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金融打造“易观之星“马可波罗创新金融服务,下面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北京马可波罗贷款
2015年12月18日在京圆满落幕的以“大数据量化变革“为主题的“2015年度易观智库数据驱动创新峰会暨易观之星颁奖盛典”上,顶级大数据公司的首席数据官、大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知名投资人、主流媒体、企业家等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互联网行业年度奖项的揭晓。其中,马可金融的母公司——马可波罗网,作为大数据应用及运营领域的一颗亮眼巨星,荣摘“易观之星企业服务大奖”桂冠。
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分析及评级机构易观智库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B2B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5》,通过对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现状及实力矩阵解读,综合考量企业的市场执行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而马可波罗网凭借强大的数据库优势和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受到行业内的瞩目,被评为中国电子商务B2B市场实力矩阵领先者。
而这当中,马可金融作为马可波罗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帮助千万级中小企业用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提供了更多渠道,打造了便捷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易观智库分析指出,截至2014年底,马可金融用户累计申请贷款金额1000亿,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20万;日均申请规模达5亿。目前,马可金融每月以超过30%的复合增长速度在发展,5年内将预计达到1万亿元左右。马可金融已经成为国内非常活跃的互联网小微贷款、融资、理财服务平台。
马可金融基于马可波罗网行业内最大的B2B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应用及运营创新金融服务价值,一直走在业界先列。马可金融不仅能挖掘与分析客户相关经营数据,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贷前初审、贷中指导、贷后服务,更可以根据贷款方与被贷方特质来精准匹配和推荐金融产品,并为金融机构提供辅助征信和用户行为评估服务。马可金融的大数据创新还体现为,通过国内顶尖数据检索系统、精准算法系统技术、金融智能技术,构建中国中小企业数字诚信系统。马可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客户征信信息采集系统”,是中国首家中小企业数字征信系统,已被北京科委、发改委、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等联合认定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十年磨一剑的马可波罗网即将迎来创立十周年纪念,更将在风卷云涌的B2B电商行业3.0阶段进行品牌转型,蓬勃发展的马可金融有望成为马可波罗网未来新十年腾飞的核心业务增长点。
“易观之星”奖项评选作为成功举办七届的中国互联网年度盛大评选活动,旨在通过真实数据和多重角度比拼,展示优秀企业的成果,向中国创新产业及投资者推荐创新技术、应用及开放平台商等优秀案例,从而推动中国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业界具有深远影响力。
-------------------------------------------------------------------------------
北京马可波罗大厦
董秀娜《笔走天涯》系列之二十八:
从圣马可广场想到马可波罗广场
我在意大利威尼斯旅游时,最期待的是到圣马可广场,不仅因为它是威尼斯中心广场、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心,还因为它是我儿时的向往。
我从小在天津市的一个贫民区长大,周围都是低矮的小平房,几家人住一个大杂院,生煤球炉子做饭。1959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有幸被学校推选参加天津市庆祝建国10周年群众游行。记得那天凌晨,老师带着我们来到海河附近的一个大广场集合。天刚蒙蒙亮,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广场很宽阔,中间矗立着一个高高的纪念柱,广场四周都是形态各异的楼房,有漂亮的阳台,有别致的凉亭,还有平拱、圆拱、尖拱的塔楼……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漂亮的房子啊!
看到我目瞪口呆的样子,老师笑着告诉我,这是马可波罗广场,是意大利人建造的。那天,我们的队伍从马可波罗广场出发,走向了海河边的检阅台。那时,我并不知道意大利多么遥远,也不知道意大利人为什么要在天津建一个广场,只知道世界上最漂亮的房子不只是在童话书里,还在马可波罗广场。
上世纪天津的马可波罗广场
上世纪80年代,我参加了天津工人文学社,经常到第一工人文化宫参加文学活动。一宫就在马可波罗广场附近,我经常停下脚步观望。这时已经历文革,马可波罗广场那些漂亮的欧式建筑被一家家住户隔断,广场中心的纪念柱也已经不复存在……90年代,我曾在《劳动者文学》任编辑,编辑部就设在马可波罗广场的旁边,虽然那些房子已然很破旧,但在我的眼里,它们依然非比寻常。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以为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就是外国的马可波罗广场(大概由于名字里都有“马可”两个字)。因此当我能够前往意大利时,第一个愿望就是要看看它原来的样子。
作者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我重现10岁时的目瞪口呆。圣马可广场是一个长方形广场,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行政官邸大楼、拿破仑翼大楼、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三边围绕,另一边是威尼斯大运河。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广场四周的建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都有。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将他奉为守护神。相传公元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将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兴建教堂,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圣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广场也因此得名“圣马可广场”。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董秀娜摄
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并下令把广场边的行政官邸大楼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宫,还建造了连接两栋大楼的翼楼作为他的舞厅,命名为“拿破仑翼大楼”。现在的圣马可广场不但是世界旅游胜地,还是威尼斯的行政中心。
作者在圣马可大教堂前
站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想到家乡的马可波罗广场,我恍然大悟!虽然它们都临这一条河(威尼斯大运河、海河);虽然它们的四周都有欧式建筑;虽然两个“马可”都居住在威尼斯(前者在圣马可教堂、后者故乡是威尼斯);虽然他们都写了一本书(圣经中《马可福音》、《马可·波罗游记》),但此“马可”非彼“马可”,意大利威尼斯的“马可”是《圣经》中的圣人,而天津意式风情区的“马可”却是一位旅行家。
马可·波罗的雕塑
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威尼斯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据说,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过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后来,马可·波罗在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了旅行经历,由别人代笔写成了他的代表作《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有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他的游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马可波罗广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的原意租界,是近代中国惟一的一个意租界,也是意大利曾经在境外的唯一租界。面积771亩。南临海河,北到京山铁路,距天津站很近。马可波罗广场是原意租界的中心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位于马可波罗路和但丁路交汇处。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意大利公使嘎里纳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签订协议,从1908年至1916年历时八年建成一个完美、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马可波罗广场意式花园别墅住宅建筑群。6幢建筑涵盖了哥特、罗马、巴洛克等建筑特色,围绕圆形的马可波罗广场。整体建筑造型优美,风貌别具一格。
天津意式风格区是意大利本土之外最大的意式风格建筑群。整个街区以马可波罗广场为中心,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近代学术巨匠梁启超、中国现代剧大师曹禺等一批社会名流曾居住、活动于此。位于广场中心的女神像是意大利著名雕塑家朱塞佩·博尼在意大利完成雕刻后经上海水运至天津。是当年意大利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而建,本名为“胜利女神”。可惜,雕像被毁于20世纪50年代末。
复建后的天津马可波罗广场的自由女神像
近年来,天津市的海河改造让马可波罗广场有了恢复原貌的机会。雕像也根据珍贵历史资料恢复原貌。现在的雕像是由喷泉水池、基座、罗马柱、雕塑四部分组成。雕像的造型也由手持宝剑改为手持橄榄枝,名字也由“胜利女神”变为“和平女神”。这次改变充分展示了“友谊和平”的永恒主题,也象征着中意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原来,离我们更近的是马可波罗广场和马可·波罗,他虽然是个旅行家,但是他致力于让世界了解了伟大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意友谊的使者。
董秀娜
瞭望中国新媒体刊头题字 马誉炜将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北京马可波罗贷款(北京马可波罗大厦)":http://www.ljycsb.cn/dkzs/9046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