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大学生群体要远离不良“校园贷”,下面是人民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学生信用贷款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消协了解到,3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共青团中央发布了“校园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大学生群体树立健康消费观,远离不良“校园贷”。
近年来,“校园贷”在大学校园内兴起,这一方面是互联网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和信贷需求的增长。
但“校园贷”火热的背后也有着种种隐患。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当前“校园贷”市场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成熟,物质需求旺盛,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强,但自身控制能力较差,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再加上社会经验缺乏,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对此,中消协提醒广大青年学生消费者,要理性考虑超前消费,审慎选择贷款机构,避免陷入不良“校园贷”陷阱。
中消协提醒青年学生消费者:
一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不被外界的焦虑、压力、浮躁左右,不要将精神需求过度寄托于物质上,克服从众、攀比、虚荣等心理,理性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定消费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和良好消费习惯。
二要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在金融数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应当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提高自身认识金钱、驾驭金钱的能力,能够熟悉常见的金融产品服务类型及其相关法规政策,了解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善于评估自身还款能力并珍视信用记录,学会对金钱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做到量入为出,清醒地认识到分期付款、超前消费、网络平台借贷的本质。
三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良“校园贷”为迎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不断翻新其骗局和陷阱,“美容贷”“培训贷”“刷单贷”“多头贷”“高利贷”“套路贷”“裸条贷”等违法违规贷款层出不穷。大学生应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以及验证码等重要个人信息,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也不轻易向他人透露家庭住址、宿舍地址、父母联系电话;对高利贷、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有基本的认定,在自身权益受损的情况下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要找正规银行机构贷款。2021年2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或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大学生如果确需申请贷款的,一定先和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并检查该机构是否有相关部门批准的资质证明。贷款前还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贷款的额度、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理。
同时,中消协还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不良“校园贷”的关注,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共治的格局,完善行业准入、运营监管体系,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健全行业风险防控机制,排查整顿违规机构,针对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安全放心、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努力营造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校园文化环境,倡导大学生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追求文明、高尚的精神生活,摒弃落后、低俗的物质攀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事情上。
学生可以申请的小额贷款
颠勺、转锅、“海底捞月”……你能相信这是一个十岁小姑娘掌握的厨艺基本功吗?这位现实版“中华小当家”名叫孙佳瑞,就读于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小小年纪的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六十多种家常菜的做法。这不仅有其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以劳动教育赋能“双减”的缩影。
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过程中,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地方文化为依托的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督促指导全区中小学校扎实开展劳动教育。
“小厨师”孙佳瑞就读的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一直以来都秉持“劳动育人”的理念。从“百草园”到“少年农学院”,再到“农耕文明”儿童体验空间,二十年来,学校的劳动特色课程不断推陈出新。
在热爱劳动的土壤中,孕育产生了“孙佳瑞美食工作室”等优秀的社团。四(8)班的冉然、匡羽辰加入学校编织社团后,凭借超强的动手能力和勤奋的练习,很快就能做出精美的杯垫、手链、发圈、中国结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劳动课程中树立了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乐意劳动崇尚学习的习惯。
“快来!这只畸形果,我够不着,你来把它摘掉。”“老师,这是朝天果吗?应该摘掉的吧……”一阵阵清脆的童声从小桃园里传来。循声而去,原来是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正在上劳动课。
阳山中心小学致力于“新田园”劳动课程建设,构建“1+N”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体系,以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混龄式的探究性学习、公益型的服务性学习为途径,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
1500平方米的“生态小桃园”内常态化开设桃园实践课程。“我们仰着头,举起点花棒,给已经盛开的桃花授粉,尽管手臂酸痛,眼睛酸涩,但参与劳动的感觉真奇妙!”该校五(3)班的刘子怡同学兴奋地说道。通过散发着泥土芬芳、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逐渐成为热爱生活、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里有活的阳光少年。
无锡市惠山区各校着眼于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和创新,积极整合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嘀铃铃”,随着下课铃声响起,10时5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大课间时间到了。同学们来到匡园社街,在匡园邮局分拣报刊,在学生银行为同学办理“小额贷款业务”,在烘焙小站分发刚出炉的蛋糕……这里设置了27个岗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作体验。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学校劳动教育应以“创设与生活关联的真实情境,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劳习惯”为基本遵循,通过家务劳动清单化、校园劳动岗位化、服务劳动学分化、创造劳动课程化等方式推进劳动教育有实质性进展。
除了匡园社区的劳动体验,省锡中还结合无锡地域特点和季节因素开发了深度农耕课程,于每年3月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住进宜兴山区,采摘茶叶、炒茶、刨地、寻访农耕文化、制作陶具,一日三餐由学生自己用大锅烹煮,参加挑水等负重劳动训练。在两天半的时间里,同学们需要完成22课时的农耕课程内容。
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作为重要的特色指标纳入学校高质量发展评估体系,以评促优。各校立足实际,探索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惠山区历来重视劳动教育,我们把劳动教育与深化素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推进‘双减’工作等深度融合,结合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步推进。”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局长毛德祥表示,下阶段,惠山区将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吸收地方传统劳动文化精髓,努力在“五育”融合格局下深入探索劳动教育推进的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逐步形成富有惠山特色的劳动教育路径。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5日 08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信用贷款(学生可以申请的小额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8261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