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平安普惠贷款真的吗(平安普惠属于网贷吗)

平安普惠贷款真的吗(平安普惠属于网贷吗)

女子提前还清贷款后又被催收,质疑平安普惠平台有猫腻!,下面是消费金融频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平安普惠贷款真的吗

在申请提前还贷并履行完所有手续一年后,亲朋好友却又接到了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多方交涉后,贷款公司承诺汇报上级解决却迟迟无果,杨女士担心个人信用受损。

再三确认后 提前还清了贷款

2016年12月,因生意上有资金需求,临潼区的杨女士在平安普惠公司贷款13万元,“当时约定是每月等额本息还款5000多元,还款期限是两年还是三年记不太清了,但说用款时间只要超过3个月就可以提前还款,借款与个人征信挂钩。”杨女士介绍,后来生意出了问题,害怕出现恶化无法还款,2017年9月,她主动向平安普惠平台为其办理贷款手续的工作人员杨某说明情况,提出提前归还贷款,并请其代为申请个别款项的减免问题,对方答应,并在不久后提供了经过该公司核算后需杨女士归还的剩余金额83176元。

“我通过多种渠道再三向对方核实,是否付了这笔钱就算清偿了所有本息,与平安普惠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就此消除,他都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称将操作一次性扣款业务。”杨女士说,在同一时间她还曾向杨某上级求证,对方也予以肯定答复。2017年9月5日晚,杨女士分两笔将还款打入相应账户,还款就此完成。

然而,时隔一年后,2018年11月,杨女士的几位朋友先后接到平安普惠工作人员的催款电话。随后杨女士也收到催贷人员的消息,她急忙将当初与杨某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发给此前联系的杨某,但对方没有回复。

多方交涉 总说正在协调

为尽快解决问题,杨女士多方联络平安普惠平台及其工作人员,“但能联系到的工作人员都是说一次话后就不吭声了。”杨女士说,她曾向平安普惠总部反映此事,对方也表示调查解决,但此后都没有消息。她又找到该公司位于西安市新城广场和东大街附近的两个门店,相关负责人告知说,当初经办她业务的工作人员杨某早已离职,而且杨某的操作违反相关规定,“有个负责人说杨某当时没有帮我办理提前还贷手续,是为了多挣手续费,同时也为门店增加收入。”杨女士表示,她手头的聊天截图足以证明当初她已申请并经由杨某办妥了提前还贷手续,平安普惠也承认杨某曾是他们的工作人员,就不应该让她再承担任何责任。

交涉中,平安普惠提出两种方案,要么杨女士将逾期一年的两万余元利息归还即可解除借贷关系,或等80天后,该贷款平台进行第三方保险赔付,但这势必影响杨女士个人征信等问题。杨女士颇为焦虑,数次与对方交涉,但对方的答复总是正在协调。

怀疑贷款平台利用客户信用牟利

此前,杨女士当着华商报记者的面拨通平安普惠公司的电话,对方王姓工作人员一再表示,他们调查、上报都需要时间,并承诺下周会有答复,对于杨女士的各种质疑未予答复。随后,记者多次联系该工作人员均未果。

杨女士介绍,她在长期交涉过程中了解到,当初的贷款并不与个人征信挂钩,她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尚好,但其贷款逾期的信息已在全国信贷大数据库内有记录,“我的两张信用卡已被停用,在另外一个贷款平台也因有逾期还贷的污点无法贷款。”杨女士担忧的是,这样下去,很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个人信用,买房购车等贷款无法办理。

杨女士表示,一个在另一家贷款机构供职的朋友告诉她,对于贷款机构来说,客户还款周期越长,机构获利越大,而负责这笔业务的工作人员提成就越多,所以,贷款机构或者工作人员可能选择不提前还贷而继续牟利,等有朝一日穿帮后,该贷款机构也不会对当事贷款人催得过紧,这就会出现杨女士遇到的只催款一次便再无消息的现象,贷款机构最终会让客户选择再支付一笔利息终结合同,或者等到一定时限后寻求第三方保险机构赔付,在这个过程中,贷款机构早已收回本金且获利颇丰,而留给借款人的可能就是因为个人信用问题而带来的长期尴尬。

后来事情有了后续报道,记者从杨女士处了解到,华商报的报道引起了平安普惠公司的重视,“他们主动找到我商谈此事,1月14日帮我结清了贷款手续。”杨女士告诉华商报记者,此事已经得到处理。平安普惠平台已出具个人借款结清说明,表示杨女士已履行借款协议下的全部借款本息还款义务。杨女士提供的个人借款结清说明显示:根据对您还款行为的记录,您已履行借款协议下的全部借款本息还款义务。

而日前,当事借款平台也曾赶到华商报社说明情况,表示已与杨女士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文:华商报讯 佘晖

平安普惠属于网贷吗

记者|苗艺伟

原本被视为优质中概股的陆金所控股(NYSE:LU)正在经历史上的股价低潮期。

9月29日,陆金所当日报收2.52美元/ADS,较开盘价跌去12.8%,总市值仅剩下约57亿美元,触及上市两年以来的最低值,相较于刚上市时期的超300亿美元市值跌去近八成,让不少投资者感叹跌得“有点惨”。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多重因素影响着陆金所股价,除了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业绩不及预期之外,陆金所还经历了高管变动、牌照整合等多项业务调整。

财报显示,该公司二季度营收15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不及市场预期;净利润29.36亿元,同比降低37.9%。同期,陆金所发布的业绩指引也显示,预计2022年下半年总营收将同比减少8% -13%,在277亿元 - 291亿元之间;净利润同比减少26% - 33%,在47亿元-52亿元之间。

“小陆金所”发展不及预期

俗称的“小陆金所”一般指的是陆金所控股旗下经营投资理财的业务条线,包括代销基金平台陆基金、信托产品代销等,已经完成清退的P2P网贷陆金服也曾属于“小陆金所”。但同时,随着网贷清退,“小陆金所”业务增长明显放缓,缺乏新的增长点。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6月30日,陆金所管理的客户资产为4319亿元,同比仅增长2%;活跃用户数量为1520万人,同比仅增长40万。更重要的是,在陆金所控股收入中,财富管理交易和服务费收入仅为4.67亿元,仅占陆金所控股总收入3%左右。

今年9月28日,“小陆金所”还发生了重要的高管变更。

天眼查显示,“小陆金所”经营主体——上海陆金所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法人代表、董事长冀光恒退出,均变更为陆金所控股总经理陈东起。

接近陆金所控股人士表示,随着冀光恒被擢升为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同时为中国平安上海管理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已经不掌管陆金所控股事务,因此作了此项变更。

接任者陈东起则是来自与平安普惠,公开资料显示,陈东起此前主要负责管理平安普惠各事业部销售、新渠道拓展等工作,曾任平安普惠常务副总经理、首席销售官等。

平安普惠高管升任“大陆金所”

今年8月5日,陆金所控股发布上半年财报时就已经宣布: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不再兼任陆金所控股董事长一职;董事会任命原联席CEO赵容奭接任董事长职务并兼任CEO,计葵生仍为联席CEO;原平安普惠负责零售贷款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林允祯被任命为陆金所控股首席风控官。

随着原平安普惠高管赵容奭、陈东起、林允祯逐步升任陆金所控股高级管理人员,这一变动也被外界称为“平安普惠班底上位”,对“大陆金所”即陆金所控股的话语权逐步上升。

今年上半年,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平安普惠主营的贷款业务仍然在总收入中占比近一半,其业务重要性不言而喻。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贷款余额从2021年6月30日的6068亿元人民币增至6614亿元人民币,增长9.0%;累计借款人数量从2021年6月30日的约1550万增加到约1820万,增长了17.3%。

与此同时,平安普惠还按照监管要求对旗下多张网络小贷牌照进行了整合清理,各类贷款业务开展更多依靠旗下的融资担保牌照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展开。

例如,今年6月,深圳平安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平安普惠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不再从事小额贷款业务;8月,已由湖南省平安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的湖南省平安普惠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申请注销备案;9月,陆金所旗下的重庆金安小贷经营范围由“全国范围内开展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变更为“在重庆范围内开展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大大缩小了业务经营范围。与此同时,今年1月,平安对旗下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5亿美元大幅增资至约31亿美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平安普惠贷款真的吗(平安普惠属于网贷吗)":http://www.ljycsb.cn/dkzs/8518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