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转经营贷"风险大,超20亿元案件曝光!银保监会: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下面是证券时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信贷公司贷款合法吗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方核实到,有地方银保监局已收到银保监会日前下发的《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将自3月15日起,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各地严禁让渡“金融服务”,贷款避免“唯指标论”
《通知》要求,各地银保监局要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排查,并选取重点机构开展现场督导,指导机构规范与贷款中介机构的合作。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主动开展自查,及时主动挖掘并报告不法贷款中介线索。
《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增强自主获客意识,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提升自主经营能力,严禁主动向贷款中介机构让渡“金融服务”,避免出现贷款中介机构掌控市场主动权、合作业务推高融资成本、风险跨行业传导加剧等问题。同时,要切实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排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工作人员是否存在私下勾结贷款中介,向客户推荐贷款中介,放松对贷款中介推荐客户的审贷标准和贷后管理标准等问题。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对诱导、帮助借款人违规申请贷款的中介,纳入合作黑名单。
同时,《通知》还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贷款质效,避免“唯指标论”和粗放式发展。主动向客户充分揭示经营用途贷款与住房按揭货款利率、期限错配风险,就违规将经营用途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的法律后果和不利影响进行提示。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银保监局要主动与公安司法机关联系,加强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主动将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通报案件涉及信贷业务超20亿元
去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今年春节假期以来,“提前还房贷难”成为诸多购房者关注的热点,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不少“还贷”攻略。分析观点普遍认为,存量房贷利率高于新增房贷利率、理财市场收益持续下降以及年终奖发放导致购房者有闲置资金等季节性原因导致当前提前还款人数增多,从而导致了还款难度增加,正常还款程序受阻,不法操作也由此有了可乘之机。
此次《通知》还通报了一起案件,案件当事人与其关联人存在通过注册空壳公司并转让等方式帮助他人套取经营贷、提供基于购置房屋和其他资金需求的多种中介服务的违法行为。通报指出,该案件涉及银行信贷业务超过20亿元,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提供经营贷资质包装、提供受托支付通道、提供短期垫资服务、团伙成员申请贷款等形成资金池。
针对经营贷置换房贷等行为,早在去年12月,银保监会就发布过相关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警惕部分不法中介推介的“房贷转经营贷”背后存在的风险隐患,包括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银保监会还提醒,消费者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期多地银保监局也发出过类似风险提示。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期曾表示,将继续加大对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管。彼时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请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了解相关情况,避免被不法中介机构误导,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责编:汪云鹏
校对:苏焕文
网贷被骗签了合同的后果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警察网消息,“我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被骗呢?刷流水时我也没把钱转给对方,银行卡里的钱突然就没有了,这回真是给我上了一课!真是太感谢你了……”5月27日下午6时多,看到银行卡的9万元又回来了,市民张先生握着马鞍山市公安局雨山分局佳山派出所副所长周韬的手再三表示感谢。
张先生是个生意人,最近手头资金有点周转不灵。当天,在网上看到一则利率较低的贷款广告后,张先生立马跟对方取得联系,并互加了微信。得知张先生需要贷款30万元后,一名自称“客服”的人给张先生发来一份借款合同,让其打印出来填写好后签名拍照再发过去。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按照相关要求,张先生很快将个人信息填写好并发给了“客服”。
就这样,原本想通过贷款解燃眉之急的张先生,慢慢掉入骗子设计好的圈套。将借款合同发给对方不久,张先生的手机上就收到某银行发来的短信,称其要开通账户需用手机绑定一下。打着贷款需要做流水的幌子,在“客服”一阵忽悠之下,张先生将收到的验证码发了过去。随后,张先生就收到开户成功的短信。不过,接下来让张先生没想到的是,他的手机上接连收到短信,短信显示他在借款合同上填写的那张工商银行卡内的9万元分多次被转出。
“我们只是做流水,钱会还给你的。”幸运的是,张先生警惕性较高,听“客服”这么一说,他还是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劲,立马报了警。后来,为了博取张先生信任,“客服”依然打着做流水的幌子,将一笔18500元转入张先生工商银行卡号让其转入指定账户,而此时,张先生已来到派出所跟派出所副所长周韬在一起。
“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千万不要再进行操作了。”了解相关情况,通过与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周韬很快查到张先生损失的9万元被转入到他新开的某银行网络账户里。在周韬的指导下,张先生在手机上下载了该银行APP,发现账户里还有71500元。随后,张先生将这笔钱转入到工商银行,加上之前“客服”转入的18500元,9万元一分不少。
据周韬介绍,网络账户不是到银行前台实名认证的账户,只能在自己名下银行卡之间转账。“张先生一开始都不知道自己开通了网络账户,还好张先生反应比较及时,发现钱不见了第一时间选择报警,这才避免了损失。”
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办理贷款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网络上发布的贷款信息,更不要被“无息”、“低息”等所诱惑,防止上当受骗。此外,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不能泄露,更不能随意提供给陌生人。
编辑 张大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信贷公司贷款合法吗(网贷被骗签了合同的后果)":http://www.ljycsb.cn/dkzs/8427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