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抄抄材料”就能获得贷款?108人被骗合计493万,下面是北京日报客户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包装贷款是不是真的
近日,北京三中院审结一起“手抄贷”诈骗案。诈骗分子发布广告称可为不具备资质的借款人提供身份信息“包装”服务,声称只需“抄抄材料”就能获得贷款,但事实上,这些诈骗分子根本不会申请贷款,仅仅是为了骗取“包装”费、服务费。本案中,共有108名受害人,合计被骗金额高达493万余元。经法院一审、二审,郑某等二十人因犯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到十三年不等。
受害人刘先生因个人征信问题不能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2020年6月,刘先生从微信朋友圈看到某公司发布的“快速办理无抵押大额信用贷款,放款快”的宣传广告,便到该公司了解情况。业务经理闫某接待了刘先生,称可以操作办理贷款,但需要将其包装成某汽车销售公司的销售经理,补充收入流水和纳税记录,因此需要缴纳“包装”费和贷款服务费。
由于着急用钱,刘先生不假思索就申请办理贷款20万元,并交纳费用1.3万元,双方签订委托贷款合同,同时附有免责条款,载明如果由于事主原因导致银行拒贷,所交费用不予退还。第二天,闫某向刘先生提供一份材料让其背诵,以“准备面签问答”。又过了两天,该公司业务员带刘先生到“放款公司”面签,“放款公司”问了很多刁钻的问题,比如:事主上班的乘车路线、公司周边建筑等,让刘先生无言以对,最终刘先生没有通过“面签”。
业务经理闫某再次劝诱刘先生,如果申请100万额度的贷款,就可以走特殊审批手续,争取现场手抄的模式,但需要再交相关费用4.5万元。刘先生着急用钱,便又同意了。再次“面签”时,刘先生把材料手抄了一遍,但对方公司又称其书写的内容与原件细节不符,还是不能放款。刘先生意识到被骗后报警,最终案发。
一审法院根据案情,判处参与诈骗的郑某等二十人一年五个月到十三年不等的刑罚,后田某等三人以量刑过重为由上诉至北京三中院。北京三中院经审理认为,郑某等二十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钱财,各上诉人及原审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且系共同犯罪。最终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示,如果要通过中介贷款,则需要详细审查中介公司的资质以及业务员的从业资质,并在签合同时,注意明确放贷公司是否属于正规金融机构以及贷款利息等重要信息。
包装资料做贷款 真的假的
相信很多人都会收到这样的短信,大多以工行或建行为抬头,主要格式为“您在我行可申请一笔XX元信用额度,X年内随用随还,回1查利率,回2快速办理。”或者接到这样的电话“我是xx银行的,请问您最近是否有资金需求?我行最近推出xx产品,额度高,随借随还。”等等。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银行新推出的业务,因为资金业务压力的需求,而进行的电话营销。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假如你真的按照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回复,按照他们提供的地址进行业务办理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银行”,其实只是藏在写字楼里面的贷款中介。他们往往打着四大行的旗号进行招揽生意,以“高级”“专业”的形象给客户留下良好印象。
特别是近几年,疫情的反复,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合伙企业资金需求量剧增,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导致银行受理收到阻碍,无法从正常渠道贷得资金。可是公司发展又急需资金,于是就想从其他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接待中介机构都是跟银行绑定的,能够帮助需要的人进行各种资质等方面的处理,此时,有些中介人员会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包装相关借贷术语,来提高办理贷款的几率,甚至骗取借款人高昂手续费。而且这些贷款中介手持的客户名单覆盖甚广,涵盖了各个层面的人士的信息。
其实很多人自己去银行也能借款,但这些人一般怕麻烦,就找中介跑腿,听中介指引去准备资料。这个在贷款中介业内叫‘捡漏’。根据贷款中介相关人员透露,其实做这一类业务还是需要有过硬的银行关系网跟资源的,难免会涉及灰色地带,赚的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的钱,“比如不同银行的贷款产品都稍有不同,利率也有所差别,但是很多客户不知道。于是就傻傻的等这被这些中介割韭菜。
有的人做贷款中介年收入50万一点都不难。这行‘大神’很多,干的狠的同行两个月能赚80万,这是真实发生的,但也容易出事。高收益也同样伴随着高风险,以及一些因为三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贷款中介一般会以“商务服务”或“商务咨询”等相关名称来注册公司。不过,这一行要做得好讲的是信任,有些甚至都不需要注册公司,有个地方给客人喝茶就行。
导致贷款中介泛滥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身边没有相对熟悉的人在银行工作,不了解银行相关借贷产品的相关信息,以至于病急乱投医,听信借贷中介的套话。其实现在贷款相比以前容易多了,产品也丰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银行竞争这么激烈,每个银行基本都是求着客户来贷款的,只要条件满足的话,基本都会贷到资金的。
借贷中介业水很深,处处是套路,特别是当借款人急需用钱,走投无路时,最容易被“宰”,“急病乱投医,中介要狮子大开口你也没办法。
贷款中介利用其与银行的长期合作关系,协助借款人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并赚取中介费用而提供居间服务,本身是合法的,属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但接待中介如果利用贷款漏洞,为因为征信等方面存在问题或者无法通过正当手续获得贷款的主体制作虚假资料,违法提供贷款,那么有可能就涉及违法。
特别要注意的是,借贷人在借贷资金时,需要看清楚居间合同的条款才签名,否则被套路了也不知道。接待人需要资金时,还是建议选择正规贷款渠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耐心去银行等正规机构去咨询相关借贷产品,进行借贷,同时,提升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以及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等重要环节。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包装贷款是不是真的(包装资料做贷款 真的假的)":http://www.ljycsb.cn/dkzs/874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