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金融理财诈骗相关案例汇编,下面是文昌市人民法院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金融贷款诈骗案
金融理财诈骗典型案例
理财诈骗
老张在网上遇到朋友推荐外汇理财,他投入10万元,一小时后就显示奖金增值到50万元,朋友鼓动老李追加投资,承诺到百万就可以提现。急于追加本金赚钱的李大爷,发现自己的手机银行支付限额为10万元,他急匆匆地赶往银行,要求开通UK,扩大手机支付限额。银行工作人员问清原委,结合近期银行风险提示,耐心为李大爷分析判断,李大爷终于明白过来,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风险提示】
一是理财投资必须选择合法正规的平台。
二是要警惕伪投资专家高收益诱饵,先小赚后大亏。
养老保险诈骗
老李今年65岁。某日,老李收到自称是A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来电,询问老李是否在银行购买过保险产品,老李如实告知对方,自己在某银行购买过B保险公司的产品。对方立马声称老李所购买的保险产品收益较低、保障较少,目前A金融公司与保险公司及银行合作,推出收益更高、功能更全的理财产品,让老李持有保单、身份证及银行卡等资料,委托该公司与B保险公司沟通协商退保事宜,再用退保金投资A公司的“理财产品”。
老李信以为真,准备好相关资料就去办理退保事宜。在办理与B保险公司的退保手续时,被B公司的工作人员及时制止,通过对A公司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才发现A公司所宣传的保险产品根本不存在,且公司之前就已经涉嫌骗了很多老年人。老李因为提前进行了了解,成功躲过了一劫。
【风险提示】
在接听陌生人的来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核实确认对方身份前,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老年人需多和家人沟通,多了解金融基础知识,有问题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咨询,防范非法集资陷阱,不要被高收益、高回报引诱,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生排毒骗局
老王的老伴在逛街时,被某养生会拉住,让其进店免费洗脚,并称店里的洗脚水是一种高科技产品,能够将顾客体内的毒素排出来,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如果再购买店里的排毒口服液,排毒效果更好。老伴试着洗了,发现洗脚水真的变黑了,信以为真,想到老王身体不好,便花了几万元,为老王购买了排毒口服液。回到家,老王一听,觉得可能上当了,到店里要求退款,店家不同意退,老王便报警。在警方的调查下,证明该店涉嫌诈骗,并且一直用这种方法打着洗脚排毒的幌子,诈骗了数十位老年人近百万钱财。
【风险提示】
养生要相信科学,不要盲目购买保养品。
发表作品骗局
刘大爷是一名退休的老教师,爱好写字、作画。老爷子通过活动认识了一个陌生人,这个陌生人提出要帮刘大爷发表,不过需要交6000元版面费。刘大爷一听,立即取了6000元给对方。之后,刘大爷果然收到了一份“报纸”,上面登有他写的毛笔字。此后,刘大爷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在一份“书法报”上发表。当然,刘大爷为此支付了数万元的版面费。
【风险提示】
凡是别人要让付钱的事情,一定要三思,捂紧钱口袋是上策。
法律学习多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至第二百条对各类诈骗罪的认定及量刑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
来源:绵阳司法、无棣普法
声明:本公众号标注为转载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进行删除或者协商许可使用事宜。
邮箱:447604930@qq.com
网上贷款属于诈骗罪吗
“警察同志,我在网上贷款,现在征信黑了,这要怎么办啊?”
近日,昆明的张女士神色慌张
跑进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小南门派出所值班室向民警求助
凭着多年的从业经验
值班民警一听就觉得其中有猫腻
赶忙向张女士了解事情经过
原来,张女士近期急需用钱,又不想开口向亲朋好友借,就想通过网络贷款解决。这天中午,她浏览网页时下载了一个贷款App,通过注册、填写信息,成功在上面申请了20000元的贷款。
可是当张女士想要提现时,页面却显示资金被冻结,账户余额为0。发现问题的张女士,立马联系在线客服,客服告诉张女士因为她输入了错误的银行卡号,导致资金被冻结且存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贷款的风险,为了保证张女士的资金安全,需要提供身份证照片、银行卡照片和30%的置卡认证金才能重新修改银行卡号解除风险。
到这里,张女士已经发现了不对劲,告诉客服如果需要交纳置卡认证金那就不贷了。但是,已经上钩的鱼儿,骗子又怎么可以让她轻易逃脱。于是对方立即转变战术,十分严肃地告诉张女士,因为是她自己疏忽导致的资金被冻结。如果不解除骗贷风险,银行系统会自动默认张女士为骗贷人员,到时张女士不仅要还贷,征信也会受影响,以后都不能正常出行,甚至耽误孩子上学。
听了骗子这么一通五花八门的说法,张女士彻底慌了,害怕自己征信真的黑了,立即到派出所寻求帮助。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值班室民警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告诉张女士不要慌,这是典型的网络诈骗手段,根本不存在什么骗贷风险和征信受损。
随后,值班民警和辅警指导张女士卸载了贷款App,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告诉她用钱要通过正规银行贷款,千万不能图方便利用各种平台和App进行贷款操作,这些绝大多数都是骗人的。
最后,民警针对常见的刷单诈骗、投资理财诈骗对张女士开展了一次防诈宣传。
民警提示
1.什么是网络贷款诈骗?
答: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网站、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途径,以“低息贷款”、“快速到账”为诱饵,诱骗受害人进入APP或网站填写个人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并申请贷款,再以缴纳服务费、充值会员、银行卡号填写错误、银行流水不足等理由要求被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2.市民如何防范网络贷款诈骗?
答:A、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不要将收到的验证码、银行卡密码告诉他人!
B、不要点击进入陌生人发来的网站链接,不要下载陌生人推荐的软件App,不要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
C、不要相信陌生人任何要求转账的理由,凡是放贷前要求先转账的都是诈骗!
D、贷款申请一定要到正规金融机构,通过正规的审批手续办理。
云南网记者 赵岗 通讯员 张雯琪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贷款诈骗案(网上贷款属于诈骗罪吗)":http://www.ljycsb.cn/dkzs/9325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