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首提限制联保贷款规模 严防担保圈风险,下面是国际在线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企业联保贷款风险
严防担保圈风险
担保圈所引发的风险引起了银监会的高度重视。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银监会于7月末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防范单体风险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同时防范担保圈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的风险加剧传染。 联保贷款规模设上限
《通知》明确,要严格控制企业间互保、联保、循环保贷款规模,适当降低互保、联保、循环保贷款比重,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多头授信、连环互保风险。《通知》首次提出,要对联保贷款进行规模限制。提出:“对联保贷款方式,企业对外担保的限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其净资产;除农户担保贷款外,每家企业担保客户不超过5户,并严格控制联保体内单户贷款额度。”
除了设定联保贷款规模外,《通知》还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改变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中过度依赖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的做法,把企业第一还款来源作为授信额度控制和贷款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明确:“单个企业客户的贷款需求必须有真实交易背景作为支撑,根据企业销售规模与经营周转速度合理核定贷款额度,核定的贷款额度必须有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作为覆盖。”
《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管控机制,加强对企业担保圈贷款的日常监测。
重点监控银行贷款依存度高、民间融资依存度高、生产经营不正常的担保圈企业,长三角、珠三角等风险较高地区的担保圈企业,以及钢贸、煤炭、纺织化纤等风险较高行业领域的担保圈企业。并于今年10月底前对本行互保、联保、循环保企业客户进行专项排查,彻底清查和审慎评估担保圈内贷款风险,并及时向属地银监部门报告排查结果和高风险客户的风险处置预案。
对涉及企业不能“一刀切”
担保圈的风险固然亟待遏制,但由于担保圈往往涉及的企业众多、链条冗长且复杂,因此,银监会也强调了在处理担保圈风险时不能搞“一刀切”。《通知》强调,不得单独采取极端方式突然处置,防止担保圈内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大面积倒闭,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对于担保圈内企业所面临的不同情况,《通知》给出了三类解决方案。
对暂时出现资金链紧张,但属于战略新兴、节能环保等国家政策支持产业,或有市场、有客户、有核心竞争力、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债权银行不应强行要求立即偿还所有债务,不盲目抽贷、压贷、缓贷,可通过重新评估贷款期限、增加有效抵质押物等方式,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债权。
对于市场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一般,或偿债能力不佳、保证人担保能力不足、关联关系过于复杂,或圈内企业存在违约记录的客户,可通过增加抵质押物、多收少贷、只收不贷等措施积极压缩收回贷款。
对于市场发展前景不佳甚至属于国家政策限制发展的产业,或资金无盘活希望、有贷款诈骗嫌疑,甚至躲避还款、逃废银行债务的,要及时采取诉讼手段,保全资产,减少损失。
湖州小企业联保贷款
中小企业私募债“12金泰债”近日发生实质性兑付违约后,承销商浙商证券遭到债权人的质疑。与此同时,债券的发行人湖州金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泰科技”)本身也备受关注。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金泰科技曾是湖州的明星企业,其在2007年之前就开始筹划上市,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却已走向破产的边缘。
上市筹划多年无实质进展
金泰科技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湖州金泰镀业有限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塑胶零部件等产品。该公司在早期的经营情况较为乐观,是湖州当地的明星企业,也是湖州市吴兴区第一批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其于2007年正式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算是为上市做好了初步准备。
对于上市计划,北京商报记者在金泰科技的官方网站看到,其在公司简介中公开表示拟于2009年向证监会申请发行新股,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然而时至今日已超过近五年,金泰科技的上市仍无实质进展,北京商报记者查询了证监会的预披露公告,并未看到金泰科技的IPO申报稿,而且也没有任何公开信息显示金泰科技已向证监会提交IPO申报稿。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倒是从2012年4月25日湖州日报的电子版上看到了一则有关金泰科技上市的信息,金泰科技在报纸上刊登公告称公司正接受银河证券的上市辅导,并已向浙江监管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这也是目前可以看到的金泰科技最新的上市进展。
虽然上市计划在过去的几年中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是拥有上市概念的金泰科技却借此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者的关注。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目前共有七家风险投资机构入股金泰科技,包括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弘银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西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富海银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其中不少风投都是在2012年7月“12金泰债”发行前后进入的,恰好是金泰科技做完上市辅导备案登记的时间段。
公司存在大量贷款担保
根据北京商报昨日的报道,金泰科技在2012年7月10发行的“12金泰债”是从今年7月11日开始发生实质性违约的,未兑付债券投资人3300万元的本息(详见7月21日《浙商证券陷私募债违约漩涡》)。那么,两年前还颇为光鲜的拟上市企业,为何会在两年后却无力兑付区区3300万元的债券本金和利息?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一系列的采访调查发现,金泰科技及其实际控制人潘建华很可能是被大量的高风险担保拖垮的。据债权人表示,浙江当地的企业普遍存在对借款进行联保互保的情形,而金泰科技不仅为关联企业担保,还为其他非关联企业担保。不幸的是,该公司担保的不少企业都出现无力偿还借款的情形,最终相关债务便被移到了金泰科技和潘建华的名下。知情人透露,潘建华控制的另一家企业泰金集团曾为湖州大宝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宝经贸”)在交通银行湖州分行和中信银行湖州分行的借款进行担保,因大宝经贸破产无力偿还,泰金集团于2012年3月共代大宝经贸偿还了4000万元的借款,而这部分资金也是银行贷款而来的,是由金泰科技和潘建华进行了担保。
从北京商报记者掌握的材料看,金泰科技从2011年至今担保的企业数量不下四家,金额超过7000万元。而据债权人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潘建华利用金泰科技进行担保造成的负债已达到1.3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金泰科技及潘建华已官司缠身,北京商报记者在浙江地区的多家法院查到多起关于他们的诉讼案例:今年5月26日,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因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起诉潘建华及其控制的三家企业(金泰科技、泰金集团、赫特金泰)的案子在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交通银行湖州分行诉湖州久凌钢构有限公司、潘建华、泰金集团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也在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立案,立案时间是今年5月27日;此外,金泰科技及潘建华还因买卖合同纠纷被杭州银发物资工贸有限公司告到了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该案将于8月7日开庭审理。
实控人潘建华已让出经营权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金泰科技的实际控制人、“12金泰债”的担保人潘建华早已负债累累,目前其持有的32.13%的金泰科技股权已被冻结。并且,值得玩味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查到一份吴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在7月下达的民事判决书,案号为(2014)湖吴执民字第01848号,里面的内容显示,潘建华就连27.8万元的股权收购款都没有能力支付。此外,潘建华的个人征信证明显示,其在2013年2月19日曾向湖州市商业银行贷款的850万元也出现了逾期未还的状况。
潘建华不仅出现经济危机,而且其还丧失了对金泰科技的经营权。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由于金泰科技隐藏的问题逐渐暴露,2013年风投股东联合逼迫潘建华交出了企业的经营权,风投股东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并接管了金泰科技,目前暂时由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主持日常工作。
据知情人士介绍,金泰科技已经资不抵债,虽然如今仍正常运转,但实际上是在勉强维持经营,目前该公司已经停止了家电业务,如果债权人强制要求兑付3300万元的本息,那么公司可能面临破产。
北京商报记者昨日拨打金泰科技多个部门的电话,其中家电事业部和品技中心的公开电话都因欠费而停机。
北京商报上市公司调查小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企业联保贷款风险(湖州小企业联保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932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