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省会城市调整限购政策 外地人南京购房不需社保,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异地购房贷款政策
近期以来,多个强二线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
12月21日,在南京市召开的“强信心 添动力 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拓展市场 提振消费”专场,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发布一系列购房政策的调整。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介绍,近日南京市居民家庭购买二套住房的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已优化调整为不低于40%。为着力改善职住平衡,对玄武区红山新城等城市外围人才集聚板块可在现行购房政策基础上增购1套,为全市构建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提供支撑。对有60岁及以上成员的本市户籍家庭可增购1套住房,对长期工作在南京但社保或个税缴纳在外地的居民,提供半年及以上居住证明可在宁购买1套住房。
南京之外,本月以来还有多个强二线城市对限购政策进行调整。其中,12月9日,佛山市住建局发布通知称,2022年12月10日起,在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南海区桂城街道、顺德区大良街道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另外,上述区域暂停实施住房限购政策。此前,上述三个区域属于限购区域,限售时间是两年,也就是说,本次政策在限购方面进行了放松,在新房限售方面则进行了收紧。
12月11日,郑州商品房团购会在郑州海马公园营销中心开幕,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介绍了政府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适度调整住房限购政策,进一步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促进郑州市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确保新市民、都市圈居民购房同等待遇。对来郑就业大学生、新市民,以及“1+8”郑州都市圈其他城市居民在郑购房,在购房资格审核、信贷政策、契税补贴、房价优惠等方面,享受与原居民同等待遇。
12月6日,厦门日报报道称,记者从厦门市住房行政主管部门获悉,自2022年12月5日起厦门市岛外限购政策略有调整,即非本市户籍无房家庭和个人可在岛外限购1套房。岛内限购政策不变。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前段时间在供给侧的政策放松比较多,针对于房企的融资,“三支箭”(信贷、债券、股权)的整体的放松,对房企的纾困起到很好的作用。在需求侧,现在强二线城市住房限购政策的调整,就是为了拉动需求端。需求包括了首次刚需,也包括了改善型置业,这些都符合国家在政策方面的要求。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合理的购房需求都应该得到保障。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关于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预测与展望——以稳为主的供需新平衡》预计,核心城市核心区市场稳中有升。全国整体市场成交量基本稳定,背后是区域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头部市场将占据更高的份额。过去三年,市场持续向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四大核心城市群和部分核心城市集中。这些城市过去人口净流入较大,需求提升快,但部分核心区新增住房供应跟不上,依然面临住房供需缺口。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梳理各大城市的家庭住房数据发现,包括深圳、东莞、厦门、广州、佛山、宁波、杭州、上海、北京、温州、昆明、苏州等一二线城市租房居住的家庭占比超过了30%。这其中东莞高达74.7%,相当于每4个家庭就有3个租房居住。厦门这一比例也高达65%。佛山达到了47%,宁波和杭州分别达到了40.7%和40.4%。除了一线城市之外,部分强二线城市的住房需求增长潜力也比较大。
总体来看,相比三四线城市、中小城市,人口流入较多的强二线城市,无论是刚性还是改善需求都更为突出。因此强二线城市调整限购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拉动需求端。
张波分析,将需求侧整体拉动起来,再加上之前的供给侧政策完善之后,整个房地产链条才能转起来,整个房地产市场也才会慢慢走向平稳。但同时,必须看到的是,需求端的政策释放之后,哪怕是在强二线城市,市场的起效还是会慢一点。因为当下购房者信心还有待恢复。
张波认为,目前限购政策的调整,在当下能起到的作用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明年随着经济整体走稳,购房者信心不断增强,结合支持刚性和改善需求政策在强二线城市的不断释放,预计二季度以后,效果才会体现出来。
来源: 第一财经
户口不在本地能贷款购房吗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低,是许多购房人购房贷款时的第一选择。为进一步保障职工权益,相关部门前几年接连发文,要求全面推行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政策在不少地方得到了较好落实,不过仍有少数地区政策尚未落地,部分购房者因遭遇异地贷款难问题而“望房兴叹”。
异地贷款存隐性壁垒
“要想用自己的公积金实在太难了。”在上海工作、拟在家乡青岛为父母购置一套住房的唐先生告诉半月谈记者,父母因为年龄原因不能申请住房商业贷款,他就想用自己在上海缴存的公积金异地贷款,但因没有青岛户籍办不了。“相关部门明确公积金可以异地贷款,而且这是我首次用公积金贷款购房,为什么不能享受到呢?”他十分不解。
购房者在了解房屋信息 朱峥 摄
2014年和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接连发文,强调全面推行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以有力支持缴存职工异地购房。2016年,住建部发布的《关于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强调,各地应于2016年12月底前将异地贷款政策落实到位,不得对异地贷款设置户籍地等附加条件。
目前,多数地区已实现公积金“无障碍”异地贷款,惠及不少返乡置业人群。半月谈记者在成都、杭州等城市调查发现,购房者办理公积金异地贷款,只需提供异地缴存证明和明细即可;在以杭州为代表的浙江多地,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与各地实现公积金贷款的互联互通,长三角地区居民甚至可以通过“一网通办”线上办理,免去“线下跑”的成本。
不过,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至今仍有少数地区异地贷款政策尚未落地,还有部分地区存在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缴存使用证明不规范、信息核实不顺畅等问题。
政策普惠性打折扣
半月谈记者在青岛市区走访多家中介门店,询问购买二手房能否使用异地公积金组合贷款,多位经纪人在致电问询多家合作银行后均表示,在山东省以外交公积金的购房者,不能组合贷款。“毕竟本省分行流程业务办理顺畅,如果跨地区申请调用公积金,流程繁、步骤多,还是低息贷款,利润不高,自然动力不足。”一位经纪人说。
事实上,不单在青岛,其他一些地方的购房者也在政策执行层面碰到了“玻璃门”。
在上海工作、老家在安徽宣城的王女士表示,由于户口已迁出,在回老家购置房产时,想要使用公积金困难重重。“老家公积金中心工作人员说,要么是本人或配偶的户口在当地,要么是其中一人工作在当地,否则公积金异地贷款买房就是个‘画饼’,能看不能吃。”王女士说。
“宁夏公积金中心官网不少办事环节无法在网上实现,必须要线下办理。各市公积金中心各自为政,群众办事困难。”宁夏银川一位网友在“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希望相关部门可以简化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提取手续。
购房者在了解房屋信息 朱峥 摄
各地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要求和执行情况不同,不仅让一些购房者饱受困扰,更让公积金的普惠性大打折扣。
“2个月放款是在进展顺利的情况下,若是碰上银行资金紧缺、业务繁忙等情况,放款可能会有所延迟,我之前遇到一位客户,等了近9个月才放款。如果是买新房,开发商往往要求45天房款到账,肯定不会接受公积金异地贷款。”上海一家中介门店的资深经纪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不同地区住房公积金贷款所需材料有所差别,因此审批时间也有所不同,实际放款时间主要以经办银行的效率为准。
完善跨地区互认互通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等专家认为,住房公积金是普通民众租购住房的重要政策性金融保障,也是对商业性住房金融的有益补充,应打破藩篱,进一步完善对购房职工的权益保障。
业内人士建议多方形成合力,建立更加完善的跨地区公积金互认互通机制,解决当前公积金异地贷款面临的诸多障碍。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提出,应通过顶层设计加强技术支持,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公积金缴存情况的自动化检查和核实,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与互通水平,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更新公积金账户数据,确保申请人能够便捷查询和使用异地公积金,最终让贷款申请人可以在任何一个公积金中心申请贷款。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认为,政府和银行可以加强协调合作,简化办理流程,尽可能实现线上办理,减少申请人往返办理手续的时间和精力,让公积金异地贷款更加顺畅便捷。
陈杰认为,我国可借鉴美国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系统、日本住宅金融公库、德国住房储蓄银行、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以筹建国家住房银行等形式,构建全国性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统筹使用各地公积金账户资金,进一步确保住有所居。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异地购房贷款政策(户口不在本地能贷款购房吗)":http://www.ljycsb.cn/dkzs/9233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