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多收的费能退吗?,下面是南楠自语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平安普惠贷款不还后果
缺钱真的不要找平安普惠。
我在两年前借了平安普惠19个,很容易就借到,当天借第二天放款。而且利息还不高,只有8%,这是业务员跟我说的。然而还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利息怎么占到了30%几!!这太坑人了!于是我还了一年后提前结清了。
最近,又听说平安普惠有低息贷款。我上去搜索,顺便看了一下之前的借款记录。这一查真是吓一跳!原来除了利息还有服务费,保险费,担保费。而且这三项费用是利息的一倍。尤其是服务费一个月要收五六百,而这所谓的服务,就是每月打电话催你还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得花钱让你来催收我!而且是每月都要交这笔钱!
再看保险费,每月也是好几百。我非常疑惑,我不是借的信用贷款吗?还要他帮我找个担保?而且是我出钱!
这捆绑得也是理直气壮啊!
算了一下,一年下来这三项费用也超过一万了。想想真是郁闷,不但付了一万利息还额外付了一万费用。你说黑不黑!
越想越不甘心,直接打了客服投诉电话,最后给我的回复是不能退,因为我签了合同!
不退?那我再打银保监电话投诉。
好了,这会是保险公司打电话说我签了合同,我让他发合同给我,一看果然是代签名!但他又狡辩说我已经用验证的方式数字签名了,也是有效的。叫我去他们公司调解。我调解个啥?没啥可调解的,贷的时候猛忽悠,现在又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嘴脸。
连续投诉了三次,还是同样的流程。
心塞!有什么办法能退回这三费吗?
平安普惠贷款流程
研究员|龙刚 编辑|曹杰军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投资人远离了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000001.SZ)以“零售银行”、“零售新标杆”等标签在一众股份制银行中特点鲜明。
近期,平安银行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20.22亿元,同比增长8.67%;实现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2%。
除了业绩亮眼,券商们也十分看好平安银行股价,在最新的券商中报点评中,浙商证券认为平安银行仍有161%的现价空间,诸如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券商也均给出超过一倍的预期。
尽管业绩不俗,一众券商也纷纷看好,但睿蓝财经研究员观察到,平安银行在二级市场中却反应十分平淡,市场究竟为何不买平安银行业绩的账呢?
息差利差同比下降,拨备覆盖率增长明显
从收益端来看,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1】与净利差【2】均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
根据同花顺iFinD,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为2.76%,较上年同期降低0.07个百分点;净利差为2.7%,较上年同期降低0.08个百分点。虽然两项核心指标均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但是较之行业2.14%与2.04%的平均水平,平安银行仍处于较为领先地位。
从风险端来看,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3】同比呈现下降,不良贷款率为1.02%较上年同期降低0.06%,目前1.02%的不良贷款率已从2021年年末一直保持至今年上半年。
不良贷款率出现下降,但不良贷款发生率【4】出现明显上升。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生成率为1.62%,较上年同期增加0.66%。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较不良贷款率高出0.6%,在保持当前核销力度的情况下,远期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
资本充足率【5】为13.0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3%;拨备覆盖率【6】为290.06%,较上年同期增长21.71%。
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居行业第二
在投资者及市场颇为关心的房地产业务上,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表现并不算太好。
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承担信用风险地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980.2亿元,该数据较今年年初增加90.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5.5亿元。
根据平安银行的披露数据,2021年上半年,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10.1%;今年年初房地产业务占比为9.4%,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务占比下降至9.2%。
尽管房地产贷款占比逐步降低,但以2022年上半年的最新数据看,房地产贷款行业仍是平安银行贷款结构的第一大行业,第二位的“社会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业”仅占比6.7%,二者相差2.5%。
中国房地产报的报道称,截至2022年上半年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平安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行业第二,仅次于浙商银行的12.09%。
在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务的不良率也在显著增长。
2021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房地产业务不良率为0.57%,2021年年末房地产业务不良率显著下降,仅有0.22%;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房地产业务不良率增长0.55%个百分点,达到0.77%。房地产业与建筑业成了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仅有的不良率增长的行业。
零售业务利润下滑,股跌降薪话题不断
比房地产业务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安银行在今年上半年的零售业务利润出现了下滑,同时零售板块的业务增长也低于整体的营收增速。
2022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5.9%;零售业务实现净利润110.65亿元,同比下降5.6%,在总净利润中占比为50.1%。
平安银行解释称原因主要系“受国内疫情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及零售业务发展受到一定冲击,本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本行加大零售资产核销及拨备计提力度,导致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中财富管理板块与信用卡板块也出现了下滑情况。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不含代理个人贵金属业务)为36.89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信用卡交易总额缩水,由2021年上半年的18128.59亿元下降至17903.06亿元,降低1.2%。
银行间的零售业务竞争越发激烈,平安银行也开始了降薪,其内部口径为“业绩未达标”,零售条线奖金下调40%。根据第一财经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人均薪酬为27.4万元,同比下滑13%,增速在42家上市银行中垫底。
反映在二级市场,尽管券商们在态度上基本一致看好平安银行,但实际上“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去年上半年,共有1144家机构持有平安银行,持股比例为22.05%,目前持股机构下降至810家,持股比例为17.8%;去年上半年,共有490家基金持有240.72亿元的平安银行股票,截至今年上半年下降至291家基金持有108.39亿元。
自去年5月26日以来,平安银行股价持续下跌,截至9月6日平安银行区间跌幅达到了48.28%。
回首今年三月,董秘周强所说的“14块的平安银行要珍惜,这个价格以后可能就不多见了”的玩笑,如今事与愿违也仅能说“不确定性太多”,平安银行恐怕还得在泥潭里再多待些时日。
注释与参考:
【1】净息差: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
【2】净利差:净利差=生息率-付息率,反映了银行在资金交易过程中的价格行为,体现商业银行自身的效率
【3】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余额
【4】不良贷款发生率:发生率=不良贷款生成额(还原报告期内核销)/(年初贷款余额+年初银承、信用证及保函等传统表外授信余额)×2
【5】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
【6】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7】《平安银行半年报:市场担心的基本都发生了》,作者:薛洪言,来源:意见领袖
【8】《3家机构认为平安银行还有超一倍空间》,来源:投资快报
【9】《招商银行VS平安银行,“零售”明星的中报角逐》,记者:孟凡霞、李海颜,来源:北京商报
【10】《银行人上半年人均月薪3万元,平安银行人均薪酬下滑了13%》,来源:第一财经
【11】《受累地产风险扩散 银行上半年涉房贷款不良率增大丨焦点》,记者:许倩,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12】《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 年半年度报告》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财经(ID:ruilan808)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平安普惠贷款不还后果(平安普惠贷款流程)":http://www.ljycsb.cn/dkzs/9001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