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丨教育部发布提醒!,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学生贷款软件
当前
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
教育部近日发布信息
提醒同学们认真了解常见的就业陷阱
并做到“五防三要”
避免踩“坑”
教育部指出,求职中要提高防范意识,“五防”主动避开陷阱——
一防黑中介。“黑中介”是指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求助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二防乱收费。“乱收费”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用工为名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服装费等费用,再以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入职或中途辞退。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要谨慎应对,拒绝支付入职前要求缴纳的各种非法费用。
三防培训贷。“培训贷”是指某些机构以高薪就业为诱饵,向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借贷支付培训费。个别公司人员甚至手把手教如何使用贷款软件。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切忌轻率借贷支付相关费用,要核实招聘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信用等信息。
四防付费实习。“付费实习”是指某些机构向毕业生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实习岗位,但毕业生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不轻信无任何要求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五防非法传销。“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以购买商品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中,存在所谓“校园创业”的视频账号,吸引大学生付费加盟,实为不断发展下线,收取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组织者收取入门费,让参与者通过层层发展人员而获取报酬的,应立即远离。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者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此外,教育部还提醒求职安全要牢记“三要”秘笈——
一要增强求职安全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课程,增强识别就业“陷阱”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
二要使用正规求职渠道。毕业生可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
三要运用法律维护就业权益。了解学习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在求职中确有遇到侵害本人合法权益情况,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转自新华社
来源: 银川晚报
大学生可以用的借钱软件
前几年校园贷、美容贷算是掀起了一波热浪,眼看新闻报道、警方提醒做得越来越到位,社会公众防范意识越来越强,新型骗贷手段悄然来袭,这就是“培训贷”。
其实一两年前,“培训贷”就已经引发一小波关注了,但小编最近又听到家里亲戚说孩子被骗了,看来“培训贷”的宣传警示力度还不够,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避坑。
小编第一次听说培训贷,是去年4月份在网上看到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2年第1号预警,题为“警惕培训贷骗局”,表示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不真实信息办理“培训贷”,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后,无法学到有价值的课程和专业技能,更无法获得前期承诺的兼职岗位,却因为退费难而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债务。
原来河南、南昌、大连等地的培训贷骗局已成规模[黑脸],以提供或者介绍工作为诱饵,诱骗学生参加培训、提高技能,收取高额培训费,骗术奏效后所谓的培训与学生压根不匹配,甚至只是把学生安排在某个地方“实习”,诱骗方法大体相同。
比如大连的林同学毕业在即,急着找份工作,于是通过招聘平台等方式投递简历。不久后,他接到了一家公司打来的电话,随后按要求去面试。
林同学面试的岗位是小程序开发员,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告诉林同学小程序很简单,学Java来钱快,如果不会,公司可以提供培训,并且表示接受培训的话公司会给报销、还有补助,培训上岗后工资待遇很高。
签订培训合同过程中,林同学还算谨慎,看了条款,发现条款很不公平、很不友好,面试官见他犹豫了,又诱惑说,培训后工作地点有可能是北京,包吃包住,各种福利待遇。在糖衣炮弹之下,林同学便签订了培训合同。
之后,对方又要求他下载某网贷App,贷款取得约2万元培训费,分期还款,并且告诉林同学不用担心,公司会给补助帮助还贷。
然而,等到参加培训的时候,林同学发现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今后的就业完全没有专业上的帮助,与自己想象的差距很大,甚至有的同学一点基础都没有,课程完全听不懂。
他们想解除合同,但与公司交涉时,公司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顿打发,并且表示如果想解除合同,需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此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有的同学担心影响征信,自己先还了贷款,有的同学则实在没钱,总被网贷公司催收。
将黑暗之手伸向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不会良心不安吗!小编很是气愤。[发怒]
作为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风险意识,抵挡住糖衣炮弹,凡事多留个心眼,三思而后行,签订合同前多跟父母、老师沟通,绝不能轻易掏钱或办理贷款。如果真的遇到难事了,不要自己扛着,多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
作为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警示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危险,充分普及就业常识,告知风险,“培训贷”对学生的影响很可能不仅仅是2万元,而是踏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作为司法系统和政府部门,对于类似情形,应当及时公布典型案例,警方、法院、教育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应该形成合力,网贷平台的资质调查、投诉处理、贷款合同效力的认定,培训合同解除违约金的调整,诈骗与否的论证等等,应当通过多途径消灭培训贷的气焰,严厉打击。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充满阳光的工作。
注:图片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贷款软件(大学生可以用的借钱软件)":http://www.ljycsb.cn/dkzs/820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