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2015贷款利率多少(2016年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多少)

2015贷款利率多少(2016年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多少)

贷款知识 金融界 原创

协定存款利率新规怎么看?,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2015贷款利率多少

长期以来,中国的存款利率管控为上限管控,贷款利率则为下限管控,近年来则彻底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管控。2021年6月之前,存款定价方式为存款基准利率上浮或下浮一定比例,2012年-2015年快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上限逐步从基准利率的1倍逐步放松到1.5倍。贷款利率则在2013年7月彻底取消了下限管控。2015年10月,理论上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行政性管控,但实际仍存在,形式转为由利率自律机制确定上限。存款利率定价为上限管控,各银行会有挂牌价,实际的存款利率不低于该银行挂牌价,不高于利率自律机制要求的上限。

表:2021年以来存款利率定价要求变化(%)

资料来源: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招商证券

注:2022年两次下调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下的下调,为柔性指导;当前城农商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最高能到3.5%。

协定存款(非协议存款)是对公(企业及事业单位)存款的品种之一,协定存款业务是指符合开立基本存款户或一般存款户的企事业单位在商得银行同意后,其账户保留用于业务备付资金以外的存款资金按单位协定存款利率计息的存款业务。协定存款内的存款享受两种利率计息,即基本额度(如10万元或50万元)内的存款按活期利率计息,超过基本额度的部分按协定存款利率计息。

协定存款收益率高于活期存款,流动性和活期存款账户基本相同,银行将其计入活期存款。这也是企业活期存款平均付息率明显高于个人活期之原因。2022年A股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平均付息率0.98%,四大行平均0.96%,已披露该信息的上市银行中最高的为浙商银行的1.57%和瑞丰农商的1.59%,招行为1.05%。

表:A股上市银行2022年企业活期存款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iFinD、招商证券

当前,协定存款基准利率为1.15%,1天通知存款为0.8%,7天通知存款为1.35%。目前四大行及招行等协定存款挂牌利率为0.9%, 低于基准利率。部分中小银行协定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35BP”=1.5%,可能个别银行利率较高。从目前来看,大行协定存款普遍较基准利率加点不多。

表:当前存款基准利率(%)

资料来源:央行官网,招商证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之报道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国有四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BP,即协定存款利率上限1.25%;其它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BP,即协定存款利率上限1.35%。我们预计新规则会普遍降低中小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但对大行及部分股份行的影响相对很小。

我们估计协定存款等规模20-30万亿,占总存款比例10%左右,我们估算新规将降低银行总存款付息率2BP左右。我们认为,新规对于规范协定存款定价秩序作用较大,减少存款定价的无序竞争,合力压降银行负债成本。此前,部分银行的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定价过高,对定价低的银行产生压力。

压降存款成本仍是大势所趋。2018年以来由于存款定期化,活期存款占比明显下降,存款付息率有所抬升,2022年A股上市银行整体存款付息率达2.02%。与此同时,贷款收益率大幅下行,22Q4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18Q1下降了182BP,大幅加剧了银行息差压力,使得净息差显著下行。2023年经济有所复苏,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的紧迫性不高。但银行普遍以量补价,使得贷款价格战激烈,贷款利率很难上行。考虑到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中小银行或有动力主动跟进下调存款利率。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

图1:A股上市银行整体存款付息率走势

资料来源:iFinD、招商证券

图2:金融机构个人及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走势

资料来源:iFinD、招商证券

风险提示:金融让利,息差收窄;经济超预期下行,资产质量恶化等。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研报精选

2016年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多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在当前房地产贷款疲弱之时,如何稳定信贷需求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其中,票据利率走势是判断银行信贷状况的风向标。

数据显示,8月24日以来票据转贴现利快速上行。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8月信贷数据或向好,因为银行信贷投放恢复,无需通过票据冲量,其中国有大行是信贷投放的主力。

“8月贷款投放大概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有可能同比多增2000亿元。在信贷投放不断改善的背景下,买方机构并无借票据‘冲量’的压力,配置意愿相对平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8月信贷或好转

实务中,贴现票据纳入信贷规模,且二级市场交易方便,因此衍生出银行利用票据调节信贷规模的操作。当信贷投放差而银行需要完成信贷任务时,便会买入贴现票据,而当贷款投放充足时,又会卖出票据资产释放信贷额度。

一般来看,当银行大规模买入贴现票据时,票据利率就会快速下行,甚至到零利率。这在今年2月底、4月底、5月底、7月底均出现过。

比如今年5月20日(周五),央行窗口指导银行要求5月信贷同比多增。从票据市场利率走势看,5月23日(周一)银行入场大量买入票据,1个月、2个月期限的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由上日的0.25%、1.12%下降至当日的0.01%、0.13%。票据再现零利率,一直持续了四天。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环比增加1.2万亿,信贷数据远超市场预期。但其中票据融资增加7129亿,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多增5591亿,显示票据冲量明显。

随着33条一揽子稳增长的措施推出,6月信贷总量及结构双双好转,6月末票据未再出现“0利率”。但7月末票据再现“零利率”,8月中上旬票据利率虽有所上升,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比如一个月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维持在0.4%左右。

“一方面是银行担心信贷需求疲弱,因此‘未雨绸缪’提前收票,另一方面,部分非银机构预计月末银行会有更高的收票需求,因此也加入了‘收票’的队伍,等待月末抛出赚取收益。”明明称。

但8月末票据利率并未下行,而是上行,且上行幅度很大。Wind及票据中介的数据显示,8月29日1个月、2个月、3个月期限的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升至2.65%、2%、1.8%左右,相比8月中旬分别上升了约200BP、100BP、80BP。

明明表示,当企业开票需求减弱、银行信贷投放压力增大时,票据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买卖力量失衡便会导致利率出现大幅下行,反之亦然。票据利率的快速回升反映出银行不再需要依靠票据贴现冲量,8月信贷数据料将较7月出现较大改善,同比也可能多增。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历史对比,今年7月新增贷款量是2017年(含)以来各年7月最差的一次,仅高于2016年7月。从结构看,除了票据融资外,其他分项全线少增,显示银行用票据冲量。

广发证券首席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从以往情况来看,票据利率大幅上行或大幅下行,往往发生在月末最后1-2个工作日,反映的是银行对贷款和票据的主动调剂。此次票据利率上行发生在8月倒数第5和第4个工作日,背后可能并非银行的主动调整,而更多是在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之后,银行被要求将更多额度腾挪给真实贷款,相应被动削减票据需求。

大行是投放主力

“票据利率快速反弹,或主要由于大型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腾挪了部分票据额度,以加强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他所说的响应政策号召,主要指近期召开的信贷座谈会。8月22日,人民银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参会机构为国开行、农发行及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会议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这要求国有大行信贷投放保持稳定,避免出现信贷数据出现‘上蹿下跳’的情况。同时,要夯实贷款结构,降低票据依赖。政策性银行要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国家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资本金落地,撬动银行配套融资跟进。”王一峰称。

央行披露的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今年来大行新增信贷占比趋势性超过中小行,而在今年以前,中小行信贷占比高于大行。7月份中小银行新增信贷仅只有1350亿,占比不到20%,创出新低,显示中小行信贷投放乏力。

央行在附注解释称,大型银行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大于等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换言之,其他则为中小型银行。

王一峰表示,8月22日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之后,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会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更多发挥“头雁”作用,预计8月份信贷投放增量数据大概率将较7月份有所改善,同时也不排除会出现同比多增的可能。

从今年的金融数据看,月度间的波动非常明显,其中1月、3月、5月、6月好于市场预期,但2月、4月、7月低于市场预期,波动幅度比往年大,信贷增长缺乏稳定性。究其原因,房地产贷款加速下行,但其他类型的贷款无法弥补前者贷款的下降,由此导致信贷需求的青黄不接。

央行此前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边际趋缓和房地产长周期趋势演变,过去量级较大的基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需求减弱,而普惠小微、高技术制造业等贷款体量仍相对较小,加上直接融资呈上升趋势,信贷增速在新旧动能换档和融资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回落。

Wind数据显示,今年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为11%,相比去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相比2019年末下降1.3个百分点,相比2010年末则下降8.9个百分点。

不过,央行指出,这是适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反映,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基本匹配。中长期看,我国信贷增长将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绿色投资、“两新一重”等新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信贷增长提供支撑,加上信贷资源继续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金融对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的支持质量和适配性将稳步提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15贷款利率多少(2016年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多少)":http://www.ljycsb.cn/dkzs/862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