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炒股犯法吗(贷款炒股多久会查出来)

贷款炒股犯法吗(贷款炒股多久会查出来)

银行信贷资金违规入股市屡挨罚 贷款中介推波助澜,下面是中国经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炒股犯法吗

来源:经济观察报

王涵

今年初至4月中旬以来A股持续走强,股市猛涨态势下多路资金“闻风而动”的涌入股市,甚至也包括从商业银行流出的信贷资金。配资热过后,因披露流程管理等原因,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挪用流入资本市场的罚单陆续曝光。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2019年监管下发了超十张的行政处罚,直接针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个人贷款挪用于证券市场”等,罚款金额超800万。

同时,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4月存款同比少增约2700亿元人民币,1至4月个人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市场猜测“存款少贷款多”是否有银行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的嫌疑?对此,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张文红在一场媒体吹风会上作出如上回应“目前从统计数据上我还没有看到明确的指示情况。”

虽然今年初的股市上涨中确有银行信贷资金参与。但依靠监管贷后抽查,无法全面量化资金涌入情况。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为何屡禁不止?银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抽查等操作下,仍未堵住“投机”漏洞,除了银行监管手段有限外,更有贷款中介从中推波助澜。

信贷资金入市“实锤”

贷款消费早已司空见惯,但贷款炒股一直是一条无法碰触的红线。目前,已有多家银行由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领罚,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无一躲过。

5月24日,青岛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被罚50万元。同样在5月,上海银保监局披露的三张罚单,是因上海农商行、南京银行、上海嘉定洪都村镇银行在2017年间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后,审查不严,贷款资金用于证券交易。而3月,平安银行、邮储银行也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等被行政处罚。

就在3月7日,台州银保监局公布的两张罚单引起市场热议,两家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收到监管部门处罚。记者曾报道并向属地银保监局人士求证发现:“市场对于这两张罚单存在过度解读,从现场检查到最终开出罚单到公布罚单,需要经过多道流程,一般耗时会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时间而定,但显然不是此次股市上涨阶段的事件。”

另外,虽然罚单公布在网上的日期在2019年,但违规行为发生于2018年底。诸如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被深圳银保监局罚款210万元,直指“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于股市”。无锡农商行罚款50万元,该行被罚的原因是信贷管理不到位,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市。建设银行金华分行被金华银保监分局罚款70万元,违法违规案由包括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等等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机构人士在3月中旬曾告诉记者:“监管层采取明令政策的手段来抑制风险,而银行信贷资金入市一直是监管明令禁止,这段时间有冒头的肯定受到监管的特别关注。后面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入手的处罚案例会浮出水面。”

贷款中介推波助澜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为何屡禁不止?银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抽查等操作下,仍未堵住“投机”漏洞。其实除了银行监管手段有限外,更有贷款中介从中推波助澜。

记者以贷款咨询的客户身份调查到一些贷款中介以“帮助客户高额度贷款”为噱头提供助贷服务。

上海地区一位多年从事助贷行业的贷款中介赵军(化名)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今年二、三月份,股市行情好,我们替客户做了很多单,从银行套到资金,炒股、买房的都有。”“如果有房产,我建议做房抵贷,年化利率才5%-6%,按照房产市值评估,其他材料我们都能做。资金需求不高可以走个人消费贷,具体方向可以是装修贷款、婚庆贷款,年化利率比房抵贷高一半。”

赵军以装修贷为例,中介机构贷款中前期参与办理假流水、装修资料、甚至能替办征信材料,全流程陪客户向银行提交材料,等贷款审批通过后,提供刷卡套现服务。“钱的去向我们不管,要躲避银行贷后调查,把贷出的钱来回倒几手,银行查不出来。”赵军打包票式的保证。

当客户申请个人消费贷款,应以消费发票、交易市场供货单据、商户电子账单、银行卡刷卡单证等消费凭证作为贸易真实性的证明材料。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以在电商网站、POS机刷卡消费,甚至流入股市、楼市。

他坦言,并不是所有银行都可以这样操作,“我们关系网在四大行和十几家城商行里,只要客户配合,到现在还没出过问题。”

类似于赵军这样的贷款中介,往往会收取贷款金额2%左右的手续费。若还需要其他增值服务,根据内容加收服务费。

现实真的有如此简单吗?实则不然,记者向多家银行内部信贷人士采访获悉,消费贷合规自查不定期进行,存在个别违规流向楼市和股市的贷款,但数量较少。“我行的消费贷设定了一定门槛,以公务员、教师这样的职业群体为主,其他客户不能贷就投诉了信贷经理。”华东省会城市的一名城商行客户经理吐槽道。“对于贷款中介的合作,行内严打,如果发现客户是中介介绍来的,客户质量不能保证,不管有意无意立马辞退。”一位股份行的信贷经理向记者表示。

现有案例发现展示了“各式”的违规路径。譬如,以企业集团为单位,可以使用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开具无实物交易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到商业银行贴现取得资金。此外,个人行为而言,假按揭、消费贷用途不当、循环贷款和信用卡非法套现,都可以成为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手段。

明令禁止,银行实难控

对于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监管层三令五申严格禁止。一系列的相关处罚公告无一不在强调对于信贷资金通过法律依据控制资金出口。

在实际操作中,信贷资金从银行出来后不会直接违规投入股市,而是要经过多个环节,往往在最后一个环节以合规资金的面目出现。

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对银行造成更大的信贷违约风险。“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银行确实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约束能力有限。以借款人A企业为例,A向企业B采买,银行直接支付给B企业,这当中是一手,如果过了多手,银行的贷前贷后调查都很难。或者A和B之间根本没有真实贸易背景,信贷资金置换了企业的自有资金,让后者直接进入了楼市、股市。”一位银行信贷部人士分析称。

银行会用多种途径对已经贷出的贷款进行再核实,比如贷款用途凭证、贷后回访等手段。而对于金额较大的消费贷款,甚至可能约见借款人收集相关资金的使用凭证,对使用情况进行抽查。若发现进入股市、楼市等违规挪用,银行有权提前收回。

华东某监管人士向记者坦言“具体不能多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单家银行能看到的资金账户非常有限,主要集中于行内。监管可以通过转账凭证,多银行账户跟踪资金流向、也可以通过反洗钱系统、支付结算系统等进行资金监控。”

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一直是难以准确量化研究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并未发布过关于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统计数据。只能从不定期的银行行政处罚‘信贷资金违规入市’中略知一二,但显然对于相关的监管从未放松。”上述监管人士坦言。

在2018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审计署披露的2017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发现,在金融风险防控问题上,整改国有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问题219.83亿元,其余141.04亿元已制定清收计划。

贷款炒股多久会查出来

“100%保本,年利率高出普通银行至少3倍……”这样的话放在6年前,你会信吗?而这正是一家自称投资理财网站对外的承诺。面对这种诱惑,有年轻人不惜贷款,以透支信用卡的代价去“理财”,结果为此背上了7年的债务,至今影响着生活。

被“100%本金保障”吸引 “风险测评”全靠群友支招

家住湖南的王先生今年31岁,自从上了大学便不再向家人索要学费、生活费,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学生时代他就能自给自足,这份成就感让他内心暗自下定决心,要自己挣钱买房、买车。

可7年前,他大学毕业刚刚进入职场,每月4000多块钱的工资在他所在的圈子里来说并不高,也远远满足不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于是他开始尝试涉足理财圈。

“我毕业后认识了几个朋友是做理财的,他们有一个全国的群,里面的群友会定时发布自己获得的理财信息和作出的调查报告。”王先生说,这样的群对于一个“理财小白”来说,无异于是能使自己快速进阶,成功致富的“秘籍”。

王先生加入群后,发现来自全国各地的群友,会利用专业领域和接触的圈子等,对各类理财平台、理财项目进行调查,并针对企业和平台的运营情况、实际运营地、老板和股东背景进行实地考察,作出“信任度”报告。

王先生回忆,2016年时,群里一直有一个热点话题——“保本赚利息”。

他说,在当时有一个叫宜投宜盈的平台,上面显示着各种需要借钱周转的企业信息,理财人可通过平台和指定支付软件向其借款,根据借款金额的不同,也会收到相应的利息。

王先生看到,当时普遍的年利率,都在9%左右,高出市面上普通银行的3倍不止。“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的道理我们都懂,但这个平台上貌似没有什么风险。”王先生告诉记者,宜投宜盈平台上不仅登记着各个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公司信息,还标注着他们在平台上的抵押物,有汽车、有房子。

除此之外,平台上还有了一个“100%本金保障计划”,称当理财人(借出者)投资的借款出现严重逾期时,平台向理财人(借出人)垫付此笔借款未归还的剩余出借本金或利息,从而为理财人营造一个安全的投资环境,保证投资人的本金安全。

“我打电话了解了一下,意味着这家平台,在借款人出现问题不能还钱的时候,平台就会处理抵押物,从而实现偿还理财人本息的目的。”王先生说,当时自己担心上当,一面买着3个月短期项目,一面和几个一起投资过的网友,在群里求助对该平台进行调查。

根据之后群友的回应,称宜投宜盈的公司实体坐落在北京丰台,老板杨某是位浙商,浙江、东北有诸多地产,是个做皮草生意的老板,资金链稳定……同时付款方式是一家受有关部门监督的机构,完全值得信任。

“在收到这条信息后,群里有差不多100多位网友都开始从宜投宜盈平台购买理财产品,我认识了一个一年半的网友,直接投了50万进去。”王先生说,但此时的他仍然比较冷静,准备再观察一段时间。

2016年4月底,王先生小试牛刀的利息和本金陆续到账,再加上看到群友挣了钱,他开始对这个平台的“100%本金保障”项目深信不疑,犯了投资理财的大忌——失去理性,盲目跟风。

为赚钱想到“借钱理财” 被坑后为还钱曾日兼三职碍于经济能力问题,王先生起初想先从低投入的项目入手,但其间发现了一条关于“宝马汽车抵押借款,需10万元”的信息,年利率竟然高达15%。只要出借的钱够多,年利率就越高,但手里没这么多钱该怎么办?王先生开始为难,但想到朋友已经赚了钱,而且利率太低的毫无赚头,于是刚毕业不久的他决定铤而走险,瞒着父母找到亲戚朋友拆借了10万多元,并承诺3个月后还上高于银行的利息。

在购买了为期3个月,年利率15%的“宝马汽车抵押借款”后,他又被群友各种盈利之后的炫耀诱惑,便又从银行卡中借款,在平台上陆续购买了年率利为9%的“邓先生皮草公司实地考察借款”、“王先生家具公司实地考察借款”项目各1万元。

《理财合同》中约定3个月时间,每个月将利息转到王先生账户,3个月之后本金、利息一同还上,如有逾期,将按照每个月利息10%比例支付违约金。这样算来,3个月下来,王先生盈收差不多就能抵自己1个月工资了。联想到自己每年投资的收入将近自己4个月的工资,他还开始准备在盈收后,进行下一步投资计划。

可让王先生没想到的是,到该收利息的第一个月,约定时间过去了两天,平台却迟迟未打款。王先生赶快给平台打去电话,对方则对王先生表示了歉意,称生意周转出现困难,并协商可否先按照10%违约金进行支付。“我除了答应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毕竟钱都交到他们手里了,只好先收回一部分。”就这样,平台时有时无地向王先生支付着每年几千块的违约金,可这不是让他最头疼的,真正让他感到无力的是自己为投资欠下的外债该怎么办?

王先生彼时已经无力投资,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能力上。于是从那天开始,他开始日兼多职,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常常忙到凌晨1点多才能回家。有时朋友催钱催得急,他甚至日兼3份工。

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将这件事告诉父母,决定自己闯下的祸自己补。就这样,一个刚刚毕业,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乐观的男孩变得沉默寡言,不敢再轻易相信别人。

“我今年31了,个人存款依旧是0,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初群里做调查的网友是不是托儿。”王先生说,他与其他几个网友也曾想过维权,但是几人分散在全国各地,维权耗时耗力,打官司又没有经验,身上还一堆债务和工作脱不开身,只能选择默默忍耐。他说,“其中一些投了1、2万的,干脆放弃了。”直至宜投宜盈平台被关停,并于2017年受到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则行政处罚,因该公司存在“广告主发布含有对未来效果、收益或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内容的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服务广告”行为,被处以10万元罚款,才算给王先生等投资者出了一口气。

庭上同意还钱庭下反悔 公司前员工:这就是个坑!虽然气是消了,但钱回不来也是于事无补,于是王先生在长时间的搜寻证据,寻找借款人、平台幕后公司和支付公司的各种信息,到了2021年8月,才成功在北京丰台法院立案。

2021年11月,王先生、宜投宜盈平台和几位借款人纷纷表示同意进行调解,王先生表示可以舍弃利息,只收回本金就好,而平台也承诺可以尽快还钱,并在之后几天,将两笔小额理财的2万块钱,打给了王先生,随后王先生撤诉。

“整件事拖了7年,本金能要到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我觉得他们也不容易,宜投宜盈平台的负责人是真心想要还钱。”王先生说,当时他私下与宜投宜盈平台进行沟通,由于此前还款,10万元项目的本金平台已经还了1.9万元,便约定,如果在年前可以偿还剩下8.1万元的一半,那么剩下的可以在之后的一、两年内还清即可,自己就不再起诉。

王先生自认为“仁至义尽”,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却回应“公司实在没钱”。

王先生一怒之下,再次对平台和几名借款人进行起诉,而这次起诉的赔偿,除了本金之外还有拖欠的利息,总计近20万元。

记者通过企查查平台发现,宜投宜盈平台网站目前已经关停,而其所属公司目前已经两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自2017年开始,在北京、湖北、浙江都有纠纷案件。4次成为被执行人,其中3起案件涉及借贷纠纷,一起正在执行阶段的案件标的额高达37.97万元,另有一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信息。

记者随后拨打了该公司在工商注册的电话,但无人接听。随后只联系上一位曾经在该公司工作的员工左女士。

“这就是个坑!这公司缺德着呢!”左女士称,自己是在2014年,该公司成立之初时就职的,自己也在其中投资了近20万元本金,但随后发觉公司运营模式存在风险,便离职,并有意退出投资,可负责业务的工作人员一直以难以周转为由拖延,她至今也仅要回部分本金及利息。左女士告诉记者,据她了解,虽然目前该公司仍处于“存续”期间,但已无人经营,也没有实际经营地点。同时她表示,早期时有些投资人急于还款的,公司竟然选择用皮草(衣)作为还款的兑付方式,根据不同皮草(衣)折现以抵偿还款资金。平台甚至还贴出了准备抵债的皮草样图,并标出相应价格,面对标价一千元一件的皮衣,有的投资人当面忍不住爆了粗口。

法官:年轻人高估理财风险承受力 可能是给自己挖坑北京丰台法院长辛店法庭徐全影法官告诉记者,如今许多金融机构推出免息贷款服务,只要在一定时间内偿还贷款就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从以往受理的案件中可以看出,当代年轻人有着对理财存在一定的风险承受力的特点,甚至能够接受贷款理财、贷款炒股。虽然说高风险和高回报是对等关系,但贷款投入自认为的“理财”当中,无异于是想空手套白狼,结果最后亏的血本无归不说,自己还要承担额外的风险及债务,对生活造成影响。

常言道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高回报的理财项目,一定要保持冷静,首先考虑项目是否合法,切勿盲目跟风。

其次,要注意资金流向,以上述案件为例,王先生与平台中所谓的借款人本无任何交集,对于对方公司的了解和风险测评,全靠通过网络调查和网友介绍,难以保证真实性。

另外,实际借款人到底是不是网上标注的这些公司,也难以认证,类似于此类的“理财”项目,还是要谨慎参加。法官表示,近年来,网络日渐发达,广大消费者因一时轻信,主动交钱上当受骗,被动造成损失的案例不在少数。投资理财本身就自带风险,而一些企业、平台或不法分子的钻空子、挖陷阱又进一步放大了风险。常常利用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浮躁和盲目理财的心态、只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诱导其一步步进入到设定好的陷阱中去。

其实,广大消费者如果能沉下心来,不是光想自己能赚多少,而是理性分析投资理财的各个环节,是可以避开不法分子挖空心思设计的这些坑的。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高回报率和其他诱惑面前,一定要引起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捂好个人的钱袋子。但凡是理财产品都有风险,譬如兑付风险、流动性风险、净值波动风险等等。也正因有如此多的风险存在,做好风险测评更显关键,否则可能血本无归。

理财提示

1.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提高风险意识。作为投资者,要明确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要了解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尽量选择与自己风险能力相匹配的理财方式,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信所谓高收益而借款投资,一旦投资失败,可能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2.深入了解理财项目和公司状况,理性作出决策。作为投资者,应选择合法、正规的理财渠道,决策前,要认真考察理财运营公司的资质和产品信息,详细了解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项目的真实性、资金流向与用途、收益支付方式、履行期限、投资风险和担保情况等。对于新型理财方式,要提高警惕。3.提高法律意识,详细了解、谨慎签署理财合同。对于理财收益和亏损的分担问题等关键性问题应以书面合同的方式固定,不可轻信口头承诺。对于合同的主要条款或者不利于自身的条款,有权要求对方作出说明或调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炒股犯法吗(贷款炒股多久会查出来)":http://www.ljycsb.cn/dkzs/849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