士没有等到回复与处理的结果,心里总是没有着落,于是打电话向信合总部投诉。她说,此后,柯主任嫌其投诉,称此事不归他们的工作范围。   李女士迫于无奈,又找到宜君县信用联社纪检部门,工作人员赵某接待,并在手机上让李女士看了一张以她名义的借据,还有两位担保人,李女士不认识这两位担保人。事后,让李女士等处理结果,过了一个月还是没有得到回复。   事情在信用联社内部没有任何转机,李女士打电话给铜川市银保监会,同时,她的家人把这件事发在网络上并寻找媒体帮助。

  >>网络投诉后贷款神奇归还 2万元贷款24年竟无利息

   4月初,李女士及家人再次找到宜君县信用联社纪检委工作人员赵某,赵某给出处理结果是,在3月31日,有人偿还了此笔贷款(两万元),此事已与李女士本人没有任何关系了。同时,发给了李女士一张贷款还清票据。   李女士纳闷,贷款是在本人不知情下贷的,又是以本人名义偿还的贷款票据,这算什么处理结果?到底谁偿还了这笔贷款?她要求查看原始借据,被工作人员拒绝。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看到李女士提供的信用联社收回贷款凭证显示:李XX,发放日1999年5月6日,到期1999年12月6日,正常年化利率(%)0.00,逾期年化利率(%)0.00,结欠利息0.00,偿还本金两万元,交账时间,2023年3月31日。   一般来说,贷款肯定会有利息,而从这份收回贷款凭证可以清楚看出,24年前的2万元贷款,在没有产生任何利息的情况下“清还”,这样离奇的操作令李女士及家人非常吃惊。

  >>李女士征信报告显示的“配偶”竟是陌生女性

   李女士很是疑惑,贷款是如何在本人不知的情况下放款出来?她不停投诉后又怎么偿还的?这背后还有什么猫腻?   4月6日,李女士专门打印了本人的信用报告,征信报告上显示配偶姓名为黄某某,她根本不认识这个人。令她震惊的是,公安机关调查信息后告诉李女士,她的这位“配偶”黄某某是一位女性。个人信用报告还显示,她名下有3笔贷款:第一笔贷款为1996年12月27日,贷款人民币为1万元;第二笔贷款为1999年5月12日,贷款人民币为2万元;这两次贷款在2010年9月30日结清。第三笔贷款为1999年5月6日,贷款人民币2万元;总计在名下贷款5万元。   因为第三笔贷款一直没有还,出现失信,直到24年后,在信用联社催款的情况下,李女士才知道此事。而现在这笔贷款的详细信息,信用联社一直拒绝给她提供。

  >>信用联社:造成三笔贷款是电脑系统核对错误

   李女士问,本人失信征信记录怎么处理?宜君县信用联社纪检委工作人员赵某接待称,“你现在年纪大了不需要贷款,这种事情,不用处理,五年之后就会恢复,现在无法处理。”   对此,李女士称,事情总要有个清白,经办人和冒名者必须给出合理解释,希望查看原始借据(信用联社曾让看过两张借据)。

   李女士介绍,4月14日晚,当地辖区太安镇马坊派出所两名民警专门到李女士家中,详细了解前后经过,并让李女士提供了相关的证据。   4月16日,大风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了宜君县信用联社纪检委工作人员赵某,他介绍,并不存在同名同姓冒充贷款,造成三笔贷款是他们电脑系统核对错误,目前已通过系统处理。   对于失信“污点”,赵某称,这需要当事人李女士写书面申请,他们再往上级提交申请,至于李女士其他诉求,要等他们领导回来以后,才能协议决定。   对于赵某的解释,记者采访一位银行系统的工作人员,他介绍,银行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专业化很高的系统,受到多方监督,而且有贷款身份证信息,很难出现电脑系统性错误,出现李女士这种情况,或许有其他隐情。   4月17日,李女士家人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现在他们要求赔偿李女士二十年来的名誉损失及精神损失费。李女士及家人上宜君处理此事10趟之多,来回相关的小车费用、油钱、误工费用等应该赔偿,更重要的是恢复征信,不能挂在“黑名单”的失信人当中。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魏光敬 文/图 编辑 杨德合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

银行贷款会打电话给父母吗

老话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借款人生前向银行贷款,

尚未偿还完毕时死亡

是否就不用偿还债务?

该笔贷款该由谁来归还呢?


近日,遂川县法院审结一起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判决被告叶某在继承遗产范围内,偿还原告银行借款本金及利息。


案情简介

被告叶某系叶某文之子。2019年3月,叶某文与某银行签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借款合同》,贷款4万元。2021年7月,叶某文死亡,尚有2万元银行贷款未偿还。后该银行将叶某文的父母及儿子叶某告上法庭,要求三人共同代叶某文偿还所欠贷款。经查,叶某文于2015年离异,死亡后仅留有一套房屋,其父母以书面形式放弃继承,由儿子叶某一人继承。


法院判决

叶某文生前与银行签订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借款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叶某文未依约履行清偿借款本息义务,已构成违约。

叶某文死亡后,其继承人应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代为清偿债务等。叶某文的父母因放弃继承冯某国遗留的房屋,故可不负清偿责任;叶某一人继承了叶某文遗留的房屋,依法应当在遗产继承范围内承担贷款清偿责任。


法官说法

限定继承是公平原则在《民法典》继承编中的具体体现。所谓限定继承,是指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只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不负清偿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内容来源:遂川县人民法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打电话给家人核实(银行贷款会打电话给父母吗)":http://www.ljycsb.cn/dkzs/935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