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下调“微粒贷”最高额度至20万 多家银行互联网贷款限额已完成调整,下面是财联社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微粒贷如何贷款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近日,多位用户收到了微众银行旗下互联网贷款产品“微粒贷”的降额通知。根据通知显示,微粒贷授信额度将于2020年12月26日从此前最高30万元的额度下调至20万元。而财联社记者调查发现,此前已有多家银行下调了互联网贷款的最高授信额度。
微众银行回应称,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相关规定,为促进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微众银行微粒贷产品个人消费贷款授信最高额度将调整至20万元,微众银行将一如既往地为普罗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所谓互联网贷款,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并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今年7月份,银保监会正式下发《办法》以规范这类新型的贷款。《办法》规定,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财联社记者发现,多家互联网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办法》正式文件下发后就悄然下调了最高授信额度。
“我们目前互联网贷款的最高授信是20万,在《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出炉之后就已经做了调整。”一位互联网银行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此前该行互联网贷款最高授信额度是30万元。“从目前来看,下调之后对银行的贷款业务影响不大,这部分贷款主要是用于消费,笔均仅200元到3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办法》征求意见时,“个人最高20万元授信额度”的限制曾引发讨论,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将该授信额度上调至30万元甚至更高,同时拉长贷款时间至三年。不过,由于定位于普惠人群,监管最终定稿依然框定20万元的最高授信额度。但《办法》安排了两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存量业务可逐步有序压降,新增业务应当符合该《办法》的相关规定。
不过,记者也发现目前仍有个别银行暂未对互联网贷款的最高授信额度进行调整。一位股份制银行贷款部门的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还未收到总行层面针对互联网贷款授信额下调的通知,目前客户仍可以获得最高30万元的授信额度。
“个人的互联网贷款主要是满足消费类贷款的使用,20万授信额度不算低。如果想要更高的授信额度,可以选择如线下贷款的方式获得。”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办法》将互联网贷款业务纳入监管,两年过渡期对于银行而言调整压力也较小。
此外,《办法》规定银保监会可以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风险水平和互联网贷款业务开展情况等对上述额度进行调整,保留了政策实施的弹性空间。
微利贷款怎么申请开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电信诈骗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尤其是各种网贷诈骗事件时有发生,诈骗形式和犯罪手段不断出新。
近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消费者网对2020年以来的网贷诈骗舆情信息统计分析发现,“注销校园贷”、山寨平台、“网贷刷单”“刷银行流水”“消除不良记录”已成为诈骗犯罪的新诱饵。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些新型网贷诈骗犯罪活动中,不法分子不再只盯着老年人的养老积蓄,而是把大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当作目标。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网共监测到有关网贷诈骗舆情信息368205条。
在288308条网贷诈骗负面舆情信息中,涉及“注销校园贷”骗局92672条,占比32.14%。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陈旭辉介绍,“注销校园贷”主要指不法分子通过精准掌握受害人信息,以受害者有校园贷记录会影响个人征信为借口,在造成受害者恐慌后,假借注销校园贷记录之名,诱导受害者在众多网贷平台贷款,并将钱存入所谓的“安全账号”后便销声匿迹。
据有关机构发布的《2020上半年注销网贷账户电信诈骗分析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注销网贷账户骗局激增,4月环比增长178%。其中,受害者中63%此前未注册过网贷账户,约50%的受害者被诱骗下载多个网贷APP,并提取转出账户额度。
今年6月,蔡先生需要资金周转,正愁无处筹钱时,收到一条信息,称可以在“微粒货”进行贷款。蔡先生了解到,“微粒贷”是微众银行的正规互联网银行贷款产品,有银行牌照,是正规金融贷机构。咨询客服,对方称只要填写个人信息就可获得贷款。想到是正规机构,蔡先生点击链接并下载了一款名为“微粒金融”的APP,随即注册进行了实名认证。该系统显示他有4万元贷款额度。
当蔡先生打算将4万元提现到银行卡时,系统提示,卡号有一位数字输入错误,账户被冻结。蔡先生随即联系金融“客服”。“客服”表示,支付贷款金额的30%做流水走账后,就可以解冻。蔡先生按“客服”要求,通过银行账号转账1.2万元“解冻金”至对方账号。继续操作提现时,系统再次提醒出错。蔡先生这才发觉受骗了,钱没借到,反而损失1.2万元。
经警方调查,蔡先生遇到的贷款平台是个冒牌软件,其从名称到图标全套抄袭微粒贷,坑害借款人。目前,该案件正在调查中。
据陈旭辉介绍,在今年上半年的网贷诈骗负面舆情信息中,这类山寨平台骗局负面舆情信息大量出现,已排在第二位。这种骗局主要指不法分子通过搭建虚假贷款平台,以“秒审核”“易通过”“低息高额度”等宣传诱导消费者下载APP并申请贷款,当受害人在APP内完成信息填写、额度审批等流程后,不法分子以银行卡账号填写错、信誉存在问题等理由,告知受害人账户被冻结,无法打款,要求受害人缴纳“解冻费”“保证金”等。
此外,不法分子还抓住一些消费者存在征信问题又急需贷款的心理,以缴纳费用可以帮助其消除征信不良记录的名义进行诈骗。
今年8月,家住浙江湖州市安吉县的兰女士收到一条自称是某金融客服的QQ号添加她为好友的信息。没一会儿,自称是某金融客服发来消息称:“你在读大学的时候,有通过第三方校园推广扫码泄露了信息,被人冒名注册了一款网贷APP,并涉嫌违法,需要借出额度3万元后再还上才能够关闭……”接着,对方发给兰女士一个银行账号,让她将3万元转到这个安全账户中,就可以清空并修复征信。
为了证明不是骗子,对方给兰女士发来所谓的工作证件和身份证照片,并称3万元会退还。在对方诱导下,兰女士按照对方说的进行操作,将从支付宝借呗APP中借来的3万元转账到对方提供的账号上。转账后,兰女士把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名字发给对方,让对方关闭涉嫌违法网贷APP后把3万元转回到这张卡上。然而此后对方一直没再回信息,还将兰女士拉黑。目前,警方已对该案件立案侦查。
“事实上,我国个人的征信信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一旦出现污点,需在贷款还清后保持5年的良好征信记录,才能够将此前的信用污点消除,任何人都无权修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提醒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
来源:中国经济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微粒贷如何贷款(微利贷款怎么申请开通)":http://www.ljycsb.cn/dkzs/8794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