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季度网络诈骗案立案下降38%,网贷诈骗多发,下面是上观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上海网贷贷款怎么样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2020年一季度,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同比下降38%,破案同比上升逾40%,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总体发案持续保持下降态势。市反诈中心共拨打劝阻电话8万余人次,查冻涉案银行账户3200余个,成功冻结涉案资金8400万余元。
今年一季度,网络贷款类诈骗案件呈多发态势,占到全市既遂案件近19%,同时网络交友类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且案值较大。
网络交友诈骗案值较大 目标群体是女性
近日,家住新闸路的李先生到静安公安分局石门二路派出所报案称,2019年9月,李先生通过网络,认识了一名自称“王晓晓”的女子,两人互加好友。通过聊天,李先生发现“王晓晓”温柔贤惠、知书达理,感觉自己找到了真爱,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哥哥,我看中一个包包,你给我买吧。”确立关系后不久,“王晓晓”便提出了要求,李先生想都没想,赶紧给对方打了钱。收到钱的“王晓晓”更热情了,李先生心里美滋滋的。随后,李先生对于“王晓晓”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结果短短3个月的时间便给“王晓晓”转账13万元。今年1月,李先生对自己神往已久的“女神”提出结婚的请求时,“王晓晓”以各种理由搪塞,最后竟是忽然消失了。此时的李先生才清醒过来,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接到报案后,警方迅速开展调查,很快查清了“王晓晓”的真实身份。原来,“王晓晓”根本不是什么美女,而是一名已婚男子。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警方很快便在四川将嫌疑人何某和其妻子许某抓获。
随着两人的到案,案情渐渐浮出水面。据犯罪嫌疑人何某交代,其在某平台上经营着一个网店,可生意却一直不好。无意间其认识了被害人李先生,起初何某只是为了想能留住客人,让李先生在自己的网店里多买些东西。可随着聊天的深入,突然有一天李先生向其表明了爱意。何某便顺水推舟,伪造了“王晓晓”的身份,并以测试李先生的恋爱诚意向其索要礼物,看着对方豪爽地满足了其要求后,便更加肆无忌惮的向李先生索要礼物和钱款。为了让李先生能陷入自己精心编制的陷阱,何某更是伙同自己妻子许某,通过语音的形式和李先生互诉心声。
警方介绍,网络交友类的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搜索被害人并添加为好友,冒充“高富帅”“白富美”“投资专家”“境外赌博网站工程师”等身份与被害人建立关系。被害人有投资意向后,拉拢被害人进入微信、QQ群,推荐参与博彩投资,继而以“了解博彩平台漏洞”等理由引诱被害人参与博彩等活动,之后让被害人登录虚假网站转账,并在初期给予小额回报,当被害人完全相信所谓的网络博彩能够获利以后,便会大额转账投资,最终造成巨额的财产损失。
从发案情况看,此类诈骗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女性(占比64%)和中青年人群(20岁至49岁占比80%),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婚恋网站(占比70%)搭识被害人,通过即时聊天软件(占比90%)和被害人沟通,被害人绝大多数(占比77%)未能与犯罪嫌疑人视频聊天。此类诈骗的平均诈骗周期为15天,最短3天,最长60天。
警方提醒,网上交友须谨慎,尤其是没见过面的网友。不要被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只要对方开始谈钱就要提高警惕。借贷要选择正规贷款机构,不要轻信“无需担保、无需审核”等宣传,牢记贷款前要求先付款的都是诈骗。
上海借贷是哪家网贷
央广网上海12月10日消息(总台记者韩雪莹 周洪)“无需提供个人征信”“仅需提供某品牌手机参数”“放款快速”……看起来简单的贷款步骤,背后却暗藏“套路”。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通报破获一起新型网络非法放贷案。犯罪团伙以无需抵押、免查征信、快速放款为诱饵,诱骗借款人安装特定手机软件,由此获得手机远程控制权,再以锁死手机、言语辱骂等“软暴力”方式,迫使借款人归还高息贷款,以此来牟取暴利。不还钱,就远程把手机变成“砖头”,这种新型网络非法放贷如何让借贷人掉入“陷阱”?
今年8月初,被害人吴先生在某网络论坛的“贷款交流”板块看到一则提供小额贷款的广告,论坛里也有不少人声称“亲测”有效,手头拮据的吴先生不禁心动,他当即按照广告中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客服。
客服向吴先生确认,贷款无需抵押、不看征信,但需要提供自用手机的详细参数,放贷额度根据手机回购价值进行评估,一般按照20%发放。吴先生按客服要求提供了自己手机的信息和登录账号,并点击了客服发来的链接,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聚宝盆”的“贷款软件”。很快,他就收到了客服从微信转来的200元贷款。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段永昕分析,按照手机回购价值进行评估,通常情况下,借款人能贷到的额度并不会很高,但仔细算来,利息却高得吓人。段永昕说:“我举个例子,我手上这个手机的估值价格是4000元,乘以20%,贷款的额度是800元;犯罪嫌疑人提前会收取50%的‘砍头息’费用,借款人实际拿到手的金额只有400元;但是三天以后他需要偿还的金额是800元,如果他逾期,每天还将承受100元的逾期费用。”
3天后,约定的偿还期限已到,吴先生却没有按期还款,结果发现手机已不能正常使用,不但重启无法恢复,还原出厂设置也被限用。吴先生设法联系客服,对方表示,因未按时还款,已将吴先生的手机“锁死”,并开始以“辱骂、威胁”等方式催促吴先生还款。
吴先生随后向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报警求助。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组成专案组立案侦查,很快挖掘出一个非法网络放贷团伙。经查,该团伙在互联网上以“某品牌手机贷”的名义,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吸引客户,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手机控制权,然后以锁死手机、威胁辱骂等“软暴力”方式逼迫借款人偿还高息贷款,从而获取不法利益。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徐彬介绍:“其中有一个犯罪嫌疑人也就是技术团队的,他委托了相应的技术人员开发了这款名为‘聚宝盆’的手机软件。它表面上是伪装成一个贷款软件,但实质上它是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够在后台远程控制手机的一个软件。所以一旦借款人安装了这个软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他手机的权限逐步开放,然后对端就能远程控制了。”
警方调查发现,近期一些手机售后维修部门收到消费者投诉,称手机被一款“贷款软件”恶意锁机,无法正常使用。徐彬表示,这正是因为这一伪装成“贷款软件”的App嵌入了能在后台远程控制手机的“木马”。徐彬介绍:“软件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提示,手机用户安装一个App都会询问你是否开放哪些权限,比如查找设备上的账户、读取存储卡中的内容、读取联络人或者查看通讯录等。‘聚宝盆’的要求就是(权限)要全部开放的,所以这个软件安装了以后,借款人在放贷人面前其实是透明的。一旦被远程端控制,手机锁死以后基本上就没有用了,相当于一块砖头。”
即便手机变“砖头”,犯罪团伙还是给自己催债留了充足的余地。徐彬介绍:“它也并不是完全锁死,会开放部分权限,比如可能还是会让你能够连接网络,还是打开你微信的部分功能,方便借款人能够及时和放贷人取得联系。”
或许又会有人提问,如果使用一部完全闲置的手机来贷款,能否实现“空手套白狼”式的借款呢?其实,犯罪团伙也早把这种情况算计好了。段永昕表示:“他是经过评估以后,确定肯定会取得违法所得,才会跟进后续的。”
警方透露,犯罪团伙会根据借款人手机的流量使用情况等参数,判别是否适合“放贷”。如果遇到一部若干年内未使用过的、被淘汰掉的手机,犯罪团伙识别后也就不会再跟进了。
据悉,此犯罪团伙组织松散、分工明确,吸引客户放贷、提供技术支持、“软暴力”催收等环节全部在网络上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徐彬介绍,绝大部分借款人每次实际到手金额只有一百到四百元,且借款人以在校学生等低收入群体为主。徐彬表示:“从目前来看,涉及的被害人在全国各地都有,达到三四百个。被害人借款的金额不是很高,但是利率还是比较高的。公安机关也在寻找更多的被害人。非接触式的案件当中,此类犯罪手法还是比较新的。”
掌握了团伙人员构成和活动规律后,警方于今年9月在全国多地收网,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经查,自今年7月起至团伙落网,涉案流水金额超过50万元,非法获利逾26万元。
说到以“非接触”方式进行的网络非法放贷案件,另有一种名为“ID贷”的产品也很典型。只要拥有一部苹果手机,就能够实现无抵押贷款,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近年来落入“ID贷”圈套的借款人却层出不穷。
实际上,同样包裹在“无需抵押”“秒速放款”的糖衣之下,“ID贷”就是专门针对苹果手机用户衍生出的现金贷的新变种。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风险?
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生活服务类App上,既能搜索到提供“ID贷”放贷服务的平台和业务员,也能找到不少维修手机的店家——这些店家通常会在产品页中标注“解除被ID贷恶意锁”等字样。
记者调查发现,号称“零门槛、无要求”的“ID贷”专门针对使用苹果手机、急需用钱的用户,在宣传上也会巧妙地套用“手机回收”等名头。一位放贷人员告诉记者,“ID贷”要根据用户的苹果手机版本评估放贷金额。ID贷业务员说:“只需要你有苹果手机、身份证就可以,其他的没什么特殊要求。我给您发个链接,您把那个链接点开之后,会下载到手机一款App,您只要按照上面的操作就可以了。之后直接去加我们的客服,配合下款。ID贷到手的钱不算太多,如果是iPhone12以上的机型,也就能贷1000多元,因为苹果手机的估值额度不会太高;iPhone11能贷的钱应该在1050元左右,如果不是新买的手机,也有可能额度在900元左右。还款时间是7天,如果7天以后你手头还是周转不开,可以续借。7天的利息在200-300元左右,续借一天可能有几十块钱的手续费,就是利息。”
根据该放贷人员介绍,所谓“无抵押”,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放贷,实际上要抵押的物品就是客户的苹果手机ID。ID贷业务员表示:“手机您也是正常使用的,只需要到时候和您交换一下ID。但是为什么要和您交换ID?现在有很多客户,他们从我们这借完钱以后压根就不还,如果不还,我们会把ID锁住,客户就用不了,防止客户不还钱。如果客户正常还款没有任何问题,您什么都不影响,而且手机里边什么数据我们都是查不到的。”
只不过是交换和重新绑定了一个不影响手机使用的苹果ID,后果能有多严重?在此前发生的一起“ID贷”诈骗案中,福建省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的一位民警曾向公众“科普”:“骗子在后台通过邮件的方式篡改了ID密码之后,手机还在(借贷人)手上,但是手机的操作已经属于骗子那一端了。骗子可以通过锁定手机,或者抹掉手机里面的一些信息,将手机锁定。”
业内人士表示,有大量用户对于苹果手机ID的重要性并不了解:手机一旦绑定了他人的ID,App的安装、卸载会受到控制,通信情况一览无余,同步到iCloud的照片还会被泄露。而有媒体报道,一些借贷人按要求绑定了ID后,放贷人并未放款,反而直接向其敲诈勒索“开锁费”;还有借贷人按要求还付本金利息后,被多次索取额外钱财,想要解锁手机仍然困难重重。
对此,警方向大家提示:互联网贷款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存在风险隐患,有贷款需要的民众务必通过正规网贷平台贷款,切勿轻信网络论坛、社交媒体中的广告,尤其要远离那些所谓“无需抵押、不看征信”的贷款;在网贷过程中,要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下载安装对方发来的、来历不明的手机软件;如遭遇“软暴力”催收、高额利息,一定要第一时间固定相关证据并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上海网贷贷款怎么样(上海借贷是哪家网贷)":http://www.ljycsb.cn/dkzs/9179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