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11人房产之争,下面是京法网事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房屋贷款一次性还清
栗茜
密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四级法官
这是一起房屋产权纠纷,涉及祖孙三代共计11人,相关当事人先后四次以析产继承为由诉至法院。三年间,因不断有人提出新的主张及证据并互诉,纠纷始终未有定论。当错综复杂的产权问题遇到恩怨纠纷的家长里短,如何既能让公正审判得以实现,又能紧密维护亲人感情?今天的故事,我们就从这套回迁房的来历说起。
案情详述
从公租房到回迁房
四十余年前,李某祖父从广东离休回乡,用单位发放的安家费承租了一处直管公房。2002年该处公房所在的地区被纳入拆迁改造范围,拆除承租的公房将享受“拆一平米还一平米”的安置楼房福利。在准备签署拆迁安置合同的十天前,李某的祖父不幸去世。李某的父亲在未与其他兄弟姐妹商量的情况下,独自出面与拆迁单位商定安置事宜、选定回迁楼号,并签订了拆迁安置合同。
2012年回迁上楼时,李某的父亲需要向开发商补交各种费用约50余万元。因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经过再三考虑,李某的父母拜托女儿李某以按揭方式购买回迁新房,用贷款补齐差额,每月的贷款则由李某的父母偿还。因开发商手续等问题,回迁新房一直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
案情详述
不幸接踵而来
2014年,李某与丈夫离婚,两个儿子都和丈夫一起生活。一年后,李某与汪某再婚。
2018年,李某的父亲病逝不久后,李某与汪某被酒驾的司机撞飞,李某当场死亡。汪某虽然死里逃生,但被撞成截瘫并伴有排尿困难等,需要终生护理依赖。
经法院审理,肇事司机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需赔偿李某母亲、汪某、李某两个子女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一百六十余万元,需赔偿汪某残疾赔偿金、护理费等二百余万元。
因肇事司机赔偿能力有限,只执行到少部分赔偿款。在分割赔偿款时,李某母亲与女婿汪某意见不合,二人因此心生嫌隙。
案情详述
房产分割怎一个乱字了得
李某离世后,回迁房产权分割成为导火索,让这家人陷入更大纷争。
李某母亲认为,这套房屋是她与李某父亲的夫妻共同财产。由于老两口年岁较大,无法办理贷款,所以才借用女儿李某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实际上月供都是由李某父母偿还。李某去世后,她已将贷款一次性还清,所以涉案房屋的产权应当归她所有。
汪某则认为,涉案房屋是李某所有的,除了要继承房产应得的份额外,他应该单独享有婚后共同还贷增值部分的价值。
李某父亲的兄弟姐妹们认为,涉案房屋是李某祖父生前承租的公房依据“拆一还一”的政策回迁而来,李某父母贷款交付的仅为补面积差价款,涉案房屋中应该包含他们继承的份额。
深入调解
抽丝剥茧、化繁为简是一道难题
法官栗茜在承办此案后,第一时间调取和阅览既往卷宗材料,认真分析了本案的难点。
在法律层面上,李某祖父原始份额与李某父母添附份额交织,作为实际出资人的李某父母与借名贷款人李某相分离。
在情感层面上,李某母亲和李某再婚丈夫汪某之间存在嫌隙,李某母亲和李某叔伯姑姑等亲属间还有着解不开的心结和化不了的“疙瘩”。
在程序层面上,正值壮年的汪某突遇不测,仅有的赔偿款对于需要终身护理依赖的汪某来说就是杯水车薪,汪某拒接电话、拒收邮件、消极应诉,无形中拖延了诉讼时长。
本案的难点不在于依法审判,而在于治愈家庭关系,维护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元的和谐稳定。如何依托诉源治理平台,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在法律适用间寻找家事审判的最优答案,是摆在审判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深入调解
解开事结更解开心结
栗茜法官经过多次走访涉案房屋的开发单位、拆迁单位,探访李某祖父的邻里街坊,设法还原了房屋的历史变革,逐层厘清法律关系。通过多次询问李某的前夫周某及开发商,逐渐摸清贷款合同签订的始末及目的。
依托诉源治理平台,与人民调解员一起与当事人所在街道、司法所等部门互通互联、研判案情,分析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核心,分阶段、分步骤制定化解方案。针对不同成员的不同诉求,审判团队成员重点采取了分别谈心、逐个突破、疏通堵塞的方式,逐渐让每个人都放下对抗情绪、卸下心防。
在栗茜法官和特邀调解员的充分尊重和耐心倾听下,李某母亲逐渐感到温暖和安慰,对法院产生了亲近感和信赖感,并逐渐认识到涉案房屋中包含有李某祖父的份额这个事实。
在翻阅了交通事故案件的8本卷宗后,栗茜法官终于查询到汪某亲属的电话,通过亲属转达诉求的方式,前后十余次与汪某及汪某父亲进行沟通,还原了房屋的真实归属,降低了汪某的心理预期,为调解成功打下了基础。
栗茜法官引导李某的叔伯姑姑站在寡嫂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在深入交谈中,他们逐渐产生共情,对李某母亲的处境和心态有了更多理解。找准时机,组织李某母亲与李某的叔伯姑姑进行谈话,误会逐渐得以消除,李某的叔伯姑姑还自愿在继承份额上进行让步,以照顾李某的母亲。
最终,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涉案房屋的分割问题,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涉案楼房归李某母亲所有,李某分别依照不同的份额给付其他人相应的房屋折价款。
至此,长达3年的家庭恩怨得以圆满解决。
就在最后一笔房屋折折价款交付的日子里,被告之一的李某姑姑向审判团队送来锦旗,锦旗上写着“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感谢团队为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和化解矛盾作出的努力,使得家庭成员3年间的纠纷得以尘埃落定,感谢密云法院助力和谐家庭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供稿:密云法院
摄影:高嵩
编辑:高嵩 汪希
审核:刘小源
房贷2年后一次性还清划算吗
近日,“提前还房贷”连续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点话题。提前还贷为何热了起来?在法律层面是否可行?提前还贷划算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1
不少购房者为何选择提前还房贷?
日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
随后,不少城市的房贷利率快跑进入“3”时代。1月29日,郑州部分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最低降至3.8%;1月30日,福州宣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至3.8%;1月31日,珠海部分银行宣布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从3.9%下调至3.7%。截至目前,已有近30个城市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
“虽然近年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降,但部分存量房贷利率仍然显著高于目前的平均房贷利率,尤其是去年以来,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之后,存量房贷利率与新增房贷利率的利差进一步扩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部分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偏高,是购房者提前还款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他分析,受去年以来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影响,一贯稳健的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普通居民投资收益下降明显,因此有些居民会倾向于将原来用于投资的部分资金拿来提前还款。
2
提前还房贷在法律层面是否可行?
“提前还款是否构成违约需要根据借款合同的具体内容等来进行判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告诉记者,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条规定,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是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法律相当于平衡了银行(债权人)与购房者(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即购房者有权提前偿还贷款,对于其提前履行债务给银行增加的运营成本等费用,由购房者负担。银行作为债权人,是否允许购房者提前还款以及是否收取一定的违约金或补偿金等,需要根据其与购房者签订的贷款合同来决定。如果双方的贷款合同中规定,提前还房贷需要支付违约金或补偿金,就需要按照合同执行收取费用。”刘俊海说。
刘俊海还对提前还房贷的时间做出分析,他表示,如果贷款合同没有约定提前还房贷的具体时间限制,购房者需要与银行预约时间。此外,如果银行故意拖延办理提前还贷,可通过向贷款银行总行进行投诉、向银保监会和政务部门进行投诉、向法院起诉这三种渠道维护购房者自身合法权益。
3
提前还房贷就一定划算吗?
“要不要提前还房贷还需理性考虑。”董希淼表示,判断是否需要提前还房贷,最直接的方式是看投资收益是否可以覆盖贷款利息。如果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则可考虑将资金更多用于投资;反之则可以考虑部分或全部偿还贷款。此外,还需要为自己生活、养老等留足资金。
董希淼进一步解释,从还款方式看,一般来说等额本金这种还款方式前期偿还的本金多、利息少,相比来说提前还款会更划算一点;等额本息这种还款方式前期偿还的利息多、本金少,如果还款已过半,其实可以不考虑提前还款。
“提前还房贷切莫盲目跟风。购房者的贷款合同千差万别,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考虑自己的投资能力和资金安排,也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和房贷利率变化,综合作出判断。”董希淼提醒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房屋贷款一次性还清(房贷2年后一次性还清划算吗)":http://www.ljycsb.cn/dkzs/930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