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什么是再贴现政策?,下面是旺仔CPA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抵押补充贷款是什么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所做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货币政策的操作。
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申请再贴现资格的规定与调整。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的供求均衡,中央银行可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
一方面能够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向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另一方面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在金融市场上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提高再贴现率意味着有紧缩倾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意扩张,对市场利率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传导机制看,若中央银行调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需要以比较高的代价才能从中央银行获得贷款,商业银行就会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结果就会使信用量收缩,市场货币供给量减少,市场利率也会因资金供求和预期的变化而相应变动。
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包括对贴现票据的规定和对申请机构的规定)与调整,能够改变或引导资金流向,可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主要着眼于长期的结构调整。
再贴现政策还是中央银行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途径,在保持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策的局限性第一,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中央银行的政策意愿。因为商业银行是否申请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由商业银行自主判断和选择。如商业银行可通过其他途径筹措资金而不依赖于再贴现,则中央银行就无法运用这个工具。
第二,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在经济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也不一定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和资产扩张;在经济萧条时期,调低再贴现率也不一定能够刺激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
第三,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而言,再贴现率虽易于调整,但由于它是中央银行利率,随时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加大利率风险,干扰市场机制。
第四,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充当最后贷款人,有可能加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贴现业务自1986年正式开办以来,由于我国商业信用不发达,票据市场发展滞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票据贴现和再贴现的总量很小,加上再贴现利率与其他贷款利率一样由国家统一规定,其政策效果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1994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开展再贴现业务的力度,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全国再贴现业务发展较快,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比较明显。
但 2002 年以来,由于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相对较慢,再贴现业务相对萎缩,难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再贷款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融资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再贷款。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金融运作的计划性程度还比较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不发达,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难以运用,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投放基础货币最主要的渠道。
由于再贷款是信用放款,计划性较强,央行可以根据经济形势自主决定数量和贷款对象,通过再贷款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效果比较明显。1994 年以后,由于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业市场作程度的迅速提高,外汇占款逐渐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最主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随着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等间接调控的政策工具运用越来越普遍,再贷款的比重和重要性相应下降。
借贷便利政策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外汇占款的货币投放渠道逐渐减弱。为了保证货币供给的合理增加,2013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借贷便利。根据期限又分为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2014年7月还推出了抵押补充贷款(PSL)。
这些新型政策工具与传统再贴现相同的是,都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向央行提出再融资需求申请,都是为了调节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同的是,这些工具都以抵押方式发放资金,合格的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优质信贷资产等。
抵押补充贷款的特点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政府主导。新基建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以及新产品、新服务联系紧密,直接作用于,服务于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垂直行业应用,以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为主,投资主体,投资模式呈现多元化。现在要加快发展 5G,与 4G 基站相比,5G 基站的密度要大 2 至 3 倍,投资要多 2 至 3 倍、能耗要高 2 至 3 倍,行业应用,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过程。要较好地解决运营商、相关企业和投资主体前期投资动力不足、投资能力不足的两大困惑,需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加大综合施策的力度。针对目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就新基建的政策工具提出九点看法。
第一,加强规划导向和配套政策实施。新基建不能一哄而起,要有战略导向,规划牵引。应制定一个中长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新基建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确立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配套出台今后一个时期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开放共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技术生态发展、重点行业应用、重大科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网络安全规范、产业政策导向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工作指引或指导性意见,通过规划滚动实施和完善。
第二,用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长期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发挥中长期投融资的功能和优势,80%左右的贷款资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应发挥好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在新基建中的特殊作用,依托国家信用支持,发行新基建专项债券,设立新基建专项贷款;加大央行抵押补充贷款( PSL)等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提升其发放低利率的 15 至20 年长期贷款的规模和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创新和丰富适应新基建融资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恢复开发银行软贷款产品,作为股权投资工具或项目配套资本金。同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银行贷款、股权投资、债券融资、资本市场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支持新基建项目,新基建企业。
第三,发挥财政政策定向引导作用。现有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国家创业投资基金应重点支持写新基建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设立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元化、市场化运作的专项基金。2019 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2.8%;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两项相加,占 GDP 比重不到 40%,远低于日本 200%多、美国100%多的政府负债水平,财政政策还有一定空间,可以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保住基本民生、帮扶困难企业的同时,把新基建作为一个重点。
第四,创新运用基础设施信托投资基金(REITs)。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存量资产,高达数百万亿元。有固定收益、现金流好的产品很多,如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污水处理、仓储物流、电力网络、通讯基站、数据中心、工业厂房等。设计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 REITs 产品,盘活各类经营性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带动和扩大增量投资,既可以降低政府债务和企业财务风险,也可以为方兴未艾的新基建提供新的融资工具。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REITs 研究中心分析测算,我国标准的公募 REITs 产品潜在规模应在 4 万亿到 12 万亿元之间,可以撬动 3 倍约 12 万亿至36 万亿元资金。2019 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基础设施领域和其他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项目,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来筹措资本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公募 REITs 试点,很重要的一条是,对此类产品应给予税收优惠。
第五,更大力度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数据列为生产要素。我国 80%以上的数据掌握在政府部门,数据资源的充分开放,深度开发,广泛共享,安全保护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信息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现象同时存在。大量的数据沉淀在政府各个部门的服务器,宝贵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掘,直接影响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扩大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开列数据负面管理清单,建立健全政府数据的开放机制,企业数据的交换机制,个人数据的保护机制,数据交易的利益机制,促进数据合法、公平,有序地流通和交易。
第六,强化国有企业科技攻关责任。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接近 200 万亿元,进入世界 500 强的国有企业达到 88 家。拥有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多的资源,应该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关,推进基础网络建设中发挥突破性、引领性作用。目前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的平均水平。要改革国有企业科研管理体制,增强科技创新责任,大幅提高重点国有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改革经营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创新成果激励。
第七,支持民营企业开发应用场景。新基建的应用场景多,市场空间大。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开发、拓宽应用场景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开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金融服务,保护合法产权,给民营企业在发展数字经济,壮大数字市场中创造更多的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提高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的动力。
第八,调整优化能源相关政策。5G 基站、大数据中心、云平台、超算中心等,都是用电大户,耗能大户;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在垂直行业的广泛应用,必然带来能源消费、用电缺口,电力成本的大幅增加。目前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能耗强度的双控,等于控制了 CDP 增速。应调整优化相关政策,一是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只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剔除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这对 CO,排放影响不大;单位能耗强度控制,适当区别化对待;二是电网规划、建设要考虑新型基础设施的用电特点和需求;三是对 5G 建设用电申请、电力增容、直供电改造,基站用电纳入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方面给予支持,实行定向精准扶持政策。整体看、长远看,数字经济发展会带来能耗降低。
第九,建设、土地管理部门开辟绿色通道。5G 基站站址资源紧缺,5G 信号通过室外覆盖室内人场难度大,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等需要大量用地,这是当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要出台新基建建设规范,将其纳入项目审核和验收环节。各级政府建设、土地管理要开辟绿色通道,加强统筹协调,千方百计帮助运营商和相关企业解决建设用地需求,铁塔和管道等站址资源共享、路灯等社会资源利用,免费开放政府办公楼宇,绿地,室内室外统一人场,免收场租等具体问题,形成合力为开辟室内应用场景创造条件。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抵押补充贷款是什么(抵押补充贷款的特点)":http://www.ljycsb.cn/dkzs/887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