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经历股价低潮期,平安普惠高管升任将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是界面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平安路金所贷款
记者|苗艺伟
原本被视为优质中概股的陆金所控股(NYSE:LU)正在经历史上的股价低潮期。
9月29日,陆金所当日报收2.52美元/ADS,较开盘价跌去12.8%,总市值仅剩下约57亿美元,触及上市两年以来的最低值,相较于刚上市时期的超300亿美元市值跌去近八成,让不少投资者感叹跌得“有点惨”。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多重因素影响着陆金所股价,除了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业绩不及预期之外,陆金所还经历了高管变动、牌照整合等多项业务调整。
财报显示,该公司二季度营收15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不及市场预期;净利润29.36亿元,同比降低37.9%。同期,陆金所发布的业绩指引也显示,预计2022年下半年总营收将同比减少8% -13%,在277亿元 - 291亿元之间;净利润同比减少26% - 33%,在47亿元-52亿元之间。
“小陆金所”发展不及预期
俗称的“小陆金所”一般指的是陆金所控股旗下经营投资理财的业务条线,包括代销基金平台陆基金、信托产品代销等,已经完成清退的P2P网贷陆金服也曾属于“小陆金所”。但同时,随着网贷清退,“小陆金所”业务增长明显放缓,缺乏新的增长点。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6月30日,陆金所管理的客户资产为4319亿元,同比仅增长2%;活跃用户数量为1520万人,同比仅增长40万。更重要的是,在陆金所控股收入中,财富管理交易和服务费收入仅为4.67亿元,仅占陆金所控股总收入3%左右。
今年9月28日,“小陆金所”还发生了重要的高管变更。
天眼查显示,“小陆金所”经营主体——上海陆金所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法人代表、董事长冀光恒退出,均变更为陆金所控股总经理陈东起。
接近陆金所控股人士表示,随着冀光恒被擢升为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同时为中国平安上海管理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已经不掌管陆金所控股事务,因此作了此项变更。
接任者陈东起则是来自与平安普惠,公开资料显示,陈东起此前主要负责管理平安普惠各事业部销售、新渠道拓展等工作,曾任平安普惠常务副总经理、首席销售官等。
平安普惠高管升任“大陆金所”
今年8月5日,陆金所控股发布上半年财报时就已经宣布: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不再兼任陆金所控股董事长一职;董事会任命原联席CEO赵容奭接任董事长职务并兼任CEO,计葵生仍为联席CEO;原平安普惠负责零售贷款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林允祯被任命为陆金所控股首席风控官。
随着原平安普惠高管赵容奭、陈东起、林允祯逐步升任陆金所控股高级管理人员,这一变动也被外界称为“平安普惠班底上位”,对“大陆金所”即陆金所控股的话语权逐步上升。
今年上半年,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平安普惠主营的贷款业务仍然在总收入中占比近一半,其业务重要性不言而喻。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贷款余额从2021年6月30日的6068亿元人民币增至6614亿元人民币,增长9.0%;累计借款人数量从2021年6月30日的约1550万增加到约1820万,增长了17.3%。
与此同时,平安普惠还按照监管要求对旗下多张网络小贷牌照进行了整合清理,各类贷款业务开展更多依靠旗下的融资担保牌照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展开。
例如,今年6月,深圳平安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平安普惠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不再从事小额贷款业务;8月,已由湖南省平安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的湖南省平安普惠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申请注销备案;9月,陆金所旗下的重庆金安小贷经营范围由“全国范围内开展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变更为“在重庆范围内开展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大大缩小了业务经营范围。与此同时,今年1月,平安对旗下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5亿美元大幅增资至约31亿美元。
平安陆金所贷款条件
在2021年下半年,平安人寿的转型导致了陆金所控股(纽交所股票代码 :LU)寿险渠道客户的业务流转速度和信用质量有了显著下降。而寿险渠道贡献的下降,或将导致陆金所控股今年上半年利润增长放缓。
南都记者从陆金所控股2021年四季度分析师电话会议获悉,陆金所控股联席首席执行官赵容奭坦言,平安的最大渠道对陆金所控股贡献已下降了40%。因此,即使直销渠道以双位数增长,也不足以抵消短期的寿险渠道带来的影响。
“平安的寿险渠道今年的贡献将达到20%,而这种情况或将持续一两年,取决于平安人寿自身的转型。”陆金所控股联席首席计葵生亦对分析师陈述了一个关键事实。
尽管寿险渠道的贡献从2021年四季度已出现明显的下降,但中国平安持有陆金所控股的股份比例却略微增加。
南都记者今日从中国平安的2021年财报中获悉,中国平安在2021年持有陆金所控股的比例重新回到了40%,逐渐接近陆金所控股上市前的比例。
中国平安对陆金所控股持股比例重回40%
在2012年陆金所成立,平安开始布局科技业务。
发展至今,陆金所控股是中国领先的科技驱动型个人金融服务平台之一。作为对中国平安集团活动具有战略性的联营企业,陆金所控股的业绩数据备受关注,并且极大程度影响中国平安的科技板块的表现。
南都记者查阅数据可见,若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看,2021年12月31日陆金所控股的年末资产总额为3604.33亿元,较前一年同期的2488.90亿元而言,同比增长接近45%;总负债则为2658.74亿元,前一年的1657.39亿元而言,同比增长60.41%。
另一方面,从利润表数据可见,陆金所控股于2021年全年的录得营业618.35亿元,较2020年的520.46元增长了18.85%;2021年全年净利润则由2020年的123.54亿元增至168.04亿元,同比增长36.02%。
截至2021年12月末,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1.3%。
这意味着,陆金所控股在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中平稳转型、稳健发展。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在2021年持有陆金所控股的比例重新回到了40%,逐渐接近陆金所控股上市前的比例。
据南都记者查阅数据获悉,在2021年12月31日,陆金所控股作为中国平安的联营企业,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彼时,中国平安的陆金所控股持股比例为41.50%。其年初净值为433亿元,而年末净值为516亿元。相对而言,在2020年12月32日,中国平安持有陆金所控股的股权为38.57%。而2020年年年初净值为282亿元,年末净值为433亿元。
除了净值变化外,南都记者发现,中国平安与陆金所控股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据中国平安财报数据显示,根据中国平安与陆金所控股的关联交易数据,2021年,陆金所的利息支出由3.78亿元增加至8.27亿元,而其他收入则从36.27亿元减至33.60亿元,同时其他支出则由18.28亿元大增至48.80亿元。
与此同时,2016年度中国平安集团将其持有的Gem Alliance Limited 100%的股权转让给陆金所控股,陆金所控股向中国平安发行面值为1,953.8百万美元可转换本票作为股权转让对价,并按照0.7375%年利率每半年向中国平安支付利息。截至2021年12月31 日,中国平安仍继续持有上述可转换本票。
陆金所控股减少对平安人寿渠道的依赖
除了P2P剥离、收入结构优化以及财富管理业务创新等因素外,陆金所控股在去年遭遇了寿险渠道营销的压力。
南都记者获悉,陆金所控股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在2021年, 陆金所控股成功执行了系列经营策略调整以确保其增长及盈利能力的长期可持续性,其中包括降低贷款组合的平均APR,减少了对平安人寿渠道的采购依赖性。
南都记者从电话会议上了解到,陆金所控股联席首席执行官Greg Gibb(计葵生)表示,尽管对平安人寿渠道的依赖性大幅降低,但是陆金所控股看到了直销生产力( direct sales productivity )、运营成本的改善,维持了陆金所控股的整体回报及净利润的稳定性。
“在本季度,从平安人寿渠道的新增贷款持续放缓,占陆金所控股的新增贷款的24.6%,远低于2021年同一时期的36.4%。”计葵生表示,为了应对这一情况,直销团队做了不少工作。与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较,通过直销渠道的新增贷款增加了21.6%,但员工人数仅增加了8.4%,而生产力提高了12.1%。
据计葵生披露,在2021年下半年,平安人寿的转型导致了寿险渠道客户的业务流转速度和信用质量有了显著下降。这加深了陆金所控股在第四季度开始改变渠道组合,进一步降低对寿险渠道的依赖,并提升了直销渠道的质量、生产率以及规模。
计葵生表示,在2022年,陆金所控股将通过提高雇佣标准并为直销人员提供更为系统的培训以及配置新技术等方式,帮助直销人员实现更高的生产率,从而增加直销渠道对新增贷款的贡献。
不过, 计葵生表示,一些渠道策略调整的大部分影响将主要发生在2022年上半年,这将导致陆金所控股上半年的利润增长放缓,但是下半年的新业务和利润增长将加快。
在被问及陆金所控股是否与第三方信用评估公司开展工作时,赵容奭表示, 目前已经与百行征信有了新的合作进展,在今年6月预计能完成。不过,截至当前,陆金所控股仍然未能从人民银行获得明确的信号和指导。据他披露,陆金所控股已提交了计划,但目前仍在等待批复中。
采写:南都记者 梁小婵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平安路金所贷款(平安陆金所贷款条件)":http://www.ljycsb.cn/dkzs/9347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