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不良贷款有哪些(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不良贷款有哪些(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什么叫做不良贷款?定性不良贷款后还需要还款吗?,下面是曙光守护520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不良贷款有哪些

最近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开启,虽然第一次的试点没有公布试点效果怎么样?但是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如果效果不好,何必再开展第二批呢?转让不良贷款并不代表你的贷款不用还了,而是催缴你还款的单位变换。这里面重点强调了,禁止个人不良贷款进行转让,真要转让了,估计会乱套,千万不要想多了。

在这里咱们首先需要搞明白一点什么是不良贷款呢?只有搞明白不良贷款是什么,你才能够走下一步。

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

逾期贷款:是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呆滞贷款:是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2 年但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账贷款)。

举个例子:假如现在银行有5000万的贷款难以收回,这时候为了尽快获得资金,就可以将这5000万元的贷款以2000万的价格出售给催收公司,催收公司就可以对这5000万元的债务进行追偿,追偿得到的资金归催收公司自己所有,如果5000万元全部收回来了,那么催债公司就净赚3000万。并不是所有的不良贷款都可以转让。

在这里有几点我没有搞明白,不知道有没有大师帮忙解释一下。

没有看懂这个良好效应是什么鬼,难道银行把这个债务甩锅出去降低了银行的损失是良好效应吗?

另外就是现在都知道受疫情影响为何还要扩大不良贷款的转让呢?这不是让这些企业雪上加霜吗?

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文:卡贝

近日,微众银行发布2022年财报。

据财报,2022年,微众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353.64 亿元,同比增长 31%,净利润 89.37 亿元,同比增长 30%,净资产收益率为 27.87%。据测算,2022 年度,该行户均利润约 26 元。

微众银行于2014年正式开业,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针对个人及小微企业发放短期、中期及长期贷款,办理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

截至 2022 年末,微众银行个人有效客户数突破 3.62亿,比上年末增加约 4,100 万人;吸收客户存款 3,569.11 亿元,同比增长 17.84%;触达小微市场主体超过 340 万家,自有资金发放各项贷款余额 3,370 亿元;管理资产规模突破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24%。

微众银行的业务有两大块,即个人金融和企业金融。

个人金融板块包含产品微粒贷、微户贷、微账户、微车贷及微众银行财富+。

其中:

“微粒贷”通过微信、手机 QQ 等 App 提供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纯线上小额信用贷款。客户可 7×24 小时线上自助申请, 无需提交任何纸质资料,无需任何担保与抵质押,最高可借款 20 万元。

“微户贷”为“微粒贷”存量客户中的小微经营类客户提供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无需担保与抵质押,按日计息,最高 50 万元的全线上个人经营性贷款。

“微账户”为微众银行与财付通合作,为微信支付活跃客户,尤其是创新创业者、个体经营者和大众理财等客群提供的全线上账户、 存款和理财服务。

“微车贷”为该行给购车消费者提供的线上申请、快速审批、刷脸签约的数字化汽车贷款产品。

截至2022年末,“微粒贷”已累计服务超 6,000 万借款客 户,年内日均发放贷款超 90 万笔;“微户贷” 已累计服务超 30 万借款客户,年内日均发放贷款超 1.4 万笔;“微车贷”业务已与特斯拉、理想、Smart、 AITO 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合作,年内贷款发放额占整体车贷比例超 60%;“微众银行财富 +”累计与 57 家基金公司、19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8 家信托公司、9 家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在 售产品超 1,700 只。

相比之下,企业金融板块产品主要为微业贷、产业金融、科创金融、微众企业+。

截至2022年末,微业贷已覆盖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贷款余额占比超 70%;企业征信白户占比超 50%;产业金融合作的核心企业超 500 家,累计授信客户达 20 万家;科创金融覆盖全国 20 个省及直辖市、200 多个地级市,申请客户达 22 万家,占所在地区科创企业总 数的比例达 15%,占所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比例超 21%。

值得一提的是,在营收与利润双增的同时,微众银行背后隐藏的风险也与日俱增。

在财报中,微众银行称,面对宏观经济变化及疫情影响,本行加强对风险形势的前瞻判断和快速响应,进一步健全风险治理和沟通决策 执行机制,相应采取优化信贷结构、调整信贷策略、提升客群质量。

但事实是,为了提升获客量、伴随着客群资质不断下沉,微众银行的不良率正不降反增。

据零点财经统计,2019年末—2021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4%、1.20%、1.20%。,但2022年已增加至1.47%,高于过去3年。

来自用户上万条的投诉也不容忽视。

在财报中,微众银行称,报告期内,共收到投诉建议25712 条,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及汽车贷款业务,地区主要分布于重庆、郑州、 北京等地。另据深圳银保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涉及微众银行的投诉为2061件。

据黑猫投诉,有关微众银行的投诉主要为暴力催收。

3月28日,用户投诉称在微众银行借款逾期后,该行多次向其工作单位打电话,并威胁要去工作单位拉横幅。

对此,借款人称自己在贷款期间并未留下工作单位的任何联系方式,但微众银行却能联系到公司,可能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了自己的隐私。

无独有偶,有用户亦称在逾期之后被泄露个人信息,被曝通讯录,不但给其亲朋好友打电话,还进行短信轰炸,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外患”之外,微众银行还存“内忧”。

2022年6月,微众银行还因租金贷贷后管理不到位,受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的行政处罚40万元。不仅如此,早在2019年,微众银行就曾因蛋壳公寓暴雷一事身陷舆论旋涡。

此外,随着业务发展,微众银行不断攀升的高利率和高杠杆率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2022年,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持续指示微众银行降低杠杆率,要求其对核心产品“微粒贷”、“微业贷”等高杠杆率的表外证券化业务进行整改。

其中, 2022年6月,央行指令要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停止微众银行在该场所发行资产支持票据,以降低杠杆率,停止野蛮扩张;2022年9月,证监会指令上海证券交易所停止微众银行在该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停止资本无序扩张。

受此影响,众多金融同业机构对微众银行核心贷款产品的合规性、不良前景态度转下,并在当时启动了对微众银行的同业授信、同业合作等,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均在当时选择终止与微众银行资产资金合作。

随后,微众银行注册资本由42 亿元变更为 38.5 亿元,相对下降8.33%(减少3.5亿元),于 2022 年 7 月 19 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良贷款有哪些(不良贷款案例分析)":http://www.ljycsb.cn/dkzs/8269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