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小额贷款上市公司(上市的贷款平台有哪些)

小额贷款上市公司(上市的贷款平台有哪些)

浙江“湖州大黑马”:33岁创办500强公司,A股上市,年入292.42亿,下面是华商精英圈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上市公司

#2月财经新势力#

浙江,位于我国的华东地区,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作为民营经济大省,连续24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715亿元,增速3.1%,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四水平,经济增速只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1%。

其中,湖州市是浙江省下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这里交通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当快速。

2022年,湖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3%,分别快于全国、全省0.3和0.2个百分点,处于稳步增长的区间。

因此在最近几年,浙江湖州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即便是在一些县级市中也有黑马存在。例如,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凭借2924192万元(2021年)营业收入,

荣登““2022年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第74位,位列浙江湖州地区第4位,也被称为浙江“湖州大黑马”。

此外,还上榜“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2022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的权威榜单,分别位列第425位、第261位。

对企业经营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200亿营收是一大关口,大多数企业甚至几十年都突破不了这一关口。进入2百亿营收俱乐部,是企业规模与实力的象征。

那么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究竟是怎样的?在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NO.1|

浙江湖州民企第4强

对于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名号,相信大家还是非常陌生的,但是他们的业务早就已经深入到全国各个城市之中,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各地。

由于业务面的广阔,这家企业也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那么这家企业的营收能力究竟有多么强呢?

官网显示,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环保固废处置产业为主体,富裕、乐活产业为两翼的科技型、集约型、品牌型民营企业集团。

美欣达集团下设公司279家,核心层一级平台公司19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旺能环境股票代码:002034),

二级子公司258家(含4家海外子公司,分布于柬埔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另设有限合伙企业2家(美产股权投资、欣创客天时创业投资)。

公司已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民营企业200强,浙江省绿色低碳标兵企业,湖州市金象企业等荣誉。

例如,位列2019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第310位,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40位,2020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191位,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83位。

那么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究竟是怎样的?在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NO.2|

浙江“湖州大黑马”

单建明,浙江湖州人,生于1960年8月,毕业于苏州大学,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他的头衔很多:苏州大学客座教授、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客座教授,湖州国际商会副会长,湖州市环保产业协会会长.....

曾获全国纺织工业协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印染行业文化建设杰出人物、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湖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比较可惜的是,有关于单建明对外公开的资料并不多,履历介绍可谓少之又少。连公开的照片都难找到几张。不过还是在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以及相关文章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单建明出生于浙江湖州,当过兵,干过国企。在自主创业之前,单建明只是原湖州印染厂的一名普通业务员。

1993年,33岁的单建明筹集16万元启动资金,购置4台二手拉绒机,借用500平方米厂房,在织里镇创办了一家小厂——湖州绒布厂,并以此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996年,36岁的单建明将自己的绒布业务扩充至灯芯绒领域,创办湖州灯芯绒总厂,并于1998年组建起美欣达集团。相继建立了涉及印染、印花、绢造、机械、精化等领域的一批骨干企业。

2004年8月26日,44岁的单建明带领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034),成为湖州市本级第一家工业自主上市的公司。

2005年,45岁的单建明开始向环保行业转型升级;2007年6月,单建明正式进军环保能源产业,谋求企业整体转型……

2008年,48岁的单建明以13亿元财富位列《2008年胡润百富榜》第615位,在此后的15年时间里,单建明家族一直蝉盘踞在在该榜单上。

2014年3月,美欣达旗下的子公司湖美印花在单建明的倡议下进行了股份改造。股改后集团由控股变为参股,而企业原有的管理团队走上前台成为股东(合伙人)。

股改当年,湖美印花的年销售业绩创下了700多万元的年度佳绩,是前一年的3倍多,并在2015年一举突破了1000万元的大关。

2019年,59岁的单建明以52亿元财富位列《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802位;次年,60岁的单建明身价再次暴涨,以65亿元财富位列《2020年胡润百富榜》第880位。

2022年,62岁的单建明以61亿元的身价位列《2022年胡润百富榜》第1046名,个人财富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亿元,全国排名上升151位。

老子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业,还是要传给自己的子女。

NO.3|

85后企二代,已任A股董事长

单建明之子单超,浙江湖州人,生于1986年12月,毕业于金融专业,本科学历,现任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同时担任湖州吴兴万邦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州吴兴永邦民间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越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兼任美欣达智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湖州温泉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美欣达欣环卫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董事

比较可惜的是,有关于单超对外公开的资料并不多,履历介绍可谓少之又少。连公开的照片都难找到几张。不过还是在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以及相关文章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单超曾赴海外留学金融专业,归国后在上海券商实习一年便回到美欣达下属公司美欣达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现美欣达金控投资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

2020年,34岁的单超开始管理美欣达供应链管理中心。

2022年5月,36岁的单超收到接手美欣达下属上市公司旺能环境的任命,担任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这次的任命可以说正式开启了他的接班之路。

NO.4|

参与社会公益

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单建明、单超父子及其领导下的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回报社会,并在“脱贫攻坚”、“扶危济贫”、“兴教助学”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美欣达集团向重症病人捐赠呼吸机和药品》一文介绍,

2023年1月5日,定向捐赠总价值1000万元的新冠感染患者救治药品和仪器。所有物资将通过市卫健委第一时间投放到各新冠救治医院。

那么各位读者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中留言跟小编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最后,祝愿各位创业者,能够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资料参考:

1、百度百科

2、美欣达集团等官网

3、爱企查/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

4、《单建明:探索绿色转型 持续创造新成绩》

5、《单超:不一样的商业观》

6、《风云浙商 | 单建明:“垃圾大王”的自我颠覆之路》

7、《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关于公布“2022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名单的通知》

8、《美欣达集团向重症病人捐赠呼吸机和药品》

上市的贷款平台有哪些

导言


特殊的年份,是考验,也是超车的机会。


2022年,江苏银行超越北京银行,成为城商行营收和净利润规模的第一名;今年一季度,股份行和国有行业绩表现明显弱于中小行。



出品 | 厚雪研究

作者 | 于百程

4月底,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披露已收官。

在2022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银行息差收窄、零售遇阻、不良承压,各大银行的业绩表现发生了哪些变化?

目前,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国内银行共有59家,涵盖了6家国有大行,10家股份行,30家城商行以及13家农商行。除了锦州银行外,其他58家银行的业绩均已披露。

厚雪研究基于Wind数据,对58家上市银行的2022年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规模、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净息差、非息收入七大主要业绩指标进行了全面对比,并对2023年一季报的前三大指标进行了分析。

一些主要数据结论如下:

1、从近五年对比看,2022年,银行总资产规模增速为近五年的最高点,归母净利润增速为近五年的第二高,营收增速为近五年的最低。

2、在2022年的营收指标上,光大银行超过了民生银行,江苏银行超过了北京银行,成为城商行的第一名。

3、在净利润指标上,平安银行超过了光大银行,江苏银行超过了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则上升了两位。

4、在总资产规模上,招商银行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江苏银行排名超过了上海银行,中原银行因为吸收合并的原因,资产规模大增72.74%,排名上升了五位。

5、有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成都银行三家城商行的不良率最低,分别为0.75%、0.77%和0.78%。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青农商行的不良率最高,分别为3.22%、2.89%和2.19%。

6、有7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了500%,分别为杭州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张家港行、宁波银行和成都银行。

7、平安银行(2.75%)、邮储银行(2.2%)是净息差最高的股份行和国有大行,交通银行和渤海银行净息差比较低,为1.48%和1.5%。

8、南京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是非息收入占比居最高的前三名,分别为39.54%、37.75%和36.7%。

9、在2023年一季度,股份行和国有大行的营收和利润表现要弱于中小银行。


01

近五年银行总体业绩对比

2022年虽然挑战很多,但从近五年上市银行的总体业绩表现看,2022年并不算差。2022年,银行只有营收增长率指标为近五年的最低,归母净利润增速为近五年的第二高,而资产规模的增速为近五年的最高点。

在2018年2019年,银行的资产规模、营收和利润指标基本同向变化,但在疫情的三年中,三大指标变化有些杂乱,在2020年和2022年,资产规模提速但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下滑,在2021年,资产规模增速下降,但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上升。

以A股的42家上市银行来看,2022年总营收规模为58529亿元,同比仅增长0.71%,此前的四年增速分别为8.84%、10.20%、5.48%和7.93%。在资产规模大增的情况下,息差收窄压缩了银行的收入。

2022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总额为20645亿元,同比增长7.59%,此前的四年增速分别为5.70%、6.96%、0.66%和12.64%。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银行业在2022年继续迅猛扩张。42家A股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为2524653亿元,同比大涨11.36%,此前的四年增速分别为6.46%、9.02%、10.29%和7.91%。


02

营收榜单:光大银行、江苏银行、中原银行上升

2022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列营业收入前三,分别为9179.89亿元、8224.73亿元和7248.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3%、-0.22%和0.69%。

招商银行位列股份行营收第一名,为3447.83亿元,增长4.08%,规模居上市银行第5位,高于国有大行中的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

江苏银行位列城商行营收第一名,为705.7亿元,同比大涨10.66%,规模居上市银行第15位。

渝农商行位列农商行营收第一名,为289.91亿元,同比下跌了6%,规模居上市银行第23位。

从营收增速看,2022年中原银行、常熟银行和江西银行营收增速居前三,分别为32.82%、15.07%和14.09%。中原银行因为吸收合并了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营收规模得以大幅增加。

民生银行、天津银行和渤海银行营收增速垫底,分别下降了15.6%、10.94%和9.35%。

相比上一年的营收排名,光大银行超过了民生银行,江苏银行超过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兰州银行均下降了两名,中原银行、齐鲁银行则上升了两名。


03

净利润榜单:平安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上升

与营收排名一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位居2022年归母净利润的前三名,分别为3604.83亿元、3238.61亿元和259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7.06%和7.45%。

招商银行位列股份行净利润第一,为1380.12亿元,同比增长15.08%,居上市银行第5位,高于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另一家股份行兴业银行净利润913.77亿元,也超过了一家国有大行邮储银行。

江苏银行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3.86亿元,大涨28.9%,居于城商行第一位和总排名的第14位,排名上升了三位。

沪农商行位列农商行归母净利润第一名,为109.74亿元,增长13.16%,归母居总排名的第23位。

从净利润增速看,有14家上市银行增速超过20%,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和九台农商银行增速最高,分别为143.78%、102.37%和49.05%,其他还有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和平安银行,增速超过20%且净利润高于100亿元。

渤海银行、江西银行、郑州银行和青农商行四家净利润增速垫底,分别下跌29.23%、25.15%、24.92%和24.41%。

银行净利润排名的变化比较剧烈,在主要银行中,平安银行超过了光大银行,江苏银行超过了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上升了两位,宁波银行和成都银行上升了一位,上海银行、渤海银行下降了两位,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均下降了一位。


04

资产规模:招行突破10万亿,中原银行大增73%

2022年,银行资产规模的排名变化比较小,且58家上市银行均实现了资产的增长。在万亿资产以上的银行中,江苏银行排名超过了上海银行,中原银行因为吸收合并的原因,资产规模大增72.74%,排名上升了五位。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六大国有行占据了资产规模的前六,且均超过10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为30万亿元级别,分别为39.6万亿元、34.6万亿元和33.93万亿元。

招商银行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了10万亿元,达到10.14万亿元,为股份行第一名。

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3879.52亿元,位列城商行第一名,总排名为第15名;渝农商行总资产规模为13518.61亿元,为农商行第一名。

除了中原银行之外,成都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西安银行四家城商行的总资产增速较高,在17%以上。青农商行、江西银行和青岛银行总资产增速较低,均不足2%。


05

不良率: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最低

2022年,有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成都银行三家城商行的不良率最低,分别为0.75%、0.77%和0.78%,同比分别下跌0.02、0.09和0.2个百分点,并且在2023年一季度继续小幅下降。

邮储银行2022年的不良率为0.84%,为最低的国有大行,总排名第六;招商银行为不良率最低的股份行,为0.96%,排名第15位;常熟银行是不良率最低的农商行,为0.81%,排名第四。

2022年不良率在2%以上的有6家银行,均为中小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青农商行的不良率最高,分别为3.22%、2.89%和2.19%,后两者不良率同比上升。

2022年,江西银行、青农商行、九江银行、贵州银行的不良率上升较高,同比上升了0.71、0.45、0.41和0.32个百分点,天津银行、江阴银行、徽商银行和中原银行的不良率下降较多,分别下降0.6、0.34、0.29和0.25个百分点。


06

拨备覆盖率:杭州银行、无锡银行等7家超过500%

拨备覆盖率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是衡量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一方面体现为风险承受水平高,另一方面也通常被视作隐藏利润的行为。

2022年,有7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了500%,分别为杭州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张家港行、宁波银行和成都银行,其中无锡银行、苏州银行、张家港行和成都银行在2022年继续大幅上升。

招商银行2022年拨备覆盖率为450.79%,位居股份行第一,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385.51%,居国有大行之首。

2022年,甘肃银行、盛京银行和民生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低,分别为134.73%、140.3%和142.49%,另外,渤海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低于160%。


07

净息差:邮储、平安是净息差最高的国有行和股份行

净息差是银行生息资产的收益率,是体现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整体利率下行等影响,银行业息差保持持续下行的状态。2022年,贷款端利率下降,同时存款端定期化加剧,又增加了银行的负债成本,进一步拖累净息差。

2022年,在58家上市银行中仅有7家净息差上升,其中南京银行上升高达0.31个百分点,至2.19%,不过在2023年一季度又大幅下降了0.79个百分点。

在公布了一季度数据的40家上市银行中,仅有3家净息差环比上升,1家持平。

常熟银行、平安银行和九台农商银行2022年的净息差最高,分别为3.02%、2.75%和2.56%。邮储银行是净息差最高的国有大行,为2.2%;泸州银行是净息差最高的城商行,为2.46%。

晋商银行、盛京银行和甘肃银行2022年的净息差最低,分别为1.32%、1.34%和1.45%。另外,交通银行和渤海银行也比较低,为1.48%和1.5%。


08

非息收入占比:南京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居前三

非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除利差收入之外的营业收入,主要是中间业务收入和咨询、投资等活动产生的收入,具有轻资产、弱周期等特征。在净息差持续下降的背景下,银行愈加重视非利息收入,并与零售转型结合,成为银行转型的重点。

在非息收入转型中,股份行和城商行更加积极,非息收入占比排名高。南京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居最高的前三名,分别为39.54%、37.75%和36.70%,特别是南京银行,2022年非息收入176.36亿元,同比大涨28%。

另外,非息收入占比在30%以上的还有宁波银行、兴业银行、晋商银行和杭州银行。苏农银行是占比排名最高的农商行,为22.29%,总排名第26位。

九台农商银行、瑞丰银行和紫金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居后,分别为1.24%、9.55%和10.46%。贵阳银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渤海银行、中原银行等非息收入占比也较低,在17%以内。


09

一季度业绩:股份行国有行跑输中小行

Wind数据显示,在2023年一季度中,有50家上市银行披露了总资产数据,仅厦门银行一家环比出现下跌,跌幅为1.58%。

瑞丰银行、紫金银行和常熟银行的一季度总资产环比增幅最高,分别为13.71%、13.6%和10.1%,另外农业银行总资产环比大增8.51%,居第四位。

在营收方面,45家披露了一季度数据的银行中,有32家同比增长,西安银行、渤海银行和青岛银行营收增速达到了15%以上,增速高的绝大多数为中小银行。

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第一季度营收跌幅最多,分别下跌7.12%和6.92%。股份行中有7家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跌,其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跌幅较多,分别下跌6.72%、4.94%和3.85%。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47家披露了一季度数据的银行中,有43家同比增长,4家下跌,表现好于营收。

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和无锡银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前三,分别为28.11%、24.83%和23.18%,另外苏州银行和常熟银行增速也超过20%。平安银行是一季度净利润增速最高的股份行,为13.63%,国有大行净利润增速第一的是交通银行,为5.63%。

九台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一季度净利润降幅最多,分别下降35.71%、18.39%、18.35%和8.93%,排在之后的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增幅均在1%以内。总体看,一季度股份行和国有大行的营收和利润表现要弱于中小银行。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上市公司(上市的贷款平台有哪些)":http://www.ljycsb.cn/dkzs/892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