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贵阳市小额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合法吗)

贵阳市小额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合法吗)

贵州银行:挺进农村“蓝海”市场 发力惠农金融业务,下面是手机和讯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贵阳市小额贷款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如何服务好农村市场海量乡村客户,是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区域性银行绕不开的话题。

  据了解,贵州银行从2020年起就开始探索布局农村“蓝海”市场,谋划发展惠农业务思路,通过打造“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点”,将其作为服务乡村、联系广大农村客户的重要渠道,不断创新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质优、便捷的金融服务,取得了积极效果。

  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推进惠农站点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挺进农村“蓝海”市场是区域性银行主动调整赛道、推进战略转型的重要路径。对此,贵州银行认为,服务乡村振兴既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更是拓展市场、主动谋变的战略选择。自2020年12月第一家惠农站点开业以来,贵州银行积极推进惠农站点建设,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着力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惠农站点共开业1915家,较年初新增1083家,为超100万农村客户提供了金融支付便利。

  据了解,贵州银行惠农服务站点设置在行政村,为20-40平米的独立场所,配备金融服务终端,提供小额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补贴发放、余额查询、普惠金融咨询等服务,并选取当地征信好、信誉好的农户为站长。例如,贵州银行安顺九龙屯村普惠金融站于2021年12月14日开业,回忆起设站初衷,站长薛永彪讲,在2020年冬季的一天,一大早,他开车到十几公里外的银行为母亲取养老金。到了银行门口一看,一下子傻眼了,一群老人在银行门口排起了队,他特意数了下,差不多有80人。“当天还下着雨,很多老人冻得直哆嗦。”此后,他总会不时想起这件事,“如果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就好了”。在了解到贵州银行惠农站点可以小额取款时,他就积极准备相关材料,申请在九龙屯村开设贵州银行惠农站点,通过一系列考核,历经制定方案、装修站点、参加站长培训,该站点正式开业了。正如站长薛永彪设站初衷一样,惠农站点服务好了广大村民,在村子里很受欢迎,“从早到晚都有人来,每天至少有20各村民上门”。这个例子,是贵州银行惠农站点服务广大农村农民的生动缩影和具体写照。

  聚焦场景建设,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取得新进展

  为更好地服务农村、助力乡村振兴,贵州银行创新“惠农站点+银行卡+手机银行”的服务方式,用数字化赋能惠农业务,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可持续、便捷的金融服务,实现“数量、质量、增量”齐头并进。数据显示,2022年,该行通过惠农服务终端为农村居民办理各项交易31.83万笔,涉及交易金额6.86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贵州银行主动迎合农村客户需要,创新推出了手机银行“简约版”服务,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在惠农金融服务的应用,极大地提供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数据显示,2022年度,贵州银行新增农村市场手机银行客户数61.23万户。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中国数字金融金榜奖中,贵州银行荣获了“数字金融场景创新奖”;并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1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中,贵州银行“基于服务网络的全分布式微服务平台”项目荣获三等奖。这些数据和奖项充分体现了贵州银行在数字化赋能业务发展上所做的努力和付出。

  聚焦科技赋能,推动信贷产品创新取得新突破

  2022年3月,贵州银行推出了一款“审批+授信”完全线上化的助农贷款产品——“兴农贷”,该信贷产品实现了贷前调查数字化、资料审查智能化、风险评估系统化,通过“现场+后台”同步作业,将原本需要3-5天的办贷流程缩短到1小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截至2022年末,该行“兴农贷”产品新增投放2.46万户,余额35.88亿元。

  在贵州省黔南州,刺梨产业已经成为农户致富的好路子,黔南州“龙里刺梨”“龙里刺梨干”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然而,由于刺梨挂果前期需要及时给刺梨除草和施肥,刺梨果农投入成本较大,其资金周转较为困难。贵州银行以线上“兴农贷”为抓手,以解决客户“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稳步推进授信工作,共计为黔南州刺梨种植户、加工企业等提供了2500万元信贷支持。

  展望未来,贵州银行将坚守“三服务”的市场定位,坚定惠农业务的战略方向,努力探索一条有别于国有大型银行,不同于农村中小银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小额贷款公司合法吗

记者 | 曾仰琳

编辑 |

“贷款市场上,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免费、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的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其实这些诱人条件的背后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这些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10月14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关于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风险提示》(下称“风险提示”)指出。

因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7期风险提示,提醒有借款需求的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注意防范以下三大类陷阱风险。

陷阱一: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陷阱二: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陷阱三: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而不是提供服务。

针对以上中介不法行为,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具体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正规机构获取融资服务。消费者如果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者办理。如确需中介服务,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

二是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办理贷款时,要注意看清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坚持诚信理念,向正规机构提供真实贷款申请资料,珍惜个人征信,理性借贷,及时还款。

三是警惕向无关账户的转账要求。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贵阳市小额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合法吗)":http://www.ljycsb.cn/dkzs/852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