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小额贷款公司需持证经营 扫码即可识别,下面是大众网济宁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公司许可证
近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对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自5月1日起,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将陆续持证经营。
据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许可证书设有二维码防伪查询功能,公众扫描二维码即可链接到省地方金融监管平台进行真伪对比,实时查看企业相关信息和经营状况,便于公众有效识别“正规军”。《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在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上有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小额贷款公司长期以来持证经营的迫切要求,营造了小额贷款公司良好发展氛围。
多读一点
已批设的公司 在年审合格后集中颁发
据了解,此次《管理办法》共十七条,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对象、证书内容、有效期限、换发程序、监管措施,以及证书年审、注销、公告、管理等具体要求。其中,证书内容包括机构名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业务范围、经营区域、营业地址、许可证编号、有效期限、发证机关及公章、颁发日期等。
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完成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设立、变更审批(备案)后,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经营许可证的颁发、换发工作。《管理办法》施行前已批设的小额贷款公司,将在年审合格后以市为单位集中颁发。
征信花了走线下中介信用贷
一纸信用报告,关系着每个人和企业的金融生活,一旦出现不良记录就可能产生房贷等贷款通不过、个人或企业信誉受损等负面影响。因此,部分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招揽生意,收取高额服务费。
花钱就能“洗白”不良征信记录?业内人士表示,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所有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不仅涉嫌触犯法律,更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
“征信修复”骗局花样多多骗财坑人
湖北天门的张先生因个人疏忽发生贷款逾期,找银行咨询、沟通,寻求删除不良记录未果后,心有不甘的他在网上找到一家“征信修复”机构,并将1万元定金和以自己实名办理的一张手机电话卡交给这家机构,约定事成后再付2万元。
随后,这家机构以张先生的名义发起信访投诉。中国人民银行天门支行接到投诉后请张先生现场核实,才了解到真相。“我们跟他说,这样做不仅花冤枉钱,还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如这家机构用他的手机卡进行电信诈骗、洗钱、冒名网贷等,还可能会被牵连。知道自己受骗后,张先生撤销了投诉。”中国人民银行天门支行征信工作人员说。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有关“征信修复”的骗局比比皆是:不法分子声称花钱就能修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用报告,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理由无理申诉,或运用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以图修改不良信息,通常修改失败后不退款或失联。所谓“征信修复”机构的业务大多是材料造假、伪造证明、恶意投诉、欺骗银行。
武汉市反电诈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部近日联合揭露了5种常见的“征信修复”骗局。除了直接针对普通失信主体的诈骗外,还有针对创业、就业人群失信群体的“信用培训考证”诈骗,针对创业人群的“征信加盟代理”诈骗,针对网购网贷群体、冒充客服人员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账户异常”诈骗和“注销贷款”诈骗。
业内人士表示,此外,还有两种骗局也比较常见:一是声称可以快速放贷,当事人上钩后,又以征信记录差为由,要求当事人支付“征信修复”费;二是声称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帮助当事人消除网贷借款记录,本息都不用归还,且不会被催收或起诉。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唐德鑫说,个人、企业有信用卡或贷款逾期,未履行担保责任,失信被执行等情形,就会产生不良征信记录。正确无误的不良征信记录是不会删除或更改的。“征信修复”骗局的实质是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主体对征信政策法规不了解,故意混淆征信异议的概念进行误导,以欺骗的手段达到其非法牟利的目的。
征信异议处置有渠道无需中介
其实,如果个人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上的信息有误时,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征信机构或银行需进行核查和处理,有错误的,会及时更正。
“当联络员半年多来接到了6起征信异议咨询,其中两起确因个人疏漏忘了还款、且逾期时间不长,我让客户做了说明,上报征信机构予以记载;其他明显不良的进行解释后客户也能理解。”中国建设银行崇阳财富广场支行征信异议联络员熊峥说。
唐德鑫说,提出征信异议所需的资料也不复杂,个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企业法人自己或委托他人持营业执照即可办理。“提出征信异议完全不需要通过中介,更不存在收费。”他说。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收到征信异议后,要对异议信息进行核查,发现确实存在错误或遗漏的,应当予以更正。
唐德鑫表示,征信异议实质是“纠错”,即对于错误或遗漏的数据进行更正或补充,而不是发生“失信行为”之后的信用重塑。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不能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正确的征信信息。
记者了解到,只有征信信息的报送机构才有修改权限。目前,金融机构有严格的系统流程和管理要求,监控征信查询行为,防范内外勾结违规删改征信信息。如果有些人抱着“花钱消灾”的想法,希望花钱消除不良记录,最终往往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堵“旁门”开“正门”共护诚信社会
多位银行和监管部门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严格管控清理网络上的各类“征信修复”虚假宣传广告,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堵住“旁门”的同时,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要普及相关知识,让公众知晓合法的维权渠道和方式,了解“征信修复”骗局,避免上当受骗。
“第一位的是自己保护自己。”多位专业人士表示,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首先应合理负债,量入为出,要严格遵守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时间和金额及时还款。尤其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网银、手机银行等敏感信息,以防发生莫名贷款。
如果信用报告上已有客观、真实的不良信息记录,就要及时重建自己的信用。“出现不良信息后应及时还款,终止不良行为,后续注意按时还款、避免逾期,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唐德鑫说,有特殊情况造成不良,可申请对不良信息做出声明,在保存期内,征信机构会予以记载。
王贤\/新华社
来源:新华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公司许可证(征信花了走线下中介信用贷)":http://www.ljycsb.cn/dkzs/8683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