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下面是人民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如何评价贷款的质量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国有六大行2022年全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9万亿元,实现净利润约1.36万亿元。多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与此同时,多家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态势良好,绿色金融产品“工具箱”不断丰富。
六大行营业收入领先 净利润增速放缓
纵观已披露的2022年年报,六大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遥遥领先,多家股份制银行也表现强劲。
从营业收入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家国有大行稳居前四位,对应的全年营收为9179.89亿元、8224.73亿元、7248.68亿元、6180.09亿元。招商银行实现营收3447.83亿元,排名第五,领跑股份制银行。此外,邮储银行实现营收3349.56亿元,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营收均在2000亿以上。
从盈利规模来看,净利润、营收前五位排名结果相同,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04.83亿元、3238.61亿元、2591.40亿元、2274.39亿元、1380.1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所下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2022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49%、7.06%、7.45%、5.02%、11.89%、5.22%;2021年分别为10.27%、11.61%、11.70%、12.28%、18.65%、11.89%。
年报显示,净利润增幅收窄与商业银行净息差普遍收窄、非息收入承压有关。多家银行表示,净息差下行压力依然是2023年经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朱宇分析称,2022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回落,盈利能力保持平稳。LPR下行带来贷款重定价压力,上市银行支持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生息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受存款竞争影响,存款成本保持刚性,叠加客户风险偏好下降,定期存款上升,付息负债成本率上升。受到贷款收益率下降和存款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上市银行的净利差、净息差进一步收窄。
多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从资产质量情况来看,多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8%、1.38%、1.37%、1.32%、0.84%、1.35%。
除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微升0.02个百分点外,其余5家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尽数下降。不过,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仍最低,为0.84%。
此外,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下降,部分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降”。截至2022年12月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52.1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2.46亿元,不良贷款率1.27%,比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44.8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74亿元,不良贷款率1.09%,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保持在近年来的较优水平。
从不良贷款分布的行业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
接下来,如何看待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走势?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信心、有底气继续保持资产质量稳健。
“总体来讲,我们对保持全年资产质量稳定有信心、有把握。”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说。
“信心与底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表示,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银行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
“预计2023年农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将保持基本稳定。”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说,从外部环境看,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经济发展的质量、平衡、安全和可持续性更强,这为银行稳定资产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内部经营管理看,农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绿色金融“成绩单”亮眼 产品“工具箱”不断丰富
近年来,绿色金融成为上市银行重要的增量业务发展方向。截至发稿前,多家银行交出亮眼的绿色金融“成绩单”。
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六大行中,工商银行2022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3.98万亿元,居于首位;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75万亿元,同比增长40.1%;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2.70万亿元,同比增长36.4%;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99万亿元,同比增长41.1%;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6354亿元和4965亿元,同比增长33.3%和33.4%。
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发展也较为迅猛。截至2022年年末,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6370亿元,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均超过3000亿元,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在1000亿元以上。
年报显示,多家银行在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和承销方面也取得了较好业绩。除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各家银行还综合运用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广泛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绿色金融产品“工具箱”不断丰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表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5万亿元,资产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多家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透露,未来一年将在绿色金融领域持续发力。
交通银行年报提出,“十四五”期末,绿色贷款目标将不低于8000亿元,力争达到1万亿元。光大银行年报提出,2023年将按照“绿色贷款、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速不低于一般贷款增速,且高于可比同业平均增速”的要求,争取全年绿色贷款增量不低于500亿元。民生银行则制定了绿色金融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营销指引。
贷款风险评估报告
作为国泰金管平台,我们一直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健的投资环境。在投资领域,安全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我们深入评估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投资的安全和稳定。
首先,我们对平台安全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我们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确保平台合法合规经营。我们对项目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和筛选,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并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降低项目违约风险。我们还建立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进行项目风险监控和管理,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其次,我们注重信息安全保护。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保障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严格控制员工对平台和用户信息的访问权限,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保障平台的信息安全。同时,我们还通过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等方式,及时向投资者传递平台的安全情况和风险信息,提高投资者的安全意识。
此外,我们积极引入第三方风险评估机构,对平台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从外部角度对平台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帮助我们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我们还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投资者提供风险保障,确保投资者在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和赔付。
最后,我们注重投资者教育和风险管理。我们提供投资者教育材料,包括投资风险提示、投资策略指引等,帮助投资者了解投资的本质和风险,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如何评价贷款的质量(贷款风险评估报告)":http://www.ljycsb.cn/dkzs/9235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