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线上贷款莫轻信,下面是中国银行保险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网上贷款可信么
□赵辉 王立婷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据国家反诈中心数据,2021年共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00余亿元,拦截诈骗电话15.5亿次、诈骗短信17.6亿条。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社会“毒瘤”,公安部门和各商业银行联起手来,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近日,浦发银行西安广运潭西路支行员工成功堵截了一起冒充“浦发银行工作人员”引诱客户申请线上贷款的电信诈骗风险事件。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急需获得银行贷款资金的心理,向其发送非法链接,企图通过获取受害人金融信息实施诈骗。
李月敏/制图
案件过程:声称线上快速贷款,手续简便、审批快、无风险
2022年6月10日,赵先生来到浦发银行西安广运潭西路支行咨询公司客户“发票贷”业务。根据赵先生描述,他最近添加了一位自称是浦发银行贷款部门工作人员的微信,对方极力向他推荐线上贷款业务,额度可达130万元,且手续简便、审批快、无风险。赵先生的公司近期确实遇到了经营困难,急需资金周转,便产生了兴趣。见赵先生有办理意向,对方便向他发送了名为“发票贷进件申请”的链接,表示仅需填写申请信息,银行审核后将于24小时内放款。赵先生便打开链接填写了企业名称、企业税号、法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名下银行卡号和公司账号等信息,对方又要求提供本人手持
身份证的照片,表示需确认客户身份信息。赵先生感到对方要求提供的信息太过私人且繁多,便产生了疑虑,于是以身份证不在身边为由,表示稍后再提供照片,随后便来到附近的浦发银行西安广运潭西路支行咨询。
大堂经理认真听取了赵先生的描述,感到可疑,便将情况上报了网点主管。征得赵先生同意后,主管和大堂经理查看了赵先生与对方的聊天记录,判断此事件应是一起电信诈骗,主要证据有三:
一、对方自称浦发银行工作人员,微信头像为浦发银行logo,朋友圈也经常发布浦发银行各类贷款信息,但在行内系统查询却无此人工号和身份信息。
二、其向客户提供的“发票贷进件申请”链接,并非浦发银行的正规链接,实际为腾讯文档小程序,客户输入信息后,并无“提交申请”按钮,对方可直接获取客户填写的信息。
三、网点主管拨打对方留存的手机号码,号码归属地显示为湖北,并非西安本地号码。接通后对方称自己是浦发银行的工作人员,但当主管进一步询问具体分支行信息时,对方无法回答,也拒绝提供,随后直接挂断电话。
主管向赵先生揭示以上三处疑点,赵先生表示认同,幸好自己没有立即向对方提供所有身份信息,否则对方使用自己的信息进行违法活动,后果不堪设想。
该支行随后迅速将此事反馈给辖区反诈中心,反诈中心已受理该案件,并与赵先生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核实。
法律分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本案中,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着快速办理高额贷款的旗号,向急需资金周转的受害人发去非法链接,企图收集受害人重要身份信息,以此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获取非法报酬。庆幸的是,本案受害人赵先生虽填写了一部分个人信息,但他及时察觉出可疑之处,及时向银行进行查证,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案例启示:诈骗分子的手段“与时俱进”,消费者需多加提防
分析本案诈骗分子的手段,可以看出,诈骗分子行骗是有预谋、有准备、有流程的。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微信、网站广泛撒网,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第二步,对有意向的消费者发送设置好的链接,引导消费者填写单位或个人信息,甚至拍照或留存视频,让消费者一步一步掉入陷阱。第三步,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在各大平台上贷款或对消费者的账户下手,受害的消费者最终将背负大额债务,却得不到一分钱。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消费者一定要做到“两要,四不要”:
两要指:1.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申请;2.收到贷款信息一定要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四不要指:1.不要轻易点击不明网址或链接;2.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3.短信验证码不要透露给任何人;4.如果对方提出付款要求一定不要轻易相信。
风险提示:不要轻易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要多调查印证
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检察院、法院、银行等机构时,应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多方印证,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
不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账户密码、有效期、安全码、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任何正规单位不会索要消费者的银行账户密码或动态验证码等。
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银行卡,不为犯罪分子提供作案工具。
下载安装APP或在第三方办理业务时,留意相关授权权限,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和合同条款,审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过度搜集或非法使用。
不随意丢弃业务单据、凭条、信用卡对账单和刷卡单据等交易凭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注明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
下载“反诈中心APP”。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在接到电信诈骗电话时,第一时间将收到反诈中心短信或电话提醒,避免消费者进一步上当受骗。消费者也可在反诈中心APP上登记可疑信息,全民携手,共同反诈。
(作者单位:浦发银行西安分行消保和服务管理办公室)
网上代办贷款可信度有多少
通过一个助贷平台进行借款,不仅原先承诺的3.6%的利率变成了10%,孙先生还被诱骗额外支付了53900元的所谓“风险管理费”。
经警方侦查,一个冒充正规助贷平台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该团伙冒充正规助贷平台客服,以虚假低利率吸引客户,为避免客户发现真实高利率,以渠道优惠为由,索取客户信息代办贷款,其间使用话术骗取大额风险管理费。
实际上,客户自行从该助贷平台上也能以真实利率申请贷款,且无需缴纳所谓“风险管理费”。
日前,上海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
超低利率的贷款?
2022年12月10日,上海市民孙先生向闵行公安分局报案,称自己通过一个助贷平台进行借款,不仅原先承诺的3.6%的利率变成了10%,而且还被诱骗额外支付了53900元的所谓“风险管理费”。
据孙先生陈述,当月初,他接到一个自称某网络助贷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表示可以提供年化利率3.6%的贷款。如此低的利率成功引起了孙先生的兴趣,遂按照要求微信添加了一位名叫“周周”的工作人员,后者很快向他推荐了一款“发票贷”,详细介绍了“年化 3.6%、先息后本、随借随还、当天放款”的贷款细则,并表示只要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和企业税盘就可以完成贷款,无需抵押、无需担保。
作为一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孙先生自然清楚这些贷款条件极为优惠,但谨慎的他还是提出了质疑。按照他的要求,“周周”出示了平台的资质信息和本人工作证,并表示该项贷款是享受了“国家优惠政策”且只能通过他提供的渠道申请。
至此,孙先生不疑有他,便扫取“周周”提供的二维码进行了信息填报和放贷额度申请。
诈骗团伙置办的假冒证件。本文图均为 上海市公安局 供图
20多分钟后,“周周”表示贷款审核通过,随即组建了包括客服“宋经理”、孙先生及孙先生企业会计在内的微信群。在群里,孙先生按照要求不仅提供了手机验证码,还逐步发送了身份证信息,完成了包括人像识别在内的一系列身份验证操作,最终由客服代为从平台贷款共计89万余元人民币。
其间,“宋经理”以可能存在“还贷逾期”“无法还贷”等风险为由,要求孙先生支付贷款总额6%的风险管理费。考虑到即使加上这笔额外费用,贷款三年的年化利率也只有5.6%,仍大大低于正常贷款利率,且有平台能够保底,不至于因意外情况影响征信,孙先生最终支付了这笔“风险管理费”。
然而,在银行放款时,孙先生突然发现贷款年化利率为10%,而非之前承诺的3.6%,即向客服人员提出了质疑,没想到对方以审核需要时间等理由不断搪塞,最终彻底失联,孙先生遂报警。
“业务员”的诈骗话术。
隐藏的犯罪团伙
接报后,闵行警方立即对该助贷平台展开核查,发现该平台汇集了各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主要为金融机构和贷款客户提供助贷服务,利率等信息都在产品页面明示,有需求的客户通过平台比较各个贷款产品后,可以直接向相应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平台不收取额外费用。平台没有设置从事电话推销的客服部门,也没有“风险管理费”的收费项目。
不过,孙先生向警方表示,在贷款过程中,其并没有直接在平台上操作,都是由“客服人员”代为申请。
种种迹象表明,该案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冒充该助贷平台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据此,闵行警方调整侦查思路和方向,细致梳理了涉案资金的走向,并由此溯源锁定了五家涉案公司,而这五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系犯罪嫌疑人杨某威。专案组随即围绕杨某威,逐步摸清了该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和活动模式,并制定了详细的抓捕行动方案。
“业务员”的诈骗话术。
今年2月9日,闵行警方组织警力赴安徽、江苏五地同步展开集中抓捕行动,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成功抓获包括杨某威在内的犯罪嫌疑人30余名。
被骗的风险管理费
经查,该诈骗团伙以公司形式实体化运作,组织分工明确。
犯罪嫌疑人杨某威负责整个团伙的运营管理,陆某某、杨某慧、景某、朱某某和高某某作为骨干成员,分别在当地开设互联网企业,雇佣工作人员冒充正规助贷平台客服人员,通过网络查询企业信息后随机拨打企业负责人电话,以超低利率吸引潜在贷款客户,使用话术获取对方信任后,即转给所谓“客户经理”组建微信群,进一步诱导被害人提供信息并代为申请贷款,从中骗取大额“风险管理费”。
在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谎称只有他们代为申请才能享受超低利率,以此诱骗被害人提供手机验证码、配合填报验证身份信息等,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在正规助贷平台以被害人身份完成借贷过程,既避免了被害人接触贷款申请页面而知晓真实利率,也避开了平台的甄别和预警。而实际上,被害人自己在该助贷平台上也能以真实利率申请获得贷款,而且无需支付“风险管理费”等任何费用。
目前,犯罪嫌疑人杨某威等28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余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取保候审,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提醒,市民群众如有贷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和平台申请,过程中应当仔细审核对方资质和贷款细节,不要轻信所谓“低利率”的电话推销,不要轻易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尤其不要将手机验证码提供给他人、不要配合他人验证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如果涉及额外费用,一定要多方核实,切勿轻易转账汇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网上贷款可信么(网上代办贷款可信度有多少)":http://www.ljycsb.cn/dkzs/919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