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第一股”宜人贷变相砍头息 暴利催收:投诉量高达2528条,下面是时间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和宜人贷差不多的贷款
“714”高炮后最大网贷平台浮出水面。
4月8日,钟先生(化名)向时间财经反映,“2019年1月4日在宜人贷手机APP上借钱145000.00元,加上以信息咨询服务费为由一次性扣出的43311.69元的砍头息,宜人贷在我这儿连本带利高达还259318.01元。”
另外一位宜人贷用户刘先生向时间财经表示,“宜人贷催收说你被列入高风险名单,如果不还,就会派当地相关有人上门核实还款能力,并且委托当地外包部门负责上门催收。”
江苏剑桥颐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海律师对时间财经表示,此类高息贷款后暴力催收行为,属于典型的敲诈勒索财务,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已经涉嫌触犯中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敲诈勒索罪。借助电信网络,此类犯罪行为成本低、危害面大,属于重点打击对象。依据不同情节,可在管制以上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并或单处罚金。
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无独有偶。截至4月8日,在聚投诉平台上有关宜人贷的投诉高达2528条,而解决率仅有8.58%,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也有106条。内容涉及阴阳合同、砍头息、高利贷、高额逾期费、暴力催收、侵犯个人隐私等等。
公开资料显示,宜人贷由唐宁创办的宜信公司于2012年推出,在2015年12月18日作为“P2P第一股”成功登录美国纽交所。截至2018年6月30日,宜人贷累计服务了超过140万借款用户和150万出借用户,累计促成借款总额达976亿元。
宜人贷对时间财经表示,宜人贷一直坚持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业务,撮合借款交易及按客户指令收付款,按照合同约定,在完成撮合借款交易后,借款人应当支付服务费、咨询费。从借款人支付费用的支付方式角度,宜人贷与同行业标准一致,平台上借款人有两种支付费用。不存在宜人贷收取高额“砍头息”的说法。
天价变相砍头息
有多位宜人贷借款人向时间财经爆料,他们在宜人贷平台借款,宜人贷隐瞒巨额服务费,涉嫌收取“砍头息”,而且存在过度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
上述钟先生在2019年1月4日在宜人贷手机APP上借钱14.5万元,“宜人贷变了个方式擅自将借款本金提高到18.8万元,然后以信息咨询服务费为由一次性扣出高达4.3万元的砍头息,到手金额只有14.5万元,还款总额却高达25.9万。”钟先生称。
钟先生表示,仅服务费一项,就要收取7.6万元,再加上一次性扣出的4.3万元共11.9万元的巨额天价服务费。
宜人贷方面对时间财经解释,宜人贷服务的借款客户均按照其评定的信用风险等级进行合理的定价,承担不同的费率水平。审核不同的信用等级并进行资金撮合需要付出不同的服务成本,对借款客户收取的服务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借款人信用情况做相应调整的。所以某一个客户的服务费并不具备普遍性,也不具备代表性。
另一位小茜(化名)女士也向时间财经讲述,“2019年2月11日通过宜人贷借款公众号申请了一笔贷款,合同金额80519.48元,分36期,每期还款3080.02.放款一次性扣除18519.48元(其中前期服务费7246.75元,前期服务保障金11272.73元)实际到账62000元。”
“宜人贷以前期服务费和前期服务保证金的名义收取了18519.48元。在《还款事项提醒函》有以管理咨询费和应付服务保障金的名义按月收取共计13889.44元。两者合计32408.92元。本人实际到账金额62000元,每期还款3080.02,年利率高达42.67%。这里以服务费保障金的名义却收取了占我实际到账金额52%。”小茜说。
这意味着,借款本金中的服务费被宜人贷平台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先行扣除了,以咨询费、服务费的方式或变相收取“砍头息”。
3月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网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要求各会员从业机构应严格依法合规经营,不得从借贷本金中以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方式直接或变相收取“砍头息”。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认为,不管是服务费、分期费、管理费或者手续费,如果说它就是整个的资金的使用成本的话,通常都可以列入利息的一部分。
宜人贷投诉者还称,宜人贷业务员在贷款时说没有任何手续费和平台费,贷款后才发现有好几万元的信息咨询费。
陈女士向时间财经反映,宜人贷业务员说利息比银行高不了多少,申请四万五,直接到账就是四万五,不会产生更多的费用,当初借款的时候也没有给我说每个月还要收管理费,而且前期收了那么高的服务费,每个月还要算利息。
前期隐瞒各种服务费这也成为了宜人贷的套路,用户在APP申请下款,下款前用户不知道任何合同信息,直到下款后才能去官网下载电子合同。
对此,宜人贷表示,线上宜人贷用户在借款申请过程中,在填写放款银行卡时需用户阅读并勾选借款相关协议。
刘海律师认为,在不知情情况下,收取各种费用,涉嫌虚假宣传。
暴利催收
根据刘先生发来的宜人贷催收的录音,宜人贷某部门主管表示,“如果再逾期的话,我们会找外包公司上门。如果他们去你家的话,他们的车费、油费就不止你的逾期金额,会按照未归还本金的10%-20%,如果拿不出钱,他们会带着你去你的亲朋好友家挨个去借钱。”
刘先生表示,他们会打到联系人那里,就像他留的父母电话。宜人贷催收看到他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差,就频繁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给我压力快点还钱或者让父母督促我快点还钱。”
广西桂林杨女士也有同样的遭遇。她向时间财经介绍,她还了大部分钱款后,宜人贷客服打电话来说可以追加贷,各种诱惑,最后她上当了。宜人贷把原来没还的本金和利息加到追加贷的金额之上,并收取大笔的手续费保险费共1万多,这种滚雪球使她背上了巨额的债务。有一期他们没有任何提醒还款,导致她逾期一天,而且他们收取一天七百元的逾期费。“比黑社会还恐怖,还威胁不还款就爆通讯录之类的。”
时间财经在聚投诉平台上注意到,有大量用户投诉宜人贷暴力催收,根据用户投诉内容显示,“最近一期,本人在还款日有与平台客服沟通请求延期,未准。但个人原因逾期的第一天就遭受暴力催债,包括威逼打通讯录,派人清明节过来闹事,弄得我身败名裂意思。”
对此,宜人贷表示,2018年3月28日,宜人贷作为代表机构签署了中国互金协会组织发布的《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公约,宜人贷制定了严格的第三方引入及管理要求,要求催收第三方公司本着从客户角度出发,合法合规的文明催收。
净利下滑30%
根据宜人贷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全年的净营收总额为5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净利润为9.6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减少30%。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宜人贷的贷款撮合量出现大幅下滑,环比几近腰斩,撮合贷款总量为65.46亿元,贷款人数为9.64万,第四季度的放贷量和贷款人数虽然较第三季度有回暖迹象,但是也难掩业绩疲态,放贷量为83.67亿元,同比下滑38%,贷款人数为11.13万。2018年全年,宜人贷发放贷款386.06亿元,较上一年度的414.06亿元,减少7%。
资料显示,宜人贷上市三年以来,网络放贷依旧是其主营业务。
宜人贷的收入来源主要为贷款便利服务费、贷后服务费、账户管理服务费。根据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贷款服务占其主营业务的63.49%,第二季度占比69.53%,而第一季度该占比为88.03%;2017年的第三季度,贷款服务占其主营业务的比例更是高达94.73%。
另外,宜人贷大整合引起了外界注意。随着财报出炉的当晚,宜人贷还宣布,宜信集团旗下的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大板块,将被整合纳入上市公司宜人贷的体系。宜信创始人、集团总裁唐宁亲自挂帅担任宜人贷CEO。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表示,在备案政策不断收缩的背景下,根据监管要求,一个公司下只允许有一个主体备案。宜人贷业务重组的原因是为了应对监管的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对于整个行业的担忧。重组后宜人贷未来其发展的优势明显,可以节约一些运营成本,减少备案以及相关牌照的费用。(北京时间财经 李洪力)
宜人贷借款app下载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上征信,无视黑白,百分百下款”“仅需身份证,极速到账,日息0.01%”……时下,各种网贷广告花样百出。
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大肆打广告的网贷平台的真身,其实是“714高炮”(即借款期限为7天、14天的高利息网络贷款,一般包含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它们明目张胆地提供明令禁止的“砍头贷”“校园贷”,甚至行业头部上市公司也搞阴阳合同,收高额“砍头息”,实施暴力催收,盗取公民隐私,侵害公民名誉乃至危及人身安全。
专家指出,不少非法网贷平台违规放贷,扰乱互联网金融市场,加剧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负面因素,亟须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打击、监管力度,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安全、健康、规范发展。
“714高炮”猖獗,非法催收“呼死你”
根据一些社交软件推送的广告,《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下载了“水象分期”“乐分期”“秒借贷”3款网贷APP。
注册登录后,按步骤提交了个人身份证、人脸识别、工作地址、家庭地址和通讯录,3款APP分别给出了3200元、2600元、2000元的额度,借款期限分别为28天、14天、7天。记者点击确认借款订单之后才发现,“水象分期”和“乐分期”都扣除了800元,实际到账分别为2400元、1800元;“秒借贷”扣除了600元,实际到账1400元。以上3个网贷平台,就是典型的“714高炮”。
记者调查了解到,3月15日央视曝光“714高炮”之后,大量违规网贷平台依然猖獗。有的平台开发出了“55超级高炮”,即借款1000元,到手500元,5天后要还1200元。
在一款名为“融泽财富”网贷APP中,记者下载测试了“久贷钱包”“红鲤鱼”“随心花”等十多个借款“口子”,发现大部分“口子”都属于“55超级高炮”。尽管有的“口子”把还款期限延长至30天,但设定了每5天还一笔款,利息均超过法定的36%。
业内人士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目前全国“714高炮”平台存量大概有上千家,即使整个行业坏账率居高不下,也有暴利可图。平台会在借款人还不上利息的时候,引导他们去下一家关联公司再贷款偿还利息。理论上讲,只要风险把控得当,“转单平账”“以贷还贷”可以无限循环。
“714高炮”不绝的同时,无资质电商平台发放“校园贷”同样值得警惕。
今年2月,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大四学生高建军(化名)无意中点击了手机短信中的一条广告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小象优品”APP。在借款界面上传个人身份信息后,高建军获得21000元额度,系统自动设定3月还款期限,总还款金额为25400元。
高建军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他还了2期之后,因生活困难没钱还债,出现逾期,小象优品每天给他打五六个电话催债。高建军向客服索要合同,要求依法调整利息,客服称“没合同”。
记者向“小象优品”客服咨询了解到,该平台放贷对象为18岁以上成年人,不管其是否为在校大学生。这明显与原银监会等几个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要求不符。
记者搜索天眼查发现,“小象优品”隶属北京源石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网购平台。其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与服务、软件开发和设计、发布广告等内容,并没有发放小额贷款资质。
随着“714高炮”“校园贷”横行,非法催收更是时有发生。去年5月,云南昆明市民李勇(化名)通过“恒易贷”APP、“云钱袋”APP分别借款70000元和50000元,都是分24期还款,还款总额分别高达120000余元和90000余元。今年5月,李勇因做生意失败,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时还款。令李勇没想到的是,两家机构都通过外包催收公司向他催债,每天有数十个催收电话轮番骚扰、辱骂他,并多次拨打他的通讯录联系人电话,还冒充“公检法”机关伪造法律文书进行威胁、恐吓。李勇不堪忍受,最终向亲戚朋友借钱才偿还了债务。
像李勇的遭遇一样,近年来,网贷机构通过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收现象日益猖獗,不仅给借款人造成身心困扰,还危害社会稳定。业内人士表示,“呼死你”电话、短信轰炸是低成本的催收方式,网贷机构多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实施非法催收,出事了都会把责任推给催收人员。
海外上市公司变相收“砍头息”
来自“21CN聚投诉”平台的投诉案件显示:2017年12月22日,孙悦(化名)通过“宜人贷”APP借款80000元,分36期偿还。她在“宜人贷”APP上提交个人身份证、通讯录、工作地址、银行卡等信息后,就收到了80000元。
可是,事后她才从“宜人贷”官网上看到借款合同,合同显示本金103896.10元,多出的23896.10元为信息咨询服务费。在“宜人贷”APP上,孙悦每月需偿还3974.22元,36期还款总额为143071.98元(记者注:3974.22元*36期=143071.92元)。
为何到手金额和合同本金不一样?孙悦就该问题进行投诉时,“宜人贷”客服回应称,由于平台提供了信息搜集公布、资信评估、借贷撮合、贷后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因此平台收取23896.10元信息咨询服务费。孙悦的年综合费率约为26.28%,年综合费率包含所有费用,未超过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年利率36%的标准,不属于高利贷。客服还表示,借款操作时已对年综合费率、月还款金额、合同金额、到手金额、期限等内容进行页面告知,经过客户本人确认后签署合同。
然而,孙悦告诉记者,她在“宜人贷”APP办理贷款时,点击提交资料后,并未有任何关于信息咨询服务费的页面提示。她后续才在“宜人贷”网站上查看到合同,发现23896.10元信息咨询服务费被算入了本金。“这明显属于虚假宣传,合同欺骗。”孙悦说。
信息咨询服务费到底能不能算入本金?事实上,变相收“砍头息”,把各种服务费算入本金提高利息率、增加还款额度这类“抖机灵”行为,相关法律法规早就做出明确规定。
根据2015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云南权仲律师事务所律师袁琼飞认为,网贷平台提前划扣各种费用,变相收取“砍头息”是违规的,而且计算利率的基数只能是本金,各种服务费只应作为利息计算。如果要收取服务费用,应该一次性收取,不应该算入本金再次收取并提高利息。
此外,“宜人贷”还存在暴力催收、侵犯公民隐私等不法行为,其中不乏威胁恐吓的情况。2019年3月11日,孙悦因资金紧缺,未能按期偿还当月还款额3974.22元。此后,“宜人贷”催收员不断骚扰孙悦通讯录联系人,多次拨打其工作单位电话,传播孙悦“欠债不还”的信息,威胁孙悦归还贷款以及500多元的逾期费用。孙悦的名誉遭到损害,承担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孙悦的遭遇并非个例。根据“21CN聚投诉”平台显示,“宜人贷”在2018年3月9日被发起集体投诉,截至发稿时,有效投诉量为3470件,其中有效解决361件,有效解决率10.4%。“阴阳合同”“高利贷”“暴力催收”是用户投诉最多的三大问题。在网络上还有关于“宜人贷”实施暴力催收导致被害人自杀、死亡、精神失常的举报。
天眼查显示,"宜人贷"隶属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2015年12月18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
金融监管“信息孤岛”问题待解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网贷行业总体成交量为1.7万亿元。2017年6月以来,我国发现违规催收频次1000余万次,施害人79万,受害人92万。
专家认为,2019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承上启下的一年,非法网贷风险较高,要重点加大打击力度。许多非法网贷平台已成为民间高利贷的“变种”,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挑战法律红线。目前全国仍然在开展违法违规业务的网贷机构存量较大,保守估计有800余家。网贷行业野蛮生长背后存在的监管漏洞值得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说,目前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现金贷利率畸高且不透明,在隐性突破法律红线的同时,设置种种陷阱,加重借款人负担,由于贷款客户普遍缺乏辨识能力,容易陷入“套路”,事后维权成本很高。
专家认为,网贷平台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贷款的补充存在其社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承载起投资者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但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监督管理不严格,导致大量非法网贷平台成为不法企业和个人攫取高额收益的工具,损害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网贷应该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框架内有序发展。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从制度上防范和堵住监管漏洞,加快推进合法合规网贷机构的备案进程,坚决清退、关停没有资质的网贷机构。同时要严打非法网贷机构借助黑恶势力实施暴力催债,加大对虚假网贷广告的查封力度。
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我国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在技术建设方面明显滞后,突出表现为没有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体系,缺乏一整套系统性的统计调查、风险预警、处置、缓冲、补救机制。
“互联网金融市场规范发展亟须加快监管科技发展。”欧阳日辉建议,通过数字技术建立数字化监管系统,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的三级模型体系:平台自控监测体系、行业协会监测体系、监管机构监测体系,从而改变目前“人工报数”和“运动式”的被动监管、事后监管局面,实现实时监管、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同时,要做好平台的信息披露以及平台与监管层的信息共享工作,整合信息资源,解决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和宜人贷差不多的贷款(宜人贷借款app下载)":http://www.ljycsb.cn/dkzs/9280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